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第8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此等天然形成的营寨却是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在于,只须守住南北两端出口,敌军纵有千军万马亦奈何不得他们,只能望而却步,徒呼哀叹,除此之外便无计可施。
弊端在于,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赵云大军虽能挡住来犯之敌,却也将自己困在其中。这样以来,敌人固然攻不进来,可是他们自己也冲不出去。可谓是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利弊各半,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在选择此地扎营之时,赵云便将自己帐下两千斥候和五百亲兵全都派出去,攀上西边的山峰,并驻守在山峰之上,以免益州军顺着山梁摸过来,伺机伏击大军。眼见赵云如此心细,行事极其缜密。马超甚为钦佩,于是不用赵云开口,他也将自己帐下龙骧营斥候和亲兵卫队派出去。驻守东边山头。
如此以来,两边山头上各有两千余将士昼夜警戒,足可确保大军不被益州军伏击,可以安心在此屯军扎营,好生休整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由赵云担任主将、马超和黄忠二人为副将的西路大军,其处境与周瑜、李暹率领的东路军截然不同。
尽管两路兵马出征之前都没有声张。既没有举行誓师出征仪式,也没有光明正大地向益州军宣战,都采取隐藏行踪急速奔袭的进军方式。但是。真正能够实现奇袭进军的只有周瑜、李暹二人率领的东路军,这是因为东路军走的是米仓捷径。而赵、马、黄三人率领的西路军在成功袭取昭化城之后便彻底暴露了行踪,使得奇袭夺关的作战计划胎死腹中,进而从暗中偷袭转为正面进攻。亮出旗帜。光明正大的挥军挺进蜀道,堂堂正正攻打千里蜀道。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金牛道是汉中通往成都的主栈道,即南北两地行人和商旅通行的必经之路。是以赵、马、黄三人率领近十万大军挺进蜀道,若想隐藏行踪谈何容易,无异于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赵云率领的西凉军出征之时就没想过隐藏行踪,却也不声张。一路疾奔挺进,攻城拔寨。不管益州军是否发现他们的行踪。他们都不会停下脚步,能够奇袭夺关便好,若是不能奇袭便挥军强攻。
正因如此,相对而言,西路军的进军速度还是很快的。最初,大军日行百里,而后随着道路愈发狭窄难行,行军速度便不得不放缓,想快也快不了。即便如此,赵云帐下大军仍能日行五十里,偶尔还能行进上百里,行军速度最慢的时候也能日行三十里。
一路行来,蜀道崎岖难行固然是迟滞行军速度的直接原因,然则大军随行携带的大量粮草辎重亦是制约行军速度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毕竟,近十万大军劳师远征,所携带的粮草辎重数目极其庞大,至少需要携带足够大军食用一个半月的粮草供给,即十五万石粮草和其他必须物品,此外还有大军所需的军械辎重。否则,不等大军走出蜀道,便要断粮了。果真如此的话,大军必将无功而返,甚至能不能全身而退,尚且犹未可知。
还是那句话,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失就有得。
正是由于赵云率领的西路军根本没打算隐藏行踪,便无须喝冷水、吃干粮,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生火造饭,堂而皇之地喂养战马。因此,与周瑜、李暹率领的东路军相比,赵云大军的生活待遇还是不错的。至少西路军将士不用忍饥挨饿,都能吃饱肚子,从而确保战斗力不会下降,不惧敌军伏击偷袭。
次日傍晚,率军前去攻打剑门关的黄忠回来了。
昨天下午,黄忠率领两万秦弓营将士前往剑门关,趁夜翻过剑门栈道,于今日清晨发起强攻,或者说是偷袭关隘。怎奈剑门关营寨地势险要,两边全是高耸入云的陡壁悬崖,而关隘就建在两侧悬崖南端的交汇处。
所以,无论是正面强攻也好、还是出其不意的偷袭也罢,在剑门关前都是一样的;只要一现身,都是正面强攻。而驻守剑门关的守军将士只要不是死人,不等城下的兵马靠近关隘便能发现他们,继而居高临下乱箭齐发,大肆射杀试图攻关的来犯之敌。
