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偃想了一下,说:“你说得对,咱不去招惹韩厥了,万一韩厥要号召国中的人起来攻打我们,恐怕我们也应付不了。”
栾书摇头:“我们不去招惹韩厥,韩厥顶多置身其外。国君这一年所作所为,让国中卿大夫冷了心思,你看国君被囚一个多月,可曾有人想过来营救国君?嘿嘿,国君已经把国中的大臣们得罪尽了,现在,满晋国已找不见一个愿意为国君奋战的士兵。韩厥即使发出为国君而战的号召,又有谁会响应?小武嘛?”
荀偃笑了:小武不会响应的,国君对他有功不赏,小武怎会响应?此外,国中其余的大夫也不会响应,因为国君两年出战四次,却对那些出征将士赏罚不公,所以大家不免担心,把国君救出来后,万一国君继续有功不赏,他们的血便白流了。再者说,国君刺杀三卿的行为也太恶劣了!在国君的统治下,连国中正卿(政治局常委)的性命都要被刺客威胁,这样的国君谁敢拥护。”
荀偃的意思是说:如果韩厥用私人情谊号召国内的中小领主出兵,或许能召集到一些人。但那些被召集来的人不会为了国君而出战,只会为保护韩厥而战斗。所以,现在是彼此相安无事的僵局。
此刻韩厥府上,韩厥盯着赵武,不满的说:“小武,你不该来,有你在外,我韩氏安如泰山,但如今你也进了城,你我岂不都成了瓮中之鳖。”
赵武笑着解释:“韩伯无须担心,我已经派东郭离去各国购买那一万弓箭手的家眷,列国国君可能没想到他们换酒喝的一万弓弩手现在成了我最大的砝码,这些人现在只听我的命令,谁他娘的认识晋国元帅是男是女。他们听说我去为他们赎买家眷,已经都纷纷向我表态,铁心在赵城安居下来。我赵城原有私兵五千,现在加上这一万列国弓弩手,兵力已经达到了半个军,我现在身处新田城中,城外是忠心耿耿的一万列国弓弩手。我的家臣带着我两个孩子留在赵城,元帅想对我动手,他要考虑我赵氏家臣的报复,赵氏家臣的忠心在列国是有名的。”
韩厥听到赵武的安排,他心中一跳,急忙问:“你的军队已经到了国都之外?无忌在哪里,他不会跟着你胡闹吧?”
赵武回答:“无忌兄虽然性格淳厚,但国都消息不通,他也记挂父亲。”
韩厥挥手:“快回去,你不要在城中停留,阿起(韩起)在韩地守城,你把我的消息通知他,告诉他我在此处很安全,请他放心。”
赵武心疼的看着韩伯,停了片刻,他问:“韩伯,我这次入城,是想问问:眼看春耕到了,如果没什么大事,我们可以春耕吗?你也知道赵城一直缺粮,如今又新添了一万张嘴,他们的家属也即将到来,我不春耕,今年就要穷的乞讨了。”
韩厥想了想,答:“其实你开始春耕最好,现在的紧张局势是由国君刺杀三郤开始,国君已经被囚,元帅毕竟也是卿大夫的一员,他不会向自己同伴动手的。你们开始春耕,恰好可以缓解现在的紧张局势。你通知阿起一声,让他也动手春耕。”
赵武在心中补充了一句:“元帅不会向卿大夫动手,但他一定会向国君动手的。”
赵武随即辞别韩厥,领部下出城。此时国都已经戒严,街头上密布着栾氏、中行氏的私兵,这些人虽然禁止国都里的百姓相互串联,但仿佛没看见赵武的存在一样,背过身去,任由赵武大摇大摆的走出国都。
赵武一离开,让栾书与荀偃长松一口气,此后,两人继续相坐愁城。
回到领地的赵武立刻布置春耕,这年他再次派出了二十支垦荒队前往甲氏垦荒,而前期那些垦荒队已经在甲氏扎下根来,开垦出的农田正在收获冬小麦。赵氏开始春耕,紧接着韩氏也开始动手春耕,魏氏紧跟其后。这三家一表态,国中的紧张气氛顿时缓解,各个家族开始向城外派出人手,晋国的农田里人影晃动,一片繁忙景象,这一刻,大家都忘了国君被囚禁的事情。
正月,春耕开始,与此同时,楚国又出兵了,这次他们出兵攻打晋国的坚定盟友宋国。奉楚国之命的郑国军队进攻到宋国都城的曹门(城门名)之外。随后,楚共王亲自上阵、与郑成公联合进攻宋国,攻占朝郏(在今河南省夏邑县)。
对于楚国的连续进攻,晋国方面没有任何动作,国君的事情没有解决,他栾书开法带军队与敌人作战。但栾书不甘心,此时,他与荀偃劫持国君已经四个多月了,事情无法再拖下去了,犹豫再三,栾书还是觉得,死后背弑君的恶名,总好过生前就承担灭门的危险。于是,前550年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派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晋国旧都)的东门之外,仅以车一乘车为其随葬(诸侯当用车七乘随葬)。
随即,栾书决定派智罃、士鲂 (士燮的同父异母弟弟)到京师洛阳迎接周子(孙周)回国即位,是为悼公。这一决定公布后,整个晋国顿时松了口气。这一年,孙周十四岁。
孙周见到迎接的智罃,马上问:“武子还好吗?”
