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贼 >

第259章

汉贼-第259章

小说: 汉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坐到吕布身侧位置,一脸严肃地问道:“奉先,以你现在的兵力,还能坚持多久?”

吕布扯了扯嘴角道:“不瞒王公,最多三五天。”

王允缩于大袖内的右手紧紧攥起,面色凝重道:“竟是连十日也坚持不到?”十日,这是一个最低期限,盖俊大军到来的最低期限。

吕布何尝不知,长叹一声道:“唉!初时我亦以为可坚守十日,然而韩遂小儿,实在可恶,完全不顾士卒伤亡,倾力进攻,就算最乐观的估计,也只能守住五日。”

王允勃然而起,来回踱步,缓缓说道:“不行,必须坚守十日,不然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朝中公卿多蓄养宾客、私兵,若能将他们聚集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千人……”

吕布暗地里摇摇头,三四千乌合之众,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也算聊胜于无。说实话,即便坚持十日又能如何?与其寄希望于盖俊大军十日内进抵长安,不如想想后路。反正吕布自认勇武,就算对手有十万大军,自己也可来去自如。

冲锋的牛角号声,以浑厚的战鼓声同时响起……

恶战,再度来临。

京兆尹,新丰。

新丰原名骊邑,当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国,定都长安,为弥补先前有所亏欠的父亲太公,将后者迎入关中享受荣华富贵。然而太公乃是关东人,时常想念家乡,不甚快乐。刘邦干脆以秦故地骊邑,仿造家乡丰邑,建立一座一模一样的城市,并将乡亲故友乃至激犬皆迁到此,而激犬不觉有异,这就是“激犬识新丰”的典故由来。

另外,新丰又以盛产美酒闻名,新丰酒驰誉天下,为酒徒所钟爱。昔日盖俊赴京都太学途中,曾于新丰喝遍一巷,最后醉得不省人事。

整个京兆尹,共计十县,新丰处于长安之东,与霸陵、杜陵、长陵诸地拱卫长安,形成京兆尹乃至关中最繁华富庶的地方。

韩遂围攻长安次日,新丰县东,鸿门亭。此地,即昔年汉王见项羽处,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鸿门亭官道上,一支人数不见尾,衣甲参差不齐的大军以急行军的度飞通过,向西挺进。这支规模庞大的大军,正是不久前攻破郑县,击杀名将皇甫嵩的董军。

周围数以百计的被甲汉胡骑士的拥簇下,董越骑在一匹枣色凉州大马,面无表情。他十几二十岁就开始跟着董卓闯荡天下,为防御西凉韩遂入侵三辅,曾随董卓镇守长安数年之久。后董卓入京秉政,迁都长安,其独留雒阳对抗关东群雄,董越便同董旻一道坐镇西都,内监朝廷,外护关中,是以,对长安及其周边无比熟悉。

董越环顾四周景色,思绪万千……

长安面对来自东方的威胁,主要有三道防线,以霸水、霸陵县最稳固,次则骊山、新丰县,又次则郑县。但前面两地距离长安非常近,期间变数太大,逼得皇甫嵩不得不以郑县作为抵抗董军的基地。

皇甫嵩当初若是选择霸陵、新丰,现今不致落败身死……

董越这样感慨着,缓缓收回目光,继而粗眉向上一挑,只见一名皮甲束骑士径直驰至面前,下马抱拳道:“禀报中郎,新丰城已破。”

“好,好啊……”董越抚掌而笑。此事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他听到斥候的汇报,还是忍不住露出笑意。皇甫嵩、朱儁两大名将双双战死,长安精锐为之一空,铜墙铁壁似的新丰立成虚设,前锋千余轻骑就拿下了这座坚城,这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不久,诸将陆续到来,大家因为目标一致,表面上一团和气,可仔细观察,便能看出众人完全是面和心不合。凉州诸将大体上分为三派,以董越一脉势力最大,居其半,牛辅系次之,约占三分之一,剩余之人或中立,或暧昧,即俗称的骑墙派。

牛辅手抚短须,笑着对董越道:“伯远,新丰即落,是否兑现诺言?”

