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118章

龙起明末-第118章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知兵,所以他并不了解辽东的局势是如何的危急,也不知道拥有海军之利的台湾对大明来说是个如何危险的潜在威胁。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无法想出应对这一南一北两个威胁的办法。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现在,方从哲同样面对叶向高的那种独相的尴尬境遇,使得他都找不到能够分担压力的人来,自然也就没有能够商讨这些事务的人。

特别是今年,东林党的咄咄逼人使得京城里的政局混乱不堪,不管事浙党,齐党,还是楚党,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正事上了,都在考虑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般的党争,这让一直不愿意卷入党争的方从哲心律交瘁。

“哎这台湾到底是何情形,一直是云遮雾掩啊”

方从哲放下这份关于台湾击败西班牙舰队的折子,一时间头疼不已。要说这台湾还是个蛮荒小岛,方从哲第一个不信。一个蛮荒小岛,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水师?更何况,这两年来,福建,浙江和广东三地来往于台湾的商人是络绎不绝。每年的海商贸易最少有个八九百万两,这还是粗略估计的,大明对海商和海洋贸易的控制几乎为零,如何能精确统计,但是仅仅是这样,就不能不引起大明的关注了。

发展 二百三十七章台湾?辽东!

二百三十七章台湾?辽东!

快速增加的贸易和这次对西洋人海战的胜利,使得大明朝中的很多人对台湾的印象加重了很多,特别是一些在东南贸易当中有着巨大贸易的人。

当然,这些人当中,对台湾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的统一。有的认为,大明应该将台湾这个逐渐富庶的大岛纳入版图,而另一些人,却担心这么一来,台湾的联合护卫军会被逼反,到时候眼前的一切都会消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持有这两种态度的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加上这个时候,掌控大明中枢的阁臣并不是东林党人,导致这个时候的党争变的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明显。东林党和其他三党纷纷拿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意图将对方搬到,而台湾也成为了他们的工具之一,当然不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工具。

但是作为首辅,方从哲自然有他的态度。从内心来将,方从哲非常的希望能够将台湾纳入大明版图。毕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几年的首辅生涯,已经使得这位当世首辅心虑交瘁了。

那年年大灾,以及引起的遍地流民和遍布大半个大明的叛乱,使得方从哲,这位还算是想做些事,也正在努力做些事的大明首辅,殚精竭虑的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而消瘦了很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方从哲还能勉强应付。但是就因为方从哲不是东林党人,朝中的那些个东林党人便千方百计的想要将他从首辅位置上赶下去,其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管方从哲要施行什么样的方针,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不管对错,东林党人必定会将其批的体无完肤。呵呵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

想到这里,方从哲心中不由苦笑不已。就拿这台湾的事情来说,一个月前,他便提出要出兵讨伐这个蔑视大明威仪,始终不前来朝贡的番邦小岛。事实上,却是意图收台湾的财富为大明所用。但是结果是什么呢?此议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朝中绝大部分的东林党人的强烈抨击。

包括左光斗,赵南星在内的众多东林党首脑都激烈的反对出兵台湾。他们的理由提的还非常的堂皇,辽东未平,何以轻启战端。

不管他们心中是不是真的是这么想的,但是最终方从哲的这个提议刚刚冒出头,便被彻底的按了下去。

“阁老,您还在看台湾的折子?”

就在方从哲想得发呆的时候,兵部尚书崔景荣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方从哲手上的东西,轻声的问道。

“哦自强来了是啊这台湾,我始终看不明白啊从传来的消息看来,其原本只是聚集在台湾岛上的海盗而已,但是从其六年来的数次海战可见,其水师实力极其强横,似已与大明水师不分伯仲了。虽其六年来,始终安驻台湾,对我大明并无不敬举动。但一不称臣,二不纳贡,始终不能让人放心啊”看到是崔景荣来了,方从哲发牢骚的说了一句。

崔景荣是方从哲叫来的,为的是就经略辽东的人选问题,向他询问是否有适合的人选。毕竟,对于领军人选上,是兵部的职责。

最关键的是,崔景荣不是东林党人。而且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这一点来说,方从哲都自认不如。由他来举荐人才,方从哲也放心一些。

