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682章

帝国风云-第682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老,是不是我做错了?”

“没有,我说过,战争总有结束的那一天,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你没有做错,却少做了一件事。”

“什么?”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战争在烧钱,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钱只是介质,用来衡量物质财富的介质,而不是财富本人。战争耗费巨大,可是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工作,也提高了很多人的收入,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满足物质欲望,或者是去获得精神享受。说得简单一些,这场战争已经让很多人胃口大开,而你突然宣布要在某个时候结束战争,这意味着什么?”

席存瑞的眉头跳了几下,冯承乾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确,也很容易理解。

“显然,这就意味着,将有数百万工人事业,更多工人的收入降低,以及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毫无疑问,这些人绝对不会把选票投给夺走他们饭碗、让他们过上苦日子、以及剥夺他们赚钱机会的竞选者。付俊义也提到过结束战争,却不是他的主要口号,而且他还提出了其他的口号。”

“你是说,得用别的方式来烧钱?”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句话,用在国家与社会上也没有错。这是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飞速变化,民众渴望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也渴望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更渴望有一个值得期盼的未来,而你只谈结束战争,却不谈如何维持发展,你认为能够得到支持吗?”

“可是……”

“如何烧钱?”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早就跟你说过,在大战中建立起来的‘苏州园林体系’根本不可能维持下去,要不了多久,华元就得跟黄金告别,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操控货币汇率来获得、或者说是从其他国家掠夺财富。也就是说,你需要关心的不是钱从何处来,而是如何把钱花掉。”

席存瑞没有开口,他是搞经济的,自然明白这番话的意思。

“此外,现在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什么?”

“冷战。”

“这……”

“虽然我们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爆发战争,但是冷战也是战争,或者说是无限接近战争。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巨大威胁,足够让所有选民忘记明天,只活在今天,而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这意味着,政府可以用安全、利益、势力范围、地缘政治、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等等理由,来花掉手上的每一分钱,而不会受到民众的反对,甚至能够通过花钱来获得民众的支持。”

席存瑞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冯承乾所得确实有道理。

“如果你能花掉钱,而且得到民众的支持与拥护,那你就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钱花到与敌人有关的地方。”

“与敌人有关的地方?”

“一切可以强化民众对敌人的认识,并且加强民众对敌人的恐惧,让民众能够通过政府花钱获得成就感,以及感到更加安全的地方。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让民众觉得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很有价值,都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哪怕只是想像中的好处,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花钱来获取民众的支持。”

席存瑞又点了点头,认真的思索着冯承乾这番话的含义。

“需要我说得更明确一点吗?”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备竞赛早已开始,但是有一个领域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而且我们在这个领域没有优势,因此急需弥补。”

“太空?”

冯承乾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席存瑞也立即意识到,如果在太空军备竞赛上发力,确实是个花钱的好办法,而且花掉的钱绝对不亚于打一场大规模战争。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太空竞赛

太空军备竞赛早已开始,只是在一九六九年之前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

至少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对太空军备竞赛非常陌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有关。

这就是,在六零年代,中国的航天实力明显不如德意志第二帝国。

一九六九年,太空军备竞赛逐渐被中国人所了解,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谈及,更成了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

显然,舆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了,在一九六九年之前,中国的舆论宣传有意识的忽略了航天活动,而在一九六九年才开始大力吹捧。

毫无疑问,这也与政治需求有关。

在一九六九年之前,中国官方大力宣扬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中国人有很强的安全感,并且信任政府的所作所为,相信军队能够战胜所有外来敌人,从而让政府在推动军事改革的时候获得民众的支持。

可以说,在大战结束后的十年内,这是中国对内宣传的核心。

这也可以理解,即中国即需要完成军事改革,减轻军事负担,更需要推进政治改革,而且政治改革比军事改革更加重要。

别的不说,中华民主复兴党宣布解散,就是为了推动政治改革。

与军事改革相比,政治改革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更需要全民的参与,还需要得到多数民众的支持。如此一来,就得提高政府的威信与地位,让政府获得大多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可以想像,在推进政治改革的时候,自然需要淡化外部威胁。

由此也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中国的国内舆论把重点放在了强项上,而有意忽视了像航天这样的弱势。

当然。到一九六九年,国内局势已经与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截然不同了。

全新的国际局势,需要中国民众知道,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至少不是在所有领域都领先对手。

显然,航天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拜访了冯承乾之后,席存瑞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即说服顾祝同。让他复出,负责航天工作。

当时,席存瑞打算在顾祝同身上花些功夫。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顾祝同没有拒绝,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表示在处理好一些个人事务后就可以去政府部门报道。

