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黑土地-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手挠挠头。郑少寓是杨鹏远发现并亲自提拔的第一批战斗机驾驶员,可以说他对郑少寓有再造之恩,难怪郑少寓见到他毕恭毕敬了。
自从战争爆发以后,空军司令员杨鹏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试飞新机种上。为前线部队输送最新式的作战飞机,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几年时间,随着战争烈度的不断升级,他率领试飞部队,每天都战斗在试飞场上,并且把不同型号的作战飞机送上蓝天。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在试飞场上献出,在杨鹏远的脑海里恐怕已经记不清了。
这时郑少寓问道:“杨司令,这几年你一直搞新型飞机试飞,不知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情况,不妨透露透露?”杨鹏远犹豫了一下道:“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国家军事机密,明知故问。”卢一鸣走过来道:“未来的作战飞机,我可以给你们描述一下。”
杨鹏远见到卢一鸣走过来,没有搭腔只是笑笑。郑少寓则不然,马上立正回答:“卑职请总统训示!”卢一鸣笑道:“郑司令官,不是在正式场合,不必如此拘礼,请随便一些。”郑少寓仍然大声回答:“卑职不敢!”
卢一鸣摇摇头依然笑道:“不出10年,一种喷气作战飞机将飞向天空。这种飞机能达到亚音速、甚至超音速,空战的格局将发生你想象不到的变化。目前美国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当然我们早就动手了。郑司令官,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你满意吗?”郑少寓尴尬的咧咧嘴,张嘴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卢一鸣亲切的拍拍他的肩膀,转身走了。
航母舰队劈波斩浪,很快进入北海,越南东北部的海防港遥遥在望。目前海防港是一座军港,伴随庞大的航空母舰的到来,越南海军的近海炮艇开始忙碌起来。
蒋中正早已闻讯,此时他率领众多将领,早早等候在海防港。对于卢一鸣在回国途中,突然要在河内逗留,他是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他知道当年南洋的独断专行,卢一鸣对他有想法、恐怕要约束的更严格。因此他要好好的理清一下,正确判断这次吉凶。
战争结束以后,蒋夫人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地下活动”。首先她游说父亲李光耀,并获得父亲的同意。接着又派人到北京活动,其目的就是让蒋中正回到南洋。做为南洋总理的李光耀,自然希望夫婿回到自己身边,助自己一臂之力。
这种事情李光耀不便出头,他求助总统武泰民帮忙。其实武泰民对蒋中正也挺欣赏,他私下给卢一鸣拍电报,希望蒋中正回到南洋。但是卢一鸣婉言谢绝了,他们搞不明白,为何卢一鸣对蒋中正“格外关照”。
当蒋中正得知,夫人经过一系列“斡旋”,竟然无果,他的心里反而坦然了。既然总统如此“重视”自己,恰恰说明,他蒋某人的一生恐怕都难以逃脱,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蒋中正反省自己,与其成天挖空心思梦想政治抱负,不如脚踏实地的蛰伏。尤其是现在关键时期,任何心思都要和活生生的现实密切相关,不要有非分之想,自保才是万全之策。
既然命运已经注定,蒋中正彻底打消了再回南洋一展宏图的念头。前不久,他向夫人李欣茹坦白了在浙江奉化老家还有一房妻子的事实。原因很简单,家乡的那位黄脸婆到不重要,关键是家乡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人。他们必须得到父亲的帮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另外还要给儿子创造条件,奠定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
李欣茹听到这件事情,自然怒火中烧,并大骂他是骗子。她和蒋中正大吵了一顿,一气之下李欣茹带着一双儿女回南洋探亲去了。蒋中正终于说出了多年不敢说的话,了却了一桩心事。既然无法回到南洋,因此他对夫人不在忌讳什么,她必须接受这种现实。
几年来蒋中正利用政治手腕,在越南的土地上做的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可以说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得心应手。目前越南的军事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里,而他的声望又与日俱增。他猜想若能在越南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未尝不可。但是越南毕竟是一个主权国家,对于他这种人物不可能长期接纳。战争结束后,自己的去向已经明了,他甚至做好了回北京的准备。
总统卢一鸣回程途中,突然宣布造访河内,确实令蒋中正有些意外。按常理卢一鸣没有任何理由到越南访问,原因就是,整个越南仍然处于军事管制时期。若想把他调走,只需一纸凋零足矣。况且卢一鸣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跑到河内向他宣布调令吧!
