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因缘 >

第87章

穿越因缘-第87章

小说: 穿越因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将一块布分解成毛线、毛线分解成羊毛、羊毛分解成微尘、微尘分解成更小的微尘,再分解下去,最小的微尘是什么呢?所谓最小的微尘是指在微观世界中不能再分的粒子。为什么不能再分呢?如果要它成立就不能再分;如果无须成立它,要看透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分到底。再分下去,连最小的微尘也不能成立。最后,这块布就消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人体等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这样分解的,分解到最后都会消失的。这是我们佛教的理论,量子物理还没有达到此境界。 

3、从果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灭。这种推理的逻辑叫作“破有无生因”。“因”是“逻辑”的别名,是指推理和抉择的工具。通过此“因”去观察,可以破“有无生”。何为“有无生”呢?比如,播下稻种之后可以发出稻芽,那么,稻种是产生了原“有”的稻芽,还是产生了从“无”中生有的稻芽呢?这叫做“有”、“无”。我们要思维在稻芽发出的时候,是已经存在的稻芽产生出来呢,还是以前不存在的稻芽现在产生出来了?也就是观察果的本体在果没有诞生之前是有还是无?不是说诞生之后的有无,而是说诞生之前的有无。 

如果说果诞生之前是“有”,就是自生,一般人都不这样认为,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常人以为在果诞生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因缘和合后它就存在了。也就是说,在果诞生之前,因法存在的时候,果法是不存在的,是“无”。如果这样,因又是如何让果产生的呢?比如说,如果有树木的存在,斧头、锯子才可以去砍它、锯它;如果没有树木的话,拿斧头、锯子去砍什么、锯什么呢?因为树木不存在,这些工具就没有办法起作用。在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因绝对没有办法让果产生,果也无法看到因的存在,只是在因缘聚合之时果就出现了,因缘和合就是这样的。 

很多人以为,农民种庄稼的时候只有因没有果。正因为没有果才要种庄稼,如果已经有了果,为什么还要种地呢?农民就无须种地了。正是种地之后的种种因缘,才使“没有的果”产生。但是,“没有的果”就象虚空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又是如何让它诞生的呢?在极细微的微观世界中观察,只能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因能让“没有的果”诞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灭。这就象一个人若没有诞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没有存活过,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样。 

(四)法无我的观修次第 

修法时,我们闭着眼睛认真地思维之后,深深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灭”的,眼识、耳识、鼻识等以前认为实有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的,然后心就专注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前所讲,这叫作观修空性,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观修只是静坐,虽然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意义。前面曾经提到过,动物冬眠的时间也很长,却没有什么功德。心里没有正知正见只是不起念头,则毫无意义可言。当我们深度睡眠的时候同样没有思维,人昏迷时也没有思维,可这些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在**和无**中,天人不是在一天两天,而是在很多劫当中都能不起一个杂念(学过《俱舍》的人知道,“劫”是一个时间概念,就人类的时间而言,是难以统计的极其漫长的时间),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仅是追求静心这一点并无用处,还需要有正知正见。 

对于初期的修行人来说,正知正见是通过思维而获得的。当然,学密宗的人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或是大圆满的窍诀,也许无须通过如此复杂的思维就可以轻松地证悟。但是,这种轻松地证悟是需要条件的,要在修加行、积累资粮等众多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若因缘不具足也没有那么轻松,所以观修是非常重要的。 

观修的含义是指,在没有空性感受的时候去思维,有了感受时就不再思维,心在这种境界当中安住下来,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又去观察。通过中观的修法对空性有了较好的了解和体会后,再修大圆满的窍诀很快就可以证悟。因为,中观的修法已经为修大圆满铺路、奠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除非是根基非常成熟的人,否则一般的人会因执着极其浓厚而很难在一刹那间证悟。仅仅通过中观的修法也是可以证悟的,但与密宗的窍诀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这些是中观抉择“法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在中观的论典里有很多,今天只是从因、果、本体这三个角度来抉择诸法不生、不灭、不住。不生不灭是物质的本体,是实在的;有生有灭是物质的现象,是虚幻的。但我们不能以空性为由而不取舍善恶因果,这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能以存在因果为由而执着不空,这同样是很大的错误。二谛必须圆融才谈得上是中观。 

在人无我的修法里提到过,现在有些居士听到禅宗里面讲不执着,便对放生、念咒、拜佛、因果的取舍,统统说一句“不执着”(意思是可以不做这些)。“不执着”是最后的境界,现在我们怎么能够不执着呢?!从前,和尚摩诃衍到西藏桑耶寺讲禅宗时就是说一切都不要执着。一些西藏人听信其言,导致寺内原有的供佛传统突然间断,佛像前居然已经断了供品。这种做法实在让很多有识之士难以接受,他们就迎请了噶玛拉西拉——一位印度的中观论师来与摩诃衍辩论。为什么要与他辩论呢?因为他不讲究次第,而只说一句“不执着”,这会误导很多初学者。 

如果能够证悟,就可以不执着,但这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没有证悟,刚开始时就不执着于思维、修加行和因果的取舍,那么就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所阐释的那样:如果“不执着”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众生在修行上都是不执着的,但他们却并没有解脱。所以,我们既不能堕“有边”,也不能堕“无边”。所谓堕“无边”,就是指听到禅宗讲的一些“不执着”、“不可思不可言”,以及中观有关空性的字眼,就认为无须作因果的取舍,无须修行,无须做世俗的布施、持戒等等。所谓堕“有边”,是指因为听说了佛、三宝、四谛、因果和轮回的存在,就认为一切是实在的、不空的。首先,我们不要堕二边,行中道;最后,就无所谓中道或二边,完全没有边执了。在达到这个境界时,就能够自由自在了;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还是不要让自己走这些边道。 