“……”董越厌恶的皱了一下眉头,牛辅仗着年长数岁,倚老卖老,时常当着众将的面唤他表字,令他感到极为不满,不过他也不便因此事与之翻脸,只好强自忍耐。

至于所谓兑现诺言,则是指先前为尽快打破郑县,两人许诺董军士卒,长安及周边诸县,所有东西,予取予求。郑县以西至新丰,绵绵百里,虽不能说荒无人烟,却也谈不上富庶可言,士卒们没捞到什么油水。而从新丰开始,霸陵、长安等地,都是人烟稠密地带,最适合大规模劫掠,当然,比较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就食于民。

董越沉吟一声,回道:“言出必行,方能法令如山,既然先前答应了,断无反悔之理。只是,我大军轻装赶路,未带辎重,当要以收集粮草为主。”

诸将纷纷点头,一个个红光满面,兴致勃勃的讨论着,先前,他们在郑县城下吃足了苦头,现在,该轮到他们享受了。

董越见众人明显没听进去,心里有些担忧,又补充道:“所谓过犹不及,万万不可过分放纵士卒,免得军心涣散。不要忘了,我们的后面,还有十几万盖军。”

盖军,就像一座巍峨无边的大山,压在诸将胸口,由不得他们不加冷静。

随后,董军忠实执行着董越的命令,犹如蝗虫过境一般扫过新丰县,度仅仅比正常行军稍慢一些,晚间顺利进抵霸陵县境,不出意外,明日午后前锋就能看到长安。

同日,渭河北,左冯翊,人数多达三万之众的西路盖军,出莲勺县西南,快赶向万年。

盖勋看了一眼身侧不远的杨阿若,说道:“伯阳,我还是认为该过河……”

“……”杨阿若默然以对。

大军去万年这一点两人没有异议,可是接下来的行军路线,两人生了严重的分歧,盖勋主张由万年南下,渡渭河,直入新丰,若拦住董军,则邀战,若晚到一步,则追击,开战意图非常明显。而杨阿若的意思是直接去治所高陵,会合左冯翊宋翼、中郎将段煨,从长计议。

见杨阿若不言,盖勋面色阴沉,转谓功曹傅巽道:“公悌,你的意见呢?”傅巽身姿英伟,容貌瑰奇,其出身于北地第一望族傅氏,当年盖俊初入太学,他便和武威人周毖、敦煌人索展,并为凉州学子冠冕。之后与盖俊同举孝廉,入宫为郎,历任诸县,坐事免,及居家一载,辟于公府,重新出仕,去岁转为尚书郎。因董卓于长安大肆屠杀士人,傅巽深恶之,乃弃官归家,今岁受盖勋邀请,出为北地郡席大吏功曹一职。傅巽是继族兄傅燮、定襄太守王邑之后,北地最富盛名的名士,博学通达,且有知人之鉴,堪称盖勋股肱。

傅巽娓娓说道:“董军行动比我方快上一步,又事关生死存亡,不惜体力,全力行军,我们即使日夜兼程赶路也绝难赶到对方面前。如今长安被围,人心惶惶,新丰无兵无将,恐怕挡不住董军一日,甚至不战而降。我等南渡渭水,全无益处,且极易遭到董军余孽伏击……”

盖勋不以为然道:“董军余孽和韩遂虽为盟友,却不同心,岂会甘为棋子,而令韩遂尽夺好处。他们绝不会在新丰过多停留,必然大举西进,哪来的重兵伏击我等。”

北地郡长史张既接话道:“我等涉水之时,恐怕董军已至长安……”

傅巽点点头,张既一句话就把他说过的话及要说的话全表达清楚了。

盖勋神色复杂,其实在董军诸将与韩遂相会长安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无论是走南路渭水、新丰,还是西路高陵,都已不是他们所能够独自应对的。去高陵,同样要面临渡河的问题,那时,河对岸,将是数以十万计的敌人。

换句话说,选择西路高陵,就是选择不开战,静等盖俊大军的到来,选择南路渭水、新丰,则是选择不等盖俊大军,先行开战。

说实话,两者对长安大局的影响皆很有限,但,却是一种态度。

盖勋心中既愤怒又无奈,杨阿若不赞同他的意见也就罢了,张既、傅巽一为北地郡长史,一为北地郡功曹,堪称盖勋的左膀右臂,两人皆持反对意见,让他颇有“孤家寡人”的感觉。

第三百八十八章 突破

左冯翊,治所高陵。

去年末至今年初,天气无常,动辄大雨,并州、凉州,乃至益州部分地区,先后遭遇水灾、洪灾,其中三辅尤甚,春时连雨长达六十余日之久,整个关中几成泽国,加之董卓不恤民生,导致三辅士民皆怨之,而这,也成为了压垮董卓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董魁司徒王允正是以“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者胜”为由,联络朝中仁人志士,密谋除董,从而一战功成。

