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战国-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函谷关内,成长方形城池,里面除了驻扎大军的军营外,还有一块当地居住区和过往商贾的驿站、酒家等,几条街道而已,大部分是守军将领宅院。
粮草烧起,马匹横冲直撞,在街道间飞奔,一片大乱。
“城内辎重营遭袭了。”
“有奸细纵火——”
混乱声中,城外的盟军战鼓雷动,山河战栗,马蹄震天,弓箭如蝗,开始了猛烈攻击。
战争的荣耀,那是用无数的鲜血和生命铺垫出来的辉煌,何等残酷!
“杀杀杀——”
城上城下,旌旗飞舞,盟军用抛石机、硬弓箭等攻城器械,向城上抛射着巨大的石块,而城上远用抛石、弩箭、火球,近用滚木、檑石,还击着,相互收割着生命。
从后方遥遥向雄关望去,不断有攀援到一半的人体坠下城头,摔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残破的云梯、燃烧的攻城战车散落各处。
城墙垛口处,秦兵士卒们在不停地来回走动,搬运器械的,射箭的,持着钩镰推拒云梯的,向城下不断投掷滚木檑石的,在这样火力密集的攻防中,不畏死魏国、赵国、齐国勇士登上城头,撕破了豁口。
此消彼长的时局下,守军开始出现防御漏洞,盟军全面扑上了城头,从城墙阶梯一步步冲杀而下,压得秦军不断后退,终于,城门打破,韩军、楚军按照事先安排,蓄势待发,一见城门开启,轻骑兵一马当先,立即如浪潮一般灌入,混战在城关内。
“甘将军,城门被攻克,请立即下令,撤离还是反击?”
甘茂听着侍卫的禀告,看着城内的火光和厮杀,长叹一声:“由乌获副将带领八千精兵,反冲杀,必须要拦住盟军进城的步伐,其余人马,边战边退,先运走伤员!白山副将,带领一万精兵率先出城,在十里外的峡谷埋伏,等我守军被迫撤离的时候,能阻截后面追兵!”
“喏——”老将白山点兵去了,先后出城数万人马,整个守城的将士不足五万,与城外盟军数量悬殊。
甘茂仰望天空,轻轻一叹,半闭着眼,泪角婆娑,心忖:难道这就是天命吗,秦国有此一劫?这辰凌,莫非是秦国的克星?时也,运也,命也!
第0238章 秦军失国门
函谷关内的辎重粮草被混入关内的魏卒纵火烧掉,但是身份暴露,很快几十人就被围拢过来的秦军斩杀,剁成了肉泥。
临死前,这几十人武卒还在高呼“我们辰凌将军已经带兵拿下风陵渡,火烧栎阳城,你们秦国灭亡之日到了,辰将军就要攻破潼关了,到时候你们都会死在两关之间,秦国要完了……”
“辰将军会给我们报仇的——!”
“为大魏国而战,虽死犹荣!”
这些谣言和慷慨舆论,在函谷关内传播开,加上秦王的忽然起驾离开,不少精锐撤离函谷关,又有栎阳守军的逃兵入关,让这些守军都明白过了,河西后方遭到袭击,函谷关要守不住了。
这时五国的精锐猛袭,士气如虹,而秦军则斗志涣散,防线很快被撕破了,大批的齐魏楚韩赵军涌入关内,开始一场夺关大战。
甘茂见大势已去,立即下令撤军,带领两三万大军撤走,乌获带领八千人马断后,还有白山一万精锐在途中埋伏,不让盟军长驱直入,追赶上去。
渐渐地,厮杀声从喧天抢地的激烈,逐渐减弱,城头和城门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大批大批的盟军冲入城关来,巍峨的函谷关,秦国的门户,终于被东方五国诸侯的将士给撬开了。
湍急的黄河,险峻的峡谷,印证这一时刻,五国的铁骑踏入了秦川。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函谷关,作为秦国的第一要塞,古往今来,使东方诸侯国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无人能越雷池半步,终于在今日,神话被打破了。
……
白起带着一万精锐马不停蹄赶往栎阳方向,由于上一次在河东战场,兵败受损,差一点命丧峡谷,让他感到无比耻辱,作为年轻气盛的白起,这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少年才俊的他,自然不会因为那一次失败而灰心,反而更激起了白起的好胜之心,此人刚毅果断,熟读兵法,武艺超群,从士卒开始做起,五年的戎马生涯,使一位少年成长成秦军新秀小将,年仅二十岁的白起,如今已经具备成为大将的资质和潜力。
如果不是败在了辰凌手里,白起仍将是日后战场无敌的杀神,可是现在历史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白起还会不会成为历史上的传奇名将,这都是未知数。
任何历史人物的成功,除了他本身的特色和能力,环境的影响最为关键,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道理,和平年代难处名将和武侯,只有乱世才能出枭雄!
