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教皇 >

第192章

三国大教皇-第192章

小说: 三国大教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孙策就这样怀着浓烈的复仇情节投到袁术帐中,不惜性命的为袁术东征西讨。
    可是接连打了几场胜仗,袁术却一点都不念他的好,仿佛孙策做出的诸多努力都是理所应当,待他如同驱狗一般,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孙策几次三番恳求袁术出兵荆州为父报仇,均被袁术以各种缘由拒绝。
    孙策深恶之,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安耐下愤怒的心,他知道指望袁术是不能了,唯有依靠自己想方设法从袁术那里赚得一旅之师。而获得兵马的前提就是他必须先赢得袁术真正的信任。而赢得信任的前提,便是做好自己的角色——当一条狗,袁术的宠物。他悄悄折服,暗暗等待,他如同一颗坚硬的磐石,沉睡在海水之中,磐石四周的棱棱角角在日经月累的波涛冲击下变得光滑起来,圆润起来——圆滑起来。
    在他助袁术打了无数的胜仗,攻下大半个豫州后。袁术对他愈发信任,竟生了任他为义子的想法。
    他知道机会来了。他取出了珍藏许久的传国玉玺面见袁术,请求以玉玺为制,向袁术借5000精兵,南下东吴为逝去的舅父报仇。
    袁术一看见传国玉玺眼就绿了,大手一挥把动兵虎符交给了孙策。
    孙策大喜,领着父亲一应旧将直奔江南,在南下的路上,又特意绕道去了趟庐江,邀请周瑜共创大事。
    儿时的好友求助,周瑜自是不能不帮,带上庄重200余青壮与孙策一同南下。先回曲阿手刃杀害舅父的仇人。又在老家招兵买马,集齐2万余大军后,开始攻城略地。
    这二人一文一武,文者,周瑜成就不菲;武者,孙策人称小霸王。二人配合起来,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期间,在江南躲避战乱的张昭也投到孙策帐下,更是如虎添翼。孙策大军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降。
    不出数月吴郡、会稽、丹阳、豫章诸郡皆入孙策之手,其声名甚至超出了他的父亲孙坚。
    建立基业之后,孙策并未像立下的誓言那般,“给欺凌孙家子孙之人颜色瞧瞧。”经历多番苦难之后,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意气用事的弱冠少年了,他学会了隐忍,道破了世态炎凉,知道杀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让仇人活着对自己也不失为一件有益的事情。
    比如那些世家大族、乡绅富贾,没错,他们确实欺凌过自己和家中弟、妹,都该杀。可是,孙策明白,自己的势力扩展发展需要大量的钱粮。钱粮哪来?自然不会凭空变出来,只能依靠那些世族、富贾。
    所以,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创立起来的政权,他非但不能报复,还必须不计前嫌,友好拉拢那批人。
    而对于江东境内的世家大族、乡绅富贾而言,孙坚死后,他们见孙家失势或多或少对孙氏一家做过失礼之事。如今孙坚的儿子打了回来,他们理所当然心头喘喘,生怕孙策找他们麻烦。
    结果孙策的态度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将过去的那些矛盾一笔勾销,待他们十分热情。
    这番以德报怨的行为,激起了各大家族极大的好感,投桃报李之下,他们很是支持孙策。
    由此内事趋于稳定,孙策生势越发浩大。
    正如栾奕之前所说:“世道变了,环境变了,人心自然也会跟着变!”周瑜在经历过成长的洗礼后,如孙策一眼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子奇先生长,少傅大人短的懵懂少年了。
    现在的他已经成长成了执掌江东数万士卒的一军主帅。他的野心随着权力一起膨胀。
    一次宴会上他喝多了酒,不住嘲笑自己少小无志,当时竟立下成为栾奕左膀右臂的誓言,而不是反过头来试想过让栾奕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孙策闻言乐个不停,“让栾奕来辅佐咱?妙,妙不可言!”
    孙策起初以为那番话只不过是周瑜酒后之言,却不曾想周瑜真得存了那番志向,将击败并且俘获栾奕定为了终生目标。
    对此,孙策自然愿意支持,他巴不得手下多出栾奕这么一个重量级的谋士呢!
    于是,从这日起,孙策、周瑜便立了与栾奕针锋相对之心。
    多年以来,周瑜一直在研究栾奕,无论栾奕这个人,还是栾奕的言论,栾奕做出的某件事他都了如指掌。
    通过长久深入研究,他知道栾奕发迹的法宝主要有二。其一,是资产雄厚的栾家商会。栾家商会出产的新鲜事物,特别是琉璃、神才纸等技术垄断产物为栾奕赚得滚滚财源。正是这笔雄厚的财富支撑着栾奕呼风唤雨;
    除了栾家商会,支持栾奕如此迅速发展的第二**宝便是圣母教。借助圣母教这一极其蛊惑人心的宗教,栾奕凝聚了辖内百姓的心,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心甘情愿成为栾奕忠贞不二的奴仆。
    有此两点,栾奕才能把自己势力巩固的如此固若金汤,以区区济南国这么小的地盘,赚得如此大的事业。
    归结出这两项之后,周瑜建议孙策模仿栾奕模式巩固基业。
    一方面,趁江东偏于江南一隅,北方的圣母教还没来得及跨江全面铺开,抢先一步,学着圣母教的模样缔造新的宗教团体。
    介于圣母教强大的煽动能力,新宗教完全模仿圣母教。只是宗教的名称当完全与圣母教区别开来,称之为圣女教。具体传播模式和纲领也是处处设教堂,每周安排礼拜等项跟圣母教几乎一模一样。
    