九月九日,顾祝同正式出任工业部下属的航空航天处高级顾问。

当然,这是一个临时职务,并不是政府的固定编制。

走马上任的第二天,顾祝同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加大对航天的宣传力度,而且得突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差距。也就是重点报道中国的缺点,而不是优势,要让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在航天领域差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很大一截,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以及足够的投入才能追上对手。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明确要求强调航天的重要性。

当然,具体怎么宣传,那是宣传部。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事情了。

所幸的是,宣传部与新闻媒体没有让顾祝同失望。

宣传工作开始的时候,各大新闻媒体首先重点介绍了航天的重要性。甚至把航天与民族存亡联系到了一起。

比如,战略弹道导弹是一个国家最有力的战略武器,足够毁灭任何一个敌人。

又比如,外层空间是人类发展的新希望,外层空间的资源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走出地球生态圈的基础。

当然,这些宣传带有非常浓烈的科幻性质。

必须承认,中国的国家宣传机器十分强大,完全左右了国内舆论。

在一九六九年底,中国的三大电影公式,总共投资拍摄了五部与太空有关的科幻片,其中一部还是战争科幻片,背景是敌对国控制了月球,并且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然后对中国本土发起打击。虽然电影的结局是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战胜了强敌,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强大的舆论宣传,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九六九年十月,席存瑞就正式宣布,中国将启动登月工程,并且会不惜代价,第一个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这就是有名的“奔月工程”。

可以说,这是自核武器工程之后,以国家为主体,发起的规模最大的工程,而且其投资量是核武器工程的十多倍。

由此,中德太空军备竞赛全面开始了。

事实上,中国的并不高。

在一九六九年,中国在航天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仅有的一些技术优势都集中在了弹道导弹上,而且以潜射弹道导弹为主。说得简单一些,中国的导弹工程,从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一条难度系数最高的道路,即把重点放在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上,而不是首先开发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这种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安全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建造出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而且第一个使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具备实战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在努力解决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在潜艇上的发射问题时,中国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而且开始研制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在各方面都远优于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到一九六九年初,中国已经部署了十二艘战略核潜艇,能够随时保证至少有四艘战略核潜艇处于战备巡逻状态,而这四艘核潜艇总共携带了五十六枚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配备了三枚核弹头。也就是说,哪怕只有一艘在核战争中幸存下来,并且发射了十六枚潜射弹道导弹,都足够摧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所有大城市了,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当时,德军只有两艘战略核潜艇,而且都没有达到服役状态,配备的潜射弹道导弹都是单弹头,且射程不到三千公里,只能够对中国在北大西洋上的盟友与军事基地构成威胁。

当然,如果以军用为目的,那么中国的发展方向并没有错。

要知道,正是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领域拥有的巨大优势,使中国在战略弹道导弹领域保持了十分明显的优势。到中德冷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至少被德意志第二帝国领先了二十年。

问题是,这并不是民用航天工程的可取之道。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优势在于使用的便利性,即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在发射前,不需要加注燃料,也不需要频繁的进行维护保养,更不需要预热。从第二代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开始,就能随时点火发射。相比之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就没有这些优势了。前三代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都不能把燃料长期储存在火箭内,必须在发射前加注。即便是第四代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燃料在加注之后也只能储存较短的时间,只能保证在国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下的时候,提前为火箭加注燃料,缩短发射前的准备时间。此外,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维护保养量更大,安全性也十分糟糕,某些早期型号还需要在发射前预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短的都有半个小时,长的需要数个小时。

这些特性,让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在军事领域的用途极为有限。

只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有一项性能远超过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即比冲。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质量相同、推进剂装填量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要比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好得多。

白了,就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经济性更好。

显然,在民用航天领域,发射前的准备时间不是关键因素,也不存在日常保养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更适合用在民用航天领域。

正是如此,中国的航天科学家与工程师还在努力计算把一颗携带了无线广播电台的人造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上需要制造一枚多大的运载火箭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率先把卫星送上天,而且让全世界都收听到了这颗卫星发出的广播信号。紧接着,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飞跃,即把第一名宇航员送到近地轨道上,并且在其绕地球飞行两天之后,使其安全返回。

这一天是一九六四年六月七日。

当时,中国的新闻媒体只做了极为简单的报道,而且给出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即把一名宇航员送到大气层之外,跟把一只猴子送到大气层外面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对国家的安全与经济发展没有太大帮助。

显然,巨大的差距,让中国的新闻媒体无法给出正面评价。

由此可见,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在中国人发力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飞往地球之外的赛道上全速奔跑了十多年。

所幸的是,这一切还不晚,至少日耳曼人还没有登上月球。

第一百八十七章 马拉松

把登月定为主要目标是顾祝同的主意,而且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发射人造卫星,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德意志第二帝国都走在了全面,而且领先的优势极为明显。

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达三十八公斤,搭载的广播电台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