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的忧虑不得不说是多余的,因为有李世民先前为他铺路,根本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故,只是新君继位,由不得李治不担心罢了。
六月初十,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可谓权倾朝野,褚遂良等多有怨言,但担忧朝堂震荡,也不敢大闹。
长孙无忌也担心会遭遇群臣的一致弹劾,只能辞退尚书省的职务,李治又任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简直要独揽朝政了。
七月,征讨车鼻可汗的徐真终于回到了长安,果然不出所料,回来之后,已经变了天,李治成为了当今天子,而长孙无忌则位极人臣,独揽朝政,连慕容寒竹都成为了正四品的中书侍郎,崔氏一族由是再度崛起!
徐真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在如今这等情势之下,李治若不重用他徐真,以长孙无忌的权势,想要整治徐真,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世民辛辛苦苦将徐真栽培起来,防止长孙无忌挟持李治,专权独断,可没想到李治最终还是将徐真当成了敌人,却将权力都交给了长孙无忌,不得不让人觉得可笑。
郎将高侃本来就是长孙无忌这边的附庸,刚回朝就将功劳都揽了过去,还弹劾徐真作为行军大总管,毫无作为,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差点将军队葬送敌手,请求圣上从严处置徐真!
徐真一时心灰意冷,也懒得理会这等小人的诬陷,刚回到徐公府,就听下人将这段时间所发生之事都说了一遍。
听说李勣被黜叠州,难免唏嘘,趁着左屯卫大将军的头衔还在,赶忙进宫一趟,看了看李明达。
二人因为有了夫妻之实,李明达又伤心过度,又是在李明达的寝宫之中,徐真情不自禁,就紧抱着李明达,宽慰李明达。
没想到长孙无忌却知晓徐真必定会找李明达,那些女武官早已被撤除,安插了长孙无忌的亲信,此时将徐真的浪荡举止密报上来,李治也是眉头大皱。
他素知徐真和李明达的情谊,更清楚李明达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也十分疼爱这位小妹妹,况且自己跟武媚之间那点事,把柄都握在李明达的手中,他实在不忍对徐真动手。
特别是李世民弥留之时,真情流露,让他感觉到父爱如山,虽然他没有重用徐真,但心里已经不恨徐真了。
当他处在李世民的位置之上,视野也变得开阔,看问题的层面也提升了起来,鉴于过往与徐真的龃龉,他也很清楚其实徐真并没有过错,只是慕容寒竹和长孙无忌逼迫之下,徐真不得不予以还击。
可如今长孙无忌联合了群臣,使得国内形势得以稳定,他这个皇帝宝座才坐得安稳,若拂逆了长孙无忌之意,还处于过渡期的朝野,怕是经不起一丝丝动荡。
他也宁愿相信长孙无忌是一位慈祥仁厚的好国舅,可这一路走来,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让李治彻底看到了这位国舅爷的野心,特别是在篡改遗诏这件事上,更让李治后悔不迭。
李治终究是个念旧情的人,怕污了李明达的名声,最终还是将此事给压了下来。
然而长孙无忌却勃然大怒,徐真屡屡坏他好事大事,他早已将徐真视为眼中钉,这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又岂能放过,更不消说,还有个慕容寒竹在旁挑拨唆使。
于是李明达乃晋阳公主的身份被曝光了出来,大白于天下,更是将责任都退在了已故废太子李承乾的身上,而先皇李世民为了掩盖误葬公主的丑闻,竟然将李明达说成是徐真的妹子徐思儿,这则消息在短短数日之间就传遍了整座都城。
如此一来,徐真和李明达顿时成为了国人议论的焦点,此时又有内禁宫人爆出猛料,说先圣还未安葬,李明达就已经跟徐真于宫闱之中**,一时间弹劾徐真的奏折如雪花般呈了上来!
李治勃然大怒,却不是因为徐真之事,而是因为他已经明言了要顾及李明达的名声,将此事揭过,可还是有人大做文章,而且很容易就看得出来,这样的事情,除了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又有何人敢如此放肆?!
