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这个机会,杨一清亦是开始入阁办公,只不过朝廷还没有给一个学士的名份,甚至于朝廷有启用王守仁的打算,当今朝廷,论及军事,硕果仅存的也就杨一清和王守仁,杨一清自不必说,王守仁也不是省油的灯,宁王之乱便是这厮平定的,这家伙厉害之处就在于,既无朝廷委任,此前也没有什么技术专长,原本朝廷也没指望这个家伙能成事,因为大家该跑的都跑了,结果朝廷大军还没到,他就先把事情解决了。
嘉靖自然想到启用他,杨廷和倒是干脆,直接委了个南京兵部尚书,反正王守仁本就在浙江闲居,可以直接赴任。
南京兵部尚书是个很尴尬的职务,表面上比江南总督还大,偏偏就是不掌兵,说是南京后勤部长差不多,这里头,自也有杨廷和的私心,另一方面,也是觉得王守仁年纪太大,也有体恤他的意思。
杨一清对江南的时局最是忧心忡忡,虽然许多大臣仍然乐观,认为什么天兵一到,贼寇必定灰飞烟灭,这种天真的想法,自然不会存在于杨一清的脑海里,他几次和杨廷和商讨此事,说出问题严重,杨廷和也深以为然。
今日在内阁里,一份奏报传来,杨廷和看过之后给杨一清过目,道:“这些倭寇看来是铁了心要固守杭州了,官军攻城,又输了一阵,庆春门一役,官军死伤七十余人,不得不撤下来阵来。”
杨一清看过之后,面无表情的道:“只怕死伤不是七十余,至少也有三百,这种官样的东西是不能信了。”
杨廷和叹了口气,道:“江南的官军久攻不下,官军疲惫,江南总督李时请求朝廷调兵进剿,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这伙倭寇如此精锐,自然不是乌合之众,老夫最担心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倭寇上岸,本就是劫掠,可是为何这一次不但袭了杭州,还迟迟不肯弃城,这么多对他们并无好处,假以时日,只要朝廷坚持进剿,他们就不怕走不了了吗?”
杨廷和醒悟过来,不由道:“你认为,他们还有更大的图谋?”
杨一清颌首点头:“老夫在宣府的时候,边镇也多有战事,蒙人如倭寇其实没什么不同,多是抢掠之后,趁着各路援军未至,便立即远遁,这是通常的做法,却也有蒙人占住了要塞,却是迟迟不肯走,这些人,才最是可怕,他们占住了关塞,而不掠夺财物,却是吸引官军进剿,这就说明,他们的胃口更大,他们要索取的东西更多。”
杨廷和冷笑:“区区倭寇,不足为虑。”
杨一清却是摇头苦笑:“倭寇自然不足为虑,可是杨公想想看,现在的关键不在于倭寇,而在于江南,江南乃是钱粮重地,一旦生乱,多乱一日,朝廷的损失就无以数计,眼下江南的官军不堪为用,要真剿,就得靠京师调兵,而京师的大军真要到了,怕也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可是杨公有没有想过,眼下江南人心惶惶,这三四个月,朝廷等得起吗?而且因为战事一旦错过了春耕,等到来年,朝廷的粮食怕就不足以支撑了,这几年灾情不断,假若朝廷没有足够赈济的口粮,又当如何?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玩笑。”
杨廷和脸色凝重,道:“你说的是,大局,大局啊……”叹了口气,一时无言。
正说着,却又有奏报传来,杨廷和看过之后,眼眸微微眯起,随即道:“你说的没有错,果然这些倭寇是别有所图。”
接着将奏书递给杨一清,杨一清不由皱眉,这奏书乃是通政司报来的,说是倭寇贼首发来书信,请求纳降,愿意接受朝廷招抚。只是要招抚,条件却只有两个,其一是给王直人等授予爵位,并且昭告天下,其二,就是准其海贸专营。
当然,条件固然是一回事,自然还少不了给朝廷一个台阶,里头洋洋数千言,都是在哭诉自己因为走投无路,如何误入歧途,又在万不得已之下出海,最后又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虽孤悬海外,却仍心怀故国,此次袭杭州,实在是迫不得已,只求朝廷能够收纳,愿意肝脑涂地云云。
杨一清看了之后,淡淡道:“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让朝廷对他们开海罢了,贼就是贼。”
杨廷和慢悠悠的道:“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他们如此胁迫朝廷,就是看到了朝廷的为难之处,一方面江南那边不能奈何他们,另一方面,朝廷要进剿怕又来不及,其实……若是真要招抚,对朝廷是最稳妥的办法,毕竟大明开不开海,都没什么损失,就算是给了他们开海,除了名声不好听些,倒也无妨。可要是进剿,损失可就不小了,这件事,还是两难,其实说到底,人人都认为这是兵事,可是老夫却认为,这非兵家之事,反而应当是政事。”
杨廷和不由点头,杨一清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若说此前这还是军事,可是现在这份奏书一到,就真正的是政务了,关键问题在于,是不是进行招抚,招抚固然是皆大欢喜的事,可问题在于,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他沉吟片刻,道:“眼下只能凭请圣裁了,我这便觐见。”
他叫了太监,令他前去给宫里报信,又和杨一清说了些闲话,半柱香之后,有太监宣他入暖阁觐见,杨廷和亦是不敢耽误,连忙赶到暖和,开门见山的将奏书的事和嘉靖原原本本的说了,嘉靖看过奏书,脸色阴沉的道:“哼,犯朕疆界,戮我军民,竟还敢索要朝廷封爵,索要朕给他们开海专营,实在恬不知耻,可恨!”