在证悟空性之后,禅定时心就专注于空性,从此时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但因为尚未成佛,还是会出定的。出定之后,依然有山河大地的存在,在这个境界里仍然要积累资粮、清净罪业、注重因果的取舍。如此修行,才能成佛有望。 

(五)修法无我的作用 

空性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断除“我执”,而且可以帮我们断除贪心、瞋心等烦恼障和一切所知障。一般来说,有贪心就修不净观,有瞋恨心就修慈心。可是,如果证悟了空性,贪心、瞋心就无须不净观和慈悲心来解决,空性就可以解决一切,它是一种综合的对治法。这是中观的修法,是思维和安住的交替:思维到感受至深时就静下来,再不思维,专注于此境界中直至感受消失,又开始新一轮的思维和安住,如是反复轮换,这是初期最好的空性修法。除非你们能在一刹那间证悟大圆满,否则空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上去的。这样修至少能够在心里播下殊胜的解脱种子,对治贪、瞋、痴和执着也有明显的作用。 

我们把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所讲的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三个修法都已经讲完了。讲的虽然不是很广,但实修时这些思维基本上够用了,这是整个藏传佛教的要点。你们每天至少要修一、两个小时。 

汉地很多居士喜欢念诵《金刚经》、《心经》、《药师经》和《地藏经》,这当然很好。如果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帮助,无论是念经、烧香或拜佛都很殊胜。以前的功课也不要间断,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念经多长时间,修行多长时间,磕头多长时间……但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这些修法(指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的修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若要解脱,必须要修这些修法。 

(六)结尾 

对这些修法,我是用世俗的语言而非佛教的术语来讲述的。如果用佛教的专有名词讲,恐怕很多人会感觉陌生、听不懂。若是这样,就没有意义了。但是,讲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佛经和论典,而不是我擅自讲的,我不敢这样做。 

以前所讲的全部内容,已经具备了一条比较完整的解脱道路。如果一个人能真实依此去做,就基本上可以到达比较高的境界。如果不做,则即使学遍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也不会对修行有太大帮助。修行是很重要的! 

除了空性以外的有关出离心、菩提心的道理和修法,可以在同学、同事之间或居士当中互相讨论,也可以给不信佛的人讲一些皈依的利益和修行的必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虽然不算是传法,但在讨论或聊天时谈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于无形中会利益其他的众生,这是有必要的。其他的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只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才能解决。目前,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阶段,不要着急去修空性。若是非常喜欢空性的人,也可以抽时间修一修。但我们现在主要应该修出离心和菩提心。(慈诚罗珠堪布讲解) 

第七十章 菩提心海

枫梦看着小鹰等人,眼中射出深刻的感情,无数次轮回中彼此互相成为父母和子女的次数数也数不清楚。纵然互相也做过仇人,但是仇人顶多不过是一刀,父母则要为孩子付出一生,这样的恩情早超过了仇恨。只是各人业力因缘不一。比如巴尔等人与自己的因缘已足,所以可以让他们回忆起过去生的轮回,并且让他们顺利学法,努力修行。但是那些地狱的诸多怪物们和自己的因缘却不是那么好,再加上业力的障碍,枫梦纵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也看不见,更不用说让他们回忆过去,好好听法了。 

佛经上有个故事,佛陀对他的弟子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很重要,有缘与没缘相差很多。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换一个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祂的弟子阿难尊者有点怀疑他的说法,佛陀为了让阿难了解他的道理,就带着阿难到了东市,指着一个老婆婆说:『这个人跟我没有缘,我说什么她都不会听。』阿难不太相信,想着佛陀佛法无边,世上怎么有佛陀渡不了的人呢?佛陀当场做了个实验。他去敲老婆婆的门,说他要说法给老婆婆听,连续两次都吃了闭门羹。第三次,佛陀特地把门变成透明,让老婆婆看得到他、无法拒绝,没想到老婆婆竟然还把眼睛遮起来,说不看就不看、不听就是不听,倔强得很!阿难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想说佛陀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祂自动要来说法,这个老婆婆竟然这样不给面子!然后,佛陀就叫阿难去敲老婆婆的门。阿难做好被赶出门的心理准备,硬着头皮敲了门,没想到老婆婆很欢喜地请他进门,搬椅子给他坐、还泡茶给他喝、拿东西给他吃,并主动要求听他说法。佛陀对阿难说:『你们上辈子结了好缘,你说什么她都听得进去。』阿难终于相信:有缘与没缘差很多!教化众生,缘份最要紧。经上曾说,佛在一个地区讲经说法,众生不是很接受。佛又叫舍利弗往教,受大拥护。其他弟子问佛何故?佛说舍利弗过去生中,遇到一窝蜜蜂,他对它们发愿说,将来我得道先度你们。今天这些听众是从前一窝蜜蜂转世的,有缘相遇,特别亲切,愿来受教。 

过去有位法师,修行多年,想度化众生,但是却无人愿意听,后来一个老修行人知道了,说:“我帮你制造缘分,你有什么财物?”这位法师说:“只有一件衣服多余,算是财物。”那老修行人把衣服拿去变卖,买了些糖和食物,找了处蚂蚁多的地方洒下去,然后在旁边为这些蚂蚁举行皈依仪式,之后就让那位法师去山中修行十五年,之后出来讲经说法,常常有许多十几岁的少年虔诚听法,这就是之前的蚂蚁转世。 

有一名叫印亮的比丘尼,曾来过五明佛学院两次,她小时候常能忆起自己前世是一只鸭子,一次偶尔的机会,她去拜访本焕老和尚,在顶礼时前世情景历历在现,她不禁痛哭一场,并很快在那里剃度出家。(她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在学院也呆过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