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64章

帝国风云-第164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具体研制的时候,沈飞公司肯定留有余量。

“蜻蜓”式鱼雷攻击机项目拖到一九三八年才启动,主要就是缺乏合适的发动机,即中国生产不出功率足够高的发动机。如果不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发动机技术,特别是在引进

f…109e战斗机的时候,顺带引进了发动机生产专利,恐怕“蜻蜓”式鱼雷攻击机根本不可能在一九三九年研制成功。或者说,为了得到能够挂载新式航空鱼雷的攻击机,海军必须降低性能指标。

与日本海军一样,中国海军的鱼雷攻击机也可以做为水平轰炸机使用。

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蜻蜓”都是专业的鱼雷轰炸机,毕竟在海战中,水平轰炸机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长门”号被鱼雷击中,爆炸产生的火球与浓烟,引来了更多的鱼雷攻击机。

接下来的两分钟内,又有七架鱼雷攻击机向“长门”号投下了鱼雷,除了一条引引信出问题没有爆炸之外,另外六条都在“长门”号的左舷爆炸,而且命中点全部集中在战舰的中部。

被七条鱼雷击中,“长门”号遭受了灭顶之灾。

七点三十二分,“长门”号就带着七百多名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官兵翻覆了,并且在翻覆的过程中,龙骨从中央折断。

后来,日本海军试图打捞起“长门”号,但是最终工程过于浩大而放弃。

中国军队在占领了硫黄岛之后,也企图把“长门”号打捞起来,但是在综合评估了“长门”号受到的损伤后,也放弃了打捞计划。

主要就是,即便打捞起来,“长门”号也没有修复价值,只能以做为废钢铁处理掉。

战后,硫黄岛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长门”号的残骸被拖到港外,成为人造礁石。

在“长门”号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陆奥”号也遭到了攻击。

只是,攻击“陆奥”号的不是鱼雷攻击机,而是俯冲轰炸机。

因为硫黄岛军港是一座人造港口,水域面积非常狭窄,所以联合舰队的八艘战列舰都是并排停靠。

“陆奥”号就停在“长门”号的右侧。

正是如此,“长门”号替“陆奥”号挡住了所有鱼雷,而且鱼雷攻击机也无法攻击“陆奥”号。

带头攻击“陆奥”号的是章学洋少校。

与钟兴臣不同,章学洋是留德飞行员,现在是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即“汉高祖”号航母上的俯冲轰炸机中队长。

因为甄振国轰炸机场的行动非常顺利,所以章学洋就没有去机场,而是跟在鱼雷攻击机群后面来到了军港上空。

按照要求,他们的首要攻击目标是日本航母。

可惜的是,章学洋带着机群在军港上空飞了两圈,都没有发现那些目标特征极为明显的航母。

要知道,在空中俯瞰,航母与主力舰的差别非常明显。

找不到航母,章学洋自然选择了次要目标,即吨位最大的主力舰。

问题是,等他盯上“长门”号的时候,钟兴臣率领的鱼雷攻击机群已经攻击得手,“长门”号即将翻覆。

显然,没有必要在“长门”号上浪费宝贵的炸弹。

结果就是,章学洋盯上了停在“长门”号内侧,还没有遭到轰炸的“陆奥”号。

事实上,“长门”级战列舰与日本海军的其他战列舰有很明显的区别,即“长门”级只有四座双联装十六英寸主炮炮塔,而且两座尾部炮塔是背负式,而同样只有四座主炮炮塔的“金刚”级的两座尾部炮塔是分开的。至于其他日本战舰,则都有六座双联装主炮炮塔,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此外,“长门”级的舰长、舰宽都比“金刚”级大得多,而且司令塔也更加雄伟。

在对“长门”级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时候,日本海军特意加大了司令塔。

也许,日本海军认为,高大的司令塔,让主力舰看上去更加雄伟。谁能想到,高大的司令塔也是极为明显的目标特征。

要知道,从空中俯瞰,“长门”级与“金刚”级最大的区别,就是司令塔。

七点二十八分,章学洋率先投下炸弹。

与钟兴臣一样,章学洋也是中国海军飞行员中的佼佼者,只不过他擅长的是高空俯冲轰炸,而不是低空水平轰炸。

命中点在“陆奥”号的

炮塔顶部,而且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弹肯定击穿了炮塔装甲。

结果可想而知。

与加大航空鱼雷一样,在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海军认识到,二百五十公斤航空穿甲弹太小了,对付航母还算可以,但是要对付拥有厚实装甲的主力舰,就非常勉强,因此在一九三四年就提出研制五百公斤级航空穿甲弹。