白起如鹰眸一般的利眼,打量着去往栎阳的地形,暗暗警惕,自从上了辰凌的当后,他逐渐明白,伏兵的作用,有时候能毁灭一支无敌的精锐之师,将帅的判断失误,能让全军覆灭。
可以说,上一次的失败,让白起彻底成长起来,越强则强的白起,或许会比历史上的杀神更可怕!
“距离栎阳还有多远路程,能经过几个险要之地?”
“回白将军,还有六十里了,前面是秦岭和华山地形的沟壑峡谷,穿行过去,就是山塬地带,出了丘陵,离栎阳就只有十里平川了。”
“峡谷?”白起眉头轻皱,深沉思考,半晌后猛然说道:“不对,这辰凌既然奔袭了栎阳,以他的狡诈,肯定不会放弃伏击各路援军的策略,如果我是辰凌,一定会在援军赶赴救援栎阳的途中,设下伏兵,这样又能趁着对手疲于奔命,忧心如焚的情况下,忽然袭击,攻其不备!”
“白将军,这辰凌当真如此狡诈?”一位副将秦锋问道。
“何止狡诈?简直打破以往作战的常理,这个人,年纪并不比我大多少,原本我以为,经过几年军旅生涯,我白起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青年将帅,可以压过所有东方六国的年轻将领,却败在他手中,这辰凌,不简单,与他对敌,千万要小心谨慎,不能忽视任何漏点,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白起冷静分析着对手的长处,语气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失败而感到颓败和狂怒,越是冷静,他的心智就越坚强。
身旁几位副将闻言,都隐隐觉得这位辰凌将军,能人所不能,带兵犹如玩戏法,非常离奇恐怖。
“秦锋,你带领三千轻骑先行山谷,为大军探路,打一次先锋!”
“末将遵命!”秦锋使一对八角熟铜锤,催马加鞭,清点三千轻骑后,赶往峡谷入口,率先入谷。
白起则率领七千人马缓行在后,同时下令全军戒备,拉弓上弦,注视前方两侧山崖动静,又拍出数十斥候,向山崖上爬去探路。
就在秦锋率领轻骑兵进入峡谷内后,过不多时,只听两侧山崖上轰隆隆响起岩石滚动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山体崩然下榻一般,大石小石砸落峡谷,地动山摇,三千骑兵在石雨下,惊慌失措,纷纷被砸落马。
惨叫声在山谷内响起,巨石滚落,弓箭乱射,三千骑士连同战马,瞬间淹没在乱石箭雨内,血染峡谷。
“中伏击了,辰凌小贼,果然在两侧的峡谷上方,设下了伏兵,秦云,你统领三千甲士从左侧山麓杀上去,本将军,率领三千精锐从右路杀去,车震,你带一千弓箭手在入口掩护,压制住魏军的反击。”
“喏——”
千钧一发的时刻,众将士哄然应诺,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紧要关头,所有将士,流淌着一股西戎的狠劲,喊杀着冲锋陷阵,杀向山麓。
山崖上中郎将曹晖、都尉柳岩各带领四千甲士伏击,此刻见秦军后面的人马杀上来,纷纷拔出兵器,带领魏军迎战秦军,在峡谷两旁的山麓上,秦魏精锐甲士,拼命地厮杀起来。
秦军擅长使长兵钺、矛、斧、戈,魏军则是清一色的红缨长枪,都是精锐之兵,个个脸色通红,眼中闪烁着凶狠而又愤怒的光芒,百年秦魏的恩怨,国恨家仇,不用点火,就彻底爆发了。
尤其是大魏将士,那一张张年轻的脸颊上,写满了骄傲与悲壮,能杀入秦地,大败秦军,还在这里伏击,大魏精锐甲士眼中满是坚定不屈,他们要为大魏血染疆场,他们更不会辜负辰凌交给他们的重任,伏击秦军,拖住秦军,却不知,奔袭潼关的辰凌,早已经猜到了他们的命运结局,魂埋秦川,永远不能回到魏国故土了。
第0239章 大义灭亲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因为潼关位居晋、陕、豫三地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西秦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辰凌带着一千七百多特种兵埋伏在山崖半山腰的洞穴处,用树叶遮挡,备好了滚石、柴草、弓箭,准备伏击退回潼关的要员。
他没打算犯傻去偷袭潼关,那里有守军三万,而且是西秦第二大门户,潼关内自成一座城池,里面有数万户百姓,有深入在关中地段,没有足够的兵力,恰当的时机,根本无法偷袭成功。
与其暴露行踪,还不如挑选一个意想不到的伏击点,对秦武王和一披秦国的重臣进行伏击,让秦国人才凋零,陷入大乱,国政朝野动荡,祸起萧墙,秦国实力再雄厚,也无济于事。
辰凌派人把赢珂儿捆绑好,放入北面渭川的山脚,留下二十名特种兵看守战马,等伏击一完,下山好骑马撤退,不能让秦军堵截住,否则就要被活活困住剁成肉泥。
“辰将军,咱们要伏击谁啊?”