目下的李治对长孙无忌倒是忌惮多过了敬重,想起李世民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又生出了重用徐真的心思。
可以慕容寒竹为首的一干中坚文臣,在朝堂之上纷纷谏言,要将徐真革职削爵,流放交州,并且声势越发浩大起来!
这日大朝,徐真终于是露面了,然而每个人见到他,都如同见到瘟疫一般,避之犹恐不及。
李勣被外放到了叠州,李靖又故去,尉迟敬德继续装疯卖傻,程知节还在宿卫左延明门,以徐真左屯卫大将军,齐郡开国公的身份地位,座次却很是靠前,这就更让朝堂众人愤慨不已。
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一系的文官总算是扬眉吐气,多有升迁,他们一直想要回报长孙无忌,做出一些事情来,好让长孙无忌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段时间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等一帮武将弄得是焦头烂额,更有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要让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为李世民殉葬!
是故见得徐真上朝,李治才刚坐稳屁股,就已经有朝议大夫出列启奏,直言徐真无视先皇,居丧期间混乱后宫,必革职查办,削去爵位,以正视听!
李治微微挑起眉头来,一看居然是朝议大夫崔茂,借助了慕容寒竹之势而上位的崔氏家族,心里已经有些不满了。
长孙无忌又趁机附议,与诸多文官一道,请旨查办徐真,李治就算有心要保徐真,却也顶不住群臣的压力,此时他才深刻体会到,坐在这个位置之上,并非想干什么就能够干什么。
“徐卿,汝对此有何可言?”他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徐真。
徐真冷笑几声,朝文武百官扫视了一圈,而后直视着长孙无忌那得意洋洋的嘴脸,心里说不出的厌恶。
他本不想再理会朝堂之事,因为李治对自己的不待见,更因为长孙无忌和慕容寒竹的狼狈为奸,可他不能容忍别人侵犯李明达的名声,更重要的是,李明达真实身份曝光出来之后,对他的终极计划有着极大的损伤!
既然长孙无忌能够肆无忌惮的纵横朝堂,徐真也不需再担心朝堂会动荡不安,当即昂然而起,上前两步,朝李治行礼道。
“圣上,徐真有一物要呈与圣上一观,待看过此物之后,圣上再做定夺不迟。”
李治和群臣不明所以,徐真却已经从怀中取出一封手书和一枚血玉扳指来,交到了银盘之中,由当值宦官,呈献到了李治的面前来。
这是初时李世民交给他的密诏,早在前往均州之时,李世民似乎就已经预料到了徐真必定要面临的巨大压力,是故这道密诏,也算是给了徐真一道护身符。
徐真本想将之留下来,以待最关键的时刻才发挥最大的功效,然而从如今的形势看来,长孙无忌已经迫不及待要将他踩在脚下,而且时间过得越长,先皇李世民的威慑也就越发淡寡,这道密诏的威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可如今先皇还未下葬,如果李治胆敢不从密诏,岂非更让人不齿?
李治一行行浏览下来,才深刻地体会到自家圣人对徐真有多么的疼爱和看重,也才明白李世民有多么的高瞻远瞩,这等眼光,是他李治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的!
李治轻叹一声,而后放下了密诏和血玉扳指,让宦官将这两样东西展示了一圈,而后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道。
“奉先皇密诏,擢徐真为镇国大将军,加封上柱国,参豫政事!”
第二百二十一章 异族忠臣双双求殉
都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无论贩夫走卒,亦或帝王将相,都躲避不过宿命的轮回,虽说来去空空,然却又不得不为子孙后代考量遗留。
穷困而死,所留不过隔夜之粮,富足之家,也富不过三代,王侯将相则留下父辈荫护或世袭传承,而李世民却为李治留下了一个称霸四海的大帝国。
李世民垂危之际,让李治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让大唐第三位皇帝,看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无穷尽的父爱,李治又怎会一继位就打破先皇的决定?
长孙无忌也生怕舆论会对他不利,不敢过多摄政,可他如何能忍下这口气?
眼看着就要将徐真给办了,他却偏偏掏出密诏来,非但不能办他,居然还让他当了镇国大将军,上柱国,而且还要参豫政事!
