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08章

帝国风云-第308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氵昆点点)

可以说,顾祝同的分析合情合理。

只是,顾祝同也留了个心眼,不然不会让战区司令部的参谋提高警惕,在收到任何与美军舰队有关的消息之后立即通知他。

当时,顾祝同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哈尔西再次成了替罪羊。

关键就是,美军丝毫没有放弃澳大利亚的迹象,反而在西南太平洋上发动了一次近似于自杀的作战行动,即向新喀里多尼亚运送作战物资。在这场战斗中,美军不但没有把物资送到新喀里多尼亚,还损失了近三十艘舰船,不但是得不偿失,还因此导致守卫澳洲大陆的美军大受影响。

在顾祝同看来,美军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即打算守卫澳洲大陆。

问题是,美军不大可能坚守澳洲大陆。

如果美军打算从西南太平洋撤军,那就不会继续在新喀里多尼亚做文章,因为就算中国军队立即消灭了新喀里多尼亚上的美军残余部队,也需要花上几个月,才能完成攻打澳大利亚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美军有足够的时间把部署在澳洲大陆、甚至是部署在新西兰的军队撤走。即便要派舰船去新喀里多尼亚,也不是为守军提供增援,而是把被困的军队营救回去。

反过来,如果美军打算坚守澳大利亚,也没有理由浪费宝贵的兵力。要知道,坚守澳洲需要足够的兵力,也需要足够的多的作战物资。在新喀里多尼亚已经无法挽回的情况下,美军没有任何理由为了岛上的残余部队做出无谓牺牲,使守卫澳洲大陆变得更困难,甚至失去守卫的基础。

可以说,美军的举措,让顾祝同非常不解。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美军没有打算死守澳洲大陆,也不打算立即放弃澳洲,而是想在这里拖住中国海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问题是,美军为什么要争取时间?

前面已经提到,即便美军立即放弃澳洲大陆,中国海军也不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进军夏威夷群岛,因此美军有的是时间,根本没有必要去争取时间。相反,即便美军死守澳洲大陆,中国海军也有很大的可能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攻打夏威夷群岛,因为到时候中国海军实力将有一次大规模扩充,将获得足够的兵力。说得简单一些,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局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了。

深入思考之后,顾祝同意识到,美军在争取的很有可能不是时间,而是别的东西。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海军收到了一条重要消息,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确认英国皇家海军正在设法创造决战机会。

当时,这条消息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最初的时候,顾祝同也没有认识到这条消息的重要性。

直到十二月三日,也就是在收到了哈尔西率领第71舰队离开珍珠港的消息后,顾祝同才把这些事情串联了起来。

虽然顾祝同没有想到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的事情,也就没有办法猜到英国打算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远征舰队,与美军一同守卫澳大利亚,但是顾祝同猜得也八九不离十,即英国皇家海军即将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彻底消除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隐患,而美军将在太平洋上采取协同作战,设法牵制住中国海军。

如此一来,第71舰队就肯定不会留在夏威夷群岛海域。

回到关岛,顾祝同没有立即登上“柏林”号大型巡洋舰,而是先去了战区司令部,让参谋调来了所有与英国有关的情报。

虽然等了几个小时,但是顾祝同看得更加清楚了。

关键不在海洋战场上,而是在大陆战场上。

可以说,英国当局的举动就是未雨绸缪。在红俄即将战败的情况下,英国当局已经认识到,下一个战败的很有可能就是英国。为了免于战败,或者说是晚一点战败,英国就得采取行动。

最有效的行动,就是在海洋战场上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

白了,只要制海权还在英国皇家海军手里,就算本土被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炸得支离破碎,皇家海军也能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

为此,英国当局自然希望在红俄战败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如此一来,英国皇家海军就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二年底采取行动,因为红俄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初战败。

只是,顾祝同有点想不明白,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采取行动,与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上的战斗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在这两个战场上,联系紧密的是英美,而不是中德。

受地理环境限制,中德海军几乎没有什么往来更谈不上合作。在中德同盟中,陆军的相互合作远强于海军。相反,在美英轴心中,海军合作却强于陆军。因为巴拿马运河在美国的控制之下,所以美英海军可以较为便捷的在两大洋上调动舰队,也就能够采取较为紧密的配合行动。

关键是,英国在太平洋上已经没有多少利益存在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在太平洋上只保留下了少数殖民地,即南洋的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先后成为自由邦,仅在名义上属于英国国王。在本土都不保的情况下,英国皇家海军显然没有半点理由往太平洋派遣舰队。

想到这,顾祝同只能相信一种在任何人看来都不大可能的事情。

这就是,美英已经达成了某种性质的协议,即在英国皇家海军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牢牢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权,本土不再受到直接威胁之后,就将向太平洋派遣舰队,而美军则将在此之前协助英国皇家海军作战,尽可能的为其创造取胜机会,主要就是阻止中国海军出兵大西洋。

当然,顾祝同也觉得这不大可能。

要知道,就算中国海军在一九四二年占领了整个太平洋,在舰队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都不可能进军大西洋。

最乐观的估计,即中国海军打得顺风顺水,也要到一九四四年才有往出兵大西洋。

也就是说,美军根本没有必要采取行动牵制中国海军。

就在顾祝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战区司令部的一名参谋提到了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采取的反常行动。

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下,顾祝同完全明白了过来。

英国当局肯定提到了协助守卫澳大利亚,美国当局却对此表示怀疑,而且美国在是否守卫澳大利亚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因此在做出正式决定之前,美国当局肯定得设法搞清楚两件事情,一是英国皇家海军是否有能力出兵西南太平洋,二是中国军队到底准备为攻占澳大利亚付出多大的代价。

