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31章

大隋萧后-第31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笑道:“哦!你有什么事情不明白?”

萧后说:“臣妾知道陛下的文采非凡,陛下自己也很自信,曾经说过就是亲自参加科考,以陛下的文采也足以压倒众人是做皇帝的料。可是把才华用在文治方面才是正理,陛下为什么偏偏要放下文治却去频频发动战争力求在武功上有所建树?”

皇上哈哈一笑说:“每一个男人心底都藏着一个英雄梦。文治做的再好,也不过体现了他的才华,永远也成不了一个英雄;只有征战沙场,临危不惧,立马扬鞭,让敌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那样的人才能成为英雄。朕要才华横溢,朕更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萧后说:“臣妾相信陛下做得到,可是臣妾早年看兵书,说是兵贵在神速,陛下为征高句丽这样兴师动众,只怕消息早传到高句丽那边,早做好对应的准备。到时候我军深入高句丽腹地,地形又不熟悉,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吧?”

皇上不以为然,说:“当时去打吐谷浑不也是这样吗?最后不也获得全胜。那时你可是亲眼看到的事,今天怎么疑惑起来了?朕让他们做这样周全的准备,正是为了胜算的可能更大些。那高句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就是准备的再充足,又怎能和我们比?”

萧后说:“不知为什么,这一次臣妾心里很担心。那一次臣妾同陛下西征,并没有像这样不安过。有句话说的好,‘骄兵必败!’陛下还是谨慎些好。”

皇上不高兴了,说:“这次亲征,还没动身,你怎么就作此不祥之语?朕少时起南征北战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那一次不是大获全胜?这次东征高句丽,并不是朕遇到过的对手中最强的,不过又是一次在朕功绩上再添一笔的机会而已。你就跟着朕,看朕怎么平定高句丽吧!”萧后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五节 检阅

皇上带着萧后去西苑看正在练习的新入伍的军士,众将士一看皇上皇后驾到,停了下来,跪拜山呼万岁。皇上命众将士平身,站好队列,亲自检阅。皇上一队一队的看下去,十分满意。这都是国内最强壮的青年,一个个都高大威猛、威风凛凛。皇上在一个青年面前停下,这个青年双目炯炯有神,脸膛黑里透红,虽说只是一个刚入伍的士兵,却有大将风度。皇上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那士兵心里有点儿受宠若惊,脸上却十分坦然,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说:“启禀陛下,小的姓张,家里排行第二,叫张二牛!”话已说完,声音还在上空回荡。

皇上笑着拍拍张二牛的肩膀说:“嗯!是个好小伙子,要在军队里好好表现,多立战功,将来争取当个大将军!用不了多久,你们就是国之栋梁!”

张二牛大声说:“是!小的一定竭尽全力为国效力!”皇上笑了笑继续向前走,萧后在后面也对张二牛笑笑跟着皇上继续检阅军队。

回宫以后,皇上对萧后说:“怎么样?你说我们有这样优秀的战士,怎么可能打不过高句丽?”

萧后说:“可是臣妾还是有点儿担忧,他们虽优秀,毕竟这一次大多是初上战场,缺乏经验。现在大多数兵源都还在原地集训,并没有统一的训练,兵数虽众,却显得涣散。陛下明年就要带他们上战场了,现在练兵的时间那么短,到时候能好好配合将军的指挥吗?和敌方死拼的时候,他们知不知道该怎么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取敌人性命。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皇上沉思了一下说:“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这些练兵的将官都是有经验的,应该不成问题。这些事情都交给他们去解决吧!很多事情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解决的,朕这就传下令去让他们加强操练。”

皇上和萧后正在说话,乳母带着蹦蹦跳跳的杲儿从后花园进来,一看他们都在,跪拜道:“儿臣拜见父皇母后,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皇上大悦,把他抱了起来。

杲儿说:“儿臣听说父皇母后要亲征高句丽,儿臣也要去。”

萧后笑道:“杲儿太小,受不了那么远的奔波,在家陪着娘(萧嫔),等父皇母后打完高句丽回来。”

