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民-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得多,看得远,他面临的问题就多,就要时常与别人觉察不到的恐惧和徬徨进行斗争。这种滋味也只有他自己品尝,无法让人分担。“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要想战胜一切,战胜自己是必要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战胜不了,又如何能去战胜一切?对这句名言的理解,相信孟有田是比大多数人要深刻许多。
根保翻了个身,发出含糊的呓语;四秃子吧哒着嘴,发出鼾声。孟有田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冷不丁却发现阿秀似乎睁开了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自己……就在这样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没有丝毫特殊意义的夜晚,有人在征途上奔波,有人在战场上拼杀,有人在酣睡入梦,也有人在辗转难眠……众生像汇聚在一起,凝成了历史,一段段个人的微不足道的历史又汇成了汹涌的长河,波涛滚滚,永往直前。
第四十七章 故人来
烈日当头,道路两旁即将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天气很热,阳光很足,树叶在阳光下轻轻颤动,一层淡薄的水汽在空气中飘过。
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变黄,在绿色的庄稼地里有了好些黄灿灿的小块。麦子身手高大,刀劈斧砍一样整齐,站在地这头一推,那头就动,好象湖面上起了风。
“这麦子好象没咱村长得好哩!”秦怜芳坐在车上,双脚甩打甩打,看着地里的庄稼,对赶车的锁柱子说道。
“这是头一年,有田已经弄得不赖了。”锁柱子笑着虚挥了下鞭子,说道:“咱村不也全靠着有田的点子,起先他说多用沤的肥料,最少能多打三成粮,谁信哩?打秋收麦,四成也不止。今年看哇,都照他的法子弄了,俺看今年能多打五成不止。”
“那家家都能吃上白面馍馍了吧?”秦怜芳也为农民增产感到高兴,笑着说道。
“是能多吃上几顿,可也不敢天天吃呀!”锁柱子说道:“麦子、小米、高梁、玉茭、甘薯,咱们这地界种的庄稼,就数麦子产量少,光吃麦子,得有大半年有饿肚子了。”
“麦子产量少,那为啥还种得这样多呢?”秦怜芳疑惑地问道:“好点的地好象都种着麦子。”
锁柱子有些想笑,又忍住了,显然秦怜芳并不了解农民的情况,才问出这样没有常识的问题,他停顿了一下。耐心解释道:“麦子收得少,可价格高,也容易卖出去。咱农民种了麦子一般不是自己吃的,而是粜精籴粗,用麦子换高梁、玉茭、谷子,再对付些瓜瓜菜菜,这一年才能勉强过下来。而且这麦秸、麦秆能喂牲口。还能编了草帽辫拿到集上去卖,也是个进项。”
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种麦子的农田面积不小。但农民种麦自己不吃,而是卖掉,以杂粮糊口。将生活需求维持到最低限度。粜精籴粗,以较少量的小麦换大量的粗粮,成为农民生存的一种主要手段。能否吃到白面馍馍,那可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秦怜芳脸有些红,为自己并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而感到惭愧,沉默了一下,才开口说道:“回去就把给我的白面拿走,换成谷子或高粱吧,大家都这么苦,我哪能光吃好的。”
“看你。这么计较,咱村还缺了你那十几斤麦子?”锁柱子挠了挠头,也不知道再说啥好,有些后悔把话说得太直了。
“不是缺不缺的事情,而是脱离群众的问题。”秦怜芳挺严肃地说道:“这样。以后我不开伙了,就上你家吃。”
“啊,上俺家吃?”锁柱子张大了嘴巴。
“咋,不欢迎?”秦怜芳笑道:“我吃得不多,看把你给吓得。”
“没,没害怕。俺是怕招待不好,让你笑话。”锁柱子不好意思地说道。
“笑话啥,你可别光弄好的,把家底给吃空了。”秦怜芳呵呵笑着,四下看了看,有些疑惑地问道:“这土门村咋连个放哨的都没有,咱都快到村口了。”
“放哨的有,只是咱们看不见,也不知道藏在哪。”锁柱子说道:“有田愿意放暗哨,俺敢说这附近最少有俩,要不是认识俺,早就给卡住了。”
“放暗哨,这倒是不错,记得良岗庄的土匪也是放的暗哨……”秦怜芳突然想起了她扮成新嫁娘,和孟有田去搭救同学们的事情,轻轻咬住了嘴唇,心头浮起复杂的情感。
