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案件迅速就处理下来。
看到风声平息,只有议论声,可水落石出了。管事于是询问,长安中那一个官员权利最大。如果姜恪不去凉州,严格说,姜恪权利最大。戴至德几个人差不多,问了问,又问那一个忠厚,又说差不多。几个宰相名声都还好。想了想,跑到戴至德府上,对门房说道:“仆是皇庄的管事,有事要见戴相公。”
“戴相公没有时间,”门房想都不想,直接回拒。
别以为戴至德轻松,许敬宗一案,拖连了许多事务没有处理。案件一了,堆积的宗卷如山一般地高,几位宰相比以前更忙碌。一个小小皇庄的管事,居然要见相公,那么相公也不要做事了。
管事地又说道:“不是,是太子试验的高梁。”
宰相门前三品官,就是一个门房,管事见到了,也十分紧张的。因此话说得不大周全。
但提到太子,门房态度稍微恭敬一些,问道:“太子试验的高梁怎么了?”
“仆想请戴相公前去。”
“我代为回话了。”门房虽然这样说,可很不负责任。太子试验的高梁,是太子做个表率,那有啥的,如果这个也要看,相公岂不是有意献媚。看不大紧,气节才是主要的。
管事虽然紧张,可不是笨,看到他的表情了,又急切地说:“相公务必要看哪,有可能收五石十石。”
“哦,知道了。”
“不是啊,是一亩地啊。”
“哦,知道了,你且回吧,我去传达,”刚说完,一下子跳起来,抓住管事的衣领说道:“你说清楚一点,是什么一亩地,什么五石十石。”
“我说是有可能这几块地每亩高梁能收五石或者十石高梁。”管事气晕了,也不称仆了。
“你脑子有病吧?”门房已经惊疑起来。但还是不大相信。
“我脑子很好,没有病,如果不是产量惊人,我怎么找到戴相公来禀报?”
“你等等。”门房立即跑进去。是两石无所谓,上了三石就会惊惧了。这是高梁,不是稻米、麦子。就是稻米与麦子,一亩地三石也是骇人听闻的收成。
跑进书房,找到正在批阅公文的戴至德,说道:“相公,外面有皇庄的管事禀报,说太子今年春天试验的高梁,每亩地有可能收成达到五石到十石。因此,事情重大,前来禀报相公。”
“你说什么?”门房说得有条理,很清楚,可是戴至德也震惊了。只是他常期呆在高位上,气度极佳,脸上还没有惊愕的表情,又问了一句:“是不是弄错了?”
“仆也不知道,大约是这样的,因此感到事情重大,才来报于相公的。”
戴至德不敢怠慢,十石没有想,五石都不敢想,有一个三石四石,就能上报朝廷了。来到门口,说道:“且带某去。”
管事将戴至德带到田地头,不是每块高梁长势很好的,有的不大好,但就是这样,也比周围的高梁好得多。主要就是其中的一半田,准确来说是三块地,高梁长势最好。
一个个高梁穗子就象bāng槌一样,沉甸甸地弯了下来,一个穗子足有其他地里的高梁十几个穗子大。反正戴至德一开始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睛,揉了两次眼睛,才确认下来。
这还是高梁么?于是用手勾了一个,剥出一些米,可不是高梁。只是没有真正成熟,离收获还有半个月。不过大丰收的景色,已经让戴至德看得眼热了。秋风吹来,高大的黄杆摇动,如同是树林一样,又荡起了一道道金色的波浪。
过了半天才迟迟疑疑地问:“这是怎么种出来的?”
