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51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51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上奏,此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王贲火速赶到南阳,王离随同而来。

王贲先去拜见了白氏,接着与宝鼎商谈。宝鼎对他倒是没有隐瞒太多,该说的都说了。

“你凭什么认定合纵军的主攻方向是南阳?”王贲和蒙武一样,根本不相信合纵军会把南阳做为主攻方向,这完全没有道理,“合纵军打南阳,的确可以切断关中与西南郡县的联系,也可以给你以重创,但我函谷关一线的大军随即可以直杀韩魏两国。当新政和大梁岌岌可危之际,合纵军还敢继续西进攻打武关吗?”

有些事宝鼎不能说,他犹豫了一下,笑道,“合纵军屡次西进攻击,但屡次止步于函谷关。上次春申君和庞煖就改道河内,这次李园为什么就不能取道南阳?”

王贲对此嗤之以鼻。

“齐国是个变数。”宝鼎继续说道,“我们在连横齐国,而关东人在合纵齐国,假如合纵齐国失败,关东人必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这时候合纵军还会强攻函谷关吗?当然不会。如果我是李园,我会选择南阳,先打一场胜仗,这场胜仗肯定会影响齐国的决策。”

王贲脸上的不屑之色渐渐散去。

“赵国已经在河北取得了两战两胜的战果,假如这次合纵军又在南阳取胜,请问齐国是继续与秦国连横,还是参加合纵?”

王贲无法回答。

“假如齐国乘机参加合纵,燕国肯定不愿落于人后,那么河北战场上赵齐两国就会联手,中原战场上就有赵韩魏楚齐五国联军。”宝鼎苦笑道,“六国合纵攻打秦国,我们将失去中原,秦国将遭受重挫。反之,假如合纵军受挫于函谷关下,齐国十有八九要趁火打劫。仔细权衡一下其中的利弊得失,不难估猜到,合纵军的目标只有南阳。”

宝鼎的分析有道理,但宝鼎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让王贲意识到这里面有秘密。

“楚人帮忙了?”

王贲神色冷峻,眼神锐利,仿佛看透了宝鼎的心思。

“楚人肯定要帮忙。”宝鼎从容笑道,“没有楚人的帮忙,南阳这一仗就没办法打,我即使有军队也打不赢。”

“条件是什么?”王贲追问道。

宝鼎本想在中原决战之后与老秦人商量王统的事,但王贲显然不是一位粗莽武夫,他敏锐地察觉到宝鼎和楚系有了新的约定,宝鼎可能做出了重大妥协,而这个妥协可能对老秦人不利。面对王贲的追问,宝鼎考虑良久,决定还是先说出来,毕竟此事关系到老秦人和楚系的合作,而这个合作又直接关系到统一大业。

“我已经答应了老太后,即使她不在了,我也会和楚人联手确立王统。”

王贲脸色微变,眼里掠过一丝怒色,但他忍住了,没有说话,等待宝鼎的解释。

宝鼎详细分析了中央集权对贵族利益的伤害,这种伤害最终将损毁大秦的根基,让大秦分崩离析,所以尽快确立王统是阻止中央集权和保护贵族利益的策略之一。目前可以让王统尽快确立的对象就是公子扶苏,也就是说,老秦人若想在未来长久维护自己的利益,现在就必须楚人合作,而且还是全方位的合作。

“首先,我们可以为武安君翻案;其次,老秦人可以借机进入朝堂;其三,双方合作不但有助于实现统一大业,更有助于阻止中央集权,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王贲皱眉沉思,一言不发。

“反之,假若我们在王统继承一事上与楚系针锋相对,最终就是两败俱伤之局,渔翁得利的则是大王和关东人,将来我们必定一无所有,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宝鼎已经把理由说得很透彻,能否理解就是王贲的事了。

王贲则有醍醐灌顶豁然顿悟之感。宝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武安君一案,诠释法治、中央集权和贵族利益的关系,很多复杂的事情突然变得简单了,而解决的路径也清晰可见。

“中。”王贲说道,“你打算什么时侯说服那帮老家伙?他们比我顽固,说服起来难度很大。”

