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132章

锦衣杀明-第132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准确就绪以后,在当天深夜,徐兴夏就悄悄地带着虎豹骑小队出发了。他们在军营里面,将马蹄用棉布包裹起来,静悄悄的出动。负责看守大门的,正是陈登隆。大伙儿将堡门打开,神不知鬼不觉的就离开了威镇堡。除了陈登隆等少数人,威镇堡的其他军户,都不知道徐兴夏和虎豹骑已经离开了威镇堡。

从威镇堡出发,向宿嵬口前进,开始的时候道路还是挺好走的,夜晚行军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进入贺兰山以后,道路就不好走了,必须等到天亮以后,才能挪动。道路的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被摔得尸骨无存。骑马走了足足一天一夜的时间以后,直到第二天的傍晚,徐兴夏一行人才到达了宿嵬口。

“大人,应该就是这里了。”林海牛看看周围的地形,肯定的说道。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最最危险的。只要上面有几块石头掉下来,都能将他们砸死好几个。狭窄的峡谷当中,基本上没有躲避的地方。万一遇袭,只能死撑。

“好的,谢谢你先下去休息吧”徐兴夏点点头,让林海牛在旁边休息。随后,他挥挥手,让高猛和张峰,带着虎豹骑的战士,在周围寻找地方,埋伏起来,等待拓跋苏一行人的到来。他自己则骑着战马,在峡谷周围来回的仔细观察。

宿嵬口在后世又叫做苏峪口,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峡谷。通俗的来说,这里应该叫一线天。因为站在峡谷的里面抬头望,看到的的确只有一线的天空。甚至,在天色阴沉的时候,连一线天都看不到。峡谷的两边,没有什么植被,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有些石头凌空架在峡谷的上空,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

偶尔有一两棵的小树从石头缝里面冒出来,也是矮矮小小,半死不活,营养不良的样子。树木的根茎,有相当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有的还干枯了。没办法,在石头缝里面生长,它能吸收到多少的养分?没有全部枯死就差不多了。

在峡谷的底部,也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头。有些石头缝里面,甚至还可以看到零碎的骨头。要么是来往的商人的,要么是来往的马贼的。之前,说宿嵬口只是通往青羊宫,这是没有考虑到外面的阿拉善大沙漠的说法。如果和阿拉善沙漠联系在一起,宿嵬口这条狭窄的通道,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了。

在明朝万历末年,阿拉善大沙漠还没有那么广阔,还没有直接和贺兰山连接在一起。更多的时候,它应该叫做阿拉善高原。从贺兰山出去以后,并不是沙漠,而是荒芜的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才是戈壁滩。戈壁滩的边缘,才是真正的大沙漠。这就给了很多商队,从贺兰山西侧冒险行走的机会。

贺兰山的东侧,就是宁夏平原。贺兰山的西侧,则是阿拉善高原。从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赤木口。在贺兰山的中部。一条就是宿嵬口。黄峡口其实也是同道,只是地形更加的危险,鞑子一般不会走。万历二十一年,鞑子大举南下,有部分的鞑子,就是通过宿嵬口进入宁夏平原的。

事实上,宿嵬口附近出名的,不是怪异的地形,而是岩壁上的图画,简称岩画。岩画当然不是画上去的,而是使用工具雕刻上去的。按照推理,应该是有大量的工匠,在石壁上忙碌,雕刻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由于石头的质地非常坚硬,在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以后,依然保存了大部分。

徐兴夏慢悠悠的骑着战马,在峡谷里面游荡,就是想近距离的观摩这些岩画,从中发现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后世的时候,他在网上观察过不少岩画,对很多岩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还一度深入研究过,这次算是真真正正的实地考察了。

根据后世的一般结论,普遍认为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确,贺兰山在古代一直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最后存在的游牧民族,应该是党项族,他们建立的西夏王朝,已经湮灭了三百多年了。

各个游牧民族的人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这对于研究游牧民族的历史,有深刻的意义。徐兴夏感兴趣的,正是有关西夏王朝的历史。

【求月票这章是四千字,求四张月票好吗?要是大家觉得,这一章价值四张月票,就请慷慨的投给我吧谢谢】

正文 【第170章】目标出现!

【第170章】目标出现!

(0170)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宿嵬口岩画。由于活跃在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不断更替,时间延续,岩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这导致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具体的来说,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根据推断,应该是在西夏王朝的时候留下的。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徐兴夏最想要研究的,其实是有关西夏王国的岩画。后世的时候,他对西夏王国颇有研究的兴趣。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王朝。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他对西夏王国的研究,并不深入。在他的心目中,西夏王朝还是挺神秘的,始终对他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果有可能解开西夏王朝的一些谜团,倒是不虚此行了。

他策马在狭长的峡谷内,慢悠悠的走来走去。峡谷的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岩画。岩画有大有小,最大的估计有后世的电影屏幕大小,最小的则只有巴掌大小。上面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些图案已经被过往的行人刻意破坏掉。想要从里面找出一些什么线索来,暂时是不可能的。

慢慢的,徐兴夏来到了一个三岔口的位置。三岔口的左手边,是通往外面的阿拉善高原。三岔口的右手边,则是通往青羊岭,通往苏筱筱所在的青羊宫的位置。从地上的痕迹来判断,右手边的马蹄印明显比较多,还有尚未完全干透的马粪,说明苏筱筱之前的确是经过了这里。至于左手边的通道,几乎看不到任何的马蹄印。估计,在最近的三个月,应该是没有人从这边走动。

