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不利时军事委员先带人冲锋,不冲锋战败的话,则由军事委员的负责。军事委员阵亡代表他尽到了义务。则追究营长责任,营长若阵亡则他尽到了义务。营长一死下面的就要负责,所以下面的连长也必须带人冲,连长阵亡说明他也尽到了义务,下面的排若没有斩获要被全排斩首,他们的义务也是更着冲。
若是战胜了敌人,则不需追责。
所以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战胜敌人,一个是被斩首。让全体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对上敌人不死不休。
另外还有私杀俘虏者杖十,赌博者杖三十,夜间哮营者杖五十……
此军法一确定,众人神情不由肃然。
“众位不必担忧,这样的军法虽然严酷,但只要平时努力强军,战时将士一心,天下谁可挡其锋锐?昔日戚继光即是用此军法扫平倭寇之患,更是使边关安定十数年。只要胜了,奖赏自然少不了。”张步云在边上说道。
“另外在军功方面,则以表现论功和‘首功制’并存,对内剿灭匪盗、流贼不以首功制论功,主要以表现论功。若对建奴,则以表现论功加‘首功制’,斩获建奴一首级者赏银五十两。”赵岩说道。
他可不敢对内以首级数量论功,要知道现在流贼、匪盗那么多,真要一颗颗脑袋都用银子赏,就算再会赚钱也会被搞得倾家荡产。
而且首功制最大的毛病就是滥杀、乱杀。那些可都是人力资源啊!安置好了都能有后续回报的。
对满清鞑子,自然要下重药,50两算什么!没那么多银子可以用土地这些不动产折算,这乱世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众位努力吧!回营操练士兵。”赵岩起身说道。
“是,长官。”下面的军官齐声应道。
军事大会结束后,张步云回去编写教材去了,赵岩则前往军器局继续开会。
这次大会确定了流水线生产的制度,另外确定了技术创新的奖励制度,只要有技术创新,能使生产速度变快,生产质量变好,节约原料等有利方面,先赏30两,再记录在案,再按照技术的效益追加赏银,赏银在五百两至一两不等。若因工伤残,另有恤银。
同时在高待遇的情况下,还有究责制,每件生产出的火枪都必须打上编号,虽然采用的是流水线制造方式,但由打制枪管和钻管的工匠要负责。
“水轮机要多造一些,尽快把火枪造出来。”赵岩吩咐道。
“要造几座?”周铁明问道。
“最少也要五六十座吧!目前需要最少两三千把火枪,有了水轮机打造火枪的速度如何?”赵岩估问道。
“钻头早上刚装上去,还没动工。不过若是用锥子慢慢钻的话,起码要大半个月才能钻出一把火枪。用水轮机带动钻头,想来四五天就能钻出一把枪管。”周铁明估计道。
————
冲到十几名,还要爆掉五六个才上首页。悲剧的是,《军阀治世》因为签约地比较晚,所以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是新书榜上最后一周了。
不过大家这劲头还是让小菜比较欣慰的。
继续来些票吧!不管上不上得去。
第二卷:猛虎出闸 第四章:火枪出世
赵岩接着又与唐正泽以及下面的屯长、集长开了一次会议,确定下了加大农业生产政策。
最主要的还是牲畜养殖方面。尽量多养一些鸡鸭鹅、猪羊牛。同时可以把马匹放到各屯由农户代养,这种代养政策大明就实施过。
不过因为养马费用大,经常把农户逼得破产。同时农户养出的马,在质量上也不够好。
因此赵岩吸纳明廷这**政失败的经验下,让唐正泽多去请教那些擅长养马的人,把经验编成册子,然后让人下乡去教农户养。
同时加大补贴,让农户不会破产。并给与养出优质马匹的农户进行奖励,养出一匹上上马奖励二两,上马奖励一两。
在马种上,也要唐正泽带下面的马倌去培育,目前赵全正派人在各地马市寻找优良种,马。
……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二月底,这段时间赵岩大部分都在练兵。
练兵的方式主要以后代的队列,加上戚继光练兵的方法。
