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葬清 >

第206章

葬清-第206章

小说: 葬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河北北部、山西东北部和内蒙古地区的大片土地,把自己的命门之地拱手交给了一个并不那么靠得住的同盟者。

后来,努尔哈赤死后,这位林丹汗确实和皇太极交上了手。谁知,这位口气大得几乎没边没沿的大汗,练了三招两式之后,居然带着老婆孩子,撒开马蹄头也不回地就往西跑,一直跑到了青海大草滩上,其治下在今日甘肃省天祝县境内。于是,这片距离皇太极不远千里的中华帝国命门之地,便就此落到了一些蒙古部族手中,而这些蒙古部族陆续归顺了皇太极,于是,这一大片在军事地理上极具价值的土地也就落到了皇太极与后金汗国手中。这就是皇太极第一次入关时能够顺着这条道路一直打到北京的由来。

而此时,被赶跑到了大草滩上的林丹汗终于去见“成吉思汗”,留下一个分崩离析的察哈尔部。

林丹汗福金苏泰与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领察哈尔和鄂尔多斯部众自大草滩返回鄂尔多斯,喀尔喀却图台吉率部进入青海。

在破了山海关后,龙辰就派了胡猛领着一支一百人左右的骑兵队伍向蒙古草原进发,希望和林丹汗取得联系。三月的时候,胡猛亲领的这支护龙军队伍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得知林丹汗之子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胡猛等人渡过黄河,至托里图找到了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胡猛额哲许诺,护龙军会帮助他们重回内蒙,并且会在军械物资方面对他们进行援助,甚至可以直接出兵帮他们打仗,只要求他们整顿残部返回旧地,并向护龙军宣誓效忠。

如今已经打下了大半个辽东的护龙军确实有这种当老大哥的底气,再加上护龙军曾数次击败女真八旗,额哲对护龙军的承诺动心了,当即开始收整残部,准备重返内蒙。同时,为了让自己的新老大“喜欢”自己,额哲将一件东西交给了胡猛,请他呈递给龙辰。

当龙辰打开包裹在外的绢布,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差点震惊地站不稳,连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也不怪胡猛这般失态,因为无论谁见着了所谓的传国玉玺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都可能保持平静。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信物。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蒙元被赶回草原后,连同这块传国玉玺也都流落到草原上,反正历代大明皇帝平时用的玉玺肯定不是那种真玉玺。

如今传国玉玺到了自己手上,胡猛都有种错觉:难道自家大帅登基称帝是天意?

对于是否是天意龙辰不知道,反正他是知道那块传国玉玺在额哲手上,因为在原本历史上就是额哲将这块传国玉玺呈送给皇太极的。若是额哲这次不拿出来献给自己,估计龙辰日后腾出手来也会亲自带兵去讨要,这种好东西,还是留在自己手中才好。

林丹汗旧部准备重返内蒙,胡猛也怀抱传国玉玺开始了回程,他已经完成了任务,在蒙古草原上将一个大金国已经打败了的敌人又拉了回来。

……

在大金国北方,诸多小部落开始叛乱;在大金国内部,争夺汗位的争斗即将展开;在大金国身旁,林丹汗旧部重新回归。龙辰和方仲一番布局下,给多尔衮制造了如此之多的麻烦。

即使多尔衮再怎么厉害,怕也是不能在段时间内解决完这些事情,女真八旗在短期内也不会对护龙军造成什么威胁了。也正因如此,龙辰才敢将东江镇的力量抽调入山东,在大明开辟山东战场。同时,准备集中护龙军所有可用之军,去应付朱由检辛辛苦苦拼凑出来的二十万杂牌军。

不过,山海关有朴正恩的八千朴氏军和方仲赵一名两人的五千旧部,再算上刚刚从辽东本地征调的两千兵士,也有这么一万五千人马,依靠着一百八十门红衣大炮守城,洪承畴等人想攻下山海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甚至还会一不小心将自己的牙齿给崩坏了。

