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固亭怀古也就是第一句第二局需要改动一下,把“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改为“何处忆三国,满目疮痍云梦泽”,后面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都是可以直接应用的,当然,苏宁最喜欢的还是后面的下半阙,正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苏宁选择这首词的主要原因,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倒也不错,但是那是假设曹操胜利的诗词,用在这里,不太妥当。
至于诸葛亮五丈原殒命的章节,用《蜀相》再贴切不过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首作品分别跟在赤壁之战之后和五丈原之战之后,当时代给李二陛下极大的享受。一首长短句。一首诗,把这两个历史事件烘托得淋漓尽致,对于孙权年少英雄的赞扬和对诸葛亮兢兢业业却最终失败的叹息,李二陛下亲自挥笔把这两首诗词给抄写了下来。细细品读。总是觉得有回味无穷的地方。
同样的感觉则更加深刻的体现在孔颖达这一类文人的心中。反正苏宁才子的名号是坐稳了,他们对于这两首诗词的水平和所表达的意境基本上是叹服的,瑰丽雄壮的唐诗还处在拉开序幕的时代。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能和苏宁相提并论的诗作诞生,更别说是如今还并不为人重视的长短句,但是这首长短句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追捧。
配合着三国故事的快速流传,这两首诗词也很快的打响了名声,这也是得益于盗版的广泛流传,人们现在都知道苏宁侯爷写完了之后直接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之后别的人才能看到,皇亲国戚豪门大族都在看。
当然出于技术保密的考量,之后的章节就没有刻印许多,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继续观看,其余人都只能借他们的书来抄阅,这让不少人觉得非常不爽,原本都是能看到的,现在只能等第二批,李二陛下给出的理由是经费不足,而且等到全书完成之后再行刻印效果更好,大家只能忍着,只能憋着,某些素质低下的老脸臭不要的还时不时的跑到苏宁府上骚扰苏宁,就想看到第一手的信息……
这个头如何能开?要是开了头,以后人家还不一拥而入苏府,到时候自己还能有安生的日子可以过?绝对不可以,苏宁三两句话就请这些老脸臭不要的回去,然后自己也回到书房不再搭理他们,老脸臭不要的家伙们很郁闷,也只能作罢……
没故事看的日子非常的无聊,这也就更加激发了广大好事人群争相传抄的兴趣,一个人要是得到了抄录本,简直就是大明星,到哪儿都有人跟着请求让自己也抄录一份,一时间长安纸贵……
应该说古人压根儿没有稿酬的概念,也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因为在这个时候可以写出一本风行天下的书,已经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情了,而且这个时代,大唐时期,除了朝廷,哪里还有人可以刊印书本发行?一没有纸二没有印刷术好不好!
八个月之后,苏氏三国正式完结,最后一回三国归晋也结束了,李二陛下带着一丝落寞看完了最后一个字,然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论多么叱诧风云的人物,也不过那么数十年,终归是会成为一堆黄土,被后人笑谈,自己死了以后估计也会成为后人的谈资,大家都是一样的……
这本苏氏三国,写的是三国,但是说的却是历史,是道理,是权谋,是军略,各种各样的知识层出不穷,李二陛下还真的一度为苏宁如此广博的知识量感到吃惊,不过想到他那个厉害的师尊为他打下的底子和李靖这位军事家从中协助,也就没什么奇怪的,只是六个多月了,半年多的时间自己已经习惯于日日通读三国,这一下子结束了,还真有些不习惯。
感到不习惯的自然也不在少数,当然目前完全看完三国全本的人只是区区数十人而已,因为数量的限制和印刷本的稀少,只有少数高层才能及时看到三国的最新章节,其他人都看不到,道听途书或者听人家说书也不知道多难,不少人就在那里期待三国最后的完本和朝廷的完本刻录下发,那个时候可就能一饱眼福了。
现在三国完结了,李二陛下毫不犹豫的下令立刻着印刷局校检印刷五百本出来,还是要限制数量,不能一口气弄出来,五百本的数量差不多,刚刚好,给高官发一些,给军事大学发一批,宗室的需求量也不小,至于民间,抄录本已经不少了,这些日子民间到处都在议论三国,这一点李二陛下还是略有耳闻的。
不过……
小子,有不少事情还在后面,够你受的,你可别得意忘形啊!