说是三岔口,其实位置也是非常的狭窄。贺兰山里面的这些通道,都是非常险要的,即使是传说中的蜀道相比,估计也不会逊色多少。徐兴夏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自己的身边,最多也就是三个人并排通行。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有点不明白,宁夏镇的各位高层,为什么不在这里大量的修筑关隘要塞,将这条路彻底的封锁起来。暂时就他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关隘要塞的工程量不会很大,费用也不会很高啊当然,类似的通道很多,估计有几十条,要是每条都设置关隘要塞的话,工程量的确比较大,总体的耗费也大。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即使在每条通道都设置关隘要塞,也未必有用。要是没有强有力的军队驻守,关隘要塞一样会被鞑子攻破的。赤木口、镇远关原来也有要塞,都被鞑子攻破了无数次。可见,决定性的因素,其实还是人。宁夏镇的官军整体素质不行,其他说什么都是假的。

在峡谷内游荡了一圈以后,徐兴夏回到了虎豹骑的身边。云奇风正在准备炸药包。他对爆破方面的知识,领悟能力比较强,徐兴夏也经常给他单独指点。就总体技术而言,云奇风已经当得上是虎豹骑分队的爆破工程师了。这次战斗的炸药包使用,主要就是云奇风负责,其他人都是打下手的。

有点遗憾的是,如果在这里使用炸药包的话,周围的岩画,就要被全部破坏掉了。炸药包的威力,不可小觑。一声巨响过后,大量岩画都要荡然无存。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战争年代,其他的任何一切,都必须为战争让路。连生存的权利都无法保证,说其他的权利,有个鸟用

事实上,就算这里的岩画保存再好,到了后世,一样会被毁掉的。在那个疯狂的大跃进时代,民众到处挖掘矿石,大炼钢铁,已经破坏了大部分的岩画。认为的破坏,加上自然的风化,后世游人看到的岩画,已经不到历史遗留的一成了。

“大人,伏击位置都准备好了。”张峰上来报告。

“好,咱们等着。注意隐蔽。”徐兴夏点点头,沉声说道。

夜色很快就降临下来,虎豹骑的战士,就埋伏在四周,静静的等待着目标的到来。除了负责警戒的战士之外,其他的战士,都在继续抓紧时间,熟悉日月铳的操作。当然是没有枪弹的操作。这是真正的战斗,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让自己死于非命。没有人愿意损失自己的性命,那只有狠狠的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了。

徐兴夏和高猛、张峰、云奇风等几个军官,轮流值班,密切监视宿嵬口通道两侧的敌人。作为向导的林海牛也在其中。对于伏击拓跋苏这件事,徐兴夏始终觉得有点不对路。在进入宿嵬口以后,他反复的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在意,千万不要阴沟里翻船。他这段时间,特别多疑,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来他的关注。

拓跋苏突然出现在宿嵬口,肯定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青羊宫的苏筱筱那么简单。说白了,苏筱筱就算再美,再风情万种,也没有自己的小命来的宝贵啊为了美色,葬送掉自己的小命,似乎不像是拓跋苏的风格啊一个好色如命的人,是绝对无法在宁夏镇存活这么长的时间的。

从林海牛的口里,徐兴夏得知,从宿嵬口通过的人,其实是很少很少的。要是不计算苏筱筱每年前往青羊宫的避暑行动的话,一年到头,往来宿嵬口的人,可能也不到三十个。用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形容宿嵬口,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里的确是人迹罕至,荒无人员,甚至连野狼都没有看到一只。

而且,往来宿嵬口的三十个人里面,绝大部分还是戍边的士卒。在靠近阿拉善高原的地方,有一个烽火墩,叫做卡龙山烽火墩。卡龙山,顾名思义,就是连龙都能卡住的险要所在。烽火墩当然不是要塞,只是一个单纯的示警的平台,里面驻守有四五十名的明军。如果鞑子从阿拉善高原杀入,他们就会点燃烽火墩,向宁夏镇报警。

往来的商旅,也要接受卡龙山烽火墩的检查,才能通行。他们是日常出没宿嵬口最多的人了。只不过,这些年,根本没有商旅通过宿嵬口了。渐渐的,寂寞的卡龙山烽火墩,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的明军驻守在哪里,只怕谁也不知道。

“卡龙山?”

徐兴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下意识的记住了。

……

六月中旬的贺兰山,气候相当的宜人,难怪苏筱筱会选择这里避暑。宁夏平原尽管夏天不会非常炎热,但是在六月中旬,威镇堡的气温,也应该有三十度以上了。可贺兰山里面的温度,感觉还是只有二十多度。晚上的时候,战士们甚至要背靠背的取暖,才能睡得舒服一点。那时候野外宿营,根本没有毛毯之类的说法。

除了晚上有点寒意之外,徐兴夏和虎豹骑的战士,隐藏在宿嵬口这里,倒也没有什么太痛苦的地方。除了必须啃干粮,不能生火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禁忌要求。但是,随着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家的神经,逐渐的绷紧起来。

拓跋苏会不会出现?如果他真的出现了,会有多少人随行?这是虎豹骑战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在徐兴夏的脑海里,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拓跋苏到底是为什么而来?他的目标,真的是苏筱筱吗?如果拓跋苏被打死了,答案还有人知道吗?

“大人,拓跋苏来了。”

忽然间,张峰悄悄的到来报告。

“知道了”

“做好战斗准备”

徐兴夏立刻发布命令。

那时候,还没有双筒望远镜之类的装备,单筒的千里镜也没有普及到宁夏城,徐兴夏只能是伏在一块岩石的后面,从两块岩石的中间裂缝,用肉眼仔细的观察前面峡谷的动静。由于峡谷弯弯曲曲的,很多地方都被岩石挡住了,导致有的地方看得到,有的地方看不到,给观察敌人增加了不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