“阁老,台湾,即原东番岛。六年前仍为蛮荒小岛,多为海盗聚集之地。人不过数万,船不过百艘。六年以来,即使其如何生聚,能有多强实力。虽然多有传言,其岛上有一城凤山,富庶异常。且不论是否属实,但一城之财货,所属能有几何?故下官以为,出兵讨伐,得不偿失啊”

对于方从哲的态度,崔景荣是知道的。但是知道是知道,崔景荣却并不赞成出兵台湾。当然,他并没有像东林党的那些人那样,以此为借口打击方从哲,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赞同出兵台湾。

“但其一战夷灭众海匪,二战退西夷百艘战船,足可见其水师实力极其强横。台湾毗邻大明,若放任其不顾,迟早会成为大明大患啊”

方从哲也没有去过台湾,对台湾的情报也没有详细的收集,对崔景荣的说法,也有些赞同,但还是觉得不能任由台湾继续发展下去。

“海匪,乌合之众。西夷,蛮荒小国而已。面对他们,台湾有此战绩也不能说明什么。且阁老有所不知,大明水师早已不敷使用。战船年久失修,将士久不操练,火炮已有数年未曾增加一门。要想出兵台湾,势必要朝廷拿出巨资修造战船火炮,重新操练水师将士。”

大明水师的实际状况,其实是人所共知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实际情况要比他们想象的严重得多,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他们对面对出兵台湾时,水师是否能够胜任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也是方从哲为之心痛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无力改变这些。要修造战船火炮,重新操练水师将士,谈何容易大明现在那点赋税,用来赈济灾民,拨付边军饷银和支付百官俸禄便已经花费的差不多了。要再拿出钱来整训水师,那是不可能的。

一想到这里,方从哲的头又疼了起来。方从哲已经记不起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头痛这个毛病的,或许是被自己的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给气出来的。

“而且阁老,眼前大明首患,并非台湾这个小岛,而是辽东的后金啊此时分心应对台湾是否不利辽东乱局啊”崔景荣下面的话,更是让方从哲心焦不已。

“是啊大明首患,当属辽东。既然如此,便先放其一马。自强,辽东后金的努尔哈赤发‘七大恨’反叛。现抚顺已陷。辽东诸军吴统一统属,天下各地属军又陆续到达辽东,急需一人统属辽东及各地官兵,你可有合适的人选?”说到辽东,方从哲只能放下台湾这个次要问题,问出了他今天让崔景荣来的主要目的。

发展 二百三十七章选择

二百三十七章选择

(对不起各位,当时的兵部尚书可能并不是崔景荣,而是黄嘉善。但是我并不确定,如果是错误的,请大家忽略待之。)

“熊廷弼,此人是督抚辽东的最佳人选。其三十六年便巡按辽东,熟悉兵事,为当下稳定辽东第一人选。”崔景荣一口便说出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人选。

但是方从哲在听到崔景荣的人选是熊廷弼后,眉头反而邹了起来。这样的表情,让崔景荣心中不由疑惑了起来。

“阁老,这熊廷弼是李成梁之后,对辽东边事最为熟殓之人。且其在应对后金方面,有着非常有效的看法。”

“熊廷弼此人的才能,我自是知道,但是此时不能让其督抚辽东。”想了一会,方从哲否定了崔景荣对熊廷弼的推荐。

“为什么?”崔景荣难以理解的问道。

“自强,你不要忘了努尔哈赤这次做了什么‘七大恨’公开反叛,是为大逆不道,是我大明之奇耻大辱。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百官,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所以,现在大明所要看到的是迅速的平定后金。

熊廷弼虽有大才,也深谙兵事,对辽东更是极其熟殓。但是其策略却是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这样一来,辽东兵事势必旷日持久且耗费巨大。这是大明所负担不起,也不能接受的。”

或许有人会说,方从哲没有选择熊廷弼是个错误,也是其人生的一大败笔。但事实却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方从哲选择熊廷弼。要知道,熊廷弼是楚党,同方从哲在朝廷中,护卫奥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方从哲怎么可能不选择熊廷弼。

