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25章

春秋小领主-第225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承担起救济同胞的责任,我们拿出所有的利润,搜罗了国内富余的奴隶,我田氏容易吗?

连年的战争,连年的饥饿,我田氏哪里还有富余的人口,我齐国哪里还有闲散的无业游民。赵氏挑选奴隶的标准历来苛刻,我们挑选赵氏能看上眼的奴隶容易吗?齐国可是凡已经饥饿了三年。所以,这点奴隶是我们唯一拿出手的货物,我们所要求的粮食数额,是我齐国同胞需求的最低限额,或许我们出的价格令赵氏不能满意,但我田氏已经倒行逆施了,看在多年商业交往的份上,请赵氏也能酌情倒行逆施一把。有时候,倒行逆施不见得是错误。”

赵武尴尬的笑了一下,拱手回答:“田氏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我赵氏身为多年商业伙伴,怎敢不帮忙?好吧!一万石粮食,交换给田氏。你们欠了我一个很大的人情,记得要偿还啊!”

田氏毫不感谢,他平平淡淡的拱了拱手,告辞而出,叔向在他背后轻轻摇头:“怎么不是倒行逆施呢?齐国正在征伐莒国,我们却眼看着他对盟友动手,而无可奈何。在这个时刻,我们付给齐国粮食,不是资助了自己的敌人吗?”

赵武讪笑:“负负得正,两人一起倒行逆施,那就是正确。齐国田氏感觉到在我虎视眈眈的时候,送给我一万奴隶,甚至同意送给我七百盐工,使得齐国从此丧失了盐业专控,他觉得这是倒行逆施。而你觉得我交易给齐国粮食,也算是倒行逆施。我与田氏貌似都损害了国家利益,但我们因此让国家获得的利益呢?

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这只是一次交易而已。在这次交易当中,我们照常纳税,双方的国君收了我们交纳的税收之后,又使本国获得了彼此相等的利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把一场简单的商业交易上纲上线,那就不是正常行为了,那是白眼狼。收了钱翻脸不认人,或者别有企图,昧下良心不承认自己的收获,想从我这里索取更大的利益。”

叔向忍了忍,回答:“我承认,这项交易对赵氏利大于弊。”叔向话说了半截,他没说出的话是:这项交易对赵氏有利,但是否对晋国有利,我就说不准了。

春秋时四大法家先人,各有各的执法理念。管仲强调的是契约论,要求在商业交易中遵从公平原则;郑国的子产强调的是礼治,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叔向作为法家先驱,他强调的是规则,严格的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做出违法的先例。

叔向最终屈服于赵武,是因为晋国的法律不禁止自由贸易。虽然粮食是战略物资,但在齐国削弱到如此地步的情况下,掠夺齐国的人口充实自己,也是一种手段。发动一场战争掠夺如此多的奴隶,耗费的钱粮也许超过田氏提出的钱粮数目。既然这样,既然法无明令禁止,叔向心头虽然不满,但他最终没有阻止这场交易。数日后,长长的粮车向东而去。叔向站在城头,心头游移不定,简直无法评价这场交易。

此时,已经进入了春天,中原大地上,各国的农夫已经开始春耕,城头上守卫的士兵只剩下常备的武士。一名武士上岗的时候还带来自家的铁锹与锄头,铁器相碰,发出叮当的响声。响声惊动了叔向,他转眼望向那名士兵。那士兵在叔向的注视下,憨笑的说:“我家农田就在城下,今天下岗后,我的服役期满了,能得到十天休假,刚好把地里收拾一下。”

叔向轻轻的点点头。武士属于贵族,是底层贵族。再向上前走一步,武士会成为“大夫”。叔向现在就是大夫,所以他对武士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那武士说完,眺望着城外郁郁苍苍的田野,悠然神往的说:“原本我今年不想工作了,主上已经免了我们的钱粮,服役还给发薪水,耕作已经可有可无。但俺家婆娘去年给我生下三个儿子,儿子多了,以后要准备更多的钱粮养活他们,所以只有雇人耕作了……”

叔向截断对方的话,好奇的问:“我听说赵氏有休耕令,不要求农田年年种上粮食。我还听说赵氏建立了职业兵制度,一名职业兵每年的薪水比农夫种田收益多,足够让十口之家过上富裕生活。你家的田地不耕作也罢,十天休息的时间,你全用来忙农活,身体受得了吗?”

