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攻略-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用药得到了疗效之后;已然开始批量的生产。
据我所知道的是青蒿里边所含有的青蒿素不能遇热;至少在现阶段的条件之下;很难用汤剂保存;所以;于脆就用晒于的青蒿来制药;倒不想;效果显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前往交趾之地的百姓们;才能够在疟疾这种可怕病魔的魔爪中逃出。
随着老舅的讲述;总算是让这些文武重臣明白了在环境的差异面前;北方人和南方人对于环境的耐受性的差距。所以土徙往那些对于目前的华夏帝国而言十分重要的岛屿;南方人最是适合。
“可是陛下;就算是要迁徙南方人;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马周皱起了眉头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单说我华夏百姓故土难离的习性;而想要去吕宋岛;就必须得背井离乡;前往海外之地。想来;怕是十有**难以有人愿往。”
“朕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召诸位卿家前来商议。想必诸位都应该知道如今南方诸岛对于帝国的重要性。而这些地方;多为当地土蛮所据。”我扫了诸文武一眼;沉声继续说道。“若我华夏不派百姓往之;那么;当未来那些土蛮的实力强大之后;必然会影响到帝国对于这些地方的控制。”
例如南疆诸地。特别是交趾一带;公元前二一四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越南北部和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
而公元前二零三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在秦朝末年的混乱时期;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至公元前一一一年时;汉武帝派大军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东汉末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从东汉**;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份地区(越南中部);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
而隋文帝灭陈后;天下承平无事。恰好林邑久不朝贡;大臣们都说那里多异宝;文帝听罢心里痒痒的;遂于仁寿末遣大将军刘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战;隋军打不过。刘方心生一计;于是在战场掘了很多陷阱;然后假装溃退;林邑兵穷追。结果象兵全陷了进去;一片混乱;大败。刘方打到国都;战利品有金神十一个。隋炀帝大业元年;炀帝派军南征;灭林邑国;分其地方为三郡。占人不服;屡屡反抗;终于复国成功。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当地的原著民在占极大比例时;对于帝国对这些边远地区的控制是极为不利的。更重要的是;只知道施之以严苛;而不知道施之以教化。
“施以教化?陛下;那些蛮夷之辈;不识文字;不知礼仪;粗鄙不堪;稍有冲突;便刀兵相向。而且;对我汉人十分仇视。若是要向他们施以教化;怕是反受其害……”杨恭仁皱起了眉头站起了身来反对道。
“其实;教化并非是不可能。”我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杨恭仁先别急着反驳。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想要教化异族;首先;必须用武力去征服;然后;摧毁对方的文化和传统;然后;才开始教化。
或者说建设他们的未来;这一招;是大航海时代;欧洲的侵略者们最为常用的一招;一手拿着圣经;另外一只手拿着火枪;就凭着这两手;他们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度;一片又一片的广袤疆域。
仁慈与教化;是不可能让那些土蛮真正的归顺我华夏;所以;战争是前提;也是开端。只有当华夏帝国将一切反抗者荡平;让他们明白;只有乖乖的归顺;只有老老实实的按着华夏帝国的规矩去做事才能够生存;那么;长此以往;他们将会渐渐地认同自己是华夏帝国的一员。
每一次华夏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次血淋淋的扩张;方才有了如今的华夏帝国的疆域。
我讲述得很温柔;甚至还带着几丝的风趣;另外;还透着几份悲天悯人的慈悲;力图地淡化着这里边的血腥、残忍。
但是;在场的这些人都不是蠢人;除了李玄霸和罗士信这两个除了算计怎么跟人掐架之外就在考虑该怎么应付孔颖达这老头交待他们作业的奇葩之外;其他人的脸色都不由得有些微白。
“于礼不合。”孔颖达的声音显得有些沙哑;犹如在于燥的沙漠里边摩擦出来的古怪声音。本应该说得大义凛然;说得慷慨激昂的国之大儒;却说得这样的心虚;就好像这个于礼不合实在是有些难以启齿。
“不合于礼;然合国之大利也。”魏征;这位华夏帝国最高法院院长兼**官说道。声音也同样于涩无比;但是;魏征的眼睛却放着光;很亮;表情很是苦涩;还有几分地羞愧;但是;更多的;侧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坦然。
9…19 22:34:59|9085583
第七百一十五章 以利诱之还是以权势压之?