也正是对山海关防御的信心,龙辰并不急着再调各路护龙军去迎战洪承畴的大军,反而下令各部进行休整。

而龙城自己,则是带着少数护卫直接快马加鞭往朝鲜王京赶去,只因为他收到李凝的来信,晓得自己女儿生病的事,爱女心切的龙辰自然趁着此时战事空隙跑回家看看。就如同在原本历史上,松山之战一结束,皇太极就立刻快马加鞭回盛京去看望病危中的海兰珠一样。

不是每个君王都是独·夫,他们同样有着自己需要守护的东西。

当龙辰一行人来到王京郊外时,一个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老道挡住了龙辰的去路,老道向龙辰微微施礼道:

“无量天尊,老道有些事情想找王爷谈一谈。”

此时龙辰自立为王的事情还没有广发全军,才在筹措时期,也就尚可喜四人要去山东,才提前透露了口风。

………俺是罪恶的分割线………

十二点前还有一更

第四章   争夺汗位(一) (第四更)

到这时为止,皇太极已经去世七天了,多尔衮也带着出征大军返回了盛京,然而,由于镶黄旗的全城戒严,其他旗的军队不允许进入盛京,这一举措,让本就有些浓郁的火药味,变得更加呛人。

多尔衮先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这两个人都是由皇太极一手提拔起来的,是两黄旗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大臣。多尔衮约见他们的目的,是要探询两黄旗对皇位继承人的最后态度。

谈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是前清时代满清王公贝勒们的一贯作风,他们喜欢直截了当。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他们也未完全学会绕山绕水、云遮雾罩地打太极拳。

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

多尔衮说出了皇太极临终前的命令,并且让鳌拜进来对峙,鳌拜答应过死去的皇太极,要坚持拥护多尔衮为汗王,本来皇太极也应该在说完这件事后就立个遗诏的,但李风等人的忽然杀出,让皇太极提前回光返照,最后就这么什么字迹都没来得及丢下就死了。

索尼当着多尔衮的面斥咄鳌拜卖主求荣,丝毫不顾及在场诸人的面子。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儿,没作任何表示就离开了三官庙。

晨曦中,全副武装的镶黄旗精兵已经把皇城内外围得铁桶一般。按照制度,皇宫警卫历来由皇帝自领的两黄旗护军担任。不同的是,今天拱卫的兵力显然比平时多得多,崇政殿沿途与四周也被围得水泄不通。那里,平日是大金汗王商讨国是的场所,现在是皇太极停放灵柩的灵堂,此时那里,有些萧瑟,有些冷。

獾子,杂食性鼬科动物,严寒时冬眠,居洞穴中,性机警,喜夜间行动。獾子油是东北民间治疗烧伤、烫伤的良药。多尔衮的名字,在女真语中是獾子的意思。就其一生行状判断,他与獾子还真的有几分相像。

在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多尔衮排行第十四,他的同胞兄弟还有排行第十二的阿济格与第十五的多铎。皇太极是他同父异母的八哥。

有两件事情,可能对多尔衮的一生影响巨大,一件是他的亲生母亲、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还有一件就是此次推举皇位继承人。

阿巴亥是在(公元1601年)即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嫁给努尔哈赤的,当时,努尔哈赤四十三岁,已经有了六、七位妻子,阿巴亥只有十二岁。史书记载说,阿巴亥风姿俊美,颇有心机。老夫少妻,阿巴亥很受努尔哈赤宠爱。两年后,皇太极的母亲大妃孟古格格病逝,不久,阿巴亥便被立为大妃。

公元1620年即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后金天命五年,发生了一件对后金政权影响深远的变故——努尔哈赤休弃大妃阿巴亥。当时,公开的名义是指斥大妃偷藏财物,实际上有很深的隐情。

这年三月,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妃子德因泽告发大妃阿巴亥允许贴身侍女将一匹蓝布送给情人。当时,女真人中有一项严格的禁忌:不经丈夫同意,女人若将财物送人,就是欺骗丈夫,若是送给男人,就会被认为是倾心于该男子。事实上,这样的禁忌即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可能仍然在发生作用。德因泽进一步揭发说:〃阿巴亥曾经两次备饭送给大贝勒代善,一次给四贝勒皇太极。代善接受并且吃了,皇太极接受而没有吃。而且,大妃一日之内两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不知道他们在谋划什么?大妃自己深夜出去也有两三次。努尔哈赤命人调查,结果证实揭发属实。

