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贩子的崛起-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陆战队还有战列舰的舰炮支援。
就在吕宋岛战役开始的时候,海参崴的冰天雪地里,段祺瑞率领的第三集团军也开始了对海参崴的进攻,和在双城子一样,重型轰炸机凝固qiyou弹洗地,五四零巨炮硬砸,虽然进展缓慢但却胜在稳妥,反正杨丰也不着急。打得太快了不好向德国人解释,按照目前的速度,再有两个月打下海参崴就很满意了。
至于王士珍和冯国璋率领的那两个集团军,这时候在贝加尔湖以东的辽阔土地上。慢悠悠地一座一座接收俄国人的城市,当然主要是俄国移民的遣返,因为气候问题和经常性的暴风雪,他们的速度同样缓慢。但战果还是辉煌的,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是攻克某某城市的消息,然后就是通过铁路一车一车运到国内的俄国难民。到现在总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万。
这些随后用瑞典商船送回欧洲的难民差点把尼古拉鼻子气歪了,现在俄国各大城市天天工人游行不断,再加上乱党从中煽动,更是bao乱频发,说到底这些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粮食不够吃的,连年战争让俄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损失殆尽,再加上大片国土沦为战场,粮食产量年年锐减,尤其是欧洲部分的城市里甚至都已经有饿死人的情况出现,反而亚洲部分因为地旷人稀再加上森林密布,还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现在可好,杨丰把地方给他抢去然后把人给送回来了,他拿什么养活这突然多出来的几百万张嘴?这些人在欧洲连家都没有,身上除了点私人财物再加上杨丰赠送的一百华元,其他什么都没有,不但需要他养活还需要他提供住处,就他现在的情况怎么可能做到?
结果因为尼古拉能力有限再加上俄国官员的拖沓,这些遣返回去的俄国难民全部拥挤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各大港口,一个个在这冬季的刺骨寒风中忍受着饥寒交迫,每天都有人冻死饿死,相比起来在中国的集中营每天吃喝管够的生活简直恍如天堂,在这种天壤之别的对比中那些难民内心的怒火开始熊熊燃烧,无孔不入的乱党立刻发现了这块ge命的沃土,在他们的煽动下,返俄难民正在如同干燥的火药桶般随时都有可能点燃。
“陛下这招真高啊!”袁侍从长看着手中的最新情报,忍不住由衷地感慨道。
“不过臣还是有一点不明白,陛下干吗给他们钱呢?”他紧接着疑惑地问道,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那一百华元都好像影响了这样做的效果,给了俄国难民钱他们就可以在瑞典购买粮食了,甚至他们拿回国内也可以使用,俄国卢布现在就跟废纸一样,华元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圣彼得堡黑市上一华元甚至可以兑换五十卢布,要知道战前一卢布可兑换两华元多的。
“俄国人喜欢华元,难道尼古拉就不喜欢吗?他从瑞典购买军火,粮食得用什么?卢布还有人要吗?现在他又能从哪儿弄到华元?一百万难民就带回去一亿华元,这些钱难道他就不垂涎了?华元对咱们算什么?人民银行的印刷厂开足马力一天印好几亿!”杨丰阴恻恻地说。
“高,实在是高!”袁侍从长惊愕地一挑大拇指说道。
尼古拉赔上一顶绿帽子,把老婆送到杨丰床上不过才给他换了十亿华元贷款,现在一百万俄国难民就能带回去一亿华元,如果远东的俄国人全被遣返回去,也差不多有十亿华元了,这样一笔巨款对于目前正想华元想的眼珠子都血红的尼古拉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抗拒的美味,至于不在自己口袋,这有什么大不了,让印刷厂印一堆卢布逼那些难民兑换,不兑换直接扔到监狱里,简简单单一个外汇管制的命令就可以解决。
然后那些原本就因为生活无着而对他充满仇恨的难民,在最后保命的财产也被他夺走后会做什么,这个就不用说了。
两人正在为祸害俄国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一名侍从进来报告说圣公会驻中国的主教大人求见,因为皇帝和皇后陛下的信仰问题,像这种野狐禅一般是很难进入皇宫的,不像天主教中国教区的大主教可以随意进出皇宫的大门。
虽然这时候和英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但对方既然是神职人员那自然也不好拒绝,杨皇帝随即把这位主教请了进来,双方一交谈才知道这位主教是帮加尔各答的寇松总督带话的,或者说是来联系投降的。那儿的英国人已经撑不住了,倒不是说阿三们对他们的进攻太凶猛,实际上加尔各答有数万名英军和民兵,以阿三们的战斗力根本没胆量招惹他们,把英国人逼到万里迢迢托关系投降的原因很简单,霍乱。