“一些大人物,秦国的重臣和名士,射杀任何一个,对秦国都是巨大损失,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有任何动静!”
“遵命——!”众将士听说还有秦王,血管里都热血澎湃着,秦兵在河东之地欺压他们魏人那么久,今日终于有机会杀入秦关,在这伏击秦国的权臣名士了。
辰凌望着极远处,山峰和长河之间,有一座巍峨城关,轻轻一叹:“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
就在辰凌沉思的时候,忽然峡谷之间,传来马蹄声,一批轻骑兵正在探路,大约有数千人。
辰凌利用独一无二的‘望远镜’仔细看着来将,似乎是有过半面之缘的小将蒙骜,数千黑甲精骑,犹如黑旋风一般,穿梭冲过峡谷,快马加鞭,匆忙赶路,生怕慢了就会贻误战机一般。
“骑这么快,赶去投胎呀?”
辰凌嘴角冷冷一笑,猜到这一定是秦王担心潼关也遭到偷袭,因此派蒙骜率领轻骑精锐,火速赶回潼关守城去了,也好,少了一批人护驾,更方便他们特种兵行动。
这一次枭首行动,辰凌并没有直接告诉手下,要伏击秦武王,只说埋伏秦国大臣,毕竟秦武王和辰凌另一重的燕国储君的身份有一定血缘关系,秦武王和易太后可是同父异母的胞弟,名义上,是姬职的舅舅。
辰凌可不会天真地以为有了这层关系,秦燕就一定要修好,就蠢得放过这次伏击的绝杀机会,古往今来,帝王之家哪有亲情可言?即使有,也苍白如纸,如履薄冰,多少个杀父弑兄的君王,踩在尸骨成堆的路上登基,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免俗。
何况政治联姻,根本就是一层薄纸的关系,任何一国的诸侯王公,绝不会当真,该讨伐的讨伐,该诛杀的诛杀,有时候,就是为了先稳住对方,故意把公主嫁过去,蒙蔽对方,等时机成熟,再伐兵征讨。
不管是哪一种关系,辰凌都不会放过今日的机会,杀伐果断,不以妇人之仁而论君子。
又等了半个时辰,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手持大旗和长兵催马飞驰过峡谷内,似乎是来探路,看看前面经过队伍是否遭遇了伏击,转眼这支骑兵快速飞奔过去,十分顺畅。
再过小半刻,山谷内旌旗飘展,马蹄雷动,一万甲士和骑兵混合队伍,浩浩荡荡进入了山谷。
这人人马分成前中后三路,每路大约三千余人,最前方是一千弓箭手,奔跑在前,每隔数十步,就朝着山崖两端高处,射箭试探,蓬蓬蓬,弓弦振空的声音,从山谷内回荡。
看来秦军已被辰凌吓成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生怕遭遇伏击。
幸亏辰凌早就吩咐特种兵们潜伏在大大小小的山体岩洞内,还有一些深坑内,岩石后面,用树枝隐蔽盖住,露出一点花脸朝下面观望,冷箭飞射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