镇军大将军是何等的荣耀?那些开国功臣许多都未能得到这头衔,上柱国也一样,连开国功臣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凭什么就让徐真这么一个小子拿了去?
程知节虽然早已封了国公,可也是去年才得了镇军大将军的头衔,徐真六年前还只不过是长安城中一名武侯,如今位列上柱国,如何让人不嫉妒?
再者,本朝被封为上柱国的人并不多,诸如秦叔宝和李靖这等军中巨擘,才封了上柱国,若非战功显赫之人,如何能得到此等荣耀之勋?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番,唐朝官位由职事官、散阶、勋官和爵位构成,职指的是在具体的部门任职,比如尚书令、侍中、州刺史等,而散阶则是散官,如徐真先前的冠军大将军,如今的镇军大将军,都属于武散,至于勋,则是柱国,上柱国等,用以表彰功勋,爵位就自不用说了。
其实到了李世民的时代,册封的上柱国屈指可数,这也是为何徐真受密诏而得封上柱国,会让人如此的羡慕嫉妒恨。
自从徐真进入朝堂的视野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胜仗又一路升迁,这六年来的晋升轨迹,简直就是一条冲天的直线。
虽然也曾受过诸多诘难和阻挡,可如今回头再看,阻挡徐真脚步的那些人,如今又在哪里?
可这一次不同,因为这一次想要阻拦徐真脚步的,是长孙无忌!
作为当朝首辅,李治的心腹依托和依仗,长孙无忌已经达到了自己官场的最巅峰,可如今,有密诏在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徐真华丽地跳出了这趟污水。
其实李治还没有宣布密诏的另一项内容,那就是关于李勣的任免问题,在密诏之中,李世民同样向徐真嘱托了这件事,内容几乎跟他嘱托李治的一模一样,先黜李勣到叠州,若不赴任,立即除掉!
好在深谙圣意的李勣连家都没敢回,直接就赴任去了。
这也让李治明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李世民的心中,托孤的人选,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之外,还有他一手培植起来的徐真!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明,而徐真在暗,这就足以说明,从一开始,李世民培植徐真的目的就非常的明确,既是为了辅佐他李治,也是为了防范长孙无忌等老臣子弄权摄政!
单从这密诏来看,李世民已经不是将徐真当成简单的臣子,而是将他当成了自家的儿子一般看待!
李治虽然与徐真一直有龃龉龌蹉,但他不能不顾及李世民的想法和考量,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很少会看走眼,于是虽然心中仍旧嫉妒父亲对徐真的格外疼爱,但李治的心中,已经开始尝试着接纳徐真。
这种转变对于之前的李治来说,是绝对难以想象的,可当他坐上了皇位,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他才不得不接受这种转变。
“原来皇帝也要承受诸多掣肘和压力啊。。。”李治如是想着,可他并不打算马上恢复李勣的官职,因为他还需要观察。
八月初一,似乎在响应连日的大雨,晋州发生了大地震,灾情严重,死者多达五千余人,似乎大地都在为李世民哀悼,迷信的国民更是悲痛欲绝,到处颂扬先皇的无上功绩,甚至将李世民当成了真正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八月十八,新君为先皇李世民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葬礼,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被太宗擒获归服的各部族首领,颉利等一十四人,皆雕琢石人像,并刻上名字,排列于北司马门内,以彪炳太宗之千秋功绩。
徐真既是李世民托孤重臣之一,又终于得到李治承认他的地位,自是松了一口气,然而因为长孙无忌和慕容寒竹故意散播谣言,李明达非但真实身份被曝光,想要李治赐婚,只能坐实了她跟徐真在宫中乱来之事,如此一来,二人的亲事只能拖延了下来。
李治曾经答应过弥留的李世民,一定会让李明达和徐真在一起,然而因为长孙无忌和慕容寒竹对徐真的诬陷,导致李明达名节被猜忌诋毁,又给她和徐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李治自然而然对长孙无忌产生了极大的抱怨。
此时的李治才体会到父亲的苦心,才感受到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小视,于是他在心里默默想着,或许该将徐真提拔起来,否则让长孙无忌再掌权,又哪里还有他这个皇帝的话语权!
徐真并不知道李治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