“华夏最初;不过九州之地;而今;天下有多少郡?又有多少子民?”舅父高士廉叹息了一声;缓缓沉声开口道。“九州;不过中原数郡之地;秦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六十四郡;而到了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国一百零三个;辖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一千五百八十七。比之秦时;增加了数倍。而前朝之时;共有一百九十郡;疆域之广;胜过两汉;更远胜于秦……”
“古语有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乃我华夏民族自古便身体力行之真理。然天下之广阔;非一代能为;故尔;千年以降;我华夏先贤;奋力地扩张着华夏的疆域;教化着百姓;使天下子民;能得华夏先贤之恩泽……故;汉土虽甚于秦;然天下皆伏;异族其视已为汉民。至前朝时;疆域更甚;然;凡前朝疆域之内之百姓;何人不以为随人之身份而自傲?便是那些异族;亦愿为我华夏效命……”
舅父的话;说得极慢;每一句;似乎都要细细思量半天;但是;却让殿中的诸人表情越来越凝重;羞愧;恍然;以及兴奋交错着。
“……老夫久读圣贤之书;却也知晓;事易时移的道理。”舅父端起了茶盏抿了一口之后;并没有看向在场诸人。“古时;可有绵布裹身以御严寒?可有直道以通畅帝国血脉?为了百姓不受灾害之苦;帝国的军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也要挽救百姓的生命。这些都是变化;但是;却都给我华夏来到了极大的好处。老夫虽远在瘴蛮之地;却也能够看得清楚。”
“莫非;诸位还不如我这个老眼昏花的老人不成?”说到了这;舅父深深地叹息了一口气;垂眉闭眼不再开言。
孔颖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起了身来;理了理衣襟双袖;扶了扶头上帽冠;然后朝着舅父恭敬一礼。“《诗·周南·关雎序》有言:美教化;移风俗;《礼记·经解》有言: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教字之意;乃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也;上所施而下所效也。使民识旧事;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能使民知寒暑四时;使士使文而知史;使商知帛财而转运;使工知建筑而立柱……皆教之功。”
“而化字;从二人;像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匕;变也。徐灏曰:‘匕化古今字。;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中;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荀子·正名》中有注:化者改旧形之名。《吕氏春秋·察今》亦云;因时而化。”
“化者;可化现;可化心;;可化治……意思呢;指的是变化;可改变其心性;可变化治理之方略……两字相合谓之教化;我等士人;读书本该明理;却多局于书本只明理而不明其因。故尔;天下更替;其中;变有士人不能化民之过错。”
“从三皇五帝时起;教化万民;乃是智者的责任;有教无类;更是我儒们圣贤之语”孔颖达的文才的确相当不错;读的书也很多;方能够如此博记。
而他的话语;更能够挑到这些喜爱文言文的文臣。他说的也是教化;用古代的先贤与国度;再联系现如今的华夏帝国与臣民;进行了一场令人十分敬佩的演讲。
老家伙的思路;与我的想法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他却能够从古代的圣贤的语句中;摘录出适合现阶段;现如今的情况所适合的东西;来表达他的意见和观点。
在这一点上;只喜欢讲求实际的我;实在是远远不是对手。我很欣赏这位老人;他是当世巨儒;天下士子皆尽视之为师;自甘为徒的大儒;他的话;能够令天下士子却冠击节;从其意愿。
想想当年皇家学院之事;就因他一句话;数千学子;从天下诸地而来;报投学院;为的;便是这位名声与风骨都天下皆知的鸿儒。
