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67章

大隋萧后-第67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一节 颉利出逃

这时的颉利可汗,正坐在大帐中思索着如何对抗唐军,前面烧的旺旺的盆火,跳动着的火苗,映着颉利可汗紧锁的眉头。义成公主上来献奶茶走到了他的跟前他都没用发觉。义成公主说:“可汗!这唐军向来不是可汗的对手,可汗每次深入他们腹地都没用害怕过,这回在自己家门口为什么还如此担心呢?”

颉利可汗这才回过神来,叹了一口气说:“若是以前,我是不担心的,可不知为什么,自从连续两次讨伐铁勒失败以后,我就像是丢掉了自信似地对战争总是充满了不安。况且以前和李唐作战一失败,只要我一举和谈的旗帜,就会得到他们的财物,我们总是满载而归,和战胜没有什么区别。可这一回,这个李世民好像铁了心,上回我派使者去向他称臣,并向他求婚,愿行翁婿之礼,都没有得到他的回应。所以这一次我绝不能败,因为只怕这一败就会涂了地,再难现我突厥当日的辉煌。”

义成公主不以为然:“我不这么想,可汗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我们突厥不管是士兵还是骏马,都是他李唐难以相比的。我们不过是对铁勒打了两次败仗,可汗千万不要因为这点儿事就感到气馁。”

正说着,康苏蜜一掀帘子急冲冲的闯了进来,说:“可汗!不好了,刚才我带士兵在外面巡视,有探子回报说恶阳岭一带出现了一队唐军,大约有几千人,正朝我们这边赶来。”

颉利可汗大吃一惊,说:“消息可靠吗?是不是看错了?离我们最近的唐军也在马邑屯兵,我们还有人手时刻监视着那里的动静,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有,他们就跑过来了?”

康苏蜜说:“我站在高处看了,虽说下雪看的不是很清楚,但不会错的,我又派了探子继续探查,随时回报。可汗请速派兵抵挡,迟了恐怕就攻过来了。”

颉利可汗心里登时乱成一团麻,汗水恨不得都开始滴答只掉。义成公主说:“可汗,他们不过才几千兵马,哪里是我们的对手,可汗不如迅速调兵与其对抗。”

颉利可汗把手举在半空中做了一个“不”的动作说:“不可!有道是兵不厌诈,这唐军没有主力大军在后面支撑,怎敢派几千骑兵前来孤军深入?必定是想让我们派军抵抗,然后大军再绕到我后方,然后两面夹击,将我们一锅端掉。我们切不可去冒这样的险。”

康苏蜜说:“以可汗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颉利可汗说:“唐军来势太猛,我们应避其锋芒,还是不要和他们正面冲突的好,现在退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待做休整以后再卷土重来,和唐军再战。”他心里担心的是,现在他突厥内部正在闹分裂,明里突利可汗是直接反了投靠李世民去了,其他没有反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是面儿上还尊他一句可汗罢了。别人不说,就眼前这个康苏蜜,一向是被自己看作心腹的,最近也因为自己听赵言德建议改革突厥风俗而和自己闹分生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和突如其来的唐军作战,他真的是没有把握。

康苏蜜一听这样没出息的话,心里火冒三丈,可前面面对的是他的可汗啊!哪里轮得到他去发火?压住怒火说:“可汗,现在如果我们不战而退,只怕会令军心不稳,那我们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本来可以取胜的仗也会被打败的。”

颉利可汗唰一下子脸红了,转眼涨成了猪肝色,发怒说道:“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教训我了?难道我不知道这些道理吗?可是作战不光要狠,狠是我们突厥骑兵的长处;可我们更要稳,如果我们只是去拼狠,把自己逼进了绝境又该如何处置?你看我们头腾——狼,绝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不做无谓的牺牲。现在你带兵马对抗唐军,我则领大军退至碛口保存实力。如果唐军只有这几千人,你们对付他们的力量足够了;如果唐军后面还有大军,我再派兵相救。”

康苏蜜见颉利可汗发了火,冷静下来,心里对自己说现在我得罪了他对我又有什么好处?何况他最近本来就对我不满,我又何必给自己找事呢?想罢平静的对颉利可汗说:“可汗说的有理,一切听从可汗的调遣。可汗要将牙帐迁至碛口,我就留下来为可汗善后。”

