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128章

锦衣杀明-第128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军队的角度来考虑,只有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线膛枪,才能够最终定型。

毫无疑问,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匠们有工匠们的要求,白衣军有白衣军的要求,大家都希望尽可能的予以自己方便。结果,双方足足磋商了三天的时间,详细的考虑了技术和实用方面,才最终确定了第一批日月铳的基本规格。

日月铳的枪管口径,还是半寸(约16。7毫米),没有改变。枪管的长度,确定为三尺三寸(约1100毫米)。枪托的长度,确定为一尺(约330毫米)。刺刀的长度,确定为一尺三寸(约433毫米)。这样一来,全枪的长度,就有五尺三寸(约1。863米),几乎比一个人都要高了。当然,这是装上刺刀以后的结果。

在没有装刺刀的情况下,全枪长四尺三寸(约1。43米),基本上相当于正常成年人胸口的位置,竖立起来装弹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没有装刺刀的情况下,全枪重量大约是十斤左右。如果装上刺刀,重量超过十二斤。重量比样枪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徐兴夏要求强化了一些部件,采取质量刚好的百炼钢制造。

经过测试,正式规格的日月铳,米尼弹的有效射程,超过了二百米。在二百米的有效射程之内,完全可以直接打死一匹战马,如果是打在要害部位的话。即使不是打在要害部位,也可以有效的让战马扑倒。这一点,对于打击骑兵,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鞑靼人的骑兵冲刺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只需要半分钟的时间,就能冲过来。半分钟的时间,日月铳能够发射几次?最多三次。在这样的距离上,想要直接射中鞑靼骑兵本人,比较困难,还是直接将他们的战马放倒比较实在。骑兵没有了战马,也就不叫骑兵了。

日月铳在三百米的距离上,要是排枪射击的话,还有一定的效果。在没有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米尼弹甚至可以飞到更远。不过,到底飞多远,徐兴夏没有条件去测试。要在几百米的范围,寻找一枚米尼弹的落点,太耗费功夫了。他没有那个时间去浪费。

将规格确定下来以后,就是全力的进行生产了。日月铳的威力再强,射程再远,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前装枪。前装枪射速慢的缺陷,是它无法解决的。历史的事实证明,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射手,在使用米尼枪射击的时候,每分钟最多也就是发射六发米尼弹。换言之,最快的速度也是十秒钟一发。

显然,一支两支的日月铳,是没有什么效果的。面对鞑靼骑兵,至少需要五十支以上的日月铳进行齐射,才能重创敌人。这是完全需要依靠数量取胜的武器,自然要大批量的廉价的生产出来。生产的成本越低,生产的速度越快,白衣军的壮大就越快。

经过详细的研究以后,日月铳的生产计划,也基本确定下来了。徐兴夏最看重的,当然是日月铳的技术保密和流水线生产。日月铳的核心机密,只能由几个核心的工匠掌握。从日月铳的构造来看,除了枪管有膛线之外,日月铳的其他结构,和一般的火铳,是没有区别的。这意味着,日月铳的生产,必须采用流水线作业。

嗯,准确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日月铳的部件,要比别的火铳多了一把刺刀。刺刀的方式,采取了后世流行的卡座的形式,只要往枪口上一卡,就相当稳固了。由于日月铳的枪管口径很大,管壁比较厚,百炼钢的质量很好,因此,在肉搏的时候,完全不吃亏。普通的弯刀,一刀砍在枪管上,枪管基本没有印痕的。

当然,日月铳配备有刺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时时刻刻肉搏的。刺刀的肉搏功能,和一般的肉搏武器,根本不能相比。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到刺刀。用日月铳来肉搏,还还不如直接制造长矛来得实在呢话说回来,制造一支上好的长矛,成本和制造一支日月铳也相差不多了,威力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最终,徐兴夏决定,将日月铳的制造流程分为九道工序,分别由九个不同的工匠负责,最后由核心的工匠负责组装。以匠作坊目前的能力,日夜开工制造的话,估计每天可以制造五支左右。但是,由于涉及到百炼钢的问题,枪管的成本,还是蛮高的。一支日月铳,全部成本需要大约三十两银子左右。

赵孟吉期待的问道:“大人,制造多少支?”

