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仓促修建的城市,居然比寡人的居城还要漂亮、整齐!寡人听说晋人向来以军列整齐著称,没想到连建筑房屋,也如此追求整齐对称。”
走了几步。陈君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听说晋国的大军撤走之后,这座城市将交给寡人。此外,城市周围还要按照你们的计划安置农夫耕作,听说你们还要修建工匠作坊,以补充晋军军队军械、物资。寡人可不可以……稍停,陈君鼓足勇气问:“寡人可不可以在晋军走后、在这座城市归寡人的时候,把居城迁移到这里?”
荀罃淡淡的笑着,回答:“那时,这座城市已经是陈君的了,陈君想怎么安排,那是陈君自己的事。”
跟随陈君来的还有一名鲁国大夫,他是来传达鲁国撤军令的。看到陈君欣喜的表情,他好心提醒:“陈伯,这座城市只适合晋军驻扎,却不适合让陈君当做居城,因为它凸出到了河边。万一敌军入境,首先遭到攻击的就是这座城市。如果陈君真把它当做居城,恐怕旦夕惊恐,夜不能寐。”
陈君无所谓:“我不是还有晋国国君能仰仗吗?再说,这座城市那么坚固,而且周围的城郭还出自晋人的筹划,我还有什么担心的。荀卿,这座城市还没有命名吧!”
荀罃点头:“这座城市出自我国正卿赵武之手,因为被当做军事基地,所以将士们喜欢把它叫做“军城”这个名字,也不算正式名称。
陈君赶紧表态:“既然是晋国正卿赵武子修建,又被当做军事堡垒,那么这座城市不如干脆命名为“武”叫做“武昌城”如何?”
于是,“武昌城”这名字,就这样穿越时空来到了春秋,只是它与原来的位置相差了很多。不过可以想象到,武昌城将来注定是一座名城。
建造这座城市的时候,赵武已经亲手铸造了两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新城市布局极为合理:中央的大土台上,巍峨耸立着三层台榭,这层台榭虽然是临时建筑,但因为赵武自己也居住在上面,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为了防止南方充沛的雨水冲垮三层高台,赵武在每层台阶边上都用巨大的条石镶嵌,以固定泥土。条石构成的框内,所有地面上都撒播草籽种上草坪,防止雨水冲刷泥土。更使高台具备了一种不同于春秋的美感。
土台旁边的四座大操场也被赵武弄得各有特色,赵武把他从淮南收集的物种都种了上去,所以这四座操场不是用栅栏隔开的,纯用鲜花与各种特色植物划分界限,如果它转为民用,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为四座特色各异的花园……
至于城外,赵武借鉴了某些现代城市管理的经验,把城外按不同的区域划分功能片区。比如绕城一圈,在大约两里宽的一条功能带上,赵武按区域分为织造房(做服装的)、木器房(做家具的)、铁器房、占卜房(医护所)等四大功能区。这四大功能区正对四座城门,每两个相邻区域中,嵌着一小块生活区,主要供应士兵生活必需品与副食品。这片区域只要稍加改造,把匠师驱赶出去,就能成为陈国公族专属的高尚住宅区。如果在外面再砌上一堵隔离墙,那就更完美了。
在这条“环城功能带”外侧,则是供应一个城市的各种农业设施,种田的、搞养殖的、饲养战马的等等都有。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遇到敌人围攻,它可以迅速将重要物资撤入城内,甚至可以把城外附属的农夫也撤入城中,然后利用自己的战争储备与敌人相持。
它更是一座围不住的城市,因为它城墙一面面临颖水,只要有强大的船队存在,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援兵与物资。陈君生长在南方,自然知道水路的重要性,他已经看出这座城市的强大功能,所以打算等晋军撤走后,将自己的居城搬到到此外。即使遇到危险,也不怕………面对超级大国楚国,即使陈君躲在大后方,难道就安全了?