后世的兵种虽然复杂,但相对古代来说,练兵的方式即简单太多,有的地方也复杂太多。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和黑火药时代的交替阶段,却不能完全按照后世的练兵方式。
赵岩将士兵分开训练,按照戚继光的方式,每隔三天一会操。
长枪兵主攻队列、枪术,火枪兵没有火枪时先练队列。长弓兵练队列,外加箭术。骑兵练骑术、队列。
骑兵的队列比较难训练,要让各名骑兵保持密集的距离,统一的步伐的确很难。
赵岩并不打算组建重骑兵,历史证明,重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金国的铁浮屠,就让岳飞给宰了,简直不堪一击。
西方的重骑兵,此刻也没落了。
重骑兵虽然堪称人肉坦克,但问题是很笨拙。无法远距离机动,无法冲击严阵以待的步兵方阵,冲锋时还容易追尾,陷阱绝对是重骑兵的噩梦,马腿无疑是最大的弱点,后世的坦克也是如此,经常让敌人卸了履带。
重骑兵唯一的作用就是冲乱对方阵形,让对方陷入混乱之中,但这对于精锐的步兵方阵来说,是收不到效果的。一般也只能冲锋那些士气低落,防备松懈的部队。
同时重骑兵组建费用太大,防具打造、维护,以及重骑兵所需仆从,简直是烧钱机器。
组建膘骑兵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膘骑兵也就是轻骑兵。需要严格的纪律,加上悍不畏死的精神以及长期的训练。
每训练三天,就会进行一次配合演练。
而在这三天之中,经常还有夜袭预防训练,营中士兵经常被半夜响起的警报声叫起,三分钟内不能出来列好队伍的,第二天就惨了,加练,罚跑等等手段不一而足。
还经常有负重越野、长途奔袭、野外扎营的训练。
那些刚入伍的新兵简直是叫苦不迭,也只有原先的那部分家丁已经习惯了这种艰苦的训练。
很多新兵萌发退意,但都被刚上岗的张步云给激了回来。
张步云身边还带着几个‘徒弟’,整天在军中、各屯跑着,根据编写的教材和方法对士兵和民众进行洗脑。
政治委员毕竟是刚确定的东西,工作经验还没有半点,张步云在这过程中正不断的积累着经验。
赵岩也参军过,虽然只是个义务兵,但对这些教委的工作方式还是比较熟悉的。
总的来说,教委做核心东西的就是‘说做结合’,即要说,也要做。如果光做不说,士兵不明白为什么。如果光说不做,士兵就会想,凭什么你这些要我们做,你自己却不做?
这样练了半个月,到了二月初,春播已经开始了,实在是因为气候回暖太慢。
此刻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春播的时间都推迟了将近半个月,异常的气候给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让人十分的无奈。
赵家三堡以及周边的景象与其他地区不同,其他地区可谓是萧条至极,但在这山里的丘陵地带,却是另外一番忙碌的景象。
各屯、各村民户满怀希望的播下了春小麦,等待秋天的收获。屯地与周边各村不同,只播了一半地。
另外一半地准备留着插种红薯。
赵岩到了田间,利用发酵的方法来提高温度,建了一个简陋的大棚,把红薯小心的种了下去。
红薯越早育苗越好,因为红薯并没有小麦那般有明显的收获期,有农谚说小麦是:种得好不如收得巧。
红薯则是种下的时间越长,产量就越高,但收获时必须把握好温度,在霜降之前必须挖出。以当前这种寒冷的气候来说,红薯的高产还是会受一定影响的,种得更晚,收得更早。
赵岩把红薯需要注意的事情再次给唐正泽说了一遍,具体的种植方式还得他去摸索,赵岩也不是标准的庄稼汉,所知的红薯种植方式也只是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就是这么做的。
懒得农民,直接插下红薯就不管了。勤劳的农民,则会把红薯精耕细作一番,得到更高的产量。
……
就在这时,军器局前来报告,第一把火枪已经打造出来了。
赵岩连忙丢下田里的事情,赶到了军器局。周铁明和一帮在军中打造过火器的工匠正围在一起,见到赵岩到来连忙问候。
赵岩摆了摆手,问道:“火枪打造出来了?”
