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帮她掖好香肩上翘起的被角,轻柔的蚕丝被舒适而暖和,这些细小的关怀让十三娘很受用,眸光在清淡的宫灯下明亮了许多,或许到了杨家这般荣华富贵,别的也没什么好求的了,十三娘所求的不过是自家夫君不时的呵护。
“当然是真的,这其实是我一直的打算,大宋的军事、政治、经济现在都不错了,唯独在思想方面尚需逐步引导,自大宋开国以来,到绍圣年初,无论是文人还是普通百姓,在思想上逐步趋于保守;一方面,这是由于太宗以后,军事上遭遇多场大败,西夏成心腹之患,辽国如巨石悬顶,国人在这种压力面前,会集体变得谨慎保守;另一方面,如欧阳文忠公等文坛领袖,极力地提倡尊王攘夷,民众这对外来的学说难免产生排斥的心里;神宗之后,新旧两党陷于剧烈的党争之中,百官结党互伐,蝇营狗苟,对外求和绥靖,一心只想着关起门来内斗,这同样是民众思想趁于保守的一个原因。这几年来,由于军事拓展,经济发展,党争消弥,保守的思想有了不少改观,但这远远不够。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别的民族一直在模仿我们,学习我们,以前无论是汉之匈奴,唐之突厥,他们虽然军事上很强大,但在国家体制上还是典型的游牧部落,注定了他们强大只能一时; 但到了我大宋国之时,却是完全不同,北边的辽国,还有西边的党项,他们都建立起了严格意议上的国家,各种国家体制都很建全,这对游牧民族来说是极大的进步,所以他们的国脉可以延续很久,这说明一个道理,别的民族一直在学习我们,一直在进步,若是我们自以为是中华上国,不屑去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我们迟早会被别人超越;在大宋,现在很少有人去想这些,比如二程的理学,我将之称为“抓痒学说”,因为他们总是在自己身上挠来挠去,你若问他天地有多大,别国都有哪个先进的文化,外族的历史有了怎样的变迁,他们肯定是一无所知……”
杨逸将理学比作“抓痒学说”,让十三娘失笑不已,小手又伸到他肋下扭了一下,这次有些疼,杨大官人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
“所以说,宏扬我华夏文化的同时,不可闭关自守,自以为是,要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行,相公我要注书立说,就是要改变大宋这种保守的观念,引导国人睁眼看世界。”
杨逸说了这么多,十三娘听完眸子亮晶晶的,杨逸以为他会和自己讨论些什么,静静地等着,结果十三娘突然来了一句:“妾身这就去帮官人磨墨。”
她还真是说起来就起来,杨大官人赶紧抱住她那凹凸有致的身体,让她紧贴着自己的胸膛,这般赤裸裸的贴在一起,真的很温暖,很柔软,那滑腻湿润的触感让他不禁又蠢蠢欲动起来,十三娘俏然白了他一眼,接下来的表现再次出乎杨大官的意料之外。
“娘子,你要做什么?”
十三娘却是不答,那娇躯轻轻扭动,从他胸膛一路吻下去,直到……!
