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69章

大隋萧后-第69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土地,她突然觉得,回到长安后就是有刀子放在她的脖子上,她也不后悔今天的选择。

前面出现了一队差役,压着一批人在行走。萧后有些诧异,对着车外骑着马卫护她的张勤问道:“不是中原现在已经平定下来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犯人,他们是犯的什么罪?应该不是逃兵吧?”

张勤微微向车内行了一个礼说:“回娘娘的话,那些人不是逃兵。前些年战争频繁,国家动荡不安,不能让百姓安于耕种、事桑蚕,就是种了地,养了桑蚕也很难收获,收获了也被乱军抢走,归不了自己的腰包,于是种地养桑蚕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都养成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习性。现在倒是国家平安了,民风已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勤劳淳朴,坑蒙拐骗的多了,顺手牵羊的多了……如此等等,现在政府面临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些事情,否则就是突厥等边界的危患解除了,国力也很难得到恢复。至于那些不肯在家乡务业到处游晃荡浪的闲散人员,一经发现就遣送回家乡让他们好好成家立业。新法还规定,男二十、女十五就要成家,以增加在战争中锐减的人口。”

萧后说:“这些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想叫懒散惯了的人变得勤劳,那是不容易的。”

张勤说:“是的,所以国内现在要励精图治,改变民风,鼓励农桑。皇上已经下令诏书,一到春耕的季节,所以的地方官员都要带头下地劳作。皇上他自己则带上群臣在田地里举行耕种仪式,他还亲自耕田,体验农夫的幸苦。上一回出现了蝗灾,京师地区闹蝗灾,皇上见到蝗虫了,他捡了几只,说‘老百姓以谷物为生,却让你们给吃掉了!不如你们来吃我的肠胃吧!’举手就要把蝗虫往自己嘴里放,生生吞下肚去。当时周围的官员都劝说那玩意儿不能吃,吃了会得病的。皇上说‘朕是要为民受灾,哪顾得上自己躲避灾害!’”

说的萧后和简儿都笑了起来,萧后说:“要说这位皇上,年纪虽然不大,倒有几分天子的气概。”

张勤说:“还有我们的长孙皇后,也是好样的,一到养蚕的季节,就在宫里带着命妇举行养蚕仪式,还亲自种桑养蚕,为天下做表率。”

萧后听了,有些感慨,对简儿说:“这才是母仪天下的风范。”

简儿笑道:“那是因为当今皇上的支持。如果当初先帝也是这般处事,娘娘说不定比这为长孙皇后做的还要好呢!娘娘何必这样扬彼而贬此?”

萧后淡淡一笑说:“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如果?你做过的事就是做过,没有做过的事就是你没有做。设想的再完美,没有去实施出来一切都是空谈,要么是魄力不够,要么是能力不够,总之那些成绩不会白白的放在哪一个人头上。在事实面前,没有机会给我们那么多的假设,我的确不如这位长孙皇后。”

简儿说:“那又怎么样呢?我知道娘娘不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人,就让她去优秀去,我们就做一个欣赏的旁观者。不能和她一样的优秀,做一个欣赏者还是可以的吧?”

萧后一下子笑了出来,说:“简儿不愧是我的知己,安慰我也是这样的深入我心。”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六节 再见南阳

第二十六节 再见南阳

经过长途跋涉,队伍离长安越来越近了,已经能看到长安城的关楼了,太阳已落了山,看来明天就能到了,今天天色已晚,李靖命就地驻扎。萧后突然听到有寺庙的晚钟声音传来,似乎在不远的地方,一下子勾起了萧后对往事的一些回忆,尤其是想起了已经削发为尼的南阳公主。萧后问张勤:“这附近有寺庙吗?”

张勤说:“这几年战争频繁,很多人为了混口饭吃出了家,修建了很多寺庙。自从高祖建朝后,为了解决人口锐减的问题,下令关闭了绝大部分,遣送了很多僧人尼姑回乡还俗,只留下真正修佛的寺庙和僧人。这附近如今只剩下一座相国寺,离这里不到几里远。”

萧后说:“哦!那你带我去看看,自从离开中原,我已经好久没有理佛事了,今天和佛有缘相遇,说什么也要去参拜参拜。”

张勤说:“这个容易,待我去禀报李大人,为娘娘安排一些护卫。”

