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14章

春秋小领主-第114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自己女婿的贪婪,智罃已经无话可说了,反正这样的人他见多了,自家的女儿就是这类型的人。所以,智罃干脆装糊涂,等许军稍事休整后,他命令许军作为后劲(殿后军),自己带领大军提前出发,前往陈国。

行军路上,各类军情接踵而来:楚国听说晋国的军队正在赶来,他们也不愿跟晋国军队正面抗击,硬碰硬打一仗,所以他们留下了大将彭名继续攻打陈国,楚军主力则调转屁股,向着自己国内飞奔。当然,虽然彭名带领的军队过于薄弱,但楚国也有自己的小弟,楚君临撤退前向自己的小弟顿国下达命令:“你冲锋,我撤退。”

顿国是个小国,不敢不服从老大的指示,勉强凑出了两百辆战车、约一万士卒攻打陈国,并扫荡陈国西部边境,摧毁了数个“小邦”。正得意样样呐,却听到自己老大的对头、另一位超级老大晋国的军队已抵达陈国境内。顿国人立刻转向,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眨眼间缩回国内。

晋国兵马出战时得到的命令是:帮助陈国戎守。所以晋国大军在许国境内接了赵武后继续南下,直到陈国国都郊外才驻扎下来。有赵武这位筑城能手在,副元帅荀罃(智罃)一点都不担心,大军刚刚站稳,他就下令把赵武喊到军帐中………军议。

军议的主题是:赵武在许国到底捞了多少好处?又该分给其余三国联军多少?

“我知道武子捞够了。我不看武子的表情,我看魏绛的神态。魏军佐是个憨厚人,据说魏氏受了很大的损失,他却每天笑得像鲜花一样,我就知道魏氏这次捞够本了。”说这话的是卫国执政孙林父,他是晋国的老朋友………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那种“花你钱,笑你憨,背后骂你人太贱”的“老朋友”,而是那种“打架我先上,断后我包揽,老大管收钱,小弟没意见”的霸主铁杆盟友。

跟赵武人太熟,孙林父说话没有顾忌,尤其在老好人的荀罃面前: “咱们顺路攻打许国,不就是因为随身携带的辎重不够,所以要取许国的粮食来让大军就食。如今赵武子一口把好处都吞了,我们三国联军只好跟着散步啊?”

荀罃和善,看到孙林父说话,其余两国统帅虽然不敢出声,但都在频频点头,为了保持军队的和睦,他开口问赵武:“许国除了提供两万军队,还提供了什么?”

荀罃用“提供”这个词,仿佛许国人纯属自愿地参加了对抗霸权主义的邪恶大国楚国的事业。幸好,在座的人当中并没有许国人参与,大家已经把许国人的感受自动“代表”了。

赵武很老实,他老实的回答:“许国国君“愿意”亲自去我国的国都“听成(听取工作安排)”,许国执政也“愿意”随行,目前许国国内由公子成处理政务,他们的“代执政”是魏军佐选的,我不认识,具体情况你问他。”

魏绛苦笑,上前解释他的安排。赵武这一趟等于俘虏了许国国君与执政,并把二者押送到晋国国都,听候处置。如此一来,许国处于没有政府首脑的状态,为了保证晋国的利益,魏绛扶持了一名叫做“成”的公子,暂时代理国君的位子。至于这位公子成能否转正,完全看晋国对现任许君的处理了。

魏绛解释完,赵武作为军中主将,继续补充:“此战出战的是新军,战后缴获嘛,我们新军取走一半,其余的战利品留在虎牢,正在陆续转运到此。缴获的粮草就不说了………哦,错了,是许国“贡献”的粮草,咱就不具体说数目了,不过,加上陈国奉献的一部分粮草,我大军能够吃到明年开春,所以诸位无需为粮草担心。此地气候温暖,我的家臣东郭离随后将送来一批鸡种、鸭种和猪苗,今后大军的肉食供应,我赵军全包了。”