“攻克邯郸,灭亡赵国之后。”宝鼎说道,“赵国败亡,中土统一之势基本明朗,那时候,大王要修改国策,而政局的发展也大致可见,说服一帮老家伙比较容易。”

“大王亲政九年了,至今拒绝立后立储,可见大王决心之大。”王贲叹道,“你有多大的把握?假如大王赢了,形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宝鼎说道,“另外就是我们这个团体要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多的宗室力量,这很关键,尤其在王统继承一事上非常关键。”

“不错,我们的确需要一位宗室重臣。”王贲望着宝鼎,摇了摇头,“你太年轻了,统一大业没有完成之前你回不了咸阳,对咸阳的影响力有限,而公子豹又太老了,说不定哪天就闭上眼睛死了,所以我们需要公子腾。”

“我的建议是,尽快让公子腾建立军功,爵至驷车庶长,与公子豹共掌宗室事务。”宝鼎说道,“这样即使公子豹不在了,我们还有公子腾,在宗室事务上依旧有发言权,依旧可以影响王统继承。”

王贲面露笑意,“这么说,你打算让公子腾出任中原战场的统率?”

宝鼎微笑点头,“叔父一语中的,但此事需要叔父联合一帮老家伙共同举荐。这一仗大王不会让你出任统率,因为他担心老秦人打赢了;也不会让蒙武出任统率,因为他害怕蒙武再一次战败;当然,大王更不会让楚人出任统率,如此只剩下宗室可派了,所以你们联合举荐,就算为大王分忧吧。”

王贲笑了起来,手指宝鼎,“你啊,太聪明了。公子腾出任统率,大王不得不全力支持,而军中各派也不敢扯后腿,这样一来,此仗即使不胜,但也不会输,宗室因此建功,你的实力就更大了。”

宝鼎笑着摇摇手,“好了,闲话说完了。叔父说说,你打算如何助我?”



宝鼎与蒙武、王贲、魏起、章邯、甘罗、曝布等人商议了两天,拟定了一个详细的中原大战之策,然后联名奏报咸阳。

接着蒙武、王贲告辞离去,但蒙毅和王离留了下来,以方便宝鼎协调中原诸军。

魏起则滞留于宛,与宝鼎等人商量粮草武器的筹措事宜。南郡巨贾接到魏起的书信,火速赶来,这其中就包括楚国的猗顿式和卞氏,他们与蓼园巨贾具体商量合作之事。

宗越和南山子返回宛城,同来的还有残月。他们按照既定之策在陈刺杀了李园,这次刺杀同样没有成功,但侥幸的是他们安然逃离了楚国。

从陈获悉的机密消息来推断,李园最终赢得了太后的支持,赵韩魏楚四国合纵成功,目前正在商议出兵的事。四国合纵出兵,牵扯到兵力和粮草等诸多繁杂之事,短期内还是看不到合纵大军的出现。

甘罗建议把这个消息急报咸阳,让大王放弃攻打河北,转而集中力量准备中原大战。

宝鼎否决了甘罗的建议。中原战场上的主动权要操控在自己手上,而不能旁落于咸阳,这直接关系到大战的胜负。

“剿贼的事可以告一段落了。”宝鼎对曝布说道,“命令各部,即刻返回白水大营,整军备战。”

曝布躬身应诺。




第一卷 崛起 第220章 重装铁骑

这场突如其来的剿贼结束了。因为事先谋划周全,选择的时机好,又得到了南阳商贾的帮助,再加上参加剿贼的秦军悍卒无不奋勇争先,所以剿贼的战果很大,短短时间内,南阳盗贼几乎被一扫而光,剩下的都逃之夭夭了。

护军府和南阳郡府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盗贼横行之祸,先后投入了近万精锐,耗费比较大,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但此举赢得了庶民和普通商贾的拥护,剿贼成效显著与这些普罗大众的帮助密不可分。

武烈侯到了南阳就剿贼,而且还是真刀真枪,快如闪电,转眼之间就把困扰南阳民众的心头大患铲除了,一时间声名大振。

宝鼎还不知道他在自己的封邑里已经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他传奇般的经历更是赢得了普罗大众的尊崇和拥戴,他现在正在把所有精力投在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上,从军队组建到粮草筹措,从协调诸军到咸阳政局乃至整个中土大势。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历史已经改变了,他的愿望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但接下来历史轨迹将如何运行已经无从预测,所谓的三年灭赵十年一统其实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现在就连宝鼎自己都不相信大秦十年内可以一统天下,但人在无助的时侯总会本能地寄托于梦想,流连在现实和虚幻之中。