说来也怪,也不知是董卓真的作恶到连老天爷也看不过眼,亦或赶个正着,自董卓死后,天气一扫先前阴云密布,霖雨连绵,变得碧青澄澈,风轻云净。

这日,左冯翊宋翼与中郎将段煨率左冯翊文武士民数百人,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出高陵城东,步行十里,迎接西路盖军的到来。

段煨字忠明,河西武威郡人,乃是“凉州三明”、故太尉段颎段纪明的族弟,其少入军旅,随从段颎周旋西凉、北疆各处,骁勇善战,功劳无数。更难得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蛮夫,反倒颇有头脑,当年段颎沙场无敌,却死于朝堂争斗,段煨作为其族弟兼帐下席大将,不仅未受牵连,反而越活越滋润。且自其以中郎将镇守左冯翊治所高陵以来,颇有政声,士民甚爱之。

段煨年约五十余岁,身长七尺余,容貌古拙,双目狭长,鼻锥细尖,有如利剑,单看外表,任何人都不会猜到这是一位戎马三十余载的沙场宿将,更像精明的豪民猾吏。他的面色异常红润,倒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天热所致。时值夏季,他虽避于凉亭之内,隔绝日光,但身着重达数十斤的厚重甲胄,自然感到无比闷热。

段煨以浸过冰凉井水的手巾不停擦拭额头、脸颊,不时抬头看一眼碧蓝的天空,转谓身旁的左冯翊宋翼道:“说来真是可笑……前时大雨不断,屡酿灾祸,时常盼望太阳,而今雨止日出,又觉燥热难耐……”

“……”宋翼闻言扭头,勉强撤出一丝笑容,却没有开口回话的意思。长安被围已有三日之久,期间韩遂不惜士卒性命,累攻不休,日夜不止,昨天凉州诸将业已到达长安会合韩遂、樊稠二部,使得长安城下的叛军,一举突破十万之数。如今,盖勋、杨阿若大军堪堪抵达高陵,面对渭水天险,十万强敌,无能为也。至于盖俊大军,前部骑军虽然赶到新丰一带,但本部大军才初入京兆尹境,短期内更是指望不上。长安兵微将寡,孤立无援,已至极限,除非出现奇迹,不然三五日内,长安必陷入叛军之手。社稷垂亡在即,宋翼此时可谓心急如焚,哪有心思和段煨聊天。

“……”段煨擦脸的同时,斜睨宋翼一眼,相比于后者与王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段煨和王允、韩遂、凉州诸将、盖俊等人都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交情,在当今复杂而混乱的形势下,勉强也算是一个优势,日后无论谁占领长安,秉持国政,皆能容得下他。

只是让他心里稍稍感到郁结的是,他原本有两万精锐大军,任何势力都不敢小觑,然而副将皇甫郦参与朝堂诛董计划,带走一万人,及后王允又从他这里拨五千步骑给皇甫嵩,作为抵御董军诸将之资。现在,他手中只剩下五千人马,实力固然不算低微,但也属于可有可无,不管投靠哪一方,都不足以引起太大的重视。

不过,段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本人又素无野心,并未过度纠结于此。

远方,烟尘愈浓,马蹄声愈响,千盼万盼的盖军,终于到达高陵,只见数万步骑行军,井然有序,旍旂相照,蔽夺日光,玄甲似海,无边无际,军容之壮,无以复加。

段煨看得连连颔,目有羡色,转对宋翼感叹道:“盖骠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至今未尝一败,固赖人谋,又岂无士卒之功劳?”将虎贲之士,攻如利刃,守若金汤,上报国家,下立功名,此,为将者之所求也。眼前这支大军,便可当得“虎贲”二字,有此强军,段煨自信面对再难缠的强敌,纵然不胜,亦可不败。

宋翼也是看得精神大振,但是想到盘踞在长安城下的十万叛军,登时不免泄气。盖军固然精锐不假,却仅有三万人,如何能是叛军的对手,何况双方之间有渭水相阻,即使盖军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也很难在短短几日间突破过河……

盖勋骑在一匹雄壮的青骢马背,环顾高陵城郊熟悉的景致,感慨万千,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数年前。光和末,他在汉阳数载,政声远播,班于京师,乃由汉阳太守转为左冯翊,居治所高陵两年有余,若非盖俊以复地破贼有功,升任北地太守,而他为了避嫌,转调京师,说不定还会在高陵多呆几年。他身边的长史张既就是左冯翊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