杲儿撒娇说:“不嘛!杲儿要去,杲儿吃的了苦。父皇很小的时候都建功立业了,杲儿也要像父皇那样。”

皇上笑道:“杲儿,建功立业可不是一件好玩儿的事情,那是需要懂得很多东西的。杲儿现在还小,很多知识还没学习,等杲儿稍大些知识学的更多了,父皇再带你去建功立业。”

杲儿点点头说:“是!杲儿听父皇的,等父皇回来教杲儿好多好多的知识。”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六节 涿郡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早晨皇上检阅军队,涿郡的天气还是寒冷,阴沉沉的,更为肃穆的军容添了几分萧杀的气氛。对即将远征的战士们来说,这似乎预示他们此行的悲壮。自古以来,战争就意味着流血、生死存亡。谁也不知道,自己将面临的战争,结束后自己的生命还存不存在;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回报。在这一刻,他们觉得他们将要完成的是一个光荣的使命。如果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要做的事是正义的、有价值的,将士们又如何能够泼出生命来做代价去做这样一件危险的事呢?所以所有发动战争的人都要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他的将士誓死杀敌,正如此时的皇上。

宣布完鼓动士气的伐辽诏书,底下的士气大振,战士们一面举手,一面异口同声喊道:“征服高丽,安我边境!”,声音在空中回荡。皇上得意的看着自己百万大军,心中豪气油然而生,仿佛他一伸手,全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中。一扭头看到前来应征的合水令庚质,问道:“高句丽还比不上我大隋的一个郡,现在朕亲自讨伐他们,在爱卿看来能不能取胜?”

庚质说:“应该是可以取胜的。不过要以臣的愚见,还是请陛下不要亲自出征为好。”

皇上有些不高兴了,说:“朕现在在这里统领大军,岂有还没看到敌人先自己退去的道理?”

庚质说:“如果不能取胜,怕有损陛下的威名。若陛下就留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授大的方针战略,让强将精兵日夜兼行,出其不意,取胜是必然的。战机贵在神速,缓而无功。”

皇上更生气了,一甩袖子说:“你既然害怕,你就不要去了,你自己留在这里吧!”

右尚方署监事耿询上书劝谏,言辞恳切,大意和庚质相似,皇上大怒,命左右拖下去杀掉,何稠忙上前说道:“耿询他虽有错,也是为了替陛下着想,望陛下看在他有制造了马上刻漏(一种安置在马背上的计时器)的功劳,饶恕他这一次,让他下去自我反省,以后还能做出更好更有用的器具来。”说完以头扣地,恳请皇上放了耿询。皇上要杀耿询业不过是逞一时之气,为还没出征就被这么多的人泼冷水而懊恼,并不是真的要取耿询性命,毕竟还没入战场就先杀了自己人并不是一件好事。见何稠苦救,正好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放了耿询。

皇上亲上点将台上,将军队分成左、右12军,左12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馀、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12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等道,最后到平壤集合,全军队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自己亲自指挥。其余运送物资的人更多。皇上在涿郡临朔宫做大本营,并于蓟城北祭祖。然后亲自授命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每队一百人,十队为一团,步兵八十队,分为四团,每团各有偏将一人;每团的铠胄、缨拂、旗幡的颜色都不一样;另外安排受降使者一人,专门施行照相安慰敌军的工作,不受大将管制。并严令三军:“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其余辎重散兵等还有四个团,由步兵负责押送;进退兵或者安营扎寨,都有详细的程序安排。此令一出,有经验的纷纷摇头叹息,可有庚质和耿询刚才碰钉子在前,谁还敢多说一句?

接着,第一路军出发;每天派遣一军,相隔四十里,连营渐进;全军发尽已过四十多天,绵延了九百六十多里。御营(皇上亲统)内共十一卫、三台、五省、九寺,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最后出发,又绵延了八十里。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出师之盛,是以前没有过的。另有一支水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从东莱海口出发,指向坝水,准备接应陆军。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七节 浮桥

这天扎营休息,萧后对皇上说:“臣妾觉得陛下这次不像是要去讨伐高句丽,这么大的排场,倒有点像去巡游。臣妾想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陛下明知庚质和耿询他们说的有道理却不听,心里一定另有乾坤吧!”

