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66章

大隋萧后-第66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们那边突然嘈杂起来,纷纷下了马,不知道围在一起做什么。萧后忍不住站了起来,引颈朝那边看,几个卫士连忙朝那边赶去。几个孩子已经朝这边来了,推推搡搡的押了一个人过来,嘴里还吵吵嚷嚷的听不清楚在说什么。为首的那个卫士先回来了,禀报萧后说:“启禀娘娘,小王爷他们抓住一个刺刺客!”

“哦?!”萧后有些不太相信的看着孩子们那个方向,杨政道他们已经过来了,把一个人推过来按住地上说:“跪下!”那个人二十上下的年龄,衣着褴褛,形容憔悴,脸上好像几天都没洗过了,虽然表情做出一副惊恐之状,可阅历丰富的萧后一眼就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来这个人内心是十分安定的,估计这人经历的事也不见得少。

“刺客”仿佛是语无伦次一般喘着气叫道:“我!我不是刺客,饿!我饿!吃的!以为!”

萧后轻笑了一声说:“你不慌,慢慢说,他们这是给你玩儿,你不用害怕,我们不会对你怎样。”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九节 张勤

第十九节  张勤

“刺客”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正常的语气说:“夫人,小的不是刺客,小的名叫张勤,小的家乡遭遇战乱,来北边投靠亲戚,没有找到,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饿的我都快走不动了,听到这边很热闹,就想在这儿找点儿东西吃,一看是几位小爷在射箭,小的也不敢往前走了,小的真的不是刺客。”

萧后一听他说几天没有吃饭,立刻命人拿东西给他吃。小宫女助儿捧了几样供大家点心的糕饼到他面前,那张勤的眼睛立刻开始冒绿光,像是在深夜盯上了猎物的狼,咽喉里响起了吞咽口水的声音,简直是抢一般从助儿手中拿过糕饼就往嘴里塞。张勤猛吞一阵,就像狼虎吃食一样,可他毕竟是人呐,哪有狼虎那样的喉咙,很快就噎的直瞪眼儿。萧后忍不住笑道:“慢点儿,别噎着,还有呢!”简儿也笑着,在牛皮做成的水囊里倒了一杯水递给他,他接过来连喝了几口待水把没有嚼碎噎在喉咙里的吃食打进胃里才缓过劲儿来,又吃了一些,肚子里不是那么饿了,才慢慢恢复了常态,嘴里一口一个“谢谢夫人!”,喊的极甜,萧后总是笑着不说话。萧后看看天已经到了中午,便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那张勤眼尖手快,也不管别人让不让,连忙搬东西,前后撵着萧后,周围的两个贴身侍卫警惕的看着他,手里都紧紧地按着剑柄,他也装着什么也没看见。

回去以后,待众人散去以后,萧后对张勤说:“你是你的家乡遭遇战乱,你的家乡在哪里?”

张勤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了萧后的身份,带点儿诚惶诚恐的表情回答道:“回娘娘的话,小的家乡在山东聊城一个偏一点儿的村庄里,地方小,只怕娘娘没有听说过。”

萧后一笑,说:“你这小地方来的人,气派可不小,什么规矩都懂。”

张勤镇定自若,说:“小的从小在庄主家里做工,也是投缘儿,庄主很喜欢小的,总夸小的聪明伶俐,去哪儿都把小的带上,倒也有幸,学了些规矩。”

萧后说:“既然你家庄主这样欣赏你,你为什么还要离开他呢?”

张勤说:“娘娘,别提了,一提起这事儿,我至今还懊恼呢!那窦建德在那会儿,一切都好,自从唐军败了窦建德他们军队以后,那里大乱,小的就和庄主冲散了,家里人也找不着了,跟着别人逃难,晃来晃去没个定点儿,一混几年就过去了,家乡也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也不敢回去,依稀记得这边好像有个亲戚,本想到这里来投靠的,看有没有什么过活的,不想到了这儿,人生地不熟的,到哪儿去找?才混到这个地步。”

一听到张勤提起了窦建德,萧后想起了当年留在窦建德地界儿内出家的南阳公主,不知窦建德兵败后,南阳公主是否安好,一颗心登时开始柔弱,一身的警戒去了大半,语气也和蔼了起来,问道:“我听他们都说这李唐很得民心的,又怎么会不善待百姓?会让你们流离失所?”