萧后摇摇头说:“不用动那么大的干戈,我只是去拜拜佛而已,就你、简儿、助儿,再带两个护卫就可以了,政道和嗣业他们都不用惊动的,这几天的军旅生活让他们特别着迷,就让他们跟着李大将军好好学些东西吧!只我们几个人加一个马夫足够了。”

说着话,简儿已经让人备好了马车,遂上了马车,张勤等人依旧骑了马,几个人踏着黄昏上了路。马蹄敲在古道上,发出“答答”的回响,沿路都是陆陆续续、三三两两回家的行人。萧后看着路上充满生活气息晚归场面,突然想起这样熟悉的场景,离自己已经很遥远了,好像还是自己很小时候经历过的,自从嫁给杨广之后就很难见到了,做了皇后以后,更是无缘相见。

到了相国寺,张勤和侍卫下马,萧后等人下了车。天色渐暗。因为是傍晚,没有人来上香了,所以寺庙外显得很冷清,门开了一尺多宽,不知为什么没有关上,只有两棵大槐树和两座石狮子分别守在门外两旁。哦!不!那右边的的槐树下停了一辆马车和就,还拴着几匹马,难道是夜晚来求宿的过客?

张勤一看,那坐在马车上马夫位置的人他认识,便上去问话:“咦!你不是宇文大人的马夫么?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难道是宇文大人也在这里吗?”萧后一听宇文大人这个称呼,心里一紧,立刻也上前一步,听他们说话。后面的简儿等人也跟着。

那个宇文大人的马夫行了一个礼说:“是的啊!宇文大人听说他的夫人,就是那个隋朝的南阳公主已经削发为尼,流落到这个相国寺来栖身,所以赶紧来接她回去。要不,这么远的路哪里需要马车啊,骑马多快啊!这马车就是为夫人备的。这不,出来的晚了,刚才进去,今儿晚上恐怕回不了家了,只能在这城外过夜。”

萧后一听,原本平静的心登起涟漪,瞬间便像烧开的锅一样沸腾起来,无法控制,拎起裙裾就向门里冲进去。简儿等人也跟了去,张勤这个时候已经明白了,也追了上去,只剩下那宇文士及的马夫还在后面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萧后走到天井,宇文士及正好站在那里,殿里的大门紧闭着,里面传出南阳公主说话的声音:“我和你是仇家,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你。现在我已皈依佛土,不愿再理会这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因此和你诀别,你赶快走!我不想看到你。”

萧后含着眼泪朝里面喊了一声:“南阳!”门“吱呀”一声开了,南阳公主身着尼姑的装扮面带诧异的走了出来,很快恢复了平静的神态,对萧后合掌行礼道:“施主,这几年来可安好?”

萧后一看她这样,也平静了下来,说:“我很好,你这些年呢?那几年聊城那里不安静,你是怎么度过的?你怎么到了这儿了?这些年,我没有一天不想你的。”

南阳公主说:“谢施主牵挂,贫尼很好,只不过因为战乱辗转了几所寺庙而已。”

宇文士及对萧后下拜说:“参见娘娘!”

萧后回头看了他一眼说:“现在已不是隋朝的天下了,我也不是什么皇后的身份了,请宇文大人不要称呼我什么娘娘。你对我称娘娘,是对当今长孙皇后的不尊重,也是对你现在效劳的大唐的大不敬!我现在不过是一个亡了国的老年妇人,只求一个安静的地方得以安享天年,用不着宇文大人对我行这样大的礼。”

宇文士及改口说:“晚婿拜见岳母大人!”

萧后冷笑道:“如果南阳还认你,我就认下你这个女婿;可是既然南阳不肯认你,那我和你就不存在这种关系,请你不要再这样称呼我,我当不起。”

宇文士及落下了眼泪,又转向南阳公主说:“我们夫妻一场,曾经是那样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越发的感觉到这份感情的不容易,就请公主给我一个机会,重修旧好,我一定把以前对公主的所犯的错误都弥补回来。想公主本是金枝玉叶,怎么能总呆在这佛门清净之地?”