杨廷和忙道:“陛下,眼下不可意气用事……”
嘉靖将奏书抛到一边,苦笑道:“朕当然知道不能意气用事,只是要朕答应他们的条件,实在有些不爽罢了。杨爱卿,你是怎么看的?”
杨廷和苦笑:“眼下朝廷是两难,若是点了这个头,怕是先例一开,不但贻笑大方,而且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又当如何,此例一开,毕竟不妥。可是话又说回来,若是不点这个头,以老臣之见,江南之地,怕要生灵涂炭了。”
嘉靖显得有几分烦躁,左又不是右又不是,说到底,还不是你不敢把话说死了吗,说死了怕将来要担干系,假若许诺招抚,大臣们肯定要骂,你不敢拿主意,不就是怕别人骂你,让朕来做这个冤大头。而一旦你力主进剿,假如进剿不力,你又怕承担责任。
他自然看清了杨廷和的心思,到了这个份上,居然还在玩中庸的把戏,自然让嘉靖不悦。
嘉靖沉默良久,不由道:“徐谦不是去了杭州吗?”
说到徐谦,杨廷和倒也不客气,道:“怕是徐学士去了杭州,不会起什么效果,毕竟皇家校尉人数本就少,况且老臣以为,江南的官军非但不会成为徐学士的助益,反而可能会形成掣肘,老臣听说,陛下派去的钦差,已死在杭州了!”
听到这话,嘉靖顿时骇然,随即他意识到了什么,一字一句的道:“那么你的意思是说,这江南的官军不只是无能这么简单了?”
杨廷和没有吭声,算是默认。
嘉靖冷冷一笑:“莫非是有人要借刀杀人,好,好的很哪,朕要查他们的帐,他们就什么都敢说了,这件事,容后再议吧,朕还要再想一想,再想一想。”
第四百九十三章:胡汉三又回来了
华亭县在江南并不起眼,他和上海县同为松江府的范围。只是近年来,江南兴起了纺织,华亭因为北靠杭州,西临运河,渐渐被不少商贾们重视起来。
办纺织,杭州自是不容易,毕竟那儿衙门太多,总是让商贾生出疑虑,再加上大明本就在杭州设立了织造,专供宫中用度,织造局虽然得了上头的招呼,倒是不敢为难刁难什么,可是制造局每年亦要采买大量生丝,且多是低价购买,这就导致许多丝商不敢在杭州市面交易,因此现如今,无论是丝商还是纺织商人都愿在松江府交易。
华亭县如今也成了重要的交易中心,主要还是得益于当地县令聂豹的纵容政策。
聂豹乃是王学的门徒,王学扎根于江左江右,和地方上的许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里的风气本就不太排斥商贾,聂豹对治内的工坊和聚集起来的商贾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
既不会和他们打成一片,也不会多管闲事。
这样的态度其实对商贾们来说,已是很难得了。再加上华亭的地利之便,水路密集,曾几何时,这里也曾商贾云集,人流如织。
只不过……
近来闹了倭患,使得市面一下子萧条下来,倭寇占了杭州,使得整个江南震动,谁也不敢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江南的军民百姓对倭寇本就带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心理,因此这些时日以来,走货的丝商一下子都没了踪影,谁也不敢再押着货四处闲逛,生怕哪里再出倭寇。
没了原料,这工坊自然开不了工,因此那些招募起来的工匠学徒也只能坐吃山空,不只是商贾们急的跳脚,便是那些工匠、学徒,还有沿途商铺,甚至于官府也感到为难了。
大家都没事做,成日游手好闲,总不是办法,可是时局如此,却又是无可奈何。