当是时,黄忠亲率大军攻城,身先士卒,先后十余次冲锋,连续苦战半天。在付出三千余将士的巨大伤亡之下,黄忠终于率领亲兵冲到城门前,孰料城头上又落下数以千计的擂石和滚木,致使黄忠及其帐下亲兵遭遇迎头痛击,再度折损了数百名精锐军士,不得不狼狈后撤,彻底败下阵来。
前后五个时辰的强攻,便让黄忠帐下兵马折损了四千之众,所幸这里面还有一千余伤兵。否则,这一战下来,秦弓营便要折损三成兵马,战斗力大减不说,还会影响全军士气,对全军将士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从而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战事。
眼见剑门关防御森严,再战无益,黄忠当机立断,果断收兵。随即他率军后撤数里,却并未就此退回大营,而是选择在距离剑门关五里的坡地上安营扎寨,与剑门关守军遥向对峙。直到营寨落成之后,黄忠才率领亲兵悄然返回后方大营,与赵云、马超等将领共商对策。
中军大帐里,十余名将领聚在一起商议如何攻取剑门关。
上阶帅位是空缺的,主将赵云坐在堂下左侧首位,与马超相对而坐,黄忠则坐在他的下首,详细讲述了攻打剑门关的经过。除了他们三人之外,余下将领分别是:马岱、孟达、曹性、马玩和杨阜等人。
听完黄忠的陈述,赵云微皱着眉头,稍事思量之后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神色平静地劝慰道:“汉升兄不必自责,此次失利非战之过,而是我等对剑门关守军不够重视,过于轻敌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今我等对剑门守军还不够了解,对敌军兵力多寡、防御情况,知之甚少。如此贸然进攻,焉能不败?
是以此次战败,错不在汉升兄,而是我低估了剑门关守军,尚未摸清敌军防御情况,便下令攻关,如此轻敌冒进,方有今日之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求胜心切,用兵无方,以致损兵折将,连累两千余将士血洒疆场。因此,此次战败的所有罪责都由我一肩承担,与汉升兄和诸位将军无关。”这是赵云的担当。
赵云生性正直,胸襟坦荡,豪气干云,光明磊落,遇事从不闪躲,勇于担当责任。在这一点上,他和其他将领截然不同。别人若是遇到这种事情,必然是避犹不及,绝不会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可他却是主动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极力为别人开脱。这份胸襟与气度,着实令人折服,钦佩不已。
而原本就没打算推卸责任的黄忠听到这番话后,甚为感动,神情颇为激动地道:“子龙将军切莫如此,此次战败全是末将之过,与子龙何干?黄某虽年逾五旬,却并未老迈,至少还有勇气担负应有的罪责。”
说话间,黄忠语气一顿,满怀感激地对赵云拱手示谢,而后不等赵云开口,他便接着说道:“此事不必再议,就这么定了,一切罪责由我黄忠承担,与子龙将军无关。时下当务之急是,如何攻取关隘,尽快通过剑门关,南下成都与东路军会合。”
眼看黄忠态度坚决,赵云颇感无奈地轻轻点头,道:“大敌当前,罪责之事暂且搁置一旁,日后主公自有决断。当下正如汉升兄所说,尽快攻取剑门关才是重中之重,时不我待,我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此关。毕竟,我等帐下近十万大军,岂能被区区一座关隘挡在这里驻足不前。
更何况,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甚巨,多停留一日,就会增加我军的粮草供给压力;若是在此逗留十天半月,那么我等尚未走出蜀道便要断粮了。时间紧迫,每迟误一天,我等的肩上便增加一分负担,因此我等别无选择,决计不能耽搁,必须速战速决。因此,便由汉升兄讲解守军情况,而后诸位将军各抒己见,尽可直言,无须顾忌。”
ps:衷心感谢:书友“黄弈豪”、“1七宗罪”、“海天枭龙”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147章 投石问路
通过黄忠的一番讲述,剑门关的险峻地形和守军情况,清晰地呈现在众将的脑海里。。'。
此关位于剑阁道南端隘口处,以两崖相嵌置关,其形如门,故称剑门关。
然则剑门关虽然地势险要,但关隘规模并不大,能够容纳的守军也不多。
据黄忠所说,剑门关关口宽约二十余步,长约六百余步,关楼锁口,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乃千里蜀道之咽喉。