而现如今;他站在了我这一边;用他的智慧;他的学识;去说服这些文武重臣;想来;他所遵从的;他所谨守的;不是书面上的利;而是天下之利;更是民族之大义。
“……陛下;臣有一惑;请陛下解之。”说完了那番话;看到了那些文武大臣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孔颖达转过了身来;肃容朝我行了一礼道。
“卿尽管言之;朕若能解;当为卿解之。”我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臣之惑便是;陛下如何能使百姓背井离乡;远渡重洋?不知;是以利诱之;还是以权势压之?”孔颖达一脸坦然地望着我问道。
透明而又清彻的玻璃窗外;春雨;越发地显得靡靡;温润着透着凉;令人讨厌;却又充满了诗意与缠绵。我眺望着穿外的雨;将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中的春雨;久久不语。
所有大臣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脸上;似乎想从的表情上;看出一丝异样;又或者是看到我的想法。
看了许久;直到眼角了涩;眼睛发酸;我眨了眨眼;收回了目光;看着跟前那清亮透彻的茶盏。“两个选择;第一个;以利诱使百姓离开他们千百年来一直都未曾离开的百姓;远遁万里;飘洋过海;去一个什么也没有;什么都需要他们的双手来开创的荒蛮之地。另一个;便是如那汉武帝;又或者是无数前朝所施之策;以旨而命人迁之。”
“前策;耗时日久;非三五十载之功可成。而后一策;以我朝庭之威;当可一蹴而就;然此策不但会使得百姓与朝庭离心;而更使我华夏;与前朝之所作所为无宜……”
第二策这一招;很多朝代都用过;例如秦始皇建都咸阳时;亦成大量充民入都。而汉时;元朔二年;汉武帝的一纸诏令;名满天下的大侠郭解被迫亡命天涯;他逃亡的最终目的地;是北地重镇太原。为了充实京师;汉武帝下令各郡国资财超过三百万的富户迁往茂陵居住。
前隋之时;杨广迁都洛阳时;亦曾驱使关中富商巨贾往之;以使洛阳繁华。
这些;都是以命令;以朝庭的意志为准;想要违背;怕是天下没有几个人有这等胆量。但是;这样的旨意;这样的意志;会召致很多人的不满。
而我华夏;自然不能与那些旧封建势力一般;强扼百姓的意志;所以;这一招虽然很有效;但是;却不能为。
而若是第一策;想让一个在自己的老家守着几亩薄田获得好好的农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拖家带口地前往万里之遥求生存;这需要这些人付出多大的勇气?所以;必须长时间的去说服和影响;甚至是动员;依靠舆论和口耳想传来吸引这些人;但是;这样的方法是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的;非三五十载之功可成绝非虚言。
“所以;朕只会用前一策。”看着这一双双带着期盼;或者说渴望答案的眼睛;我郑重地;沉缓地给出了我的答案。“哪怕是付出再多的时间;朕也不会去强逼百姓去做那背井离乡之事。”
“陛下能如此想;乃我华夏万世之福也。”魏征起身;当先拜倒于地。随后;厅中的二十余人皆尽拜倒于地。
“诸卿请起;朕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将来。”我起身朝着诸多文武臣工抬手虚扶;看着他们起身之后我继续道。“朕做得对的;那就设为定制;后世之帝王、朝庭;皆当遵之。”
“若是世移时易;需要改良;当由国民议会通过;内阁方可实行。”我扫了一眼殿中诸位朝中重臣;郑重地道。
“陛下放心;臣等定会将言录于典籍史册之中;让后世警醒;切切不可再犯前人之过错。”诸位大臣皆尽遵之。
第一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终商议下来的结果就是;最好是知会留驻于交趾中南部和吕宋岛的华夏帝国士兵;告诉他们;若是愿意留在当地;迁徙家人同往的话;那么;每一户;可得十顷之田地;五年之内;不会向他们征收任何的税赋;另外;国家将会免费为他们提供住宅、农具;生活用品。
另外;他们所种植的粮食;又或者是甘蔗;国家都会按市价征收。另外;五年之后;只需要缴纳一半税赋。而商人如此在这些地方做生意;那么;前五年;税赋减半。五年之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