从杨逸离京之后,杨家门前冷清了一年,杨逸回京第二天开始,大门前立即又变得车水马龙,临近年关,正是互赠亲朋好友礼物的时节,登门之人,皆会捎上年货财礼。
家中的年礼十三娘也早已准备好了,别人送礼上门,通常是要有所回礼的,这就是所谓的礼尚往来。
杨逸暗道命苦,现在他真怕过年了,应酬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强撑了三天,杨逸实在撑不住了,便让萧忆和苏家五郎代为应酬,自己跑到兴国坊新宅这边躲避。
除夕快到了,新宅这边同样张灯结彩,收拾得焕然一新,阮柔、顾媚娘、李盈三人正在后院里蹴踘,清脆的笑声飘荡在鳞次栉比的飞檐殿阁间,让人不禁想起了老苏的那首《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或许,阮柔她们的笑声,也曾引得墙外行人驻促倾听过吧。
现在阮柔三人外出虽然不受限制了,但三人还是颇知进退,除了往景明坊那边给杨氏请安外,再就是偶尔到隔壁那个芳邻萧盈盈家串串门,其他的就很少出去抛头露面了。
她们万万没想到杨逸会有时间到兴国坊来,见杨逸转过回廊,三人硬是愣了一愣,才赶忙上来敛衽施礼。
杨逸豪爽地哈哈一笑,将三女拥到怀里怜爱了一番才笑道:“去吧,你们继续玩,我看着。”
醒撑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杨逸这次回京,不再顾忌什么,除了注书立说,外加教导赵捷之外,那就是恣意花丛,享受人生了;要知道人生苦短啊,这年头就算是道德君子也是妻妾成群,咱们倒去“灭人欲”这不是天理难容嘛。
“爷难得过得一回,奴等岂能顾着玩,自应尽心侍奉左右才是。”阮柔先开口说道。
“你们尽情的玩,我看着开心,这就是最好的侍奉,去吧。”
见杨逸一脸阳光朗笑,并非言不由衷,三女欣然而应,顾媚娘和李盈欢快去玩球去了,有杨逸看着,她们自是拿出浑身解数,把球踢得花样百出,裙影纷飞,柳腰款摆,眸光还不是向杨逸瞟来。
“好!踢得好。”杨逸自不会让佳人失望,连着喝彩起来,阮柔则亲自给他捧来香茗,殷勤献上。她那端庄的容颜之上,还带着运动过后的潮红,仿佛是观音动了尘心,别有一种勾人犯罪的冲动。
杨逸接过茶轻呷了一口,然后将阮柔拥进怀中,恣意轻怜,很放肆,很坦荡,不一会就弄得佳人娇喘吁吁,浑身酥软。以至于顾媚娘和李盈难以专心,脚上连连失误。
杨逸干脆将俩人也叫了过来,一同回到楼上,享受过三女温柔的按摩后,浑身舒泰的杨大官人这才坐到书桌前,在红袖添香,佳人研墨下开始自己注书立说的“大业”。
他要写的并不单单是让国人睁眼看世界,还有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探索,他在遣词用语方面很谨慎,中国这样的国情,不能一次下猛药,必须要采取凉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加以引导。
他首先是分析匈奴到突厥、契丹、党项等游牧民族政治的变迁,来证明异族从中国都学到了什么,中国今后要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些兴也勃然,亡也忽焉的游牧民族,而是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无论是政治、外交、文化,中国都有必要对外族重新作出考量和对比,从而不断调整自己。
杨逸打算由外而内,以自己的眼光,慢慢剖析各国的政治和历史,最终让国人接受一套新的政治理念,这很难,用时会很长,杨逸也不能确定最后能不能达到,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尽量去做。
嗯,急不得,写得累了,就享受一下美人的侍候……
第八卷 第792章 皇家科学奖
杨逸为了躲避应酬,这几天一直躲在兴国坊新宅这边,每天除了注书立说,就是陪美人玩乐,日子过得好不舒畅。
到了除夕前两天,杨逸和十三娘还有木婉灵、令子一大早便来到自家城外的田庄,亲自给庄户分发年货,每家十斤猪肉、棉布一匹、果蔬糕点若干。
庄户们携老带幼前来领取,个个笑逐颜开,每家领到的年货价值五贯钱左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有家境困难的还能多领到一些,总是杨家一份心意,庄户人家自是感激在心,直把十三娘她们当活菩萨看待。
大宋在扶助弱势群体方面,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官府方面建的常平仓,常平仓的主要功能是丰年收粮,灾年粜粮,尽量让市面上的粮价趋于稳定,避免谷贱伤农,或是灾年粮价飙升。
民间还多建有义仓,义仓多是以宗族为组织,由族中富户捐献粮钱,或是族中划出一块公田,公田收入归义仓,义仓主要是用救济族中生活困难的农户,国家对义仓很重视,从仁宗起,历代皇帝都曾针对义仓下过圣旨,在扶助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杨家也建有义仓,不过救济的意义已不大,因为杨家的庄户都比较富裕,因此义仓不再针对某个庄户,而是像后世的行政单位一样,逢年过节统一发放一些礼品作为福利。
