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275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75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发泄亲卫们多余的精力。侯大勇率领的亲卫队,大多数是从狮营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勇猛之士,个个都是身体倍棒吃饭倍香的家伙,以前在西北,不打仗的时候就泡在训练场上,此时到了大梁,虽然仍然每天都要参加训练,可是城里的训练由于条件限制,比军营的训练量要小得多,军士们身体里的雄性荷尔蒙就不受节制地狂涨,侯大勇在府中举行经常性的“蹴鞠”比赛,就是为了有效地消耗这些多余的雄性荷尔蒙,免得这些雄性荷尔蒙积蓄到一定能量的时候,就会如炸弹一样给大家造成麻烦。

侯大勇常年在军中,深悟其中三味,所以,隔几天就安排一场蹴鞠比赛,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

蹴鞠比赛正在高潮处,一颗砂粒被一阵怪风吹起,不偏不倚地吹进了侯大勇眼中,侯大勇初时只感觉有些不适,用手背随意地揉了揉。却觉得眼中痛得历害,很鞭缆泪流满面。侯大勇把比赛所用的红旗交给封沙,站在一边不断地翻着眼皮。

小梅站在符英身边,她的眼光一直跟着侯大勇,当侯大勇下场揉眼睛之时,就恨不得马上去拿一张湿毛巾,只是符英没有发话,小梅就一会盯着脚尖。一会看着侯大勇,心中如蚂蚁啃骨头一样。

终于,符英用手撑着腰,在一边发话了,“小梅,去拿一条湿毛巾。”小梅闻言,美滋滋地去拿湿毛巾去了。小梅是符英地贴身丫头,丫头也分三六九等,这贴身丫头在府中颇有身份,搞不好哪一天就翻身作主人。小梅是个鬼精灵。如何不理解其中的诀窍,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当侯大勇的小妾,还要如秋娘子般为侯大勇生下一儿半女。

小梅婀娜多姿。又是青春年少,侯大勇并非柳下惠,对她的态度当然不坏,没有外人之时还要和小梅说几句玩笑话,只是最后一步始终没有跨出去,毕竟,侯大勇身边并不缺女人,而且过了急吼吼挺枪就上的年龄,不仅需要肉体上地碰撞,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交流。

可是。今天侯大勇颇有些反常,砂粒入眼后,他就觉得一阵气闷,心中更是烦乱难当。受到冷遇的小梅,噙着泪水,拿着毛巾回到了符英身边。

侯大勇一边揉着眼睛,一边闷头走回屋内,符英见侯大勇表情不对,连忙跟了进来。

“阿郎。”符英把手放在侯大勇肩上。轻轻地叫了一声,以示安慰。

“不知为何,心里闷得慌,莫非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侯大勇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他不是宿命论者,可是突然而至的烦闷让其心中颇为不安。

在大门上,画着一只葫芦,内画有蛇、蜈蚣、蜘蛛等等毒虫,谓之“辟百虫”,这也是龙头节的一个内容。

蹴鞠场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场上、场下一派热闹,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走进了侯府。侯大勇双眼直跳:果然有大事发生!

枢密使王朴的府弟,王朴脸色灰败,胡须和头颇为零乱,呼吸时急时缓、时重时轻,身体也是一会烫一会冷,他并没有因为陛下站在床前而睁开眼睛。

几个太医轮流上前摸脉,他们的脸色和王朴一样灰白,王朴地病和三公主的病极为相似,但是,他们用智能大师所开的处方抓了药,由于没有智能大师的针炎之术,王朴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

自从王朴写出《平边策》之后,王朴就参与了大周帝国的全部重大决策,包括征南唐、调侯大勇回大梁、分割禁军等重大事项,他已经成为柴荣极为重要谋士。

北伐在即,王朴却离奇暴病,这让柴荣暴躁异常,他在王朴床边走来走去,凶狠地斥责几位太医:“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平日还称为神医,一到关键的时候就束手无策,若救不活王枢密,你们也别想活了。”

柴荣好几次都准备踢打太医,每次刚要出脚的时候,柴荣克制地摸了摸挂在腰上的一块形制古朴地玉佩,这块玉佩是逝去地符皇后的遗物。柴荣称帝前一直带兵打仗,带兵将领火气都不小,称帝后,符皇后就送了一块玉佩给柴荣,玉佩上有两个字“制怒”,柴荣得到此玉后,自然明白符皇后的心意,所以,每当要发怒之时,他就会摸摸这块古玉,平息自己地怒火。

