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战国-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17章 将计就计
辰凌说完典故后,这几位军机大臣都是智慧聪颖之辈,顿时就明白了燕王的想法。
三人成虎,很具有说教意义,范雎、乐毅、苏秦等人都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揣测出燕王对廉颇仍很信任。
不过这件事,仍有许多蹊跷之处,不能光凭信任就可以,万一廉颇真有异心,到时候会牵扯到燕国的生死存亡,这等动摇国家之根本的大事,不可能只凭对某个人的人品信任,把一国之命运,压在人性善面上,这样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
身为帝王,既要信任臣子,更要讲究证据、客观事实,让其它大臣心服口服,否则以后有异心的臣子,就会借君王的信任,真的搞起阴谋政变,到那时,王室皇帝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君上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要不要调离廉颇,还是再派一位重臣,前去监督,调查此事?”
虽然不一定判断廉颇真的有诡,但谁也不敢说,一点事没有,否则就不会有三方证词,一起指向他了。
辰凌沉思一下,说道:“寡人怀疑这是白起等人的离间计,不过暂时还没有证据,这件事,不能完全信任廉颇,也不能屈打成招,所以试探一下,也是必要的,寡人打算将计就计,趁机吞掉数十万的秦军。”
几位重臣都是一惊,虚心请教,听君王如何布局。
辰凌说道:“关于廉颇叛乱的谣言已经传开,如果朝廷一点动静也没有,就不正常了,寡人打算派一支人马,前去营地宣召书,暂时收押廉颇入京,再派一个年轻将领去主持大营防务,这样就能使白起等人掉以轻心,准备歼灭我前线的十几万人马,到时候,我军佯败,把秦军引入第三道防线,然后进行伏击,消灭秦军大部分主力,再反攻河西之地,大局既定!”
苏秦、乐毅等人闻言,都是眼神一亮,觉得是个好计策,明撤暗伏,引秦军追击,到时候集中兵力消灭。
“那廉颇真的要押送回燕京吗?”
辰凌微微一笑道:“当然不用,中途会掉换一个身形差不多的易容替身,迷惑世人,暗自将廉颇调回第三条防线,主持伏击秦军的任务,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即便这几位大臣没有听过最后一句的成语,但还是能咬文嚼字出一些深意,瞒住秦军,以计还计,反让秦军吃下大亏。
“那前线派哪位将军去才好?”
“此人要年轻,在军中没有什么名气,好让秦军轻视,而且此人要识大局,听王命,一丝不苟执行这套策略,不得私自行事。一些有自己个性的年轻将军,绝对会误事,用不得,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辰凌说出了关键。
毕竟许多年轻将领,虽然口头上答应很好,一上了战场,自比天高,渴望建功立业,超越前人,往往不听后方的计划,私自指挥大军,盲目建功,最后反而被消灭,落个自刎谢罪的下场。
这样的年轻将领死不足惜,不值得同情,却影响大局的战略,令人气愤。
乐毅拱手一礼道:“启禀君上,荆燕有一族弟,名叫荆琦,如今在禁军中做偏将,负责管辖燕京东、西城门防务,臣与他有关几面之缘,观其人品正直,稳重踏实,很有抱负,是个将才,不妨召入宫内,把这个计策说出,看他能否胜任?”
“也好,寡人派内侍立即去宣荆琦入宫,一起商谈灭秦大计。”辰凌立即下了口谕,一名内侍官匆匆出宫去找人。
“君上,这条计策定了下来,但要实施,恐怕有很多难点。”苏秦提出质疑。
辰凌点头道:“不错,首先戏要做足,让白起确信廉颇被擒拿,新统帅年轻冒进,不堪大任。其次,要假装受激,佯攻秦军,到时要故意败给秦军,然后防线告破,撤向第三防线,这个调军过程最难,毕竟十六七万大军,不知真相,还以为真的溃败,到时候可能假戏成真,一败涂地。其三,如何引得白起、廉颇大军深入追击,进入我军的伏击圈,这也是个关键。”
几人继续商讨,研究每一环的细节,可以说,任何一处出现了漏洞,都会使计策功亏一篑,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不得不谨慎,考虑周详。
要知道,白起、蒙骜等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岂是那么容易上当的将军?