印度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爆发大规模霍乱,而且这场霍乱不但来得突然而且极其凶猛,在极短时间内就让两岸数百万人感染,并且还在以每天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速度蔓延,目前已经蔓延到了加尔各答,这场恐怖的瘟疫每天都会造成不计其数的人死亡,病毒可不会管白人还是阿三,加尔各答城内已经开始拿卡车往外运死尸了,照这个速度用不了一个月这座城市就得变成空城。
现在英国人唯一的选择就是逃离加尔各答,但问题是他们没有地方逃,中国占领科伦坡之后已经完全控制了印度洋,他们不可能回欧洲了,只要出了海只能做中国海军的俘虏,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船只离开,原本寇松实际上是在等着中国人上门然后他好干脆投降的,可等了这么久杨皇帝就跟忘了他一样,现在是实在等不及了,再等下去全都得拉肚子拉死在加尔各答,所以干脆豁出去脸求杨皇帝赶紧过去侵略吧!
“陛下,求您看在上帝的份上赶紧出兵印度吧?再晚就来不及了,昨天一天加尔各答就死了一千多人,而且瘟疫还在不停蔓延,那里已经如同地狱一般!”主教阁下眼含热泪悲悯地说道。
他当然不会知道,印度这场恐怖的霍乱源头就是面前这位皇帝陛下往两条河里倒了整整两吨霍乱病毒。
第五六三章灌溉仇恨
“主教阁下,这是我疏忽了,您放心,虽然我们现在和英国正处于战争状态,但也绝对不会对印度发生的灾难熟视无睹的,我会立刻安排军队前往印度!”杨皇帝悚然动容,紧接着一脸正气地说道。
这位主教阁下赶紧代表印度正在遭受苦难的英国人民向杨皇帝表达由衷的感谢,然后匆忙告退离开了皇宫。
“陛下,这东西这么好用?”他走后袁侍从长一脸震惊地说,他还真就没想到那么两罐看上去没什么东西的药水威力居然如此恐怖,照这样的话如果把杜马兰岛上这些年生产的所有霍乱菌全扔到印度,估计那儿就没什么活人了,要是这样的话还打什么打,一家扔几罐然后过个一年半载等着过去洗地就可以了。
“这个东西吧,太有伤天和了,咱们这也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得不这样做,这也就是没什么地狱之类的东西,要是真有的话咱们这些都是要下油锅的。”杨皇帝难得说了句良心话。
不过之所以产生如此恐怖威力,主要也是跟印度的环境有关,原本历史上这一带就是霍乱高发区,哪一次霍乱大流行都得死个几十几百万,即便是到了现代印度那鬼地方也没断了这东西,想想恒河里天天漂着的死尸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卫生状况怎么样了,他不过是给把火点着而已,烧得旺全凭柴火好,要是他在欧洲洒一把这东西肯定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当然如果是往欧洲洒,他也肯定不会洒这种东西。
“陛下,其他东西威力是不是也跟这个差不多?”袁侍从长自动过滤了杨皇帝的感慨,要真有油锅的话他们俩都已经永世离不开油锅了,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有什么顾虑,敞开了干就行。
杨丰点了点头说:“那些暂时还不到时候。”
“那救援英国人的事情?”袁世凯问道。
“救,当然救了,虽然为了促进世界和平。我们不得不对英国宣战,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是割不断的,不但要救,而且还要大张旗鼓地救,不但把人救出来,而且还要给他们服霍乱疫苗和特效药物,总之要让英国人民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不但英国人我们要救,就是印度人我们也要救。”杨丰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时候中国的口服霍乱疫苗早已经大规模投产。至于药物方面磺胺对霍乱就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算不上药到病除的特效药,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救命还是可以的,而这种东西也已经在中国投产,包括青霉素这种大路货的抗生素也同样可以生产。
袁世凯有点不太理解,救英国人可以理解,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向英国人释放善意,掩盖杨皇帝的最终野心,让他们缺乏足够的警惕。但救阿三就很让人难以理解了,放这东西就是要他们命的,既然是要他们命,那么为什么还要救呢?