智罃拱手回答:“还好,今年武子首先春耕,没有误了农时,他家的农夫都已经种上了田地,想必今年不会缺粮了。”荀罃说赵武不会缺粮,是因为赵氏今年扩大了耕种面积,他们在甲氏的屯垦点使用了新式的铁制农具,利用甲氏的沼泽,大面积的播种了南方楚国的水稻,其播种面积之多,甚至超过了智氏,接近了魏氏、韩氏的播种面积。
孙周指了指路边川流不息的人群说:“从开春以来,这条路上就在川流不息的走人,我问了一下,说是赵武向列国国君购买那些弓弩手的家眷,并将他们迂移到了赵地。我还担心小武添这么多人口,今年会不会又来周地购买粮食,现在倒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武很勤奋啊!”
智罃对这个女婿也很满意,他微笑着回答:“当年赵城有三十多万人口,遭遇变故后只剩下两万多人口,小武努力经营了四年,已经让赵城的人口达到十万,不简单啊!”
君臣聊完闲话,智罃与士鲂 请孙周登车一起往晋国国都进发。为了表示郑重,元帅栾书发布命令,要求晋国所有的卿大夫只带数名亲信随从,一起出迎新国君。群臣一起到清原迎接,周子不走了,他先向队伍里的赵武点点头,打过招呼后,转身对群臣讲话:“我本来并没有回国为君的愿望,现在有机会回来,怕是天意如此吧?”
孙周话题一转,继续说:“不过,人们要求有国君,是要他来发布命令、统治国家的,假如立了国君又不服从他,要国君又有什么用呢?大家要立我为君是在今天,要不立也在今天。但是立了国君就要服从国君,这样的人神明才会赐福于他。”
栾书悚然而惊,这哪像个十四岁的小孩说的话,他茫然的回身看看身边的荀偃,荀偃脸上的表情也很怪异。栾书再望一望韩厥,发现韩厥脸上的表情很欣然。
栾书躬身,带领群臣回答:“您说的也是我们的愿望,我们哪敢不对您唯命是听!”
孙周摇头:“空口说白话,我不敢相信。”
栾书回身与韩厥商议了一下,韩厥提醒:“愿立誓。”
庚午日,孙周与群臣盟誓,这是封建之誓:群臣发誓履行自己封臣的义务。孙周发誓尊重封臣的权力,恪守封君的责任。
盟誓过后,孙周的车驾继续前行,他招手唤赵武到身边来陪伴。赵武起身过去时,韩起凑近他耳边,低声说:“武子,我们的时代开始了。”
孙周拍一拍自己身侧,示意赵武担当自己的车右,他笑着问:“阿武,听说你今年种了不少地。”
赵武与孙周随便惯了,他没有拘谨,笑着说:“是呀!我赵城,人人都知道,赵氏年年为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今年开发甲氏荒泽力度大了点,但愿今年风调雨顺,我的百姓能吃饱肚子。”
孙周笑着说:“你还欠我一场比赛呢!去年你本来要陪我打一场棒球赛,可是自己走了。后来又把军队召了回去,害得我空等待一场,你家的城墙修的怎么样?”