   

270不经意间的发展
    圣母教和圣女教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圣女教不承认栾奕是教主,教内也不设教主之职,最高领袖称之圣女。首届圣女由孙策之妹尚香出任。
    此外,圣女教与圣母教不同,篡改出来的《圣女经》中否认人权天授,而是格外强调吴郡血统,直截了当的说吴郡孙是血统才是最蒙圣母女娲喜乐的血统,所以女娲大神将神力,将圣言传授给孙氏族群中的女丁,让她在人间传播神的道。
    圣女教各大教堂开启之后,凭借善解人意的行事守则,慈悲为怀的仁德心肠,赢得了江南人极大的好感。同时,也有赖于圣母教在江北的影响力,很多江南人都听说过圣母女娲以及圣母女娲在江北显现出的那些神迹。就这些普通百姓看来,圣女教和圣母教都是拜祭圣母,没有多大区别。这进一步推进了圣女教的推广。不过一年时间,圣女教信徒甚众。
    在竭力发展圣女教的同时,周瑜还禅精竭虑一手打造出了江东的金钱帝国。他先将江东的盐铁等项收归官营,并先后购置多出官方产业。
    此后又照栾奕著作《原富》中所讲,大力发展工商业,不断给江东各地世家大族、乡绅土地主灌输资本主义思想。让他们把过剩的资产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别只顾着闷头圈地,把土地留给农人们去耕种,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生产制造等事业和经营买卖等服务行业中来。
    这方面,周瑜手头有充足的例子,江北青州兖州徐州多少小地主照栾奕所说,在留下必要的田产后,其他的全都变卖了出去,退耕还民,自己则用卖田的资金开办起厂子,或生产原料,或替栾家商会等大商贾代工制作成品,亦或者干脆生产自家产物,无不赚得盆满钵满,一夜暴富。
    其实无需周瑜劝导,江东的世族、豪强们绝大多数都读过《原富》,在有意无意得知中原模式的成功后,知道庄园、作坊型生产模式能为家族赢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开始着手扭转过去的经营模式,开始尝试触及某些商业领域。
    如今,周瑜又给他们带来了优厚的政策,正和他们心意。两家一拍即合,一场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却是将资本主义萌芽蓬勃生长的变革在江东上演。
    为了能让江东拥有琉璃那般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一本万利的盈利项目。周瑜可谓大伤脑筋,几日不眠不休。愁闷之间便在家中有一搭无一搭的拨弄琴弦。
    今岁刚刚与他成婚的小乔,如今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她见周瑜心绪不佳,乖巧的坐立一旁也不打扰。她用羊脂般的玉手从盒中取出新下的茶叶,置入炭炉上沸腾的铜鼎里,又取来香料食盐等物佐之,缕缕茶香在房中弥漫开来,沁心润肺。
    闻到茶的香味,周瑜食指大动,从小乔手中取来一盏,盯着晶莹透亮的琉璃杯,又禁不住长叹一口气,“爱妻可知我江东有何佳物可与这琉璃媲美?”
    小乔微微一笑,“周郎当真是‘不知历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此话怎讲?”周瑜疑问,小乔稍作沉思道:“周郎,琉璃尊虽美,终归是一件盛物的器皿。相较于他,其所承载之物才更有内涵。”
    周瑜望一眼杯中黄灿灿的茶水,眼前一亮,“你是说?”
    “大汉十三州唯我江东最为盛产茶叶,周郎若要行商,何不试试将其推而广之呢?”
    周瑜豁然开朗,兴奋不已。二话不说,非也似的冲出了府。
    只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把他给难住了,作为新鲜的绿色作物,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很快就会腐烂变质,这就大大缩小了茶叶贸易的辐射半径,最多运不过徐州,贸易量也因此大受制约。
