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小民 >

第261章

乱世小民-第261章

小说: 乱世小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良岗庄不象土门村条件那么好,但招待客人还是很热情的,有肉有蛋,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好的饭食了。为了避嫌,孟有田在路上便和孙大拿说好了,不去他家住,不去他家吃饭。

吃过晚饭,又来了不少村民来咨询养殖和农业方面的问题,但这一次大家都不空手。核桃、苹果、鸡蛋……东西不多,但透着那么朴实,透着那么热情。

说到底,当时的农业和养殖水平是很低的,孟有田的讲解给村民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在前期的学习实践中,村民们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些好处,产生了积极性,对孟有田也开始信服。

孟有田喜欢这种感觉,屋中烟雾缭绕,喝着枣叶茶,围绕着淳朴的乡亲,说着家乡土话。远离了战场,远离了紧张,在这样的山村里才有安静平和的感觉。

一直到很晚,众人才纷纷散去,孟有田礼貌性地送出院子,要回屋的时候,却发现小嫚还没有休息,坐在凳子上在看星星。

“怎么了?”孟有田走过去有些奇怪地问道:“还惦记着男人打老婆的事情呢?”

小嫚叹了口气,看着孟有田说道:“是啊,以前还觉得成亲是挺有趣的事情,现在不这么想了。象姐夫你这样不打女人的男人太少了,我姐真是有福气。”

“这只是你看到的。”孟有田摇头说道:“你没看到的呢,好男人有的是,我可不算。人家只娶一个,我呢,嗯,想起来就觉得对不起你姐。好了,别胡思乱想了,忙活了一天,快去休息吧!”

小嫚点了点头,慢慢腾腾地站起身,望着孟有田有些颠跛的身影,抿紧了嘴巴,眼神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一百四十七章 隐忧

四处岗峦起伏,无边无际。远处天空中两只老鹰在蓝天白云下盘旋翱翔,好象随时准备俯冲下来,向它的猎物发出致命攻击。更远处有几缕炊烟缭绕升起,那是只有几户人家的称不上村子的所在,就掩映在墨绿色的树林里。

“俺们村占了地利的便宜。”孙队长站在山顶,颇为自豪地说道:“几次扫荡敌人都顺着大路走,没把俺们这个靠山的小村子放在眼里。”

“那还不好,你还想把招敌人过来呀?”孟有田心中慨叹,几次扫荡虽然没造成土门村人员的大伤亡,但一次扫荡之后便是一次重建,虽然顽强,但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这说好也好,说不好也有问题。”孙队长苦笑了一下,说道:“正因为没糟到敌人的祸害,又靠着大山密林,乡亲们对挖地道的事情便不那么上心。”

孟有田不好说什么,什么不见棺材不落泪之类的难听的话说出来非但于事无补,还显得自己心肠不好。沉吟了一下,他缓缓说道:“扫荡或许不太害怕,一股风而已。就怕鬼子改变招数,把分区扫荡变成分区搜剿,或者就赖在村里不走,那就有点麻烦了。”

“象小娄庄和康家寨那样?”孙队长试探地问了一句,不待孟有田回答,自己点了点头,说道:“那两个村子就因为地道挖得不够好,只好让敌人安安稳稳地住在村里。要是换成你们村,或者十里村。敌人想消停也难。”

孟有田淡淡一笑,伸手一指,问道:“从这山里走,能不能到俺们村?”

孙队长愣了一下,望着山峦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道:“倒是没人走过,可看这山势,大概能到吧!”

孟有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一直有个隐忧,那就是土门村的位置并不是那么优越。北面、西面本县的敌人原本是最主要的威胁。但有了小娄庄、康家寨、十里村的屏障后,特别是随着这几个村地道的拓展和完善,威胁在逐渐变小。而东面的邻县的敌人却没有什么屏障,尽管路途远,但也不排除前来合击扫荡的可能。况且,这种情况也发生过一次,土门村首当其冲,成为了迎敌的第一个阵地。

对此,孟有田一直担着心。但又有些鞭长莫及,虽然他一直的作为也多多少少能够影响到其他地方。但远不如附近的村庄这么巨大。相比较而言,地利最好的其实是良岗庄,偏离大路,背靠群山。可你不能哪安全就往哪里搬家吧,孟有田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回去后还得再好好布置一番,把这个缺陷尽量弥补。

就算不能弥补,也要把山里的老窝弄得铁桶一般,多设几道关卡。鬼子想搜山也让他到不了那里。嗯,南山口就是个不错的地方,刚进去的时候觉得这个山谷挺宽敞,可是越往里走就越窄,慢慢就变成了羊肠小道。在这里可以再凿凿修修,使其变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

孟有田一时想得出了神。直到听见一声枪响,他才收起思绪,转头去看。

小嫚正得意地收枪而起,远处的一只山鸡还在扑腾。但已经是垂死挣扎了。

“好枪法。”孙队长赞叹道:“土门村有孟兄弟这杆枪,再加上小嫚姑娘这杆枪,算是稳当了。”

“没有稳当这一说。”孟有田微笑着说道:“别说是两杆枪了,就是两门炮也不行啊!如果敌人是从邻县过来扫荡,俺们村可还需要你们的支援呢!要是能绕开大路,从这山里过去就好了。”

孙队长沉思着点了点头,说道:“这好说,抽空俺带些人进山探探路,只要能到十里村附近的山梁,那就算行了。”

“啪勾!”又是一声枪响,这回是良岗庄的一个民兵射中了目标,似有似无地瞟了小嫚一眼,似乎是在争胜,不想让一个女孩子在良岗庄抢了风头。

“都没用复装子弹吧?”孟有田抿嘴笑道:“也是哈,复装子弹的准头实在是不好掌握。不过也得学着用,争取用复装子弹在百米内击中目标,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吧?”