颉利可汗点点头对义成公主说:“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动身。”当天,颉利可汗带着大军,浩浩荡荡,不,惊慌失措的撤向碛口。

康苏蜜命令将士守卫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勘查了一圈儿觉得差不多了回到自己大帐,余怒尚未散尽,拍着自己的大腿说:“这算什么大可汗?有好处的时候他冲到了前面,有危险的时候,他比谁逃的都快,他哪里有一个大可汗担起大任的勇气?不过是几个唐军来了嘛,就吓成那样,像个惊弓之鸟一样,至于吗?他这几年顶着压力非要听那个赵言德的一心要改革的那份魄力到哪儿去了,不该用的时候用的起劲儿,对着敌人该用的时候他又害怕了,他这当的算什么大可汗?我看他还不如那唐朝的新皇帝李世民,那小子年纪不大,当皇帝还没几年,看上去还怪有一个帝王的气魄。现在他把重要军队都带走了,叫我们这剩下的一点儿兵怎么给他断后?这不是让我们去找死吗?”

康苏蜜只管自己在哪儿大发牢骚,周围的侍卫都静静地听着,不敢插言,却有一个在心里暗自偷着乐,正是那个在萧后面前和张勤对视的那个人,他叫忽而米。忽而米对康苏蜜说:“可汗他带着大军撤退,现在以酋长的兵力恐怕难以和唐军对抗,可汗他自顾自己,酋长可是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啊!”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二节 兵不血刃

第二十二节  兵不血刃

一句话提醒了康苏蜜,康苏蜜问道:“难道现在我除了对抗唐军以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忽而米说:“当然有了,酋长您想想,那薛延陀的首领夷男,因为不满意颉利可汗的统治背叛了他反而投靠了唐王李世民,立刻被那李世民封作真珠毗伽可汗,又十分的优待,比在颉利手下风光多了。这远的不说,那突利可汗可是我们身边儿的,去投靠李世民,马上被封了右卫大将军,赐了北平郡王的爵位,还能安守他的封地,没人再敢侵犯,那颉利哪有过这么大方,有这样的能耐?只是需要的时候才想得起来大家罢了。您看上回那么大的雪灾,他都不悯恤大家,还去想着发动战争,让我们的日子都难得过,更不要说那些平民是怎么熬过来的。这回真的要打仗了,他又怕了,自己甩手一走,烂摊子丢给酋长您,他只顾自己,哪里会想到您的死活啊!”

康苏蜜吸了一口凉气看着忽而米说:“你的意思是让我也像突利那样背叛颉利投靠李世民?”

忽而米忙跪下说:“酋长,小的可是一心为酋长考虑啊!”

康苏蜜不说话了,心里开始打鼓,虽说这近年来他确实对颉利可汗极度不满,但是背叛他的想法可从来没有过,半晌,他说:“除了这个,还有更好的办法没有?”

忽而米说:“请酋长自己想想,想着唐军就逼到了面前,颉利可汗他在后面又不肯为酋长做支援,一旦兵败被唐军俘虏,那和现在酋长您去投靠他们的皇帝李世民那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连命都不一定保得住,更不要说现在所属的封地了。如今唐军就像天兵天将一样说来就来,酋长您可不要心存侥幸,还是早拿主意的好。”

康苏蜜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对忽而米说:“人家突利可汗曾经和李世民有香火之盟,他们是结义兄弟,去投靠名正言顺,自然会受到那李世民的优待,我这去投靠算哪门子?”

忽而米不说话了,突然,他眼睛一亮,对康苏蜜说:“酋长您也有所持啊!您忘了吗?这定襄城里的萧后,可是中原前朝的皇后,现在皇帝李世民的表婶。听说那李世民特别厚待前朝皇室的人,还娶了杨广的小女儿为妃。那起兵谋反隋的功臣之一裴文通,就是因为参与了杀死了隋帝杨广而被罢免了一切官职,忧愤而死。现在您若是以萧后投靠唐,那李世民肯定高兴,这可是奇功一件呐!”

康苏蜜犹豫说:“这位萧后一向待我不薄,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事?”