锁柱子却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吆喝着牲口小心地拐过村口的几堵参差的工事墙,驶进了土门村。
大勇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笑呵呵地打着招呼。锁柱子和秦怜芳跳下车,和大勇攀谈了几句,便分道而行。锁柱子赶车去送废铁,秦怜芳顺着街道向前走,寻找有枣树的孟有田的家。
枣树看见了,也听见了孩子们的读书声,秦怜芳走在这清静的村子里,有种很怪异的感觉。当初来收殓死难者的时候,阴森恐怖的气氛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恬适的田园风情。
“谷雨,你又迟到了。”来了土门村,小嫚便成了“小先生”,晚上孟有田教她,白天她又教五、六个村里的儿童,她特别喜欢这个在孩子们中比较有权威的工作。
谷雨装出一副可怜相,指了指身后的两条狗,说道:“有田哥让俺照看大黑和小白,耽误了些工夫,小嫚妹子,你别——”
“什么妹子,叫先生。”小嫚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用力晃着手里的教鞭。
“对,对,小嫚先生。俺下回保证不迟到,你继续讲,俺站着听。”谷雨很知趣地没坐板凳,两条狗趴在他脚下吐着舌头。
秦怜芳捂着嘴没发出笑声,拐过篱笆墙,便到了孟有田的家。
院子里挺安静,有田娘在翻拣着晾晒的大枣,紫鹃倚坐在枣树下的靠椅上,有些昏昏欲睡。
一只小母鸡把脸憋得通红,瞪着两只滴溜圆的金黄色小眼睛,身子微微一动,从院墙边的窝里跑出来,接着就“咕咕哒,咕咕哒”地叫起来。
紫鹃一下子从靠椅上坐了起来,几步跑到鸡窝前,从鸡窝里拾起温热的鸡蛋,双手捧着象献宝似的递到有田娘眼前,呵呵笑得开心。
“又下蛋啦,好,留给鹃儿吃哈。”有田娘笑着接过来,说道:“鹃儿饿不饿,渴不渴,有事儿就对娘说啊!”
紫鹃歪头想了想,说道:“鹃儿要出去,去摘花,去抓虫儿。”
“等阿秀或有田回来,让他们领你去呀!自己可不敢乱跑,有老虎哦!”有田娘哄着紫鹃,伸手指了指院里的花草,说道:“咱家里也有花,你先摘几朵玩儿。”
紫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跑到花前,连枝带花折了下来,痴笑着在手中把玩。
“婶子。”秦怜芳站在院门前,脆生生地叫着,打断了有田娘的叹气。
“哟,这不是秦姑娘吗?”有田娘有些惊讶,但马上笑着上前打开了院门,将秦怜芳拉进院,“这可有日子没见了,你咋来的,看着可瘦了。”
第四十八章 争秋夺麦后的闲适
“呵呵,那不是瘦,是结实了。”秦怜芳笑道:“婶子的身子骨看着可更硬朗了。”
“唉,老了,没看这头发又白了不少。”有田娘热情地给秦怜芳拿板凳,说道:“你等着,俺去给你倒水拿扇子,看你热得这汗。”
“婶子,您别忙了——”秦怜芳来不及阻止,有田娘已经转身进了屋子。
天气确实很热,秦怜芳的脸红浥浥的,汗把鬓角的头发都浸湿了。她摘下草帽,一面扇着风,一面笑着对紫鹃说道:“紫鹃,你拿的是啥花,真好看呢!”
紫鹃秀眉轻颦,歪着脑袋打量秦怜芳。秦怜芳发现紫鹃原来灵动的目光,现在竟蒙着一层迷惘,一层朦胧,她就这样痴痴的瞧了一会儿,然后不言不语地转身走进了屋里。
有田娘端着水,挟着蒲扇走了出来,看了一眼紫鹃的背影,把水和扇子递给秦怜芳。
“紫鹃她——”秦怜芳欲言又止地问道。
有田娘轻轻摇头,低声道:“别说关于她的事儿,咱还得大声说话,她疑心重着哩!”
秦怜芳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孟大哥呢,我是来找他的,想和他商量点事儿。”
“他呀,成天忙得不着家。”有田娘有些埋怨的说道:“前两天进山去了。说是三四天便回来。你好不容易来了,就住下。跟俺做个伴儿。”
“这样啊!”秦怜芳低头不语,心里觉得很失望,在这住下是不可能的,她的工作很忙,可没那个闲暇。
这时,小嫚蹦蹦跳跳的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只白狗。进了院,和秦怜芳打着招呼。秦怜芳拉过她的手,亲着她的脸蛋儿,喜欢得不得了。
“瞧这时辰。该做饭了。”有田娘笑着起身。“秦姑娘你坐着,这饭一会儿就得,强子他们昨个挖泥塘,捞的鱼虾还在大盆里养着哩,让你尝个新鲜。”
“婶子。您别忙了,有热水就行,我带着干粮呢!”秦怜芳赶紧推让着。
“那成什么话了,你就坐着吧!”有田娘转身进了屋。
这么一会儿工夫,紫鹃便隔着窗户招手,把她的玩伴儿小嫚叫了进去,院子里只剩下了秦怜芳一人。
秦怜芳想了想,取出挎包里的笔记本,摘下钢笔。刷刷点点地写着。既然不能等孟有田回来,那就留个纸条,把要谈的事情大概说一下,他也许会来十里村找自己吧!
