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45章

锦衣杀明-第45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快跻趁茱サ氖焙颍献右彩怯蟹莶斡氲模骨鬃苑略斐龅谝恢趁茱ィ艿秸允快醯募谓薄?上В献雍罄吹米锪巳ǔ迹叶急环⑴涞搅吮吖兀搅嗽勖悄恼颉J粝氯衔飧鲮莘⑶挂龀隼矗故怯屑阜挚赡艿摹!

徐兴夏顿时又惊又喜的看着赵孟吉。

赵士祯?

这个名字还真是有点熟悉。

明朝仿制的来自海外的鲁密铳,好像就是赵士祯发明的!刘广梁既然也这么说,那就没错了。明末的几个大发明家,赵士祯应该算是一个,也是比较早期的一个。只可惜,他在五年前(公元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眼前的这个老工匠,居然是赵士祯看重的手下后人?不错,不错,老子这次绝对是捡到宝了。以赵士祯的本事,应该会留下很多的相关资料。他死了以后,手下的人,都应该得到不少的好处。那些宝贵的研究资料,他的手下,应该都会保存有一部分。

只要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然后投入足够的研究资金,肯定可以制造出犀利的火器来。有自己的先进理论,加上有经验的工匠,如果还无法制造出比较先进的火枪,实在是愧对穿越者的身份啊。

徐兴夏缓缓的说道:“那个……赵孟吉,我也听说过你父亲的大名,我希望,你能够像你的父亲一样出色。”

赵孟吉受到徐兴夏的鼓励,脸色微微发红,有点激动的说道:“大人,属下愿意试一试。”

徐兴夏满意的说道:“好!你还年轻,就是要有这样的闯劲!”

他很爽快的拿出四锭重约五两的银子,每人都给了一锭,缓缓的说道:“我知道大家的家里,生活都很困难,这些银子,大家先拿着,先改善家里的生活。以后,只要大家尽心尽力的给牛角墩打造武器,我保证不会亏待大家的。如果你们帮我成功的将燧发枪的击发装置研究出来,我还会给你们奖赏的。”

四个匠户拿到银子,自然欢喜,就是刘广梁也不例外。关键不在于这五两银子,而在于徐兴夏有长期的武器需求。这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工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都有一点额外的收入,再也不用苦巴巴的过日子了。这当然是好事。

徐兴夏又说道:“除了燧发枪,还有一些事情,需要麻烦诸位。”

他这次提到的,就是明军常见的装备了。牛角墩的武器装备,的确是太差了,基本上都被徐兴夏当做垃圾扔掉了。但是,扔掉以后,还得补充啊。没有装备,怎么打仗?总不能让士卒赤手空拳的和鞑子肉搏吧?从余力钧那里,徐兴夏得到的信息,还是不要依靠上级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吧。要不然,上头拨付下来的,肯定又是另外一批破烂货。为此,徐兴夏决定,还是自己掏腰包算了。

在不知不觉间,徐兴夏已经有点将牛角墩看做是自己的地盘,将牛角墩的士卒,都看做是自己的家丁了。这里的人和物,好像都成了他的个人私产。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很正常,你们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难道不属于我私人所有吗?你们要是不依靠我,苦巴巴的等待上级发放钱粮,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呢。

徐兴夏需要自己掏钱的装备,有什么呢?有大明边军普遍使用的桑木弰黑漆弓、桑木弰雀桦硬弓、黑漆鲨鱼皮边弓等。至于配套的弓箭,则是黑雕翎桦木杆凿子铁箭、黑雕翎竹杆射马铁箭、黑雕翎碌扣破甲铁箭等。这些武器,并不是用来主动出击鞑子的,主要是用来训练士卒的基本手感,用来防守牛角墩的。

除此之外,还有马匹使用的鞍、辔、鞭、响铃、顿项等,都得全部自掏腰包。牛角墩有三十匹的战马,要全部配备整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不配备也不行,你不可能指望士卒们自己配备。如果他们有这个能力,也不会来给你当家丁了。没办法,徐兴夏决定还是自己主动的掏腰包好了。你要是等靠要的话,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最后又等到一些什么样的破烂货。