在历史上,那白起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要让他上当受伏击,可绝不容易,这个戏可要做足了。
“第一条能办到,如果廉颇没有反心,肯定会乖乖回京,中途换下,不成问题,让荆善装作没有统领大军经验的样子,也容易做到。”
几人点头赞同,第一条不成问题,但第二条,就要难了。
“我军派出新卒,与秦精锐开战,几乎不用装假,肯定不敌,难就难如何安全撤走,如果让十六七万大军被秦军掩杀,对我军的损失太大了,得不偿失。”范雎分析道。
乐毅赞同道:“不错,在装作大溃败之前,需要留下一部分精兵,专门练习结阵而退,即使引得秦军追击,也不会崩溃,仍然有条不紊退走,把秦军引入包围圈,至于其它新军,可以提前暗自撤走一部分,或向南北方向躲藏,等秦军大败时候,在插过来拦截,阻断后路。”
苏秦轻轻感慨:“结阵而退,面对十多万大军追杀,得多稳的心理素质,必须得是有经验的老兵,而且是精锐之士,除禁卫军外,也只有秦开将军的队伍中才有这样的人马。”
苏代跟着道:“第二条都如此苦难,那第三条,让秦军动用更多的大军追击,也很麻烦,没有足够的利益,也许秦军只要动用骑兵和数万兵力,就可以掩杀逃军,不必倾巢而出,担当额外风险了。”
几位大臣各抒己见后,都陷入了沉默,一时间,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细节难题。
沉吟半晌,辰凌忽然开口道:“看来只有一个办法,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哦,什么办法?”几人精神一振,倍感意外。
“那就是寡人宣布御驾亲征,带着五万禁卫军前往督战,把时间节点推测好,当寡人一到前线,估计秦军就要倾巢而出,撕破我军防线,然后会全力追击,因为白起他们都清楚,一旦擒杀寡人,几乎一下子就定了全局,所以白起、蒙骜一定会被这巨大的利益吸引,掩盖住了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把秦军主力引入咱们的伏击圈。”辰凌冷静说道。
“万万不可,此法太过危险了。”
“是啊,君上,现在到了统一天下最关键时期,您不能以万金之躯涉险啊!”
几位军机大臣都吃了一惊,急忙劝谏,事关重大,战场上刀剑无情,流矢无眼,一旦失误身陨,太子还年幼,那燕国的霸业就要轰然倒塌了。
辰凌哈哈一笑道:“诸位卿家放心,寡人御驾亲征是真,但到了第三防线之后,就会换上一个替身,身穿王袍,扮成寡人的模样,带着几万禁卫军抵达前线,一旦有事,徐徐退之,引得秦军全力来追,寡人则在后方坐镇,与廉颇将军一起,消灭秦军。”
第1018章 考验
荆琦被招入王宫内,见到了燕王,以及丞相、御史大夫等军机大臣,受宠若惊,这么近距离谈话,还是首次,所以一进宫殿显得比较拘束。
燕王先是关心一下荆琦的年岁、任职、成家与否等各方面情况,让荆琦感到备受重视,心情激荡。
接下来,乐毅把这次前线战局情况、朝廷要征调一名年轻将领去前线,以及如何接收前方统帅权,如何故作轻敌,后面引敌深入的事说了一遍,询问他意见,是否能担任此次大任。
荆琦听完,心血涌动,几乎难以呼吸,这可是一次难得的立功机会,自己早就想象堂兄荆燕那样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年轻的大将军,只可惜自己一直是个守城的偏将,与都尉官职相当,离着他的目标,还差了很远。
眼下是灭六国战的关键时候,他一直为苦苦不能上战场而失望,这回机会来了,怎么肯放过了。
“微臣愿意担起重任,鞠躬尽瘁,肝脑涂地!”
辰凌满脸平静,看不出喜怒哀乐,开口道:“这一战非同小可,涉及到几大环节,都非常关键,错一步有可能盘满皆输,寡人希望荆都尉能够完全胜任,不得有一丝马虎、擅做主张、失职渎职!”
“微臣明白,一定按照每一环节去执行!”荆琦再三保证。
辰凌嗯了一声,郑重道:“不要小看这次任务,尽管不是让你独自统帅大军,跟秦军拼杀,但是要真正完成此任务,难度非常大,你的统筹能力、带兵水平、树立威望等,都能得到很好体现,寡人还会在后方督战,若是能立下大功,后面可以封你为一路统帅,带兵进攻秦川!”