    为此,周瑜聘请了许多富有经验的茶农,并四处走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诚如牛顿坐在树下巧之又巧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世上很多技术创新均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燃起了发展的导火线。
    就像周瑜,在一次探访茶匠返家的路上,忽觉肚饿难耐,便随便在城中选了馆子用餐。别说,这家饭馆门面看起来不大,菜却做得不赖,再加上周瑜本就饿得前胸贴了后腹,吃的狼吞虎咽,一炷香的工夫,便把满桌酒菜吃了个一干二净。抹了把嘴,正准备结账走人,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没了菜肴的盘子里还剩了些佐料,而那佐料怎么看怎么眼熟,竟是茶叶。
    他赶忙唤来饭点大厨,表明身份后问他盘子里的茶叶怎么看起来不太一样。
    大厨则告诉他,这些茶叶乃是经过家传秘法处理过,所以看起来干巴巴的。制作时先用秘方煎炒,再烘干晾晒,制成之后炒菜时充当烹饪的佐料,放上几片,做出来的菜肴更加味美、香甜。
    大厨一席话仿佛指路明灯,让他大受启发。“对啊,新鲜的茶叶会犯潮,所以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把他们晒干,变成干货就可以解决霉变的问题。同时,按照厨师的方法,事先配以佐料煎炒,煮出来的茶也就更加美味。”
    思及此处,周瑜当即表示愿意出千金购买大厨的炒茶秘方,同时还回上报大厨之功,给大厨加官进爵。
    大厨一听可以做官,自然点头同意。
    于是,本应发源自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炒茶工艺,在栾奕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周瑜提前四百多年挖掘了出来,并付诸商业化。
    当栾奕第一次拿到江东特制炒茶时已是圣元元年三月,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江东炒茶凭借其无需附加佐料蒸煮,只需冲泡便可即食的特性,引得各地富裕家庭的喜爱,为周瑜赚到了海量的资财。
    打开精美的木质包装盒,栾奕看一眼盒子里的炒茶,不由愕然,直呼“这不就是后世人们喝得茶叶么!怎么东汉就有了?”
    此时的他显然没有想起经济学的那句名言:竞争是推动创新的催化剂。同时,他的出现则是催化剂的催化剂。
    在风云变幻,群雄割据的今天,来自未来的栾奕无疑大大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进一步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竞争。为了赶超栾奕领导下圣母教区的发展速度,为了不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栾奕或者其他诸侯吞噬。各路诸侯帐下的谋士、幕僚可谓绞尽脑汁,动用古人的智慧反复推敲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管理能力进步的技术和措施。
    炒茶技术便是这一环境下诞生的产物。
    除此之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圣元元年秋季,栾家工厂第一台水力大纺车研发成功。此时大运河计划已经开始了半年多,加上原有的黄河、济水、泺水。青州、兖州、济南地区水系可谓四通八达。所以,水力大纺车一经问世,立刻可以投入使用。
    相对于普通纺织机而言,水力大纺车的纺锭数目依据水力情况多达三十到五十枚,是旧手摇式纺车的十余倍,通用手摇式纺车每人每天每一天最多纺纱三斤,而大纺车六人操作分日班三人夜班三人却可以在一个昼夜内纺一百多斤,换算起来产量是手摇式纺车的五倍多。如此优越的性能,受到当教区各地纺织业主的喜爱,纷纷出资购买。
    于是乎,被世人称之为山东(太行山以东)缎的布匹在一夜之间产量翻了数番,这对于以锦缎闻名天下的益州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益州刺史刘焉眼看着纺织品供应充足,日日下跌,蜀锦价格却居高不下,销售量大跌。益州商贾一个个濒临破产,税负一日少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