为此,中国海军专门研制了“雪雕”式俯冲轰炸机。

有趣的是,中国海军最初希望用一种机型发展出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以此节约研制经费,降低生产成本与简化后勤保障。可惜的是,这两种用途既然不同的战机根本就不可能糅合到一起,至少在一九三零年代办不到。也正是分开发展,才有了在大战初期性能超群的两种舰载飞机,也才因此成就了“雪雕”的威名。

可以说,“雪雕”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突出的俯冲轰炸机。

第六十七章 雷霆万钧

第六十七章

雷霆万钧

很多人都认为,“雪雕”是以ju…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甚至有人认为“雪雕”是“斯图卡”的舰载版。不可否认,“雪雕”与“斯图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突出的是翼根带下反角、外翼段为上反角的鸥型机翼。但是,“雪雕”绝对不是“斯图卡”的翻版。搜索最新更新尽在soudu

事实上,在设计“雪雕”的时候,成都飞机制造厂确实借鉴了“斯图卡”那种较为优秀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成都飞机制造厂在设计“雪雕”之前,就已经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斯图卡”的整套制造图纸,并且引进了生产专利。只是到最后,成都飞机制造厂并没有仿制“斯图卡”。原因很简单,“雪雕”取得成功,让中国空军放弃了“斯图卡”,选择了岸基型的“雪雕”。

“雪雕”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就是其基础设计。

可以说,从一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就把准了海军的脉,把俯冲稳定性放在了所有性能指标之前。正是如此,“雪雕”才采用了较为怪异的鸥型机翼,在气动布局上与当时的高速飞机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根据海军的要求,“雪雕”并没有照搬“斯图卡”的外形设计。比如,“雪雕”采用的是可收回前三点式起落架,而且尾部的小轮也能收回到机体内部,大幅度降低了飞行阻力。

事实上,“雪雕”算不上是高速轰炸机。

因为“雪雕”是在一九三四年开始设计的,而且是海军最需要的作战飞机,当时中国又没有性能足够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也没有能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发动机,所以“雪雕”配备的是最大功率为八百七十马力、额定最大功率为七百四十马力的sx…2型水冷星型航空发动机。结果就是,“雪雕”的初期型号,在挂载一枚五百公斤航弹之后,高空最大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四百四十公里,低空不到每小时四百公里,比那些在一九三九年前后出现的高速轰炸机慢得多。要到后期改进型,即换上了最大功率达到一千二百马力、最大额定功率为九百八十马力的sx…4型发动机,“雪雕”的高空速度才超过了每小时六百公里,成为快速轰炸机。

当然,在大战初期,“雪雕”的速度不算慢。

要知道,当时日本海军最新式a6m、即“零”式战斗机的的高空最高飞行速度还不到每小时六百公里。

如果说“雪雕”有什么毛病,那就是不够灵活。

事实上,这是俯冲轰炸机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追求俯冲稳定性,就必然会牺牲机动性与灵活性。

此外,受发动机限制,“雪雕”没有像后来的舰载轰炸机那样安装厚实的装甲。

当时,即便是日本战斗机上的七点七毫米航空机枪也能击落“雪雕”,而战争后期的舰载轰炸机都在关键部位加装了装甲,很多战机在被十二点七毫米机枪命中十多次之后,依然返回了航母。

不可否认,作为舰载俯冲轰炸机,“雪雕”在大战初期绝对是最优秀的。

正是有了这种优秀的俯冲轰炸机,章学洋少校才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

“陆奥”号被章学洋投下的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弹击中之后,先是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让章学洋怀疑炸弹的引信出了问题。等他改出、紧随其后的僚机准备投弹的时候,“陆奥”号发生了猛烈爆炸。