忽而米说:“酋长可以派使者去见唐军元帅李靖,说我们愿意投靠大唐,然后把萧后在我们这里的事说给他听,他自然会想办法的,可以不用酋长出面。而对于萧后来说,酋长并不需要以为这样做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她的,毕竟她是中原的人,长客居于这北方未必就是她愿意的,若归大唐以后,能得到那李世民的善待,酋长您对她来说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康苏蜜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好!我们现在就去做这件事。”

晚上,萧后正准备休息,张勤突然说有事情求见,萧后感到奇怪,这么晚了能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等到明天非要现在说,便宣他进去。张勤见了萧后,神色凝重,一改平时那付胆小机警的样子,萧后不免诧异,隐隐感到有大事发生。张勤拜过萧后说:“小的有很重要的事情对娘娘说,请娘娘让周围的人下去。”

简儿喝道:“大胆奴才,好生无礼!什么时候轮得到你来这样要求娘娘做事情了?”

张勤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依然镇静的对萧后说:“娘娘!这件事非同小可,在没有头绪之前,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事成之后,小的自会向娘娘解释请罪。”

简儿还要说话,萧后拦住她说:“看他这样子,应该不是儿戏,就给他一次机会吧!”说着命周围的人都下去,只留下简儿,对张勤说:“你这位简姨,是一直跟着我的,我要将她留在这儿和我一起听你说话,你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张勤看其他的人都退下了,点点头说:“其实也没什么事,只是有一个人要见娘娘,怕知道的人太多走漏了风声会误事的,简姨是一心为娘娘好的人,在这儿当然没有什么。”说着,张勤起身拉开门帘,一个穿黑斗篷的人走了进来。

萧后微微的有些意外,打量着刚进来的这个人,是个汉人,看样子比自己小不了多少,也就是五十多岁未满六旬的样子,却是身材魁伟、不怒自威,颇有一种大将风度。萧后猛然想起今天白天的时候听他们说唐军从天而降,直逼定襄城,颉利可汗已带兵退去,一时间定襄城内人心惶惶、危在旦夕。莫非这位就是唐军的重要将官,这是他这么晚了还一个人来到底有什么事呢?按理说以他们现在的实力拿下定襄城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冒这个险深夜造访?

萧后那里一肚子的疑云,来人已经下拜了,说:“下官李靖参拜娘娘!”

萧后心里一惊,原来是唐军的元帅来了,很快又恢复了神态,一面请他平身,一面让座,不动声色的说:“哦!原来是大唐的元帅到访啊!不知这三更半夜的到我这里来就什么要紧的大事啊?”

李靖坐下说:“下官来此,没有别的意思,是专程了接娘娘回家的。娘娘总客居异族之地,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相见,下官心里不安啊!”

萧后心里一阵波涛汹涌,面上依然平静,说:“李将军不用一口一个娘娘这样的叫着,现在是大唐的天下,不是以前大隋的江山,李将军是大唐的将军,对我这个亡国之人用这样的称呼,是对你们李唐王朝的不尊敬。”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三节 兵不血刃2

第二十三节  兵不血刃2

李靖说:“娘娘想多了,不管是天下姓杨还是姓李,娘娘永远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娘娘。朝廷里还有很多重臣,都是娘娘的故人,娘娘的弟弟萧瑀就在朝廷里做左仆射,是皇上最器重的大臣之一,他的长子,也就是您的侄子萧锐尚皇上的长女襄城公主,是当朝驸马。大家都盼着娘娘能早日回去团聚啊!”

萧后眼里闪过一丝泪花,又转眼即逝,轻笑一声说:“他们都是有才之人,上可以辅君,下可以治世。我一个糟老婆子,回去了除了浪费一点儿粮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李靖说:“娘娘说这话就见外了,娘娘是当今万岁的表婶,万岁的表叔不幸弃世,被匆匆葬于被害行宫的西苑流珠堂下,还是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时候高祖以帝礼葬于雷塘。如今娘娘若是回归中原,当今万岁一定会十分高兴,善待娘娘的。”

萧后这一次终于沉不住了,略有些激动的问:“你是说皇上他——哦!我那故主他已经好好收葬了?”

李靖说:“是啊娘娘,当年宇文化及离开江都,是陈棱找到先帝的遗体,发的丧,改葬于吴公台下。后来高祖用皇帝的礼仪改葬于雷塘。”

萧后一听,一幕幕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又重现在心头,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简儿也在一旁抹眼泪。李靖见差不多到火候了,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