被问话的那名士兵说话喜欢跑题,叔向发出询问,他笑着回答,回答的话却驴唇不对马嘴:“嘿嘿!说到职业兵,那年我参加对齐国的战争,其它家族的士兵一问他们的职业,有的是农夫,有的是铁匠,有的是陶窑工人,有的是店铺老板。唯有我赵氏,我赵氏的武士,他们的职业就是士兵,他们的职业就是战斗。

其它家族的武士每年练六十天,替领主服役(缴纳军赋)六十天,总共算起来,一年训练四个月。而我赵氏的武士天天都在练,天天都在琢磨着如何杀戮。论起来,我一个武士重新摸锄头把子,似乎有点丢人,但没办法,我有妻妾六人,现在有三个儿子,十一个女儿,家口多,俸禄不够养活家人,唯有在封田上想点办法……大人是赵氏重臣,我听说赵氏最近打算推行勋田制,大人有没有相关的消息?”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下最适合做朋友的人”

远处的田野上,一队武士紧紧跟上了田氏的车队。这队武士是骑兵,他们的骑兵矛上挑着一块长长的三角形旗帜,那旗帜没有任何羽毛牛尾装饰,只是在双面绣着一个大大的“赵”字,这个“赵”字说明了一切。

叔向目送着这队武士追上田氏车队,并一路尾随田氏车队没入地平线下,他微微点点头,没有回答刚才武士的问话,没头没脑的发了句感慨:“赵氏若不昌盛,天理难容啊!”

赵氏武士追上田氏车队,他们不是想打劫,而是履行“封建义务”,所谓的“封建义务”就是保护。赵氏是晋国贵族中第一个把“庇护制”推广到过往商队的封建领主,而且他还这一准则写入封臣守则当中,让属下封臣必须遵守。

当然,这也是职业兵诞生后一个顺理成章的产物。在封建制下,过往的商队经过领主领地,都要向领主交纳一定的保护费。而领主手下的武士要拿薪水长期服役的话,领主的负担很沉重。于是,赵武想出一个妥协办法,规定领主可以收取过往商队的保护费,而各地领主旗下的武士,就以护送商队来抵偿对领主承担的服役任务。

这话有点绕嘴,简单的说,就是:过去领主所属的武士是无偿为领主服务的,他们或许承担站岗值勤的任务,或者帮领主忙忙农活,修缮、保卫城堡。但现在他们是职业兵了,那么就职业负责保护过往商队,而后,领主从收取的保护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支付职业武士服役的薪水。如此一来,皆大欢喜。进入赵氏的商队沿途受到武士的保护,虽然因此领主收取的费用高了点,但对他们来说通往赵氏的商路更安全了。要知道,这时代危害商人的不光是土匪,还有各种猛兽。在春秋时代,道路两边最常见的动物是老虎与麋鹿,也有少量大象、披毛犀。

赵氏武士们的护送任务是各负其责的,一位领主收取保护费后,负责把商队从自己的居城护送到到下一个领主的居城。而后,武士们可以返回,接着等待下一个护送任务。至于商队的行程,将由后续的领主接手保护……就这样,赵氏依据领地庇护责任,像接力赛一样沿途保护着商队前进,领主们既增加了收入,也让手下武士经常处于战备状态。

叔向的感慨就是这意思:霸主国晋国用举国之力组建职业兵制,但至今为止,武卫军勉强凑齐了三个“标准师”。而与此同时,赵武借助推行庇护制,使赵氏圈养了三个“整编师”的常备武力。“标准师”与“整编师”之间,士兵数目相差三倍。

赵氏轻轻松松,储藏起与国家武力相同数量的军事编制,但实际士兵数目相当于国家武装的三倍,这份令人恐惧的力量让范匄也不得不顾忌。故此,赵武虽然没有回到国内,范匄做事的时候,却不敢轻易触碰三家联盟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进,赵氏必然会越来越强大,最终会成为一头令人恐怖的巨兽。

叔向有了明悟,他把这一幕悄悄埋在心里……

数日后,各地相继开始春耕,赵氏勋田制也开始推行。所谓“勋田”是根据《周礼》关于“土田附庸”的礼制进行的,所有被赵氏确定为世袭武士的人,都会获得一亩勋田。这一亩勋田虽然数量少,但却是身份的象征,拥有这一亩勋田的人,有权力佩戴宝剑。而佩戴宝剑,在春秋则属于贵族标志。在春秋人眼中,宝剑等同于中世纪贵族手中的拐杖,同样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前者被称为“权杖”,后者被称为“仪剑”,这柄勋田宝剑也是赵氏武士的权杖。