智罃是迎接孙周的正使,他态度轻松:“小武的城墙修的比国都还要结实,全是石头的,这厮还在城外修了一座垃圾场,很奇怪,说是专门处理城中的垃圾。”
春秋人似乎没有处理城市垃圾的策略,晋国的国都就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三次搬迁,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当城市垃圾将水源彻底污染后,人们就搬迁到一个新地方,重新筑城。好在那时代城市修建的成本并不高,而人们还保留有部落迁移的习俗,所以不停的搬迁着自己的都城。
晋人是这样,似乎楚国人也是这样,郑国、卫国也是这样。而赵武花大力气整修城市面貌后,他不能忍受城市街道上屎尿纵横的状况,开始在城中修筑公共厕所,并将一些伤残老兵组织起来负责管理城市垃圾,并将这些垃圾送往城外进行焚化处理,那些粪便则通过化粪池变成肥料,重新施入农田。这种措施让晋国的中小贵族很是嘲笑,但他们心中也承认,赵城可以算是晋国最干净的城市,街道上几乎找不见垃圾。
孙周好奇的询问了一下赵城的这些措施,他评价说:“太耗费民力!我听说武子做事就喜欢奢华,虽然穷的没粮。但把自己的士兵装备的非常精良。现在,你又把自己的城市搞得如此整洁,难怪你年年缺粮食。”
春秋时代,货币的发行量不是很高,布匹与粮食也是货币,赵武花这么多心思浪费在无关紧要的方面,让春秋人很难理解。孙周这是婉转的劝解,但赵武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孙周看到赵武的态度,他不再劝解,又问起另一件事:“我听下军的士兵说,你在攻打蔡国城市的时候,使用了一种新武器………将战车蒙上棚子,用撞木撞击对方城墙,名之“冲车”可有此事?”
荀罃皱着眉头替赵武回答:“当日还有宋国、卫国的军队,这件事后来泄露出去,各国都在加厚加高自己的城墙,再用简单的撞木恐怕不行了。武子,我们还要攻打郑国,需要一种新式的撞车,来对付越来越厚的城墙。”
孙周歪着头询问栾书:“国都的城墙是否也要加厚?”
栾书指了指赵武:“小武新筑的城墙使用了大量的石料,我晋国现在还不担心都城受到攻击,君上若想整修不如从现在起开始储存石料。还需要水泥,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修建一个国都,石料与水泥的量很大,小武修新城,储存了三年石料。我们修国都,大概也需要十年储存,等十年后,或许我晋国又需要搬迁都城了,那时正好在新地方修建一座石头城。”
栾书指向了赵武,赵武还有点不习惯把自己暴露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犹豫了一下,不知所谓的回答了一句:“人心墙,不墙。”这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人心众志成城,不用修建城墙了,因为大家坚定的意志就相当于人世间最坚固的城墙。
孙周这位十四岁的小孩听了赵武的话,嘿嘿笑了:“人世间最变幻莫测的就是人心,人心今日向太阳,明日没准喜欢月亮,与其将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如风云变幻的人心上,还不如相信实实在在的城墙。武哥这个说法,倒似乎像老聃的说法,记得当初武哥跟老聃没交谈几句,怎么如今却表达出浓重的老聃味道。
没想到孙周这个小孩竟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只相信实实在在的物质城墙,不相信虚无飘渺的精神………人心。
“哦?!老聃怎么说。”赵武惊奇的问。孙周认为带有浓厚的“耽味道”这说明耽的思想一定很著名,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故此,后世来的赵武才会被认为具备“耽味道。”
孙周拍着车辕回答:“老聃昔日跟我交往的时候,曾经夸口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问他有什么治国之策,他说:“以智治国,国之贼;智慧出,有大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所以,治国之道,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孙周停了一下,目视着远处的雪原,继续说:“他最后告诉我:吾(最擅长)愚人之心也哉!这话我不喜欢。我晋国四面皆敌,如果是百姓愚蠢到连战斗都不会了,晋国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所以我认为:这哪里是治国之策。分明是亡国的策略啊!”
赵武只觉得“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极熟悉,这句连他都知道的话,创造这套理论的人一定十分著名,但赵武想不起这人究竟是谁。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赵武试探的解释:“也许他的治国方略不适合我晋国,是因为这天下没有一统,如果天下大一统了,让百姓愚蠢对统治者最有利,因为这是最省力的治国方式,或许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