……
人的美好想象在很多时候都未必会实现,也许是老天故意为之,来显示他才是命运的主宰。秦怜芳想和孟有田见面。可偏偏扑了个空。等她回到十里村,区上又下来了通知,要村干部动员民众去拆城墙,还要组织做好麦收工作。
任务,任务,一样接着一样,战争年月总会使人忙碌,使人不得空闲。秦怜芳立刻投入到这两项顶重要的工作当中,和孟有田要谈的几件事情便暂时放下了。
同样忙碌的还有孟有田,进山回来便开始争秋夺麦,还要出几个人去参加拆城。尽管因为土门村人口少,区上派下来的出差并不多,但孟有田觉得那厚重的大青砖很有用,土门村种了麦子的地也不算多,便多派了几个人,外加两辆骡车。
麦收的工作,就在平常年月也是短促紧张。所害怕的,不只是一场狂风,麦子就会躺在地里,几天阴雨,麦粒就会发霉;还担心地里拾掇不清,耽误了晚田的下种。
连着三天,孟有田带着人鸡刚叫的时候便起来,拿着镰刀在村外集合。他们穿着破衣烂裳,戴一顶草帽,顶着天边下垂的新月在地里收割。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三辆大车便开始在村外的大道上,摇着鞭子飞跑。三股禾叉,在太阳光里闪耀着,把麦子装上大车,运到村里。
村里的打麦场上,阿秀领着妇女队在撒晒着麦穗。几次翻过摊平,到起晌的时候,牵来牲口,套上大碌碡。鞭子挥动,牲口飞跑,碌碡跳跃。她们拿起杈子,挑走麦秸,拉起推板,堆好麦粒。又用簸箕扬,用扇车扇,然后用口袋将麦子装起。
有田娘和几个老年妇女则在家里做饭、烧水、看顾孩子,中午由阿秀等人担着瓦罐茅篮把饭送到田间地头。
忙碌而有序,全村人各司其职,显示出了协调团结的力量。两天的工夫,场院中间便出现了几个夜晚也在闪着银光的、发散着香味的高大的麦秸垛。
晒麦子的天气,白天焦热,一到夜晚,天空是清朗的,星星是繁密的,风吹过来是凉爽的。三天的忙碌过后,平整光亮的打麦场又成了村民们夏季夜晚的休息场所。一吃过夜饭,人们就提着小木凳,或是用新麦秸编制的小蒲墩来了。在习习凉风中,一面恢复白天的疲劳,一面体味着收获的喜悦。
这是阖村欢乐的时候,邻居畅谈的时候,妇女们刷洗了锅碗,挂上大门,也跑来了。她们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扯着宽大的麦秸垫子,聚在一起,或是说笑,或聊家常。大点的孩子们在疯跑打闹,小点的孩子躺在母亲怀里,女人们拍打着,哼哈着,什么时候孩子睡实了,就把他放到草垫上去。
小烟斗一红一暗,飘出袅袅烟雾,孟有田和强子等人坐在一起,聊着日后的安排。在外表,孟有田象是胸有成竹,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但实际上他比别人更累,更紧张。别人当然不知道再过些日子,武汉会战一结束,鬼子的注意力和兵力便会转到沦陷区,频繁的扫荡和战斗将打破这难得的恬适。
“池塘再有几天也就挖成了,等上秋播完麦子,咱们差不多就可以猫冬清闲了。”强子摸着胡子茬憧憬着,“进山打打猎,然后去赶赶集,过年能吃上一个肉丸,咬上满嘴流油的饺子喽!”
孟有田淡淡的笑着,不忍说丧气话,给高兴的气氛泼冷水。这个冬天,恐怕会更加寒冷啊!
“炭得多备点,地道再扩扩,咱们哪,恐怕得不了那么多清闲。”安猛已经成了土门村的一员,经过十里村的战斗,他才算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跳出李家的王翠组成了家庭,一起搬了过来。
“安大哥说得在理儿,这年月的清闲都让鬼子给搅和了。”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