赵武如此慷慨,当然是想让三国联军在战利品分配问题上不要跟他争抢,至少不要跟他斤斤计较。稍停,他轻描淡写地补充说:“许国“贡献”的工匠七千名,我们新军已经按照魏赵两家出兵比例分光了。除此之外,许国还“贡献”了辅助兵约三万,正卒两万,以及少许女人,少许家眷。俘虏里的青壮,我们已经挑走了三千名,外加这些人的家眷。剩下的,即将赶来与我们会合。我先说明一点:那两万许国正卒,按我们晋国的标准并不算合格士兵,我的军官正在对他们进行训练,还给他们重新配发了武器铠甲。许国总共就贡献就这么多,谁要把许国的正卒拿走,那么我给许兵配发的武器铠甲必须收走,此后这些人的粮草,我也不负责供应了,谁家的士兵谁供养,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赵武这么说,等于已经把许国大搬家了。孙林父对许国的遭遇吃了一惊。鲁国的季武子经常受到齐国如此对待,有点不忍心。曹国也是小国,但因为紧跟晋国,没受过什么苦,仗势欺人的事干过不少,所以对此没感觉。曹国国君反而嬉笑着问:“两万许国正卒,你也不打算归还了?嗯,你确实像娇娇的丈夫!”

荀罃听了这话,内心充满自责。多好的孩子,当初加冠的时候来国都,是个多么腼腆而文秀的孩子。现如今,他都让娇娇教成什么样子了,我的错啊!

荀罃用充满内疚感的目光望向赵武,正打算说几句,上军佐士匄笑着插嘴:“这点汤汤水水已经差不多了,许国能有多少人?这下子,许国铁定残了。武子,你既然已经进入许国国都,何必要留下个没用的公子,残废的许国早晚是别人嘴里的肉,与其便宜别人,不如用来犒赏盟友。士匄比赵武还贪婪,与士匄相比,赵武确实仁厚。

荀罃这次领着上军出战,上军将是荀偃,也就是中行偃。中行氏与智氏都出自荀氏。中行偃是荀罃的侄儿,自然放心把家族武装交给叔叔。此时,中行偃留在国内帮韩厥处理政务,上军职位最高的军官就成了上军副将、上军佐士匄。荀罃作为联军统帅,事务庞杂,于是,整个上军的任务压在士匄一人身上。士匄所在的范氏家族,武装力量被叔叔士鲂分去一半,士鲂现在担任下军佐。于是,人手缺乏的士匄就忙得不可开交,一路上没跟赵武见过几次面。现在大军驻扎下来,士匄也逐渐熟悉了手头工作,身影开始出现在各种军事会议上。

士匄刚才说的是:许国是个小国,赵武这一下子等于夺去了许国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力量,可这点汤汤水水,四个国家一分,就不免狼多肉少。既然这样,当初就不应该留下那个公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也捆往晋国国都新田城。反正经过这一劫,许国已经没什么抵抗力量了,这样的国家,早晚要被别人灭了,国土人口并入他国。别人动手,不如我们自家动手,这才是“霸主威严”。

士匄说这话毫不顾忌身边其他诸侯小国的感觉。他生在霸主国,从小感受到霸主那种咄咄逼人的氛围,虽然他也是聪明人,但习惯成自然了,做事只考虑自家国家的利益,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荀罃在一旁和缓气氛:“许国虽小,可终究是周天王分封的小国,武子的处理是正确的。处罚许国国君的罪行,把许国的国政指定给贤明而有能力的公子,这是我晋国一贯以来处理事情的手法。许国位于我们来陈国戎守的半路上,这样一个国家掌握在有敌意的国君手里,那么,每一次我们南下来陈国戎守,都要克服这个障碍。因此,武子削弱敌国的抵抗力,也是合适的举措。至于许国今后怎么样,那是老天来安排,如果许国上下励精图治,或许能够重新恢复元气;如果许国昏聩,那是老天要处罚他们,我们不能代天行事。”

荀罃的意思是:许国离我们太远,我们夺下来分给别人,属于出力不讨好,自己一无所获不说,反而让别人壮大。最好的办法是,把许国剥光了,放在那里让人抢,而晋国作为霸主充当公证人,两边讨好。士匄听懂了荀罃话中的意思,荀罃话中充满了对许国的无奈,却又默许、怂恿别人对许国的争抢,并表明晋国对这种争抢袖手旁观的态度。

话说到这,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士匄点头:“那么武子交上来的战利品,究竟该如何分配。”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士匄说分配武子交上来的战利品,等于答应了赵武的条件,默许赵氏对两万许国正卒的吞并,那么赵武还有什么话可说,他对战利品具体如何分配再无兴趣,转而问:“副帅,我军应该如何驻扎?还请副帅作出安排。”

荀罃一听,感觉赵武话里有话,他忙问:“你有什么意见?”