令努尔哈赤更加恼怒的是,每当诸贝勒大臣在汗王家里议事或宴饮时,大妃阿巴亥都会浓妆艳饰,精心打扮,并且可能在语言眉目之间对代善颇多表示,使在场的其他人很尴尬,又谁都不敢声张,只能假装看不见。这一点,可能令努尔哈赤万难接受。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恰恰与女真人的习俗和努尔哈赤本人的安排有关。

和我国境内其他游牧渔猎民族一样,女真人的财产主要由牲畜和猎获品构成,在天灾人祸的作用下,他们的财产极容易荡然无存。因此,其财富的积累过程十分缓慢,从而导致相对的贫穷。他们缺少形式多样的物质财富,缺少表现自己精神生活的艺术品、装饰品和宗教作品。

他们崇尚力量,崇尚年轻,崇尚勇敢。重生轻死、贵少贱老是为风俗。显而易见,这些习俗全部与中原农业地区的文化是反着的。此外,他们坚定信奉萨满教,相信天地万物间充满鬼怪神灵,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去了另外一个神秘的所在继续生活。因此,杀人殉葬便成为一个古老的习俗,为族人所接受。他们死后的墓葬很简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绝大多数人口中采用火葬,将生前用过的东西、衣物等一起烧掉就构成了他们的随葬品。沈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陵墓中,埋葬的只是他们的骨灰和殉葬者,原因就在于此。

他们采用多种婚姻形式,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制,对偶制,嫂婚制,姐妹即连带婚制等。这些婚姻形式的采用,同样与上述特定经济、财产条件下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其内在逻辑指向,在于保证未来的生活与生存状态。

在经济层面上,保证经济状况和综合力量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在人性层面上,令未亡人在生活与感情上有所寄托。

因此,父亲死后,儿子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妹为妻便成为十分正常的、富有人性化的考虑。与努尔哈赤同时代的哈达部王子康古鲁,在父亲王台死后,就与自己的继母、著名的叶赫格格温姐结婚。这位温姐,恰是努尔哈赤前任大妃孟古格格的姑姑。豪格死后,多尔衮、阿济格两人作为叔叔,各娶了自己的一个侄媳妇。皇太极的五位后妃中,两个妃子是亲姐妹,皇后则是这对姐妹的亲姑姑,诸如此类,十分常见。

在习惯于假模假式的汉族人士眼中,上述一切是标准的乱·伦,他们会对此表现出真诚的痛心疾首与不屑一顾;孰不知,唯其如此,才在比较中彰显出孔孟之道贞节牌坊之类文化中过多非人性的残忍与虚伪。

事实上,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上述婚姻形态仍然通行于我国某些边疆游牧渔猎部族之中。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就有可能对于努尔哈赤死后的大妃殉葬、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具有某种更加贴近事实的理解。

在这种习俗之下,偏偏又有了努尔哈赤本人的安排。

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努尔哈赤从来没想过由自己指定接班人。他曾经为自己的嫡长子褚英做过类似皇太子一样的安排,褚英被处死之后,他又安排二儿子代善监理国政,并一度让他和自己一样,一个人兼任了两个旗的旗主。努尔哈赤表示,自己百年之后,要将深受宠爱的大妃,还有年幼的子孙们托付给代善。从而,一度使代善的权势极为显赫。这可能是那些贝勒大臣们看到大妃与代善眉目传情时,谁都不敢废话的原因之一。(这些是满文档里面记载的。………小龙喧)

如果仅仅从汉族士大夫和中原皇家政治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将此理解成是老皇帝在以名位后事交代继位者。但假如考虑到女真人上述事实上盛行着的多种婚姻制度的话,努尔哈赤的这番话则完全应该被理解成,自己死后,不但允许儿子代善继承自己,还希望他娶养无血缘关系的庶母——大妃。否则,这位大妃的举止怎么会如此荒腔野板,离谱得无法理喻?从她的一生行事判断,假如不是置身于这种多种婚姻文化氛围之中,这位史书记载中〃有机变〃的大妃,应该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