华亭县靠江靠海,因此也设了水路巡检和海路巡检,水路巡检负责松江,海路巡检则是严禁百姓下海,只是现如今,因为害怕倭寇,所以县衙里所有人发动起来,上到三班差役,下到巡检的官兵,每日都在上海唯一的码头旧址处防备,便是县令聂豹,亦是常驻于此,他这么做,倒不是打算和入袭的倭寇要拼个你死我活,做官是要讲政治的,目的无非是安定民心罢了。
说这里是码头旧址,是因为这里的码头早在百年前就已拆了,而这里算是唯一的一处深水区,大船可以畅通无阻,倭寇要是入袭,必定是从这里,若是其他地方,暗礁密布,便是寻常的尖底的中船都不可能穿过。
此时聂豹聂大人就暂时住在这里的一处富户家里,心里却是叫苦不迭,县城里人心浮动,又有成千上万人无所事事,这些人可不是寻常的农户,而是工匠,农户再怎样,总还有余粮,可是匠人和学徒不同,他们是做一天的工拿一天的钱,绝不赊欠,就算存有一些余钱怕也不多,一旦家里老小饿了肚子,肯定是要闹事的。
再有,现在倭患造成人心惶惶,甚至连不少乡绅地主也不敢在这里呆了,把地留给管事打理,携家带口全部去了南京做起愚公,乡绅们一走,这地方上的许多摊派就成了难题,这样下去,非要华亭大乱不可。
聂豹吃着茶,心里咒骂倭寇,却又担心着县里的事,这大过年的也不消停,本来今年华亭县好端端的,如今却是百业萧条,这样下去,却不知如此是好。
心里正在琢磨,却不想有差役上气不接下气的跑来,道:“大人……不好……不好了……船……有船……”
听到有船两个字,聂豹吓得脸色都青了。
“船,什么船,哪里的船,有多少艘船?”
“很多……很多,都是大船……”
大船……
现在是冬季,本来就不可能有大船出现,而且这么多年来,大明也没有这么多大船,结果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有大规模的倭寇来袭……
想到这里,聂豹一下子呆住了,他连忙道:“走,去看看。”
此时也顾不得什么斯文,连乌纱也不管了,飞快冲进去,这一出了院落,便看到远处的海平面上,竟真隐隐有无数的大船在海雾之中若隐若现,朝着这边过来。
滩上的差役和兵丁都已经吓呆了,这么多大船,自然是大规模的倭寇,没有三五千,至少也有一两千,所有人乱成一团,海路巡检王昌觑见聂豹来了,连忙踉跄的跑来,道:“大人……大人……此地不宜久留了,倭寇势大,要出事,要出大事了,得立即回县城去,得带着百姓逃命,还要立即知会松江府,让知府大人做好准备……大人……完了,这是巨寇,全县军民……”
聂豹虽然也吓得发抖,可总算还有几分胆量,怒喝道:“胡说八道,休要长他人士气,我等官吏官兵、民役亦有五百之数,怕个什么?逃?华亭县城郭方圆不过数里,多数街坊都在城墙之外,咱们逃了,就算固守了城郭,城外的数万百姓怎么办?传令……传令下去,固守这里,一面去松江府求援,守不住这里,县里军民俱死矣,让王主簿先回县城去,我们多拖延一些时间,好教附近的百姓尽量入城!”
听了这话,海路巡检王昌吓得脸都绿了,这县令是个愣子,这是打算把弟兄们全部去送死啊。只是二人虽互不同属,可是县令就是一县父母,县令若是不走,他若是逃了,怕也是大罪,此时只能哭丧着脸,道:“大人三思。”
聂豹冷笑:“三思什么?老夫倒是想要三思,可是三思的成吗?事急矣,瞻前顾后,只会贻误战机,让大家做好准备,弓手做好准备。”
王昌只得悻悻然回去约束诸人,只是这倭寇的凶名实在太大,还未等王昌约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