生生地让一个堂堂的宰相失了态。
“是太子教的方法,只是太子一再告戒仆等不可种得太密,可仆等不听,否则这十几亩高梁长势皆是惊人。”管事想了想,又说道:“但仆等听到太子说过的一些话,估猜太子也没有想到会长势如此,他当时是说,能有三石。只是仆等皆不信。”
确实,按照原来的办法种植,想高梁收成达到三石,非常非常困难的。
戴至德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岂止是三石。”
“就是就是。仆等觉得事情不小了,所以才劳烦相公的。”
“你做得很对。”戴至德夸奖了一句,又恋恋不舍看着高梁地,什么祥瑞,什么灵芝,都是浮云,这才是祥瑞。又拍了拍肩膀说道:“看好它。”
“仆等是不敢大意的,连雀儿都不让靠近。”
“嗯,”戴至德点了一下头,然后立即离开庄园,又将李敬玄这一干大佬全部请来。表情都差不多,问清了事情的原委,戴至德说道:“有救了,有救了。全国都象这样的收成,各位你们说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个不知道,但知道粮食肯定随便怎么吃也吃不完的。那怕去喂猪喂马。不过这也是不可能的,地好水好伺候好,肥料足,方法先进。除了种子略略欠缺外,所有高产的条件都具备了。想要全国按步就班推广,不大可能的。
然后一个个站在哪里发呆,兀自还是不大相信。过了半天萧昭德才说道:“各位,这些高梁到底能产多少?”
全在田里,现在又不好打下来,不好估猜。李敬玄都想出一个办法,说道:“找几个相仿的穗儿,用秤称上一下,再数数一亩地能有多少株。”
“这是一个主意,有可能有误差,可相差不会很大。”戴至德说道。
于是立即行动,然后数数,也没有一个乘法口决,用筹在慢慢算。其实李威都将算盘口决交给武则天了,可随后发生了种种事情,武则天是交给国子监了,因为不重视,推广有些慢。李威呢,慢吞吞的性子,也似忘记此事。算了半天,出来了。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是诸臣一个个还是目瞪口呆,倒吸着冷气。
戴至德忽然说道:“派侍卫过来看守,向东都禀奏。”
这个产量,这个产量……动用侍卫,不算过份的。宰相来了,侍卫来了,这一下子热闹了。而且这不象竹纸,每天看那几个水塘,这一片高梁接近成熟,长势旺盛,一片金黄,也是一个景色。于是一批批百姓过来看。看的结果,长安的米价几天之内每斗掉了十文,一些囤积居奇的商人大户,都在出手粮食。
还有一门好处,不用赶雀子,什么雀子都让这么多人吓跑了。
戴至德等人开始写奏折,登天了,自古未有的高梁产量,将会出现了。又开始到东宫询问,太子无法问的,可是刘群等宫女知道一些,刘群回答得不清不楚,忽然想起来,太子请几位弟弟看过竹纸,又看了高梁,大约说了什么。于是再找到李贤,李贤回答了,答案很简单,是太子按照《齐民要术》书上做的,但与皇庄里的人一样的答案,太子认为有可能会有三石高产。这是李贤替兄长说话的,当时李威对他说,三石有可能不止的。说话嘛,总要谦虚一些。
然后问道:“戴相公,有什么不对吗?有没有三石?”
戴至德哭笑不得,答道:“不是三石,有可能高产的地,半亩地都不止三石。”
敢情这个主自己都如此低估了,怪不得都没有写信询问一声。
“半亩地啊,”李贤一时还没有清醒,忽然大叫起来:“我要去看看。”
直接丢下戴至德不管了,找到李显李旭伦,兄弟三嘛,一起上阵,来到地头,已经来了不少百姓在观看,还有十几名侍卫也到了。一开始,以为戴相公疯了,拍马屁也不能这样拍的,让侍卫看高梁。来了,才知道自己想错了。一个个站得笔直,不让任何百姓靠近,这才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玩。但几位皇子,不敢阻拦的,让他们来到田边。
李显不懂庄稼,但多次出游,也看到过高梁的,差异一点点,他真看不出。但这差异太大了,叫了一声:“我的天,这还是高梁?”
李贤说道:“三弟,仪表,仪表,外面还有许多人。”
“是,”李显将嘴闭上,然后抚摸。
终于高梁引起轰动。李威说是狄仁杰是金子,早晚要发光的。用来形容高梁,也能适合。或者用一句诗来形容,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反正这个高梁金波儿一荡,粉黛无关,四周的庄稼全部失了颜色。
………………………………
李治与一班重臣,在武成殿商议如何举办大雩祭,外面侍卫进来禀报,说道:“陛下,长安加急奏折。”
李治一听就恼了,几次加急奏折都不是好事,难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这个大雩祭祀,还要不要举行了?愠怒地说道:“传奏进来。”
看到奏折心都安定了,不是很厚一叠。特别是许敬宗一案,让戴至德等人弄怕了,每次都是很厚,还一天数趟,最后李治懒得看,反正是许敬宗或者他家人做下的种种不法事例。可这一天数趟,让人难不难受?