面对这座城市,陈君只剩下不断地感慨:“晋人对待我不薄啊!寡人自从跟了晋国老大混,晋国人不仅千里迢迢派来军队,帮助寡人戎守,还筑造一座坚固的堡垒城市,增添寡人的力量。不仅如此,晋国人还教导我们各项先进的农耕、建筑技术。相比楚人对我们不停的压榨,如今连田野里的农夫都知道,晋国人比楚人好。”
陈君的感慨似乎没有引起陈国大臣的共鸣。陈国几名随行大臣相互递着眼色,嘴角微微上翘。这一刻,也不知道他们是在不屑陈君对晋国的愚忠,还是不屑晋国人的徒劳努力。
这时,士匄还在顿国进行最后的“和谐拆迁”工作。所谓“和谐拆迁”就是用暴力砸开顿国国民的大门,把房子里原来的主人捆绑起来扔出屋外,然后把房子里的东西全部搬到街道上,将房屋推平。此后,房屋的主人还不准有意见,必须大力讴歌晋军,以此创造一个和谐社会。否则,就是破坏和谐。
顿国的“和谐拆迁”进行的很顺利。不久,顿国的城墙已经拆除,房屋基本夷平。士匄(范匄)满意的看着工程进度,顺手从旁边人那里接过最新的军情通报,漫不经心的展读:“噢,楚国的溃兵逃回了国内?”武子这事做的不精细,明明他堵住了楚军的退路,怎么还让少量楚国溃兵逃回国呢?”
孙林父讪讪的提醒:“南方的小路盘根错结、曲折多变。武子的新军只有四千五百人,我听说他在屡次战斗中,已经把辅兵都驱赶上阵了。即便是这样,堵住南方退路的兵力也只有五百单骑而已。而楚军有五万人,南下的道路有千百条,他最终能堵住四万多俘虏,效果已经不错了,范军佐何必苛求?”
范匄笑了一下:“是我多事了,楚军战败的消息迟早要传回他们国内的,我们确实做不到一手遮天。情报说:楚国国内已经获悉楚军战败的消息。楚王追究陈国叛离、顿国灭亡的责任,杀令尹(楚国执政)子辛,并决心准备伐陈。”停了一下,范匄感慨:“我们要失去陈国了!楚王新任令尹子囊是位贤臣。楚国人惩罚不忠心的子辛而任命子囊,必定会改变以往的做法,更加迅速地攻打陈国。陈国靠近楚国,人民日夜惊惧危急,能不归附楚国吗?所以,保护陈国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不是我们能轻易做到的,放弃它,反而好点。”
鲁军这时还没有撤退,鲁军统帅季武子在一旁不解地询问:“我们为陈国做了如此多好事,难道他们还不感激我们吗?为什么范军佐说我们要失去陈国?”
士匄叹着气解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光有德行就够了。我们为陈国做得再多,也比不上生死存亡的危机。我们晋国自身也有自己的国事啊!身为霸主,我们不可能像一个跟班小弟一样,随时听候陈国的召唤。比如,鲁国的忠心远胜于陈国,如今鲁国正在遭难,我们晋国必须履行帮助老盟友的义务。
晋国距离陈国实在太远,我们的援兵召集起来需要三个月。从晋国走到陈国来,又需要三个月时间。今后,万一陈国有事,我们一定来不及救援的。但楚国离陈国太近,他们的军队随时可以到。陈国时刻体会到迫在眉睫的亡国危机,与我们晋国远在天边的、莫齿难忘的恩情相比,你猜陈国人会选哪一个?”
一旁的曹伯插嘴:“没错,当陈国人两相比较的时候,他们一般会把我们的恩情藏在心中,时刻想着报答。而后,收拾好行李,去投靠楚国。”
士匄冷笑一声:“能时刻想着报答恩情,这已经算好人了。我就怕他们为了撇清楚国对他们忠心的怀疑,反而变本加厉的攻打我们这个旧恩人。”
鲁国季武子、卫国孙林父一起表示不以为然:“范军佐把人心想象的过于险恶。陈国人迫于形势投靠了楚国,这我可以理解,想必晋国也可以理解。但如果陈国起兵攻打我们,那就不是可以原谅的了!我们好歹也是霸主集团,陈国人有这个胆量吗?”