弹药一直是个制约射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尽管孟有田努力通过其他途径削弱这个因素的影响,但终究不能完全消除。最近一个可喜的消息是从游击队那边传过来的,经过杀戮的震慑,以及宣传的软化,游击队建立起一条从皇协军购买弹药的秘密渠道。这个秘密的情报,孟有田是知道的。

但正象其他根据地所做的那样,地雷、弹药并不是完全免费发放,要想得到的多一些,还是需要村里凑钱,或者动员各家买地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从伪军手中买弹药,往往需要硬通货,游击队、区里、县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来支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日本作战用正规军。兵力不足,就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

伪军一直存在着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中国百姓——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痞流氓的补充。

对于大部分的伪军,日本并不供应给养,而是靠伪政府自筹。所以,跟抗日武装做生意便成为很多伪军的重要财源,走私违禁物资,盗卖军火弹药,到最后逼的日本人不得不按子弹壳来给伪军核发弹药。有的伪军甚至出卖情报,丢弃弹药枪械以换取生存的资格这更是常有的事情。

靠不住,但还不得不用,这就是日本人的悲哀。而大量伪军的出现,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悲哀和耻辱。

第一百四十八章 形势的改变

无知者无畏,不知者安心。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不必为以后的种种担惊受怕,不必考虑得太多而费心劳神,过一天是一天。

孟有田少了这种得过且过的快乐,但并不怎么后悔。因为他想明白了,傻根保是很快乐,吃饱了就高兴,但却没人去羡慕,去嫉妒。责任,义务,使他殚精竭虑,也使他看到了奋斗的结果。一个在海边捡鱼的孩子,正在不懈地努力,使更多的人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别小瞧了他的能量,他所推动的地雷战、地道战从一个村,到一个区,再到一个县……不断地扩大着影响,逐渐成为劣势装备下抗日武装抵抗侵略者的有利武器。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能否形成飓风尚有待研究,但地道和地雷的推广运用,却真正地改变了抗日战争的进程。

难以置信嘛?那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就以当时的华北为例。抗日战争进行到一九四一年前后,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了五百个,而日军能切实控制的不超过一百个,百分之八十的县是只能控制县城或重点城镇,或者干脆完整县都在抗日武装手里。

若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来计算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失要超过五百人,这相当于一个满员的步兵大队的一半以上,一个混成旅团五分之一,一个三单位师团的二十分之一,一个四单位师团的三十分之一或四十分之一。反过来讲,也就是平均大约两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五天消灭其一个旅团,二十至四十天消灭其一个师团。

如果这个算法还是过于乐观的话,那减半来算,四天一个大队,十天一个旅团,三个月一个师团,恐怕也会令日军惊掉下巴,眼珠子满地乱滚吧!

聚少成多,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不断的消耗正是游击战的威力所在。侵略军在无数次的骚扰袭击中不断地流血。却象温水中的青蛙,并不会马上惊跳而起。尽管杀敌的战例中不全是地雷、地道的功劳,但它们却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孟有田不能接触到广泛的、机密的情报,他虽然觉察到抗日战争已经与历史上不太相同,但也没意识到这其中有他的一部分功劳。他当然也不知道他所在的这一片地区在这一段时间里能够连续取得胜利,与整个华北日军的调整布署有着紧密的联系。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不仅深感巩固占领区的任务十分艰巨,且国府于一九三年年末在长江下游两岸发动的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也使日军看到了国军的壮大和对侵华日军构成的严重威胁,遂于一九四零年在正面战场发动了一系列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残酷报复。

而东条英机控制日本局势并就任内阁首相之后。他认为日本陆军几乎大部深陷于中国战场,已经无力抽兵北犯苏联。且陆军久留中国战场,不能再有大的作为,但陆军配合强大的海军,在太平洋上还可以大显身手。因此,日本政府狂妄的南进计划,已经付诸实施,并进一步加快了准备步骤。

为此,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一九四一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

而日本军方在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后。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军残存的唯一地区”。

有鉴于此。东条英机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据此,侵华日军提出“一九四一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

就日方而言,攻破中条山,便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计划于一九四一年春夏之时,从华中抽调第十七、第三十三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介时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三十二、第八十三战队,第三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同时,要求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也要提前作出适应性调整。

日军对中条役战役非常重视,称其为“中原会战”,并一举拿出七个师团超过十万的主力部队来决战,其志势在必得。日军不仅拿出打真老虎的劲头儿,而且开始认真准备,一是对主力部队进行山地战的强化训练,二是清扫周边为突击做好准备。

此消彼长,华北日军作出相应调整,抽调兵力进行中条山战役的准备,自然导致了其警备地区治安状况的下降。而多田峻宁肯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也要继续加强对冀中、冀南平原地区抗日武装的军事压力。在他看来,将华北粮仓握在手中,就可将太行山的八路军置于死地,这是坚定不移的策略。

大变化影响小气候,日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