作为一个东方第一大国,在面对后金这种公开的反叛,是不可能容忍的。当时的所有人都不认为后金能够应对大明的怒火,更不可能接受熊廷弼那种大规模修建堡垒,分化北方少数民族,借以困死后金的策略。

所有,与其说是方从哲不选择熊廷弼,还不如说此时的大明不选择熊廷弼。一句话摡之,天朝上国的虚荣,使得大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自强,还有其他人选吗?”否定了熊廷弼后,方从哲再次问道。

“其他人?阁老,其他人多身处京师,对辽东兵事可知之甚少啊”

除了熊廷弼,崔景荣便想不出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能督抚一方军队,特别是这种涉及十数万,甚至更多大军的人选,是不可能选择武将的。而文人,大部分都没有实际的带兵能力,所以,崔景荣想来想去,就只有熊廷弼一人能够胜任了。

听到崔景荣这么说,方从哲不由抚了一下额头,这是他感到头疼的下意识行为,也表明方从哲此时正在为这人选问题而伤脑筋。

沉默了半刻,方从哲像是想起了什么,但似乎有些难以决断。便站起来,来回走了起来。

“自强,老夫想到一个人。”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方从哲停了下来说道。

“何人?”

“杨镐。”

“杨镐?阁老,万万不可啊此人此前曾败而不报,谎报军功,并因此而被革职,如何能胜任此任?”

一听方从哲竟然选择杨镐来担当督抚辽东军务这个如此重要的职位,崔景荣立即跳了起来。

对于杨镐,大明的官员没一个不知道的。朝鲜大战日本,明明大败,杨镐却敢不报。这样的事情,放在其他官员头上,早就要了他脑袋了。但是其官场经营的好,竟然让他逃过了一劫。

崔景荣没有想到方从哲会起用这样的一个人,所以立即表示了反对。

“自强,听我说。后金必须征伐,且需在短时间内平定。就此而言,熊廷弼非合适人选。而其他人或不知兵事,或无同辽东后金作战经验,均非合适人选。但杨镐虽有大过,但其以往多有战功,熟悉兵事。三十八年,起复巡抚辽东,多此击败女真人和蒙古人的进犯。故老夫觉得,他才是此时的最佳人选。”

崔景荣虽然从心底里反对起用杨镐,但是他也知道方从哲说的是事实。杨镐虽然在朝鲜抗倭之战中有过大罪,但其长年身处行伍,且对辽东兵事同样非常熟悉。这些优点是其他大部分文官所不具备的,也是方从哲选择他的原因。

或许有很多人会从事情的结果推断一个人,特别是喜欢从足以为其盖棺定论的大事件上来给一个人贴定标签。

但事实上,相对于那些完全不知兵事的文人,杨镐这个人可以说已经算是一个有些军事才能的人。

在那个时候,任何身处方从哲这个位置的人,都会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是选择那些毫无行伍经验的文人,还是选择熊廷弼和杨镐这种有丰富带兵经验的人。

很显然,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而熊廷弼因为其战略思想是当前的局势所不能接受的,那么自然而然的,方从哲便会将目标放在杨镐的身上。毕竟方从哲也不可能看到未来,不知道他的这个选择会造成多大的恶果。但是就眼前来说,留给方从哲选择的人,也就只有杨镐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使得方从哲更加倾向于选择杨镐,那就是党争,愈演愈烈的党争。东林党的强势,使得方从哲感到了巨大的危险。他不能让东林党人掌握辽东的兵事,如果让东林党人取得了平定辽东的大功,那么对朝堂之上的其他三党和方从哲这种不想介入党争的人来说,将是个巨大的灾难。

这并不是方从哲杞人忧天,更不能责怪方从哲私心作祟,完完全全是万不得已。更何况,此时的大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这次对后金的战事会遭到惨败。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次完全是个等着去摘的战果。

“阁老,或许您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杨镐非合适人选。”崔景荣不知该如何去打消方从哲的这个想法,最终只能以这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