太医刘词听到此语,脸色一下变得煞白,他大着胆子道:“以臣愚见,枢密使似是中毒。”

三公主生病,李词在心里也认定是“中毒”,只是在皇宫之中,“中毒”一事颇为敏感,说出来有可能无数人头就要落地,因此李词宁愿被人责骂为无用,也不敢轻易说出这两个字,目前陛下已是怒火攻心,既然如此,李词就豁了出去,讲出了心中所想。

所有在场的大臣均脸色一变。

三公主生病之时,柴荣也守在床边,经李词提醒,柴荣马上意识到三公主和王朴的病症几乎一样,刘词之言极有可能是事实。

柴荣脸色数变,突然勃然大怒,“李词妖言惑众,给我拿下。”

刘词如小鸡一样,被几位如狼似虎的禁军提在半空之中。他的下领被迅速地摘了下来,再也发不出一丝言语,其余几位太医见此情景,浑身发抖地跪在地上。

柴荣对一位侍立一旁的禁军供奉官道:“刘词妖言惑众,斩首。”供奉官面色沉静,虽是武将却颇有文气,举止间甚为干练,接令后。带着禁军走出了屋门,奇書网不一会,供奉官就提着刘词的人头走了进来,人头上的鲜血不断地滴在地面。

供奉官手中的人头不断地滴着鲜血,一股血腥气和臭味扑鼻而来,一名头发花白的太医已被刘词地人头吓得大小便失禁。

验过刘词的人头,禁军军士就拿着人头出去,而供奉官就挺胸侍立在一旁,验人头,原是军中规矩。柴荣就把军中规矩也搬到朝中。

侯大勇心头一片雪亮:太医刘词当众揭穿了真相。因而惹来了杀身之祸,若不杀刘词,柴荣骑虎难下。必然要明着追究下毒一事,而北伐在即,万万不能在大本营大开杀戒,这样做要动摇军心,所以刘词必死。

处罚了太医李词,柴荣又变得心平气和,他对侯大勇道:“听到王郎病重,一时糊涂,竟然忘记了医术高超的智能大师,侯郎赶快命人去请大师过来。”

“智能大师治好了三公主之后。就向东云游,现不知在何处。”当日和智能大师一别,智能大师就向东而行,侯大勇也没有找到他的把握。说到这,侯大勇心中突地一跳,“智能大师能治好三公主,自然知道三公主乃是中毒,柴荣聪明绝顶,定然已经想通了这一个关节。”柴荣没有继续追究太医们的责任。又对侯大勇道:“侯相和智能大师相熟,就由你来寻找智能大师。”又对那名手提人头的供奉官道:“赵匡义,你带一百精骑,随时听从侯相指挥。”

原来供奉官就是赵匡义,侯大勇不由得使劲看了一眼,暗道:“真没有想到,这位面相冷静的年轻人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宋太宗。

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在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一位是宋太祖,一位是宋太宗,赵匡胤在数年前地高平之战就已经见过面,而赵匡义则阴差阳错没有见过面,侯大勇回到大梁后,已是禁军中级军官地赵匡义一直在泽州防御北汉,今天是侯大勇和赵匡义第一次见面。

赵匡义从泽州调回大梁,是枢密院的命令。新禁军成立之后,禁军中下级军官的调动由枢密院负责,并不需要报经中书门下,因此,作为宰相的侯大勇并不知道赵匡义从泽州回到大梁。

梁、唐、晋、汉以来,枢密使一直在与宰相争权,枢密使是直接通过“宣”、“头子”来行使其权力,中书门下是用“敕”、“帖”发文来行使权力。枢密院的“宣”和“头子”的威力不小,唐明宗时,枢密使安重诲曾用“宣”驱走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王从珂;后汉隐帝时,枢密使郭威即以“头子1,命保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白文珂代替“位兼将相”的西京留守王守恩。

柴荣称帝之后,枢密院的“宣”、“头子”和中书门下的“敕小“堂”各行其是,有分工也有冲突,两方权力各有侧重,谁也不能完全压倒另一方。

虎捷等禁军六军是大周中央军精华,为了有效控制六军,赵匡胤等六大将都挂着枢密副使的名号,禁军中级官员地调动都必须经过枢密院,而六军主副将的调动则要经过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赵匡义是禁军的中级军官,就由枢密院直接用“宣”调动。