“打造出来了。”周铁明连忙让人把一支长一米多的火枪拿了上来。
赵岩拿着这把火枪细细看了起来,这把火枪的枪管用熟铁卷打而成,然后再用水轮机带动的钻头钻成。
火枪与铳是不同的,铳的口径更大,若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称呼,明朝广泛使用的铳应该叫手炮。
“试射过了吗?”赵岩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对周铁明问道。
“试射过了,能打两百多米呢!还没见过威力这么大的火枪。”周铁明欣喜的说道,他所说的米,是赵岩所规定军器局使用的度量标准。
“两百多米?”赵岩眉毛一挑。
“嗯,刚才带人打了十几枪呢!”周铁明很肯定的点头说道。
两百多米?这怎么可能!有效射程不是只有一百二十米的吗?看这把火枪和自己后世造的没什么两样啊!
“那是最远射程吧?真正能伤人的有那么远吗?”赵岩想想释然,最远射程和有效射程自然不一样,估计周铁明测试的是最远射程。
“这倒是没有测过。”周铁明抓了抓头说道。
“马上试,看看多少米能打死无甲的,多少米能打死穿扎甲的,多少米能打死穿棉甲的。还有这种火枪能连续打多少抢才坏,断断续续的又要打多少枪才坏,这些都要测出来。”赵岩说道。
周铁明听了吩咐,连忙带人去测试。
这些日子一直怕引起官军注意,所以被把军队拉出山去。
赵岩见火枪造出来了,心里底气一下足了。
虽然在这时代白刃战还是主要的杀伤方式,但远程打击却也是不可忽略的。
不仅可以打击对方的远程部队,甚至能让对方直接溃败!
赵岩心里暗笑,在这大明,哪个土豪比他还奔放?
——————
昨天看了一个通宵的小说,所以昨天更新不足两千字。今天还有一章!
第二卷:猛虎出闸 第五章:造抢造炮
经过几天的测试,火枪的各项数据基本上测试了出来。
最远射程达到210米,170米内能射杀无甲的敌军,140米内能射杀身着扎甲的敌军,至于穿棉甲的,射杀距离则在130米出头。
这些数据和赵岩在后世测试的有些出入,赵岩在后世用来试靶的是一般的钢板,这年头的扎甲显然达不到钢板的防御力。
棉甲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防弹衣,对翻滚式运动的子弹具有一定的抵挡能力,但效果并不如后世的防弹衣。
但如果套上两件棉甲,射杀距离则下降到了100米左右。若是套上三件!射杀距离不足80米。
100米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并不算什么。
100之前的骑兵大多都是小跑阶段,靠近敌人100米后,骑兵一般都进入了加速冲刺阶段,冲上去的时间也就七八秒。
这短暂的时间内,用换排设计的战术,最多也就打出一轮,也就是三次射击,之后火枪兵必须及时后撤。
套上几件棉甲并非不可能,大野猪皮(努尔哈赤)起家之时,就经常让人穿上几层棉甲去冲击明军,这已经是满清的惯用战术了。不过套上三件已经是极限了,再套上一件的话,双手则难以活动。
真要是套上几件棉甲,火枪的杀伤力会减弱很多。
这时就需要长枪兵搏杀,同时这时候就需要长弓兵躲在长枪兵后面进行火力支援了。
长弓兵相比火枪兵的优点就在于能躲在后面射击,但拉开长弓很费力气,所以火枪兵能做的直射就不需要他们了,臂力节省下来在白刃战时再投入战斗。
不过火枪兵还是主要的杀伤手段。
14世纪时,由于当时火药的质量不高,因此也影响了枪的效能。火药在运输过程中,比较重的**沉到了下面,而比较轻的炭则跑到了上面,射击前必须将火药稍稍地重新加以搅和方能使用。另外,在细小的粉末火药颗粒之间缺少足够的空隙,爆炸也就不能充分地进行。由于黑火药存在这些缺点,因此它的用量特别大。往往火药要占据枪管四分之三的容积。当火药装好后,在枪管上面要放一木栓(称为弹底板),最后装上弹丸,这时候弹丸实际上已经放到了枪管的口子上了。由于火药燃烧得又慢又差,因此不得不在枪管内放上一些碎布片和粘土,让火药有足够的燃烧空间,使枪膛内的压力逐渐增大。所以,起初手枪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威力,可以说只是一种心理战的武器。火药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烟尘和火光往往使敌人骑兵的马匹惊吓不已。
到了15世纪才发明了粒状火药,才将这一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