皇上笑道:“还是你懂朕的心。这次征伐辽东,是一次威慑行动,目的在于压服高句丽,震慑各国。先帝时单纯以军事手段讨伐高丽而遭到失败,朕这次想吸取教训,通过威吓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萧后说:“能这样最好,可是高句丽他们会这样容易臣服吗?”

皇上说:“那朕这百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这高句丽一向不老实,屡屡侵犯百济和新罗(高句丽的邻国,当时臣服于隋)。百济和新罗都一再我隋朝求援,请伐高丽。我若坐视不救,就将威信扫地,叫臣服于我朝的其他小国如何信服?”

正在说话,张公公来禀皇上:“兵部尚书北平襄侯段文振南出苏道,在路上生了急病去世,这是他临终前给陛下上的表!”皇上大惊,接过来看,大意是:“这次劳陛下亲自带兵远伐高句丽,然而以臣下对高句丽的认识,未必肯臣服。他们用兵狡诈,必须处处提防,如果请降,也不能轻易相信。那边多积水,不可久滞。希望陛下能严令诸军,不顾道路险阻,快速出击,出其不意,便可攻下平壤孤城,其他的地方便不攻自破了;如果不及时,到了雨季,深入的道路就更艰难,到时候兵粮也会短缺,强敌在前,靺鞨出后,迟疑不决,非上策也。”皇上看完,十分惋惜,对萧后说:“这段文振很是个人才,堪称朕的左右臂,今朝一去,令人痛惜!”

萧后说:“以臣妾看来,这段文振上表所说十分有理,陛下需小心啊!”

皇上说:“朕还是觉得以收服为主,攻占为辅好些。”

三月,皇上领军进至辽水(今辽河),众军汇集,临水摆下大阵。辽东的三月还是天寒地冻的,呼出来的气即成白雾,辽水又极寒,怎样渡河是个问题。皇上骑马在阵前锁着眉头,看着水那边的状况,高句丽军士在对岸据守,士气很旺,又占据有利位置,隋军很难攻过去。皇上心里想着破敌方案,众将军排在他的两边。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看的焦急,对旁边的人说:“大丈夫性命应用到该用的地方,岂能苟且活命,躺在床上病死在儿女面前?”说完策马来到皇上面前请命为先锋。皇上大悦,心中主意已定,说:“将军老当益壮,自为众军表率,令人敬佩。”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也上前来请命随行。皇上点点头说:“工部尚书宇文恺何在?”

宇文恺来到皇上面前说:“臣在!”

皇上说:“你速带人造浮桥三道,助将士攻辽。”

宇文恺得令下去修建建浮桥。早在出征以前,皇上就下令造船,因此修建浮桥并不难,只需将准备好船排列,上面搭上连接好的木板即可。只是计算长度需精准,长了费时费力还耽误进程不说,还会利于敌方射死更多的军士;短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对工程素来擅长的宇文恺计算了浮桥所需的长度,民工们在辽水西岸加紧施工,还安排了一部分明天不用冲锋的士兵来帮忙打下手。这么冷的天,就是把手放在外面尚且冻的伸不开,况且还要去拿那些冷冰冰的器械。天色渐暗,气温更冷了,工程进度越来越慢了,皇上命人燃起柴垛,一来照明,二来给工匠们取暖。萧后带了宫娥温了热酒、吃食来搞饷工作着的人,可他们手上的工作还不能停,只能轮班休息进食。待搞饷完毕,大家的力气仿佛又回来了,进度加快,浮桥连夜建好。

天就要亮了,只需把浮桥推横,将士们就可渡过河去杀敌。麦铁杖对旁边心情沉重的三个儿子说:“你们不要悲伤,我担负着国家给予的恩德,今天就是我为国捐躯的日子!我死得其所,不是什么值得悲伤的事,你们会以我为荣,更会得到富贵。”皇上看浮桥已推横,下令道:“进攻!”这时何稠发现了一件极其不好的事,连忙拦到:“陛下!且慢!”已经晚了,麦铁杖等人已冲上桥去,麦铁杖的三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