张勤说:“安定的地方是善待百姓啊,尤其是刚登基不久的这个新皇帝,听说才二十多岁,还出钱帮前几年为求生计被迫卖掉子女的百姓把子女又赎回来和父母一起过。可是前两年平定窦建德的时候可没有心慈手软,我的庄主就是因为帮助过窦建德害怕受连累才躲到外地去的。”这些话更说道萧后心里去了,索性问了更多窦建德旧部及路上的一些事情,希望能得到一些有关南阳公主的消息。张勤总能对答如流,虽然不知道公主的事,却也给萧后宽了不少心。

萧后问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我可以派人帮你找你那个亲戚。”

张勤一下子拜倒在萧后面前说:“小的在这里已经早了很久,也没找到一点儿音讯,只怕是小的记错了,就是娘娘派人帮忙找也不过是白费力气。再者小的就是找到他们了,也不可能指望他们养着小的,只不过想让他们帮小的找些事做。小的既然有幸遇到娘娘,就愿意跟着娘娘身边,誓死为娘娘效劳,请娘娘成全。”

萧后笑笑说:“我身边不缺人的。”

张勤说:“小的也知道娘娘身边不缺人,只求娘娘怜悯一下小的对娘娘一饭之恩的感激和一点儿孝敬之心。否则,小的死不瞑目!”

{文}萧后看看他说:“既然这样,你就跟着我吧。”

{人}正在这时,康苏蜜前来告辞,萧后对萧嗣业说:“你去代我送送。”萧嗣业答应着要去,康苏蜜旁边的一名侍卫的目光一下子和张勤相遇,两人的表情惊愕了一下,转而变成坦然,做出一付互不相识的样子。这一细节,没有逃脱简儿那双精细的眼睛。

{书}在萧后休息的时候,众人都退去了,简儿对萧后说:“娘娘,您真的要把这个张勤留在身边吗?”

{屋}萧后点点头说:“是啊!你又发现了什么异常吗?”

简儿说:“娘娘肯定也发现了什么,我总觉得这个张勤不是那么简单,他又来路不明,不知道他到这里来有什么目的。我刚才看他和康苏蜜身边的侍卫的神色,估计他们认识,您想想他和这样的人都有来往,他的身份能那么简单吗?”

萧后说:“即使这样,那又怎么样呢?我瞧这孩子心底看上去还好,就算他真有什么目的,也不至于有害人之心。何况,我把他留下了,是考虑到我们也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别人利用的。再退一步来说,他若是真的是逃难到这里来,和我们的处境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同道中人罢了,如果我们能给别人一条路,说不定哪天还需要别人给我们一条路。我们现在能在这里躲避战乱,不就是靠的义成妹妹给我们的一条路吗?”

简儿略带忧虑的说:“可我总觉得不安,好像要发生什么事似地。”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节 李靖出兵

第二十节  李靖出兵

萧后笑着安慰她说:“像我们这样经历过那么多生生死死的人,还害怕发生什么事吗?只是用心走好我们脚下的路就是了,如果真的说有什么希望,那就是希望政道和嗣业他们能够平平安安一辈子;说到我自己,只是偶尔奢望一下,将来百年之后能回葬故土罢了,可是这在现在看来是没有可能的,说出来只怕给晚辈造成心理负担,还是埋在心里不说算了。”

简儿也笑了,说:“娘娘和我想的一样。人年纪一大,就喜欢为小一辈儿多想想。我们也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没见识过?只是希望小一辈儿能比我们顺一些,不要像我们那样遇到那么多的挫折。”