“我们的疫苗和药物数量不多。救不了几个,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谁都救了,必须有选择性的,当然这件事我们官方是没有功夫管的。必须交给民间,也就是说那些民间慈善人士负责,比如说我们国家的穆斯林。他们可以为那里的穆斯林兄弟提供药品,但印度教徒肯定是得不到的,这样他们只能看着别人有药救命然后自己眼睁睁等死。
那时候他会怎么做呢?”杨丰说道。
“抢药?”袁世凯有点不确定地说。
杨皇帝赞许地点了点头。
袁侍从长彻底明白皇帝陛下的用意了,一批数量有限的珍贵救命药完全可以说是一座宝库,如果由某个中国穆斯林以救助穆斯林兄弟的名义只给印度的穆斯林,那么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之类的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去抢,中国是不会负责保护的,穆斯林只能自己来保护,双方战争必然发生。如果药品被印度教徒或者锡克教徒抢去,那么穆斯林就只能眼睁睁等死,活下来的会对那些抢走药品的埋下刻骨仇恨,原本并没有太大民族仇恨的印度各民族便互相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而这无论对于减少印度人口还是以后的统治,无疑都是非常有利的,单纯放毒只能起一时的效果,但仇恨却是长效的,哪怕一百年都很难消泯。
在明白这一点后,袁侍从长立刻带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之中,首先调最近的在新加坡的一艘南洋舰队所属医疗船和部分商船驶往加尔各答,当然带足了各类药品,这个很好解决,从药厂直接拉出来装上飞艇运过去就可以了,到达加尔各答后首先接受寇松总督和基钦纳司令官代表英属印度政府的投降,然后开始迅速救治染病的人和撤离英国移民。
这项工作并不困难,反正要疫苗有疫苗,要特效药有特效药,再说这时候加尔各答死人都堆积如山了,谁还管别的,救活属于医生本事高明,救不活那属于身上罪孽深重,神灵不想让他活。不过最终的效果的确非常好,随着医疗船的到达,加尔各答的疫情很快便得到了控制,这时候中国人有救命药的消息迅速在印度各地传播开,而同样这时候霍乱疫区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恒河下游一带了,就连上游和德干高原上的各邦也开始出现疫情。
这种东西反正就是随着人走,想泛滥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个消息成了那些被霍乱折磨,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印度人在黑夜里的一线光明,但可惜除了那几个英国人的据点城市,中国的医疗队根本不去其他地方,那些拉虚脱了的印度人也不可能跑到这几个地方接受治疗,所以这一线光明对百分之九十九的印度人来说依旧遥不可及。
好在很快印度人民遭受的苦难就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尤其是那些中国的穆斯林,在知道数以亿计的印度穆斯林兄弟正在遭受瘟疫的折磨后立刻行动起来捐钱购买药品,虽然不论疫苗还是药品都很贵,而且因为产能限制供应紧张,但这些人还是在皇帝陛下的亲自关怀下,弄到了一批数量不菲的疫苗和药品并且组织了救援队,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印度。
不过他们可不是什么人都救,人家是来救自己穆斯林兄弟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这些肯定都不在救援的范围,而且因为担心染上霍乱,这些人也不会留在这里管这些疫苗和药品如何使用,都是直接交给那些穆斯林长老们由他们负责,这些家伙更不可能把这种救命的药品给其他教徒了。
这下子那些只能等死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徒们全都傻了眼,这怎么办?眼看着别人有生的希望自己却只能等死,这些原本就多多少少有点小矛盾的各种教徒心中的仇恨立刻蹭蹭上涨。人性这东西说白了就是那样,如果别人和自己一样等死,他们肯定不会受不了,但如果有人明确可以活下去,那么他就是其他所有人的公敌,一下子那些掌握药品的穆斯林长老就成了所有人的公敌。
但那些穆斯林长老是肯定不会把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