士匄笑了:“你们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赵武子一定可以理解我的。好笑他一番操劳,想把对楚国的争斗战线推进到陈国,借此稳定陈国后方的许国和郑国,可是他再怎么努力,终究是徒劳。”
孙林父迟疑地问:“所以……”士匄马上接过来话题:“所以,我们不能给陈国留下太多的东西,留的东西再多也是徒劳,最后都属于楚国了。”士匄说完,立刻跑去重新布置工作。
孙林父留在原地沉思,季武子沉吟着问他:“士匄刚才说的话,是出于他的智慧,还是出于贪婪?”如果走出于智慧,则意味着在与楚国的争斗中,晋国又失了一分,南北争霸的战线重新推进到了郑国,那么与郑国相邻的卫国与鲁国,处境就越发艰难了。
曹伯是晋国的老牌跟班小弟了,他生性散漫,随口回答:“或许二者都有吧!霸主的事情,不是我们小国可以考虑的。再说晋国不是答应援助鲁国了吗?这样的话,晋国为了援助鲁国,甚至不惜丢失陈国,你们鲁国对此,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季武子还想说点什么,范匄(士匄)已经转身回来,他将一份军报塞到季武子手里,说:“刚才来了两份军报,这一份是送给你的,我一时忙,忘了给你……似乎是你们鲁国的撤军令来了。”
季武子接过军报,也不打开,转而问范匄:“我们什么时候撤军?”
第一百零二章 韩氏的退意
范匄随口回答鲁军的提问:“这里只剩下一点点扫尾工作,也不差鲁国那点人手。你们现在就可以动身去河边,估计等你们渡完河,我们这里也要完工了。”
季武子躬身施礼:“既然这样,我们鲁军先撤了。”
范匄冲另两位联军统帅鞠躬:“接下来,撤兵的顺序怎么安排?两位有什么意见?”
晋国带领联军出击的时候,从来就是打仗自己先上,撤退时绝对自己断后,这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猛,而是不放心联军的战斗力,不肯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范匄所谓“讨论撤军顺序”可以自动忽略掉晋国人,讨论其余国家的撤退顺序,他们毕竟是断后的。
孙林父想了想,回答:“寡君(卫献公)的心态不稳,我常年出战在外,如今,卫国的戎守期也快到了,我跟在鲁军后面,先撤吧!”曹伯没有争抢,随意的回答:“既然这样,我曹伯的军队与许国一起,留在最后陪伴晋军。”
撤军工作以晋人那种刻板而有序的节奏进行着。三日后,联军撤离顿国,他们身后只留下了一片废墟。
范匄回到军营,发觉赵武正在城中无所事事的闲逛,他赶紧招呼住赵武,并郑重行礼:“我本来不该在这时候才向你解释的,但此前我们正处在战争中,不能让列国的军队知道晋军将领之间起了芥蒂,所以,在顿国时我见了你,什么也没解释。如今大战结束,我特地向你道歉:我阿匄做事考虑不周。原本想保卫你的鸡陂鸭城,增强联军食品供应安全,没想到却触犯了你的权益,我向你道歉。”
范匄的道歉是真诚的,如果他最后那就话不是说“触犯了你的权益”而是说“引起了你的误会”那就是倒打一耙,把屎盆子重新扣到了赵武的头上,等于在隐晦的说,冲突原因是赵武的小心眼,而他大公无私……
聪明人之间无需过多解释,赵武拱手表明态度:“君权神圣,领权神圣,这是春秋的两个原则。我的领民在维护我的领权过程中,态度过于激烈了点,但这符合春秋规则。对此,希望你能够理解。你的道歉我接受了,我赵武只是一个小家族,一个小势力,赵氏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领权。范军佐,往常我跟你的关系不算太差,我希望今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范匄哈哈一笑,转移话题:“楚国换令尹的事,你知道了?”赵武点头,范匄马上补充:“看来,不会有人替换我们戎守陈国了。国中的兵力要震慑齐国,元帅不会轻易把军队派出来。”
赵武点头附和:“也就是说,我们终将失去陈国了。鲁军已经开拔,卫国军队马上要走,曹国军队不值得一提。我们有没有后续援兵,本军的戎守期只剩下两个月,而士兵们还要花三个月的时间走回去。这样,前后有五个月时间让陈国处于兵力真空,足够新任楚国令尹子囊组织兵力进攻。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军队刚才抵达国内,楚军就到达了陈国。”
范匄叹气:“虽然这样,但我晋国人做事从来是善始善终,明知道陈国可能背叛,我们也必须把这座军城经营好。”范匄的话既是提醒也是命令。他是看到赵武无所事事的闲逛,以为赵武对经营这座城市已经心灰意冷,所以故意消极怠工,这可不符合晋国人一贯的处事态度,所以他好意提醒。
赵武懒懒的回答:“既然我们只有两个月的戎守期了,那么只来得及把稻种播下去,收获的事不归晋国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