另外,越南国内各种政治团体正处于混乱不堪时期,北方还好些,南方简直是鱼目混杂,各种人物都想崭露头角。日后越南新政府成立,必须在中国政府的首肯下方能实行。既然让他们成立政府,必须给他们时间充分酝酿。就是这个时期,卢一鸣突然造访河内,有些不合时宜,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此时站在码头上的蒋中正,大脑紧张的思考。经过逐个排选他得出一个结论,卢一鸣造访河内,一定是对未来越南的格局亲自筹划。鉴于自己在越南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统的真实目的,十有八九会和自己有关系。
想到这蒋中正内心有些激动,这说明卢一鸣突然造访河内,有可能让自己担起更大的责任。至于让他干什么已经不重要,鉴于他现在的位置只能高不可能低。别说蒋中正判断的很清晰、很有政治水准,一代枭雄的称谓对他来说一点也不过分。他基本上猜对了卢一鸣此行的目的,但是卢一鸣对他委以什么样的重任,他却没有想到。
海面上露出了航母的巨大身躯,其威武的气势让人热血沸腾。整个舰队的所有官兵,列队笔直的站在甲板上接受检阅,并向人们展示不凡的军威。此时码头上欢迎的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蒋中正看到祖国强大的舰队,内心也是无比激动。作为一名炎黄子孙,那种自豪感,在他脸上表露无遗。
由于码头水深不够,航母停在海面上随后卢一鸣一行换乘一艘护卫舰靠上码头。蒋中正以军人的最高礼节,欢迎卢一鸣一行的到来。简单的欢迎仪式结束后,他们分乘轿车,在警卫部队的护送下,直奔河内。当天晚上,蒋中正尽地主之谊招待卢一鸣一行。
次日,外长皱豪等代表卢一鸣去看望越南皇帝。而卢一鸣在下榻的河内司令部,专程等待蒋中正的到来。一见面,蒋中正挺胸、立正、敬礼,并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语言向卢一鸣问候。卢一鸣随和道:“今天你、我二人私下见面,没有外人,你不必拘礼,随便一些,请坐!”蒋中正心里热乎乎的,他感觉到了卢一鸣对他的热情。
卢一鸣接道:“战争结束了,中国人民经过顽强的征战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经过我辈的努力,我们迎来了新的世纪。但是中华崛起不仅仅是武力的炫耀,今后意识形态领域的征战才真正开始。我辈既要弘扬中华文化,又要肩负中华世纪的重任,坦率说任重而道远,请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蒋中正心中狂喜道:“总统,听到你的话我现在是热血沸腾,让我干什么你就下命令吧!卑职定殚精竭虑、尽忠职守。”卢一鸣满意道:“未来越南的格局和政治走向,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的想法是,自古越南就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无论是生活习惯、饮食、风俗、宗教信仰,都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一步如何利用这大好时机,对越南整体改造刻不容缓。”
蒋中正疑惑道:“总统,如何改造他们?”卢一鸣道:“首先越南的所有学校要进行双语教育,尤其是在小学要重点进行汉语教育,而汉语必须作为越南的官方语言。其次大力发展民生、经济,老百姓富足了,认同感、归属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越南改造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蒋中正兴奋道:“总统,我的任务是什么?”卢一鸣严肃道:“为了获得越南人的认知,日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你必须改换门庭变成越南人。名字我都给你起好了,以后你的名字就叫黄文忠。你依然担任越南三军总司令,至少10年你要牢牢把握越南的军权。也许这样对你不太公平,但是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蒋中正大声喊道:“卑职定不负重望,为国尽忠!……。”三天后卢一鸣一行启程回国。
第六部中华世纪 405章除夕之夜
第六部中华世纪 406章新产品
三月初,京城已经变得很暖和,和熙的春风开始肆掠人们的脸颊。外面阳光高照,气温明显转暖。卢一鸣穿上衣服准备去办公室,收音机依然开着,随着一阵轻音乐的结束,突然一个动听的女生声,语气有些昂分的播报。
“各位请注意,重大新闻,由工业部下属的电子工业局,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一款新型电视机即将投放市场。电视机将以全新的意境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坐在家里欣赏在电影院里感受不到的画面。目前,电视机首先在京城试播,继而推向全国……。”
卢一鸣闻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其实这些情况他早已经知晓。北京第一家电视机厂,于去年底落成投产,计划第一年年产能力5000台,以后根据市场需求逐年扩大。转年以后,配套工程开始上马。考虑到信号传输、转播信号的难度,首先在北京地区试播半年,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进行全国推广。
去年夏天,高达150米全钢的电视信号转播塔,便在邮电总局的前面的场地上开始施工,至年底钢梁结构的信号塔竣工。与此同时,在香山最高点同样修建了一座电视信号转播塔,其目的就是让电子讯号覆盖的更广泛一些。
目前,欧美已经成功研究出电视机,但是它的普及难度十分困难。究其一点就是,欧美由于在接、收发电子画面方面的缺陷,因此成本非常高,而且画面相当不稳。而中国的电视机一露面,便抢占这了方面的制高点,就是用电子讯号传输画面,其收发装置非常灵敏,而且画面也极其稳定、清晰,如此这般、高下立判。
现在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电视机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是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震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再现。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1897年,德国人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讯号。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次传输时间大约10分钟。
电子管电视,是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和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的传输了静止图像,但是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电视机中的画面,是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台机器,成功的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从此,电视开始了他神奇的旅程。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实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只有十几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只间播送了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彩色电视机问世。但是彩色电视机由于技术和原材料的限制,还处在极其幼稚的阶段。因此中国电视机首先采用的是黑白电视。
由于在战争期间,借中德全面技术合作的好处,中国在5年前便获得欧美最先进的电视技术。经过五年的技术升级,中国科学家成功的研制出了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和显象的完全电子化过程。经过反复试验,中国电视机的画面和清晰程度,完全超过了后世英国在1936年播出的全世界最清晰的电视节目。
中午,卢一鸣从办公室回到家中,宝珍兴高采烈道:“一鸣,早晨刚报完喜,宋部长就让人把电视机送来了,说是下午三点正式开始试播。你说这么点小玩意儿,真能像演电影一样吗?若真像演电影一样,我每天在家也就不寂寞了。”
卢一鸣道:“别看这小玩意儿,日后将成立一家专门的电视台,专门播放电视节目。里面既有电影将来还会有电视剧。另外还会有其他综艺节目。比如说:相声、戏曲、舞蹈等等,到时候保管你,废寝忘食、天天守在电视机前。”
宝珍欣喜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