除了庄户人家外,科学院里的师生更是少不了。
科学院如今已有能工巧匠五百多人,学生两百多名,大宋并不限制民间办书院,不管是散布全国的私塾,还是岳麓书院这种名闻天下的高等教育场所,都是民办的,只要不宣扬反动言论,官方并不太干涉书院的教学方式。
杨氏科学院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光授受儒家学说,而是融汇百科,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许多教材都是由杨逸与十三娘亲自编定,学童先学几年的语文和数学,几年之后,再增加几何、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科学院里跟着教授实践。
由于杨逸名动天下,加上书院不收学费,还给学生提供三餐一宿的生活补助,很多农家子弟挤破了脑袋想进入书院就读,杨逸考虑到书院草创,师资缺乏,目前一年暂收一百名学童,以后等条件具备之后,再慢慢增收。
杨逸几人一边往科学院走,十三娘这个院长一边给他介绍这一年来科学院的情况:“官人,除了你布置的蒸汽机、黄色炸药、纺织机、液压机、青霉素等十二个项科研目外,今年又新开了钟表、玻璃、水泥、器械等大小三十多项研究。”
“进展如何?”杨逸含笑问道。
“出了十多样成果,最中最有价值的是座钟和玻璃,不过两样都还有些不足,座钟一天下来,通常就会慢两三分钟,玻璃也有不足,成品中多有气泡,还要进一步改进才行。”
杨逸一听,立即笑道:“座钟变慢这方面,你们自己解决,玻璃气泡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解决。”
“真的吗?官人快说。”
“嗯,很简单,就是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有效消除溶液中的气泡。”
十三娘听了高兴地说道:“过年之后,妾身就让他们试试。”
科学院里已经放年假,但工匠连同他们的家属都已安置在庄子上,因此还有不少人在院里继续研究自己负责的项目。
特别是负责蒸汽机和黄色炸药的黄左和狄大业等人,简直是废寝忘食,因为这两个项目是杨逸交待的重点项目,他们要什么杨家提供什么,待遇也极为丰厚,可两年时间了还没有搞出成果来,这让他们觉得十分惭愧。
杨逸的到来,更是让众人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杨逸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多加安慰和鼓励,同时和他们一起探讨了许久,象蒸汽机大致已经制出来了,但是由于闭气性较差,耗能大、体积大、工作效率低,实用性不大。
但这也算是很不错的进步了,只要慢慢研究下去,解决了闭气问题后,蒸汽机投入实用便不再成问题了。
黄色炸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至少把汞溶解到硝酸中制造出雷汞来了,这东西是极其危险的,杨逸一再警告他们,宁愿慢些,也一定要保证安全,甘油、硫酸等物都在提炼过程过当中,其实这些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这些东西后,如何配制黄色炸药杨逸是知道的。
玻璃、水泥、座钟及其它器械的研究制造杨逸也都不厌其烦地一一看了一回,其中玻璃和水泥是在科学院外头另建了一个小型高炉加以炼制,水泥还没出成品,杨逸也只知道水泥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具体怎么烧制以及原料配比却是不知,这些只能由工匠们慢慢去探索。除了这些大型研究项目外,院里的能工巧匠也摆弄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小物件。
比如一个小风扇,这种小风扇用手轻轻摇动,入风口有一个箱子可储存冰块,空气从冰块间通过,能起到降温的作用,热天用来消暑比打扇子凉快不少。
工匠们把小风扇制作成各种形状,精巧美观,摆在家中既可以当作装饰,又具备实用性,韩碧儿已经让人建了个作坊专门生产,估计销路不错,类似的小物件还有不少,看得令子和木婉灵惊叹不已。
除了自己研究之外,杨家科学院还收购专利,谁有什么发明,都可以拿来,只要有实用价值的,杨家科学院会出资买断。为此,杨逸准备推动朝廷出台专利法,以保护和鼓励民间发明。
从科学院出来之时,杨逸一脸欣然,虽然那些大项目大多没有出成果,但都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只要突破一些瓶颈,就能大功告成了。
上车后,十三娘悄悄瞄了杨逸几眼,才蠕蠕地说道:“官人,妾身有件事要跟你说。”
“唔,说吧,娘子管理有方,科学院的进展我很满意,说吧,什么事?”
“妾……身未经官人同意,擅自改变了一些规定,就是……出了研发成果,转让所得的两成收入归参与研发的工匠……学家。”
杨逸见她吞吞吐吐的,不由得好笑,嗯,说来杨家所给的薪俸是非常优渥的了,一个骨干的薪俸比知州还高。
而一直以来,哪怕是朝廷的将作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