现实是他改变了历史,而虚幻总是把他拉进原有的历史轨迹,于是宝鼎自己安慰自己,或许眼前的改变只是改变了历史节点之间的轨迹,大秦统一和灭亡的整体轨迹还没有发生变化,自己依旧可以在现实中拿原有的历史做为参考。

抱着这种矛盾的想法,宝鼎抛弃了所有的杂念,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全身心投入到大战的准备之中。

剿贼军队陆续返回,虎烈卫、南阳地方军,还有参加黑鹰锐士选拔的各军精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白水大营。

曝布和护军府的军官们开始正式选拔黑鹰锐士,每一轮淘汰下来的悍卒就地整编。

大秦军队实行部曲制,五人设一伍长,十人设一什长,五十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百将,五百人设一五百主,一千人设一二五百主,五千人为一曲设一军侯。五曲为一部设一校尉或者都尉,若干部设一裨将或将军。

此外,各级将率有自己的直属卫队,又叫私兵或者苍头军,人数一般是所统兵力的十分之一。比如校尉或者都尉,私军编制就是两千五百人,而将军的私军就没有上限了,多者可以高达一万人以上,但前提是要养得起。事实上各级将率都养不起足额编制的私军,即便是上将军,养个五千人的私军也就难以为继了。

武烈侯宝鼎很有钱了,但也就养了三千虎烈卫,这三千虎烈卫都是骑军,耗费太多,超过养一支万人步军。这次他要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虽然打得是护军府旗号,但咸阳一年能拨给护军府几个钱?还得靠他自己养,事实上就是他的私军。

宝鼎决心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中土最厉害的武器,那么投到这支军队上的钱财可想而知,为此他首先就要夯实基础,不能让钱财打了水漂。

在将士的选拔上他占了一个大便宜。把秦军各部最强悍的基层将士全部“抢”到了手,而他身边原有的那些身经百战的黑鹰锐士也就顺理成章地出任了这支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如此一来这支军队从将军到士卒,无一不是骠悍之士,个人武力绝对没有问题。

整体武力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从个人武力到盔甲武器,从战斗经验到钱粮辎重都要到位,缺一不可,所以若想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中土第一,还需要一段时间。

宝鼎缺少的就是时间,为此他和曝布、章邯等人商量后,首先就在军队编制上进行了修改。

伍长,什长的建制不变,其它建制全部修改,百人为屯,五百人为曲,两千五百人为部,四部设一将。这符合实际情况,一则军队人数少,二则军中将士皆为精锐,都有爵位,依照原有建制组建军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建制必须改。

其次就是兵种修改。这支军队以步军、弓弩军和骑军为主,放弃车兵。借鉴匈奴人以马代步加快军队攻击速度的做法,宝鼎建议这支军队的步军和弓弩军也配备战马,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军队的机动灵活性。

这个建议遭到了众人一致反对。

在这个时代,中土各国都有骑兵了。最早建立骑军的就是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传为一时佳话。也就是从赵武灵王开始,秦国、燕国紧随其后建立骑军。然后其它各国纷纷仿效,但因为战马严重缺乏、财力不足和地理位置等各种原因,韩魏楚齐四国的骑军规模一直有限。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到现在不足百年,因为战争非常频繁,骑军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武安君,更是把骑军的战斗力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像武安君白起这样逆天的人物还是凤毛麟角,所以在中土内部战争中,骑军始终还是作为步军的辅翼力量来使用,一般都是配合车、步兵深入长驱,或者断绝敌人的粮道,或追杀溃败之军,决战时,或袭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人之前后,虽然它已经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兵种,但依旧无法撼动步军的绝对主力地位。

宝鼎的这个建议事实上等于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

在曝布、章邯等人看来,塞外大草原上是以野战为主,骑兵决定了战斗的胜负,但在中土,主要还是攻城拔寨。即便是野战的时侯,因为受限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骑兵还是无法成为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