徐兴夏想了想,缓缓的说道:“先制造一百支吧”

一百支日月铳的费用,就是三千两了。这笔钱,徐兴夏拿得出来。但是,更多的钱财,就要等一等了。饭咬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其实,制造日月铳最大的瓶颈,不是金钱,不是技术,而是原材料百炼钢。

在日月铳的各个组件中,成本最高的,当然是百炼钢制造的枪管。百炼钢的质量,的确是好,就是产能太低。没有足够的百炼钢,就没有足够的枪管。偏偏要将普通的熟铁,反复的敲打成合乎质量要求的百炼钢,需要耗费的时间很长。一个熟练的铁匠,也要反复的敲打三四日,才能锻造出一小块的百炼钢。因此,百炼钢的产量,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求月票求十张月票我只要十张月票,就可以上去新书月票榜了。有月票的朋友,可以给力的支持一下吗?谢谢】

正文 【第166章】日月铳,虎豹骑,强上加强!

【第166章】日月铳,虎豹骑,强上加强!

(0166)

【今天的第四更送到求十张月票,有木有?有木有?】

但是,想要改善炼钢的工艺,那涉及到的程序就多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修建新的炼钢厂,采取新的炼钢办法,从根本上改善优质钢的产量。但是,这些大型的炼钢厂,必须修建在贺兰山山脚,靠近丰富铁矿的地方。需要耗费的银子,也是相当惊人的。显然,徐兴夏目前是做不到的。在贺兰山的主要关隘被封闭之前,只能是靠百炼钢来制造枪管。

不过,既然确定了日月铳的制造流程,徐兴夏内心可以大定了。即使每天只有五支日月铳的产量,积少成多,威力也会慢慢的体现出来的。只要聚集的日月铳达到一定的数量,杀伤力就相当的可观了。以后的威镇堡,就算有敌人的千军万马杀来,都不用怕了。

他最先需要用到日月铳的地方,最有可能就是在和鞑子换人的时候。毫无疑问,在中远距离上,日月铳绝对是对付鞑靼骑兵的利器,特别是给步兵使用的时候。一百支的日月铳,一次齐射,就可以将鞑靼骑兵打掉三四十人。如果有机会第二次齐射,还能打掉对方二三十人。相对于弓箭来说,这样的威力绝对是致命的。

“还是想办法多多募集工匠吧”徐兴夏最后说道。无法兴建大型的炼钢厂,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优质钢的产量,那只有采取土办法,让更多的工匠来反复敲打熟铁,以求得到更多的百炼钢了。当然,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只是,目前必须如此。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努力的。”刘广梁等人热切的回答。日月铳的出现,等于是在他们的面前,铺开了一条金光大道,以后的好日子,就在等待他们,他们不死心塌地的为徐兴夏卖命就怪了。这种忠诚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动摇的。

以前,他们很痛苦自己被分到了威镇堡,现在,则是非常庆幸被分到了威镇堡。平虏城、宁夏城和其他城堡的匠户,还在继续痛苦呢如果没有徐兴夏,他们哪里有脱离痛苦的机会?

“好,日月铳的事情,暂且如此安排。现在,讨论一下匠作坊分家的事情。”徐兴夏点点头,将话题错开,有条不紊的说道。这是他将匠作坊变为科研中心的第一步。

原来的匠作坊,是个大杂烩,什么样的东西都往里面装。工匠们之间,也只有简单的分工,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分家。工匠们什么都要懂一点,却又什么都不太精通。好像郭福全、赵孟吉、刘广梁这样,都是某个方面比较精通,其他的方面,也不敢太过落下。

显然,这样的方式,对于培养新工匠,是很不利的。按照后世的理念,专业分工越是细致,新人就越是容易上手。日月铳的制造流程,要是分为三十个工序,新手熟悉的程度会越快。无论是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可以大大的提升。徐兴夏的意见,就是要匠作坊朝这方面努力,率先将分工细致化。