南阳公主斩金截铁的说:“若非要在一起,除非我死了!”宇文士及了解南阳公主的性格,知道公主的心意不会改变,只好对着公主拜了一拜,算是作别。

萧后和南阳公主相对无言,半晌,萧后说:“既然别的你不想做,就陪我一起做做佛事吧!”南阳公主点点头,扶着萧后进了大殿,给她主持佛事。做完以后,将萧后送到大门口说:“请施主恕贫尼不能远送了!”萧后点点头,留恋的看了她一眼,带着众人出了门。

萧后一出大门,就看到宇文士及站在前面等候,见她出来了,对她行礼。萧后说:“宇文大人这是做什么?这么晚了,这样又何必呢?”

宇文士及说:“南阳她虽不认我,可在我心里她永远都是我的妻,娘娘你永远都是我的岳母,请容许小婿护送娘娘入长安吧!”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七节 盛迎

第二十七节  盛迎

萧后说:“南阳她不肯认你,我这个做母亲的也不能勉强。如果你真的心里还有南阳,我希望你能尊重南阳的的决定。既然她不肯认你,那么她肯定不愿意我和你有交往,所以我不能让你护送我入长安,请你理解我这个做母亲的心。”宇文士及把头埋的深深的,狠狠地点了几下,含着眼泪掉过头去,跃上了马,奔驰而去。

第二天,李靖带着萧后入长安,李世民已经得到消息,迎接前朝皇后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活动。萧后的车驾一进入长安城,就看到长安城内热闹非凡,仿佛回到了三下扬州时的盛况,只在中间开出一条宽阔的甬道以供萧后他们的车辆通过。车辆慢慢行走,萧后举目四望,天还是那样的天,街道还是那样的街道,房屋还是那样的房屋,百姓还是那样的百姓,只是江山已换他姓,自己不过是劫后余生的半老妇人,回到这里不过是为了有一个安稳的晚年,萧后心里不免唏嘘。

过了玄武门,两旁夹道欢迎的人不再是平民百姓,而是满朝的文武大臣。一眼看过去,竟能发现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以前大隋的朝臣,现在却是新朝的栋梁。瞧!那个身穿朝服,翘首正在向这边望、满脸激动、几乎眼泪都要溢出来的人不正是自己出嫁时候陪自己一起到长安的弟弟萧瑀吗?十几年没有见面了,他明显的老了,胡子的颜色都变成了花白。萧瑀看到了姐姐,越发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竟越礼超前走了几步,想更近的看看姐姐。萧后含着眼泪就想站起来,一想当今皇帝还在前面等着呢!既然回来了,以后在一起相厮守的机会还多得很,又何必急在这一时?人家这位新皇帝,摆出这么大的仪式来迎接自己这个过了时的亡国之妇,以表示对自己的尊重,当然要给人家面子。所以中途遇到自己再想见的人,也要暂时视他们不存在,那个皇帝,才是自己现在最要见的人,因为他才是这里的主人。

前面站满了盛装的宫人,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萧后的车驾停了下来,帘子掀开,几位宫人上来扶萧后下车。萧后下了车,一看前面,差一点儿灵魂出窍,那中间站的人正值壮年,一身龙冠龙袍,颔下微须,英姿焕发,正是当年杨广刚登基时的模样。转眼,萧后又恢复了常态,自己那位早做了古,今朝又怎么会出现在自己眼前呢?就算他还活着,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怎么会是前面站的那个年轻人?萧后暗笑自己人刚老,眼睛就开始昏花,一点儿也不留恋这尘世间的繁华。

萧后定了定神,一边向前走,一边细看前面那位传说中的李世民,分明是个陌生人,虽然年轻,眼神神态却比杨广那时候多了几分刚毅果敢。旁边那位着皇后礼服的端庄女子,该就是长孙皇后了吧!温柔的眼神里却蕴含这丰富的智慧。这样一对璧人,还真可担当天下的表率。

萧后刚走几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带着后面的妃嫔、命妇、皇子、公主、宫女们呼呼啦啦的迎了上来。李世民对萧后说:“今天,你就回家了,我们都欢迎你啊!就像欢迎自己的人回家了。”

萧后笑道:“惭愧!陛下之恩太重,这样的欢迎盛景,叫我难以担当啊!”

李世民笑着说:“论公,你是我前朝的皇后;论私,你是朕的表妽,是朕的长辈。论公论私,这种礼节你都担当的起。”

长孙皇后上来见礼说:“给婶母请安!”萧后笑着把她拉起来。后面的杨妃也来见礼,这位杨妃是杨广的小女儿,虽然不是萧后亲生,却也是在萧后身边长大,和萧后的感情很好。那一年杨广在长安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