侯大勇特意安排飞鹰堂收集赵氏兄弟地故事,对两人也算了解,今日见到从未谋面的赵匡义,更是和以前得到的观点印证了起来。

赵匡义的性格气质和赵匡胤完全不相同。

赵匡胤从小就不喜读书,却是胆大心细爱冒险,骑射本领非同凡响,怎样的烈马他都不在话下,有一次驯马的时候,马使性子在城楼的斜道上狂奔,一撩蹶子将赵匡胤远远地甩了出去,赵匡胤先是撞上城楼门楣,又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旁观的人都魂飞魄散。认为赵匡胤肯定脑袋都要撞碎,正在为赵家长子难过之时,谁知赵匡胤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摸了摸脑袋,毫无惧色反倒性气更足,发力追上烈马,纵身腾上,最终制服了烈马。

赵氏兄弟的母亲杜氏。对于野性十足的赵匡胤很是担心,于是决定尽早给他完婚成家,这是古代拴野马办法。后晋开运初年(公元944),十七岁地赵匡胤父亲赵弘殷在护圣营的同僚贺景恩十六岁地女儿为结发之妻。

赵匡胤成婚这年,三弟赵匡义还不满六岁,刚是启蒙的年龄。赵匡义年龄虽小,脾性已经初见端倪,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性格,这个小孩子都与他的哥哥大相逡庭,赵匡胤好武善骑射。性情豁达。能交朋友,颇有江湖习气。赵匡义嗜好读书,他和同龄的孩子游戏时。其它孩子都会不知不觉地对他心生畏服之情,不敢对他呼呼喝喝。出身行伍的赵弘殷对于自己竟也能生出个会读书的儿子,感到很是高兴,两个儿子,一武一文,也是美事。赵弘殷外出征战时,分毫不取金银财宝,专心搜求各类古籍善本带给赵匡义,在父母的严格督促和关心之下,赵匡义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很有智谋。

此时,供奉官赵匡义言语不多,行过礼后,就恭恭敬敬地跟在侯大勇身后。赵匡义军姿极佳,却并不能给侯大勇留下好印象:在侯大勇记忆中,赵匡义在对辽战争中屡打败仗,最后畏辽如虎,埋下了四百年被动挨打地祸根。这个念头已根殖于侯大勇内心深处。

侯大勇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国防大学里专门开设了研究古代著名战役的课程,大周的战役主要研究的高平之战,北宋初重要一战就是高梁河之战。

高梁河一战,是宋和辽此消彼长的关键一战:眼前这位英气逼人的赵匡义,在烛光斧影中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即位后就大举北伐,倾全国之兵,经过苦战之后将北汉灭掉。在公元九七九年六月,宋军主力从太原出发,几日之内连克易、涿、顺等州,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二十三日已兵临幽州城下。本以为能一蹴而就,一鼓作气破城驱敌,怎耐宋军经灭汉苦战,又未休养,多日苦旅征伐,已是疲惫不堪,强弩之末,再加上幽州城厚墙坚,辽军依此死守,竟让宋军望洋兴叹,对城空想。

而辽国闻幽州危在旦夕,既发名将耶律休哥率五院精兵,耶律斜轸率六院大军驰援,之前宋军也大败辽耶律沙,追至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西北地名仍在)于辽军形成对峙,但夜间遭到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城中耶律学古、韩德让四路大军包围,宋军夜间又不明敌情,被震耳欲聋、偏地火把弄的心惊胆战,一时阵脚大乱,清不成军,太宗也受了重伤,乘驴车狂奔到涿州才敢停歇。

高梁河之战,宋不但未能如愿收复北方屏障一——幽燕之地,更使柴荣以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禁军元气大伤,更为致命的是建军以来战无不胜地禁军遭此大败,自信心被沉重打击,而辽人却从此有了轻视之心,此后连年南下侵扰,宋,辽大战百年不止,而宋再无雄心收复幽云之地。

失去了燕幽之地,中原就直接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地铁骑之下,没有了长城一线可攻可守的战略要隘,宋也失去了汉、唐北控大漠的可能,更不可能使四夷顶礼,从此,宋朝在北方民族连年侵扰下国力日衰,民心不振,终被北方草原上腾空而起地蒙古所灭,北方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来讲,高梁河之战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拐点,赵匡义要为高梁河之战负完全责任。

为什么要让赵匡义对于战争的失败要负主要责任,从战略上来讲:

一是轻易破坏了赵匡胤留下的和平局面。契丹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全国皆兵,男子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岁以下都要服兵役,并且是自备马匹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