依据周礼,唯有贵族可以把宝剑佩戴在身上以象征身份。而辅兵,或者不是武士出身的国人,他们可以手持武器参加战斗,但无权把宝剑“佩戴”在身上。战时国家会举行授剑仪式,在战场上他们只能把武器拿在手上,不能佩戴,而战后则需要交还武器。

赵氏推广勋田制,让社会阶层的等级更加分明。而社会阶层等级分明,则意味着普通百姓的奋斗欲望更加旺盛。在这次勋田风潮中,齐策获得了五亩勋田,因为无法同时佩戴五柄宝剑,赵武允许他在自己的宝剑上镶上五颗星星,显示持剑者拥有五亩勋田的身份。

这样一来,赵氏武士的荣誉感便极度膨胀,大家彼此在路上见面,身份高低不用猜测,看看对方有没有佩剑,看看对方佩剑上的星星,就能分辨出对方的身份。身份低的人,不免产生欲求不满情绪,并渴望在今后的征战中,获取更大的功勋。

除了齐策获得五亩勋田外,师偃、师修后裔各自获得三亩勋田;故世的程罂,公孙杵臼的后裔获得了四亩勋田;而赵氏中层武士,大多数只获得两亩勋田。比如林虎、卫敏、英触等人。潘党特殊,他静悄悄的拥有了与师偃、师修后裔同等待遇。

勋田制推行后,赵武继续往封建制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国都内范匄还忙着搜刮自己的属国。在这段时间,涌入晋国的财富实在太多了,新田城弥漫着一股讲究奢侈的气氛,晋平公也私下里琢磨着整修自己的宫殿。

他跟赵成商量:“听说你父亲擅长筑城,张老曾称赞你父亲建造的房屋“美仑美奂”。现在我晋国富足了,可寡人的宫殿显得很寒酸,你能不能悄悄跟你父亲说一下,寡人想重新修造一座宫殿,让你父亲帮忙设计一下。”

赵成张嘴想说什么,他身边一位同龄伴读轻轻拽了拽赵成的袖子。赵成立刻改变了他原来的意图,转而说:“君上既然想整修宫殿,那么我跟父亲说一声,一定让君上感觉满意。”

此时,齐国执政已经顺利从莒国撤军。跟真实的历史稍有不同的是,崔杼这次没有允许莒国继续存在,他俘虏了莒国国君之后,带领大军回到国内。齐庄公热情的亲自来到崔杼府上,祝贺崔杼的辉煌胜利。席上,崔杼的夫人棠姜献舞,齐国国君醉眼迷离,频频用目光示意棠姜的兄长、崔杼的管家东郭偃……

在齐庄公泡二奶的时候,赵武已进入九原,祭奠晋国的历任元帅。他先祭祀了赵氏先祖,而后从韩厥开始,荀罃、荀偃一个不落,挨个祭祀一番。这个季节却不是举行公祭的时间。

此时范匈正忙着在新田城招待各国君主,各国君主是来新田“听成”的,范匄在宴会上宣布了各国明年应缴纳的征税份额,并顺便宣布了明年的工作安排。范匄比较嚣张,此时,晋国的家族兼并已经愈演愈烈,各家族面对范匄的威势,已经噤若寒蝉。因此,在九原墓地上,除了赵武和他的属臣外,没有人同来祭奠。

古代的所谓扫墓,除了焚香敬献祭品外,还要修剪坟墓上的野草,整理坟墓两边栽培的树木。赵氏武士忙着帮赵武做这些琐事,赵武自己则从一个个墓碑面前走过,仿佛检阅这些士兵,也仿佛接受先辈的嘱托。

许久,赵武问身边的叔向:“这么多晋国的大臣、前任元帅躺在这里,假如这些人死而复生,现在站在我面前,你觉得谁最适合当作朋友。”

叔向沉思了一下,立刻回答:“韩伯最适合。韩伯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为了庇护自己的友人,甚至不惜跟国君对抗,这样的人最适合当作朋友。”

赵武轻轻摇头:“我说的是,如果这里所有的人都站在我面前,你只能选择一个人做朋友,你还会选择韩伯(韩厥)吗?”

叔向昂然回答:“当然是韩伯,我不考虑其他人。”

赵武走到一座碑文面前站住,轻声叹息:“其实韩伯作为长者,非常爱护后辈,但韩伯也有缺点,因为韩伯虽然待人热心,但他从不善于反抗,不善于坚持。韩伯总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