除了武器,还有其他一些军用物资,也是要添置的。军队就要有军队的样子,哪怕是自己的家丁,也得盔甲鲜明,精神抖擞,焕然一新。盔甲之类的,暂时可以缓一缓,军装却是必须立刻添置的。还得是全新的军装,破烂货就不要了。

大明军士穿着的绵花战衣,称为鸳鸯战祅,有红紫青黄四色,一般用细密阔白绵布造。每上祅长四尺六寸,装绵花绒二斤,胖祅裤装绵花绒半斤。还有长九寸五分、或至一尺、或一尺二分的鞋子。还有军士各样的军衣装备等,如茜红毡祅、雨帽、雨笼、雨盔笼、真皮撒袋、矛枪袋、旗、号带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价钱也不少。

“不知道大人需要多少份?”郭福全说道。

“先做三十份吧。”徐兴夏说道。

郭福全仔细的计算了价钱,弓箭是最贵的,需要五两银子,其他的倒是不值钱,可是项目多,全部加起来,也需要八两银子。换言之,就是一份就要十三两银子。三十份的武器装备,就是接近四百两纹银了。对于威镇堡的匠户们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订单了。

徐兴夏又说道:“我要的是质量。你们做好以后,得在武器上刻印上自己的名字。以后出现问题,我要找你们。”

郭福全等人顿时有点踌躇,深感压力,欲言又止。

在武器上刻印名字,那就是要追究责任了,这对于匠户们来说,就是一个紧箍咒。以前,工部军器局和内府兵仗局,都曾经实行过这样的制度,以监督武器装备的质量。在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是不错的,匠户们都不敢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打马虎眼。那段时间明朝生产的武器装备,质量是最好的。

但是,这个很好的规定,后来还是被废置了。为什么?没别的,就是遭受到匠户们坚决的抵制。军器局和兵仗局匠户们本来就没有什么钱,粮饷还经常被拖欠,心存怨言,自然就不干了。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闹将起来,上头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好将这条规定取消了,依旧是只看数量,不看质量。

徐兴夏当然明白其中的基本原因,这都是银子给闹的。想要马儿跑,又想要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换了自己是匠户,肯定也不会干啊。做人得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难处。要想自己拿到的武器装备在质量上有保证,在价格方面,就必须抬高一点。他笑着说道:“十五两银子一份,保证质量,可以吗?”

四个工匠互相对望一眼,缓缓的说道:“好吧!”

徐兴夏这么说,就等于是在每份装备上,都给了他们二两银子的纯利润空间。这样的利润数目,当然不小了,十分的诱人。其实,匠户们是可以完全保证质量的,他们都是老工匠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都很明白,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这个态度,有没有这个责任心,愿不愿意去做。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你指望他们自觉地做到最好,绝无可能。就算拿鞭子来抽,也不可能。但是,如果你能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他们也可乐意的给你出精品。还是那句话,想要马儿跑,必须给马儿吃草。这是打造武器装备实行实名制的前提。

【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061章】得想办法训练一支火枪队

(0061)

徐兴夏想了想,又说道:“赵孟吉,你懂不懂得制造鲁密铳?”

赵孟吉摇头说道:“大人,对不起,属下并不懂得。有关鲁密铳的技术资料,都是全部保密的,只有兵部的军器局和内府的兵仗局才有。鲁密铳的铳管制作,向来都是机密。属下的父亲曾经参与制造,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属下。”

刘广梁低声的说道:“大人,就算是有人懂得制造鲁密铳,也是不允许私底下制造的,一旦被发现,是要被处罚的。咱们卫所的匠户,只可以制造飞鸟铳、迅雷铳和三眼铳之类的火器。”

徐兴夏点点头,不再提起。有关鲁密铳的技术,他倒是知道一些。鲁密铳最关键的技术,是双层的铳管,口径非常小,使得弹丸出膛的速度比较高,射程远,威力大,准确性高。相对于飞鸟铳、迅雷铳、三眼铳之类的火器而言,鲁密铳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鲁密铳的缺点,也是相当致命的。