荆琦大喜过望,连忙叩拜谢恩,君王金口一开,他彻底放心了,暗暗立誓:无论如何,也要把握好机会,出色地完成此次重任。
随后,燕王与诸卿大臣又反复探讨了细节,等黄昏时候散会,几位重臣和荆琦一起离开了王宫。
乐毅走出宫门后,拍了拍荆琦的肩膀,让他把握好自己的前程,谨慎再谨慎,不能异想天开,擅自用兵。
荆琦明白他的叮嘱,对丞相的推荐,也很感激,拜谢之后,各自分开回府了。
两日后,燕京朝会引起一次轩然大波,燕王要撤下廉颇,启用年轻的小将荆琦,同时,燕王还宣布,要在半个月后,御驾亲征,亲自前往河东战场坐镇,统辖三军。
朝中许多大臣不知内情,肯定会上书劝谏,认为荆琦毫无领军经验,不足以胜任;也有大臣站出来,反对燕王亲征,毕竟事关燕国社稷的稳定和安危,一旦燕王出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朝廷大臣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争辩起来,但是乐毅、范雎等重臣或赞同,或不吱声默许,这几项决定最后通过了,差点让几位有贤名的大臣为劝谏燕王的决定,血溅金銮殿。
一时间,这几个消息在燕京传开,大街小巷都知晓了。
※※※
河东燕军大营,廉颇正在大帐中观察山川地图,思索着破敌之计,忽然账外侍卫长传话,有燕京使者到,要宣读王旨。
廉颇愣了一下,冷静地站起身,让侍卫长请使者入帅账内宣旨。
顷刻,两名内侍官,还有一些大内侍卫进了帅帐。
前者宣读圣旨:“奉天德运,燕王旨曰:〔廉颇丢失防线,连战失利,又有私通敌国之嫌,今日撤销廉颇主帅之职,调回京城亲自面君详释,钦此!〕”
廉颇听完这道王旨之后,大吃一惊,担心是敌军的阴谋,他站起身,满脸镇定地结果了王旨,特意检查了印章、丝帛、字体、暗记等,的确是燕王亲笔写下的王旨。
这一刻,心中的侥幸希望都破灭了,浑浑噩噩,实在费解,虽然他也听亲信提醒过,说燕国的几名将领,在私下议论他,私通敌军,欲恢复赵国,他摇头一笑,觉得是荒谬之言,没有任何证据,胡编乱造而已。
古往今来,大多武将都会对这种勾心斗角的官场,抱以轻视之心,最后死在战场的名将很少,但死在朝堂上的就太多了,就是因为这些名将,带兵打仗很行,但是不知朝堂政治斗争的残酷,廉颇也是如此,谣言传开了,他自己觉得不可信,就完全不理会,以为别人都会很理智地不相信。
想不到,这么快王旨就传来了,还要把他撤职调回燕京,在这大战最关键的时候,实在难以接受,以他所了解的燕王,雄才大略,英明智慧,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荒谬之事了。
“廉颇将军,请吧!”
廉颇蓦然惨笑一声,无法抗命,解开衣甲,扔在地上,觉得无比冤屈,脸色又青又白,气的差点吐血。
几名大内侍卫上前,革掉他的铠甲、战袍、佩剑,只让他穿普通的衣衫,然后双手用铁链锁住,带出了营帐。
外面的亲卫一见事不好,立即去告诉其它将军,一些廉颇的亲信和原赵国的武将,得知消息后,带了一些甲士赶过来,阻拦了燕军使者队伍车辆。
“放下廉将军,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大内侍卫们全都脸色微变,拔出了刀剑,严以待势,这些将士竟然敢抗命,都有些怒意。
这时一些燕国土生土长的将领,也得知了消息,带兵马过来,声称要保护使者,拥护朝廷的决定。
两方势力的兵马,顿时对峙起来,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发生哗变。
“都退下!”廉颇从车厢内走了出来,虽然双手带有铁链,其它部位都行动自由。
“廉将军,朝廷是非不分,这燕国官职,不干也罢!”有旧赵将憋了一肚子火,愤怒咆哮。
“放肆!”廉颇喝了一声,震住了这些旧部下,然后说道:“如今我华夏国正是统一天下的关键时期,赵、齐、魏已经属于历史,楚、韩也即将覆亡,尔等不得妄议大势,动摇军心!我相信,这次回京城,如实禀告,燕王定然明察秋毫,英明决断,还廉颇一个清白!”
“可是廉将军一走,我们的防线,哪还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