分工细致化以后的,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好像郭福全、赵孟吉、刘广梁这样的大工匠,都可以从日常的生产中腾出手来,进行武器装备的研究,琢磨更多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不是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

徐兴夏策划的第一步,就是将科研中心和生产中心分开。科研中心只负责研究,负责改善,不负责具体的生产。生产中心只负责埋头生产,技术上的事情,基本上不需要理会。这样分开以后,各自的工匠,都可以心无旁骛,更加的专业。

从保密的角度来说,只需要控制好科研中心的人员,就不需要担心泄密了。具体的生产环节,每个工匠都只负责一小个工序,不可能推断出整个生产流程,即使有人刺探资料,收获也不会很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来自威镇堡以外的人员,也是可以安排到生产流水线上作业的。

徐兴夏给研发中心定下的任务,就是继续改善日月铳的各项性能,继续改善发射药的质量,让日月铳的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准确度更高。同时,成本更低,更易于操作,更易于维修。在一切以日月铳为中心的要求下,其他所有武器装备的生产,都暂停了。

在有了线膛枪以后,盔甲之类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明军的火枪手,都是配备有盔甲的,主要是考虑到滑膛枪的射程不够远,可能会遭受到对方弓箭的射击,为了保护火枪手的安全,才配备盔甲的。但是,从实际的使用角度来说,盔甲是很容易妨碍火枪手的操作的。徐兴夏并不准备给自己的火枪手配备盔甲。

火枪手在战场上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射子弹。显然,任何的盔甲,都会给火枪手带来操作阻碍的。白衣军的火枪手,必须将这种灵活性,保持最佳状态。因此,火枪手还是配备最简单的军服就可以了。当然,这个军服是要重新设计的,不能继续使用明军的单衣。

徐兴夏决定,将王启年叫过来,设计一种全新的军装,专门给火枪手配备。后世的武警制服看起来很不错,只要稍微修改以后,就是一套很醒目的军装。当然,英国人的大红军服,还有法国人的蔚蓝军服,德国人的灰色军服,也是不错的参考对象。

弓箭和弯刀,暂时还是不能丢的。日月铳的威力,的确是厉害,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骑射的威力也要保存。事实上,日月铳不太适合在马背上使用。要在马背上直接消灭敌人,还是要依靠弓箭,又或者是弯刀、马刀、长矛之类的肉搏武器。

徐兴夏发展线膛枪的目的,最开始是为了给步兵使用的。骑兵和骑马的步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骑兵是一直都在马背上作战的。骑马的步兵,却是通过骑马赶到战场,然后下马作战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骑兵的数量更多一点。对于汉人军队来说,骑马的步兵更多一点。汉唐时期,号称骑兵数十万,其实,相当部分都是骑马的步兵。比如说唐朝的陌刀队,也是骑马赶路的。但是,到了战场以后,他们肯定是下马列队作战的。

白衣军的火枪队,采取的也是和陌刀队一样的组建方式。骑马赶路,下马作战。必要的时候,战马就是盾墙。依托战马的躯体,不断的射击,应该是不错的作战方式。当年朱棣发明的战术,就是中间火炮轰击,两侧骑兵杀上。白衣军目前还没有大炮,就用日月铳代替,效果应该不会相差很远。

……

有了日月铳,徐兴夏的扩军步伐,可以更快了。原来白衣军招收新兵的时候,要求有一定的骑射基础。现在,不需要要求骑射基础了,只需要会骑马,身体健康就可以。这顿时让威镇堡的其他军余,都看到了参军的希望。他们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白衣军下一次扩军,到底是什么时候。

操作日月铳,并不是很复杂的。一个正常人,经过一天的训练,就能基本掌握其要领。当然,要做到动作整齐划一,熟能生巧,令行禁止,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特别是要做到,在混乱的战场上,火枪手也能心如磐石,冷静的开枪射击,更加的不容易。

在明军的火枪手队伍里面,能熟练操作火枪,开枪射击的人,绝对不是少数。然而,他们为什么总是被敌人打败?各方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个原因是肯定存在的,那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平时训练看着还可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