爆炸点,正是被炸弹击中的

炮塔。

根据战后对“陆奥”号的残骸考察后得出的结论,那枚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弹肯定是引信出了问题,在连续击穿了炮塔顶部装甲、炮塔甲板与下面的三道装甲隔舱之后,进入弹药库之后,过了好几秒才爆炸。要知道,穿甲弹的引信最多延迟几百毫秒,根本不可能延迟好几秒。

毫无疑问,这是毁灭性打击。

要知道,“陆奥”号的前部主炮炮塔里存放了近四百枚十六英寸炮弹,还有数十吨炮弹发射药。

猛烈的爆炸之后,“陆奥”号就身首异处了。

虽然接下来,又有七架“雪雕”朝“陆奥”号投下了炸弹,而且全部命中,但是已经没有多大贡献了。可以说,仅仅是章学洋少校投下的那枚炸弹就炸毁了“陆奥”号。如果是在广阔的海洋上,“陆奥”号肯定会迅速沉没。即便在港口里面,“陆奥”号也在仅仅五分钟之后就坐沉了。

相对而言,“陆奥”号上的官兵幸运得多。

“陆奥”号停泊地点的水深只有十米左右,因此坐沉时,上层建筑依然是水面上,大部分官兵能够逃生。如果是翻覆,那么“陆奥”号内的数百名官兵,肯定会跟“长门”号的官兵同样的结局。

因为舰首被炸断,所以日本海军根本没有想过把“陆奥”号打捞起来。

后来,中国军队占领硫黄岛之后,也没有想过打捞“陆奥”号。直到大战结束后,中国海军才把“陆奥”号的打捞权赠送给了一家与军方关系密切的钢铁回收企业,“陆奥”号最终以废钢铁被终结了。

可以说,两艘“长门”级替航空战队的四艘航母承受了最猛烈的打击。

要知道,在没有找到日本航母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飞行员都盯上了个头最大、特征最明显的“长门”级战列舰。

虽然两名中队长,以及轰炸了机场的甄振国上校赶到后,立即阻止其他飞行员在两艘战列舰上浪费弹药,但是为时已晚,已有超过半数的鱼雷攻击机向“长门”号投下了鱼雷,而俯冲轰炸机则全部用光了弹药。

所幸的是,剩下的三十多架鱼雷攻击机依然有足够的打击力量。

在第一波攻击的最后阶段,这些鱼雷攻击机分成四个编队,重点轰炸了“金刚”号、“扶桑”号与“伊势”号战列舰。因为“比睿”号、“山城”号与“日向”号停在码头内册,所以没有遭到攻击。

率领机群返航的时候,甄振国发出了代号“乙”的电报。

这是在告诉后方的冯承乾与李向龙,第一波轰炸没能摧毁所有日本战舰,需要立即进行第二轮轰炸。

事实上,在甄振国发出电报之前,第二波攻击机群已经升空,正在飞往硫黄岛。

看着中国海军的攻击机群飞走,山本五十六都没回过神来。

不到半个小时,硫黄岛军港已经变成了火海,两艘战列舰被击沉、三艘遭到重创,此外港口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是现实吗?山本五十六不由得暗自自问。

显然,他忘记了,就在七天前的傍晚,联合舰队以同样的方式偷袭了那霸,重创了中国海军的五艘战列舰。

八点过,已经坐沉的“陆奥”号再次发生爆炸。

这个时候,山本五十六才猛然回过神来,而他立即意识到,攻击还没结束,中国舰队肯定出动了第二批攻击机群。

问题是,就算知道,又能怎么样?

此时,硫黄岛机场已经被炸毁,所有战斗机不是在地面上被击毁,就是在升空后被中国战斗机击落。拱卫港口的五处防空阵地也全都遭到轰炸,剩下还能使用的高射炮肯定不会太多。更重要的是,航空战队已经离开两天,与硫黄岛的距离在五百公里以上,根本无法出动舰载战斗机掩护硫黄岛。至于让南云忠一去对付中国特混舰队,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为从中国机群进入与退出的方向来看,中国舰队应该在硫黄岛西南方向上,而航空战队在硫黄岛北面,等南云忠一赶到,中国舰队早就撤走了。更何况,中国舰队在偷袭硫黄岛之后肯定士气大振,说不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航空战队。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放弃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

八点过十分,山本五十六给南云忠一发了一封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