四百六十二争议(下)
正如前面所说的,任何事物都会产生争议,现在已经被基本确定了地位的名品在刚刚诞生的时候,也会经历相当程度的争议,四大名著哪一部没有争议?所以苏宁一早就准备好了接受争议和攻讦的局面,要是没有争议大家一边倒的叫好,苏宁才觉得奇怪呢……
五百本完本刻录下发了,军事大学、参谋总部、朝廷高官、文化人、宗室都得到了一部分完本刻录的苏氏《三国》,这下子可教大家伙儿高兴坏了,看得那叫一个如痴如醉,以李二陛下打头,得到了完整的一本《三国》之后,立刻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虽然前面的章节已经看了不知道有没有七八遍了,可是真正的一本书拿到手里面踏踏实实的时候,那种感觉还真的是难以言表。
一章一章的看和看整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种快意,那种舒爽,在那个精神娱乐极度缺乏的时代,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之前只顾着看故事,看情节,现在有了前面的基础打底,再细细的品读一下这部苏氏三国,李二陛下还真的是越看越满意,因为他很明显的看出了苏宁写在这些故事里面暗藏的意思,这本书里面苏宁有意无意的把曹操树立为了一个极其复杂但是又无法让人否定的角色。
《三国演义》还没有诞生之前,人们对于曹操的感觉并不负面,但是也不算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在世家门阀权力极大的时代。对于那个曾经三次下达唯才是举令打压世家大族力量的曹孟德,世家门阀如何能有好感?
对此李二陛下也能理解,所以对于苏宁极力渲染的几个重要章节,比如曹操孤军追击董卓几乎丧命的事情,比如袁绍对皇帝置之不理而曹操毅然出兵挽救皇帝于危难之中并且击溃了李榷郭汜叛逆的事情,比如袁术称帝之后曹操立刻做出响应出兵剿灭袁术维护汉室正统的事情。
当然,苏宁也没有故意偏袒曹操,对于曹操的多疑和残忍的一面也大加鞭笞,比如为了父亲一家屠杀数十万无辜徐州民众以至于第一次东伐徐州功败垂成,差点儿丢掉了兖州老家的事情。苏宁借刘备之口表示:“此乃不修仁德。肆意杀戮之报也!”
对此,李二陛下表示赞同,没有刻意的为他遮掩什么,却也没有忽略掉他的功绩。对于他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手段表示不满和反对。对于他做的一些事情却大加赞扬。尤其是在曹操下达唯才是举令的章节里面,借不少寒门子弟之口表示曹孟德真乃雄主也,又借世家大族之口表达对曹孟德的厌恶。两下里一个对比,对于世家大族出身官员的厌恶跃然于纸上,李二陛下看的也是直皱眉头,于是他恍然大悟,这才是苏宁的目的不是吗?
曹孟德是雄主,而我与曹孟德的境况又是何其的相似?曹孟德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任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我李世民为何不可?他是雄主,我就不是吗?只要用才能,我就有信心驾驭他!我就敢于任用他!诸多骁将贤臣无一不是数十年一出之大才,我李世民不照样用之?
一方面对苏宁的笔法赞叹不已,一方面,李二陛下又在计划这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是个没办法安顿下来的主儿,他的骨子里就是逆反的血脉,人家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曹孟德厉害,他偏要比曹孟德更厉害!
至少如今我的力量比曹孟德强多了,更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我所用,我又有何不敢的?山东世家又如何,现在不还是被我治的服服帖帖的?唯才是举,就唯才是举,哪怕是不仁不孝者,大不了把他放到西突厥去,他照样是一把尖锐的匕首!把子在我手上!