早晨,张勤和杨政道他们一起到草场上练习射骑,很快就和这帮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尤其是萧嗣业,在孩子们中间他是最大的,因此格外比别人优秀些,难免会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错觉。如果萧嗣业是那种骄傲的人说不定还觉得这种感觉蛮好,偏偏他又不是,他是那种特别上进的人,总渴望多遇到几个比他强的,惺惺相惜,可以相互学习,这样长进的就更快些。而这位刚来的张勤,正好就是这一类型的人,满足了萧嗣业的好学需求。他的年纪又和萧嗣业相近,两人很快成了好友,带着杨政道他们几个小的在草场上驰骋纵横,还真有几分沙场上拼杀的感觉。几位随行的官员在旁边看的直嘀咕:“这个张勤不一般呀!有这样的本领,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不会有什么居心吧?”萧后和简儿相视一笑,没有说话。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八月初八,铁勒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派弟弟统特勒到长安进献贡品,李世民非常善待,着意笼络,和以前颉利可汗的傲慢形成鲜明的对比,统特勒非常高兴,回去以后极力在哥哥面前为李唐说好话,两国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知道后大为惶恐,也派使者向李唐称臣,请求迎娶公主,修女婿礼节。可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突厥只是一味的安抚,中原大局已定,现在的他已经看准了这个时机,准备把这个铁钉拔掉。

十一月,突厥军进扰河西,被肃州、甘州守军击败。李世民以此为借口,于二十三日诏命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共率兵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6路反击突厥。

讨伐突厥的战势没有多大进展,其他的将领都有些着急了,可主帅李靖就是无动于衷。他可是一向以擅于出奇兵而闻名的呀,或许他心里自有安排吧!众将都知道他的秉性,也不多问,只是磨刀霍霍,准备随时接受他下达的命令。

四年正月,李靖屯兵马邑(今山西朔县),天降飞雪,又是一年最冷的时节,将士们不敢懈怠,不停的措手搓脚,就怕突然让他们出行,因为所有和李靖作过战的人都知道他的用兵风格,只有在要任务的时候才会通知他们,而且要快、稳、准、恨,所以所有跟着他的士兵随时随地都要保持一个好的作战状态,这是多少年来他们养成的习惯。现在是气候最恶劣的时候,以以往的经验来看,李靖这几天是一定要出手的,所以他们更不敢掉以轻心,高度戒备。今天,他们又白等了,因为到了深夜,他们还没接到任何命令。将士们打着哈欠入睡了,养好精神,等待明天,或许明天就有任务了吧!

然而就在将士们熟睡之际,天还没破晓,李靖却起来了,他已穿戴整齐了,准备出发,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带了三千个和他一样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将士。兵,不要多,而贵在精,李靖要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千骑兵在沙场上集积齐了,李靖在空中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便带领着他们向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驰去。这样的精兵,这样的骏马,按理说奔跑起来应该是气动山河,震得天地间都是嗡嗡作响,可是他们却没有,原来他们用软布包住打了铁掌的马蹄,跑的时候又控制好缰绳,尽力让马能发挥出好的速度,又不发出太大的声响,他们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突厥人面前。

北方“呼呼”的吹,飞雪“簌簌”的下,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在这样的环境,走这样恶劣的路,好在他们的马都是上等的突厥马,既能辨别路上的危险,又有充足的体力,载他们走向未来之路,所以一切的外因都没有影响到将士们的速度。对于和李靖一起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多年的他们来说,吃苦是司空见惯的事,皇帝给予的赏赐和头衔,那都是拿命拼出来的。现在,他们什么也没有去想,取胜,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近了近了!已经能看到恶阳岭那崎岖的地形,将士们虽是经过颠簸一身的劳累,可他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在体力和耐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弹性。他们此时并没有因为目的地的将要到达而开始松懈,相反的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儿,准备着随时开始爆发蕴含在骨子里的战斗力。可做为主帅的李靖,这个时候并不打算让这三千精兵去和定襄城内的突厥兵拿命来拼,用蛮力去和敌人交战是最原始的作战方法,对于一个善于用智慧、懂得出奇制胜的统帅来说,那是最愚蠢的,也是最不屑。可是他真正的作战策略,都藏在他的脑海里,即使这三千个把性命和他捆在一起的士兵也不能了解,只有到最关键的那一步,他们才知道他们的统帅到底要叫他们去做什么。最优秀的将帅,也最是深藏不露、最具有城府的。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一节 颉利出逃

第二十一节 颉利出逃

这时的颉利可汗,正坐在大帐中思索着如何对抗唐军,前面烧的旺旺的盆火,跳动着的火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