前者,只能耐心等待,而且与英国皇家海军正在策划的行动有关。

后者,就得由哈尔西率领的第71舰队来检验了。

第二百八十章 水下舰队

第二百八十章

水下舰队

十二月五日,得到冯承乾的回复后,顾祝同率领刚组建的第31舰队离开了阿拉普港。(氵昆

氵昆点点)

第三舰队是战区舰队番号,第31舰队是战斗舰队番号。当时,第三舰队只有这一支战斗舰队。

两天前,在冯承乾还没有批准第三舰队出战的时候,顾祝同就把潜艇派了出去。

可以说,在第三舰队里面,潜艇部队的状况远好于水面舰队。当时,第三舰队有一百五十六艘潜艇,其中六十四艘是远洋潜艇。正常情况下,这六十四艘远洋潜艇分成三批,一批在战场上执行破交作战任务,一批在后方基地休整,另外一批则在返回基地或者是前往战场的途中。也就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有二十多艘远洋潜艇在中太平洋上活动,此外还有二十多艘在港口里待命。

与其他任何一个战场相比,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潜艇数量都不算多。

要知道,中太平洋战区占了整个太平洋的三分之一,面积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三条主要的国际航线,有数千座岛屿,经常在此活动的船只高达上千艘,战舰则有数百艘之多。正是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中国海军只部署了一百多艘潜艇,而且能够时刻在战场上活动的也就只有二十多艘远洋潜艇。与北大西洋相比,这个兵力密度,显然低得出奇,根本没有可比性。要知道,在北大西洋战场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已经投入了上千艘潜艇,时刻都有两百多艘潜艇在战场上活动,往往发起一次狼群攻击就会动用十多艘、甚至是数十艘潜艇。

只是,中国潜艇部队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得的战绩非常不俗。

从一九四一年底到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底,中国潜艇在中太平洋战场上总共击沉了三百六十六艘美国船只与二十七艘战舰,其中包括一艘护航航母、一艘轻巡洋舰与七艘大型反潜驱逐舰。

如果以投入战果比为准,中国潜艇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效率超过了德军潜艇在北大西洋上的作战效率。

难能可贵的是,在取得如此重大的战果的情况下,中国海军仅损失了到十艘潜艇。(氵昆

氵昆点点)

也就是说,相当于每击沉四十艘左右的船只,才会损失一艘潜艇。

以交换比为准,依然超过了北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要知道,在北大西洋战场上,德军每击沉二十多艘船只就会损失一艘潜艇。

能够取得如此战绩,有很多原因。

首先就是,中国海军从一九四二年初开始装备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潜艇,即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技术援助建造的“乌贼”级大型潜艇。这种潜艇的前身,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大战初期的主力,即ⅶ型远洋潜艇。当然,“乌贼”级与ⅶ型潜艇并不完全一样,在建造的时候就根据太平洋上的作战特点做了修改,主要是加大了续航力与持久力、增加了弹药携带量、改善了居住环境等等。此外,从一九四二年底开始,中国海军在第四批次的“乌贼”级上率先安装了小型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使潜艇初步获得了远程对空探测能力,增大了在远距离上发现反潜巡逻机的概率,从而使潜艇在遭遇反潜巡逻机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下潜到安全深度。到一九四三年,第七批次的“乌贼”级又有所变动,主要是采用了强度更高的钢材制造耐压壳体,把最大下潜深度由二百四十米提高到了三百六十米,还对舱室布局做了一些调整。

可以说,在一九四三年之前,“乌贼”级是太平洋上性能最好的远洋潜艇。

这种水下排水量达到一千八百吨的潜艇,能够以十节的速度在通气管状态下航行一万六千公里、在仅用蓄电池的情况下能以四节的速度航行二百四十海里,其最大潜航速度达到了十二节,最大水面航行速度为二十二节。正常情况下,总共能够携带二十八条鱼雷、或者是四十二枚水雷,此外还有一门八十八毫米甲板炮、一门四十毫米高射炮与四门二十毫米机关炮。全艇总共有四十四名官兵,其中军官六人。在没有潜艇支援舰协助的情况下,最大自持力为七十天,而在得到支援后,能超过一百二十天。

问题是,“乌贼”级的造价太高了。

可以说,这是中国海军在大战初期建造的大部分战舰都存在的问题。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大战爆发前,虽然中德关系并不错,但是也并非毫无间隙,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矛盾,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对华援助方面,总会有所保留,特别是在军事技术领域,多多少少都有点吝啬。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基本上只能自力更生,很难及时获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军事技术。大战爆发后,这一情况得到明显改观,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无条件的为中国提供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中国海军从中获益匪浅。结果就是,在新技术支持下,中国海军对大战初期建造的战舰都提出了较高的性能标准,从而使得造价居高不下,难以降低建造成本。

有趣的是,这并非中国海军的问题。

当时,中国陆军与空军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即由新技术堆砌起来的新装备,在造价上都高得吓人。

事实上,这也正是技术吸收阶段的必然结果。

到了大战中期,也就是一九四三年,随着各种先进技术要么已经掌握、要么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各大厂商都已经通过前期生产赚回了技术上的投资,甚至收回了建造生产线的投资,各种武器装备的造价开始直线下降。相应的,这些武器装备的性能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

最初三批“乌贼”级总共只建造了不到一百艘。

虽然与战前的潜艇建造量相比,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但是跟战争期间的建造量相比,这就算不了什么。在德意志第二帝国,ⅶ型潜艇建造了八百多艘,而且是在不到三年内完成的。在美国,“小鲨鱼”级建造了上千艘,也是在三年多内完成的。可见,当时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艇年建造量都在三百艘以上,几乎每天都有一艘潜艇下水,而中国的潜艇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