苏宁不晓得自己对曹孟德的赞誉让李二陛下感到不平衡,于是他决定要超越曹孟德,成为一个比曹孟德更强,更仁德,更能流芳百世的皇帝,苏宁现在正在准备一些除了《资治通鉴》以外别的事情,但是一些文人对他的攻讦已然开始,使得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应对。
这些文人受什么人指派也大抵可以看得出来,寒门士子受了苏宁太多恩惠,就算不说好话,也不会说坏话攻讦苏宁,做那白眼狼的事情,对于这种事情人们还是非常在意的,你要是受了人家的恩惠还做那些白眼狼的事情,你就不用混了,没人会和你交往。
所以他们的攻击方向主要集中在几点上面,第一就是三国的史实错误,这些人列举了苏氏三国整本书上五十七处史实错误,表示这种书籍现在流传甚广,百姓愚昧不知其所以然,还以为这便是正史,若是人人都以为三英战吕布那是真实的事情,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才能纠正过来,苏宁这是遗祸万年之举!
第二就是对于曹孟德之评价,苏宁似乎对曹孟德很有好感,可其为权臣,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对皇室不敬,苏宁此般评价,莫不是有宣扬造反之嫌疑?亦或是想成为曹操第二,心怀不轨?
第三就更厉害,说曹孟德发布唯才是举令,声明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他也可以用,不仁不孝之人可为人乎?这等人都能用来治国领兵,岂不是误国误民,实乃荒天下之大谬之举!
最后综上所述,得出最终结论,苏宁这是在有意的颠倒黑白,煽动人心,实乃大奸大恶之人,小小年纪心怀不轨,若是长大了那还得了,于是一帮子人要向皇帝上万言书,各自署名,请当朝大员上奏皇帝,焚苏宁之书,斩苏宁以正视听。
好嘛,又要杀我?
苏宁那个无奈啊……
本来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把茶叶给弄出来。老是喝水很不爽,喝酒的话那是吃饭的时候用的饮料,哪能经常喝?要喝四时饮五色饮又成本过高,苏宁不想让别人说这是豪奢之举,尤其是李靖,所以无可奈何之下,苏宁准备把真正的炒茶给提前带到大唐来。
出于之前的习惯,苏宁在有客人来的时候经常会有口误,把端水说成上茶,然后有些耳力好的客人就会觉得奇怪。那茶是怎么弄的?煎茶?好像不是这样的吧?难道是做药用的?你咒我有病?
没错。唐玄宗时代之前,茶叶这个东西除了蜀中和江南世家用煎茶的方式饮用之外,还有人当做药用,并不被当成饮品。所以这个时候关中根本不兴喝茶。想喝茶也可以。去寺院吧,那里的和尚习惯用茶叶来祛病……
但是那也不是现在所喝的炒茶,不仅苦涩。还带着一股草腥味儿,难喝的要命,不用来炒一炒的话完全没有茶叶的清香和真正的功效,至于那些所谓的茶砖茶饼,尼玛,还要加羊油加肉蔻加盐加姜那能喝吗?
苏宁一想到那个东西就觉得郁闷,所以特意遣人去长安的寺院里面求来了一些茶树,种植在自家后院里面,寺院的和尚有喝茶的习惯,所以长安城不少寺院都有茶树,只是不够普及,因为技术不到家。
所以苏宁就在神机上面查找炒茶的方式,这个炒茶也是一门学问,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办到的,要是简简单单就能办到,那蜀中和江南的世家也不用喝煎茶了,那是多少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苏宁也不知道这个茶叶是属于哪一种茶,寺院里的和尚说是从江南求来的茶树,在寺院种植,具体叫什么,大家也都不清楚,所以什么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之类的暂时还是不要想了。
苏宁很喜欢喝茶,而且越长大就越喜欢喝茶,小时候喜欢喝雪碧可乐,长大了就喜欢喝茶,或许是受老头儿的影响,越大觉得茶叶的那种特殊的苦涩就越不平凡,回味无穷,比起什么咖啡和可可之类的,还是茶叶最健康,咖啡容易使人兴奋,可可容易导致发胖,只有茶叶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当之无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这样的好东西,如何可以不弄出来?有了茶叶在手,以后再有客人来,苏宁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喊上一声上茶,而不用担心被人家误以为是在咒人家生病。
可是被这些倒霉家伙们一弄,苏宁就不能默认了,有的时候你越是不出声音就越容易被人家欺负,这些人就越容易放肆,第一次把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