通过此关之后南下成都,便进入川中盆地,沿途之上再无类似于剑门之雄关,少险可据,故而剑门关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剑门地形,赵云、马超等人早已有所了解,此番经过黄忠一番叙述,众人脑海里浮现出一座精妙绝伦的天赐雄关。
正是由于剑门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从而限制了关隘的建筑规模。在这有限的空间之内,能够容纳的守军数量同样极其有限,无法像函谷关那样可以容纳上万将士或数万将士同时进驻关隘。
因此,眼下驻守剑门关的益州军只有三千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守军几乎全是弓箭手,没有骑兵或巨盾兵等其他兵种。
说完这些,稍事停顿之后,黄忠接着说道:“剑门关守将名叫吴兰,在益州军中亦是声名不显,然则其人虽是籍籍无名之辈,却是早年跟随刘焉入川的嫡系部将。刘焉死后,吴兰、泠苞、邓贤、张任四将毅然支持刘璋继位。在益州军中享有‘川中四将’的美誉,深得刘璋信任。自刘璋提领益州之后,便对他们四人委以重任。张任驻守成都,邓贤驻守绵竹,泠苞驻守涪水关,而吴兰则被派到蜀道之中驻守剑门关。
此外,据说吴兰与吴懿是同族,虽非嫡亲,却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是以。尽管他近年来毫无建树,碌碌无为,却仍在益州军中占有一席之地。仍是颇得刘璋器重的亲信部将。”从黄忠这番话中不难看出,黄忠虽在剑门关下初战失利,却并非一无所获,总算让他摸清了剑门关上的守军情况。甚至将剑门守将吴兰的老底儿都翻出来了。
这便是沙场老将的厉害之处。真正是老而弥坚,经验丰富;即便战败,他也要弄清楚自己为何战败,败在谁手里。
听到剑门守将吴兰竟是益州上将军吴懿的族人,赵雨神情微变,眼底闪过一丝异彩,随即抬头与对面的马超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地轻轻点头。心照不宣。
然而赵云脸上的凝重神色却丝毫未减,神情冷峻。蹙眉沉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半晌后,他抬头看看身边诸将,见他们都不说话,显然是一筹莫展,并无良策。随即,赵云随手端起茶盅,轻呷一口茶,借此平复心神,既而心平气和地道:“自古以来,剑门关便是天下屈指可数的雄关要塞,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摧’之誉。而历代兵家欲取益州,必须先取此关,否则攻取益州便无从谈起。
现如今,摆在我等面前的难题亦是如此。若不能攻取剑门关,我等十万大军便要止步于此,等到两侧耗尽之后便不得不撤军。果真如此的话,就意味着我等劳师远征而来,最终却被剑门关所阻,无功而返。这样一来,我等不仅辜负了主公的重托,无法向主公交代,还损兵折将,徒耗钱粮。如此我等便是无能之辈,愧对主公,愧对全军将士,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不等赵云的话音落下,坐在他对面的马超陡然起身,接声道:“面对如此雄关,只要守军龟缩不出,我等便对其束手无策,唯一可行之法便是强行攻关。因此,我的意见就是一个字:打!”说话间,但见马超那双摄人心魄的虎目怒视圆瞪,全身上下杀气凛凛。
话音一顿,看到赵云若有所思的神色,马超补充道:“守军龟缩不出,我等便无计可施,除了强攻关隘之外别无它途。与其这样坐等时间流逝,不如主动出击,大举攻城。若能一举攻破关隘诚然可喜,倘若攻关失利,我等亦能在厮杀之中寻找机会,找出敌军破绽,进而攻陷此关!”
与沉稳冷静的赵云相比,马超虽是大将之才,却是性情暴躁之人,勇猛好战,崇尚武力。在他眼里,谋略固然重要,却仍是口舌之利,说是夸夸其谈亦不为过;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赢得胜利的还是真刀真枪的浴血厮杀,还得靠将士们勇猛征战。是以马超素来崇尚武力,虽然他并不轻视谋士,却对谋略不够重视,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赢得胜利。
在这一点上,赵云则与他截然相反。赵云素来谦逊礼让、敬重文士,尤其敬佩那些擅长运筹帷幄的文韬武略的谋士,例如:李利、李玄、贾诩、郭嘉、周瑜、诸葛亮、法正和许攸等当世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