于是打开,看了一眼,问道:“弄错了没有?”
阎立本奇怪地问:“陛下,什么弄错了?”
“有可能戴卿他们弄错了,”李治回答得不大确定,一人弄错了,不可能李敬玄他们全部弄错的。再说,这些人也算稳重,更不会犯这个错误。可上面这个数字……
PS:这一章是定时发布的。战斗过程,从昨天晚上六点不到,到今天晚上七点多,整二十六个小时。战斗物资,三包半香烟,一两有余浓咖啡。战斗成果,九章,三万多字。战斗期望奖励,明天上午起来时,能看到几十张月票高高飘起。
顺便解释一下一些读者的疑问,有人说太子不牛。其实做太子的,有没有可能赤胳膊上阵的?不用,只要用好人,让群臣属心,那就行了。如果象乾隆下江南电视剧那样写,或者康熙微服私访记那样写,动不动冒险,连牢房都经常关,那个,会是什么样子,各位懂的。这本书是YY小说,但YY度有些轻。外挂只是诗词记得多,其他的,有可能你会,我会,有许多人甚至做得更好。就是这样。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治无语 洛水叙情
第一百五十六章李治无语洛水叙情
“陛下,你怎么了?”武则天在帘后问道。
“皇后,你看看,是不是朕眼花了,”李治将奏折递了进去。
也没有说多少事情,只是说太子试验了一片高梁地。试验肯定了,问得很清楚,从一开始就在试验,包括肥料、株行距以及垄肥、垄的深度。长势也不一,产量更是不一。这些都写了。这个无所谓,主要是后面一句话,选了几个穗,称了一下,然后来估猜,长势最好的三块地,亩产有可能在五石到八石之间。这是大约的估猜,精确估猜在六七石。当然,都是一群稳重的人,毕竟没有打下来,因此产量说得含糊些。
“六七石啊,”论城府,有几个能及武则天的,也震住了。
唐朝出过高产田,每亩地产量能达到五石,这个高产也是个案,与这几片地一样,具备了很多高产的条件,地好水好伺候得好。有可能还是亩量的时候比较大。再加上地方官员需要政绩,又夸张了一些。总之,有许多水份的。特别是屯田的地,“亩产”最高,田地都在边疆水土好的地区,种植很少,本来就是沃土,然后一亩地丈量时,有可能有两亩地大。但就是这个高产,也是两季的产量总和,才能粉饰出来的。
对此,大家心知肚明,虽然知道有些水份,可产量不会太低,否则官员不敢这么做。但皇庄什么都没有,亩数丈量十分标准,几位宰相说的也只是这一季高梁的产量,再说,他们也不需要这个产量粉饰什么政绩,就是粉饰了也与他们无关,是太子的功劳。
武则天忽然想到了那个棉花……
将奏折递了出去,低声说道:“陛下,多半不是假的。”
大臣一个个很奇怪,这夫妻俩在搞什么名堂,难道是李贤等皇子出事了。正在猜测时,李治已经将奏折递了过去,说道:“你们看看。”
打开一看,这些大臣都是揉眼睛,高梁在粮食中产量不是最高的。再说,这个五石到七石……
“你们认为是真是假?”
阎立本答道:“现在没有收下来,不过多半错不了。恭喜陛下啊,如果此法成功,推广天下,陛下,会是如何?”
至于粮食所带来的另一个作用,会使囤积居奇的商人与大户不敢再囤积居奇,一起疏忽了。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粮食增产,那是长远之计。可这个产量,过了很久,还是让他怔忡。
李治对身边太监说道:“去,将太子请来。”
奏折上说得不清楚,这个儿子也没有谈提此事。好象听侍卫禀报,说他在长安城外,弄了几片高梁,当时李治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想到,又变出了一个妖蛾子。
因此,得问问儿子。
太监去了东宫,一会儿回来禀报,说道:“皇太子去了城外的皇庄。”
这件事,李治听说了,什么废地变宝的啥,说了一句:“不务正业,难道想做农夫?”
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