由于枪管很小,鲁密铳装弹十分的困难,必须用力将弹丸舂入枪管里面,这导致再次射击的速度很慢,而且,枪管损坏的几率也很大。一支制造质量不错的鲁密铳,在射击二三十次以后,枪管就报废了。一支鲁密铳的制作成本,大约二十两银子,只能发射二三十次,几乎是一两银子一次。这样的消耗,不要说徐兴夏,就是朝廷都承担不起。鲁密铳在明军内部,一直没有推广开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既然朝廷都没有财力大量装备鲁密铳,徐兴夏自然就更加没有财力了。与其装备鲁密铳,还不如直接上线膛枪,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也更加的耐用。当然,现在奢谈线膛枪,距离还很遥远。最起码,在燧发枪被研究出来之前,线膛枪是无法提及的。

最后,徐兴夏再次强调说道:“所有武器装备的上面,必须刻印上你们的名字!否则,我不收货!不但不收货,我还会严肃的处理你们!希望你们不要儿戏!”

四个匠户再次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他们当然不敢儿戏。谁也不会认为,徐兴夏只是在威胁他们,而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徐兴夏可是射杀了几十个鞑子的百户大人,他说出的每句话,都不可能仅仅是威胁这么简单。他们深信,如果他们制造出来的武器装备不及格的话,下场一定很糟糕。

幸好,二两银子的利润,的确是非常的诱人,也给了匠户们很大的鼓舞。为了这二两银子,无论多大的压力,他们都要扛下来的。想要拿到钱,又想不承担责任,这样的好事,在徐兴夏这里,肯定是没有市场的。你们不干,我换人来干。

对于徐兴夏的要求,四个匠户都没有拒绝。于是,徐兴夏一口气支付了四百五十两的银子,先钱后货。在拿出这笔银两以后,他自身的积蓄,也差不多掏空了。他给家里留了三百两银子备用,自己的身上,也就是带了六七百两。现在的徐兴夏,倒是有点盼望,鞑子赶紧到来,好让自己杀了来卖钱。妈的,穷啊!

五人又继续商讨了一会,就武器装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规定。大部分的时间里,徐兴夏都是在仔细的聆听,偶尔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时间很快过去,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到了中天,午饭的时间到了。今天,可是牛角墩实行新厨房、新饭堂的第一天,老早就闻到香喷喷的马肉的味道了。

作为牛角墩的地主,徐兴夏觉得自己有必要,招呼这些匠户一顿不错的午饭,为牛角墩打一打广告,吸引更多的人到来。他站起来,含笑说道:“好了,你们先去吃饭。吃完饭以后,你们就回去开工。有什么好消息,立刻来通知我。”

四个匠户都欢天喜地的跟着他去了。

中午的饭菜,正是徐兴夏实行每人一斤马肉,馒头米饭管饱的伙食标准的开始。徐兴夏一行人到来饭堂的时候,简陋的饭堂里,牛角墩的其他士卒都在大快朵颐了。带头的正是余力钧和高猛。张全复不在,因为他需要在上面值班。

牛角墩的新厨房,还是昨天才临时搭建出来的,有两个灶台。设备就一个水缸,两口大锅,三个木桶,四个木盆,还有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样子很简陋。就是这些简陋的东西,也是大伙儿昨天才从杂物房里面翻腾出来的,以前,都被塞在角落里等着腐朽了。

牛角墩的饭堂,就更加的简陋了。也就是四张长长的木板,表面被刷洗干净以后,两头被木架子架起来,当做桌面使用。木架子的脚部都是尖尖的木桩,深深的插入泥土里面。在木板的两侧,都是长条形的板凳,用来坐人。基本上,这样的四条长桌,可以坐五十人左右。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徐兴夏从后世抄来的。

负责掌勺的,是一个叫做老杨的士卒。这个老杨,还真是有几分大师傅的样子,炖马肉的确有几分的功夫。那么多的马肉炖在锅里,不断的冒着泡泡,香气四溢,只要是靠近的人,都会被炖马肉的香气给吸引过来的。他本人也被熏得乐呵呵的,满脸的笑容。

“百户大人,这边请。”

老杨看到徐兴夏出现,急忙上来招呼。

“不错,不错,老杨,你是不是放了枸杞了?”

徐兴夏走到大锅的面前,仔细的看了看,又闻了闻,非常的满意。马肉当然不是单独炖的,老杨应该是放了一些枸杞,还有一些萝卜。萝卜当然是不值钱的,枸杞在贺兰山的山脚也能挖到。这两样东西一放,果然是味道完全不同啊,徐兴夏都忍不住食欲大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