赵武懒洋洋的回答:“陈国离我们太远,今后这种戎守工作,恐怕会没完没了,所以建立一座临时的军营恐怕不行,我建议:我们建一座永久性军营。”

荀罃笑了:“我这次带你出战,就是仰仗你的筑城手段。永久性军营,这想法不错,你还有什么设想,继续说。”

赵武继续懒懒的说:“陈国太小,这样一个小国,要应付我们十数万大军的补给,恐怕会很吃力。同时,为了加大防御纵深,我建议我们的临时军营,应该离陈国国都稍远一点。此外,为了减轻陈国的供应负担………这么小的国家,频繁面临楚国的骚扰。我猜想,即使他们想负担我们的大军,恐怕也没有这个能力。

与其等陈国承受不住而怨恨我们,不如我们主动一点,干脆把那坐永久性军营修筑成一座小城,城郭附近找一些农民帮我们种上粮食。今后,我们自己用产出负担自己。这样一来,陈国的负担减轻了,附近的小国听到消息,都会夸奖陈国投靠了一个好老大,并逐渐对楚国离心离德。而我们后续的军队来了,也有好的地方安置,避免他们因为驻守环境恶劣而产生思乡之情。”

赵武在这里谈到军队数量的时候,无意中采用了后世的手法,把辅助兵数目也算进军队总数中。对于他这个小纰漏,荀罃没有刻意纠正,他追问说:“照这么看来,你对筑城的地点早有考虑,那么人呢?你刚才说要在城郭找农夫种地,南方小国本来就人口少,从我们自己国家里迁移农夫这样的事情,也不会是你的想法,因为即便你肯贡献赵氏的农夫,我们君上也不会肯的。那么农夫呢?我们的农夫从哪里来?”

赵武嘴唇浮起一丝微笑,士匄眼睛一闪,立刻抢先说:“顿国!”

荀罃大笑:“不错,当然是顿国!这个小国,刚刚骚扰了陈国,掳走了陈国宝贵的农夫,陈国一定想报复,至少,也想重新夺回自己的农夫。如今我们联军到了,陈国人自然会不依不饶要求我们帮助惩罚顿国。惩罚顿国,我们必然会胜利,因为我们当中有一位筑城大师,他擅长筑城,自然也擅长攻城,许国国都一鼓而下,顿国比许国还小,我们怕什么?”

陈国位置距离上次大战的鄢陵不远,大约在今日的淮阳附近。而顿国与陈国隔水相望,大约在今日的周口市,他们隔的那条江水就是颖水,颖水与汝水、濮水一起在南方的下游汇入淮河。

众人皆大笑。荀罃大手一挥:“有了顿国,许国俘虏就不着急分配,陈国不是一直想搬迁吗?这次我们就帮陈国搬个彻底,让他彻底离开敌人的视线。顿国虽然小,可是,我们取的是顿国全国,连骨带肉的汤水,怎么也比许国的残汤要好喝。不过,陈国的处置,需要我们国君的许可。各国先把自己的辅助兵交给赵武,让他统一协调筑城。”

各国君主非常爽快的交出自己手中的辅助兵,他们如此爽快是出于春秋时代辅助兵与战国时代辅助兵的区别。春秋时代的辅助兵,他们来到战场是服的军役:赋。所以他们需要自带粮食与武器,期间,他们即使饿死了也没人在意,因为他们不算正式编制。与之相反,正卒是受国家武库供养的,或接受贵族的家族供养。赵武一向把自家士兵照顾的很好,无论辅兵与正卒,都接受统一供应,这一点在各国声名卓著。列国君主痛快地交出自家辅兵,是打着抛弃负担,让赵武照顾的主意。

剩下的会议议程在赵武的昏昏欲睡中进行着,各国联军统帅争着表白自己的功劳,力图在将来分肉吃的时候,能享受一点实质性东西。当然,他们也对许国剩下的俘虏进行了纸面上的划分。

商议已定,荀罃站起身来:“我去见陈国国君。三国联军中,除了曹伯之外,请再留下一位呆在军中主持。我不在,晋军由士匄统领。武子负责筑城事宜。魏绛随我同去见陈国国君。”

孙林父跳起来:“去见陈国国君,不过是商议报复顿国,以及对顿国国君的处置,这都不算啥大事。不如我留下来,正好与武子好好谈谈。”

赵武迷迷糊糊的点头,等大家走后,孙林父凑近赵武问:“武子,陈国可不比虎牢,在这里建一座城池,做不成商业大市,你怎么会想在这里筑城呢?此地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