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兴唐 >

第473章

兴唐-第473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就说道:“臣在山上遇一耆老,对臣言有忧四。皇帝为勘水利与灾民,遍走河南州县,所居不过数帐蓬而,所食不过当是菽粟而。然而太上皇却兴师动众,不惜巨资,前来泰山封禅。其忧一也。皇帝为了国家边防,再入西域,太上皇封禅之余,萌生遍封五岳之意,欲无止境,其忧二也。皇帝即位,立下诏书,勿得兴修任何宫殿,又裁减宫中用度与宫婢,然而太上皇却再修奉天宫,其忧三也。太上皇广建义仓,灾害到来,却无粮可出,只有皇帝几大储仓拿出粮食救济灾民,其忧四也。”

这是借一耆老之嘴说出来的,也不可能真有这个老人。

山东之境,没有遭到灾害,尽管也会受到牵连,比如急征粮食入洛入渭,比如封禅带来的骚忧,可怨言也不会太大。并且也没有那一个老人能说出这么有眼光的话。后面义仓说得也很勉强。这个义仓制度准确来讲,不是来自唐朝,而是隋文帝杨坚弄出来的。不但义仓,还有重人才、设科举、废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府兵制,都是杨坚弄出来的,于是让隋朝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国家,这才大一统华夏。也使国家人口数量几乎恢复到西汉鼎盛时期的人口数量,唐朝过了很久后才达到这么多人口。可没有想到让儿子糟蹋光了。李渊登基后,几乎全部拿来使用,也可以说李唐迅速有乱入治,杨坚占了不少的功劳。

但几十年后,唐朝权贵太多,吞并严重,税务严重不足。义仓制本义是好的,但最终成了国家谋利的工具,加上出陈入新的损耗,以及官吏的贪墨,导致了这次许多义仓拿不出粮食。可几大新设的粮仓因为储粮多,纵然有损耗与贪墨,还是能拿出粮食的。

刘祎之刻意加了这一条,是有意形成强烈的对比。

他本人算是太后派一系的,毕竟是武则天一手提拨,可也有自己的底线,这几年打了很多交道,知道太后的本领,对国家的贡献,不反对太后掌权。但底线是太后不得称帝,也没有想到过武则天会最后产生称帝的想法。

因此矛头略略对准了李威,李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下去的话,估计老百姓都会替李威将李治推翻,执掌国家大权了。但本意还是为了唐朝好,一个封禅花了多少钱?而且封禅带来了大部的领导班子,也影响了国家政务的处理。

再遍封五岳,会产生什么样后果。

武则天没有说话,也许听见去了,也许她本身也不想丈夫灯枯油尽的身体,在一座座岳啊山啊上折腾了,但她想到了另一件事。

等刘祎之离开,召西门翀谨见。

西门翀到来,武则天破口说道:“你的职责是什么?”

“供奉讽谏,扈从乘舆。”西门翀不知道武则天用意,只好答道。

“你既知道供奉讽谏,太上皇要遍封五岳,你不仅身为左补阙,而且身为皇帝昔日身边的最重要幕僚,为什么不进谏?”

这是很没有道理的话。

西门翀有进谏的权利,然而不仅是左补阙,唐朝制度中还有御史台的官员,中书省有右补阙,门下省左补阙上还有正谏大夫,都是起监督文武百官,替皇帝进谏错失疏漏之职的。真要追究起来,必须先从御史台官员追究,没有理由找一个小小的左补阙麻烦。

可是西门翀却吓着了。

他想了想,说道:“这是大事,臣不敢进谏,若要臣进谏,臣进谏另一事。”

“什么事?”武则天淡淡问道。

西门翀进谏了一件事,这件事却揭开了潘多拿的魔盒。

那就是火耗。

做官做宋朝的官最好,没有杀头之罪,除了倒霉的岳飞外。而且薪水也高,有的官员薪水加上补贴,有可能达到几千万人民币的收入。明朝的官员最苦,若是不贪没有外路,只能象海瑞那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唐朝官员还可,所以李威说裴炎虚伪,象裴炎身为宰辅,除了薪水补贴外,还有永业田、公廨田与职分田,就算他善待佃户,不征多少租子,薪水与各种补贴年收入也接近近千缗钱。各种奖励还不算。

以唐朝的生活,京师居大之不易,也能过得很滋润。或者交际,他若是交际,有没有吃亏的份。后来史上的姚元崇居住寺庙,已经有证明,此乃是他作伪之态。倒是卢怀慎是一个老实人,不善营资,所以贵为卿相,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但还有一个住处,另外他上位之时,受的人情多,又是一个老好人,于是上位后,拿出自己俸禄散于亲旧。后面也是导致他贫穷的重要原因,否则还能过上小康生活。

裴炎需要救济那一个亲旧,难道河东裴家需要他救济?

但他也有对策,揭开之后,淡淡对人说道:“我虽有些俸禄,然而来源仅于此,又有妻子需要养活,一保将来,二天生不喜奢华。难道做了宰相,非得要过上奢侈的生活,才是好官员?”

有许多人深以为然。

李威也拿他没有办法,难道说得没有道理吗?有!

可是裴炎毕竟是宰相。

唐朝有多少官员?还有将士,以及豢养的达官贵人,宗室外戚,以及外国“友人”。最少达到几十万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要保持裴炎的待遇,纵然有宋朝的财政,这个财政也吃不消。

而且并不是每一个官吏都会经营,或者家底子良好的。

然而除了晚年的李治外,自唐立国以来,三个皇帝执政皆称良帝,纵然是官吏,也不敢过份鱼肉百姓。所以便产生了火耗。

比如武将,多报士兵数量,捞取军饷。或者多报武器消耗,即便没有战争,兵器盔甲总得要维护保养,象一套光明铠重新大修一下,费用有可能达到一贯两贯钱。这也属于火耗。

各地的文官花样更多。

比如各地租庸调运向两京,这一路上有损耗也有运费,没有办法计算的,克扣一些,成了火耗。再比如征粮时,斗变得大一点,又是变向的剥削。但有的农民很精明,先在家中量好了过来。但花样又出来了,这叫淋尖踢斛。有的官员为了这个踢斛,特地在家里练功,到了征粮那一天,还嫌功力不够深,加百米助跑,然后来到斛面前,大喝一声,拼命一踢。

这一踢是做什么呢?

百姓交粮时,是装入斛中的,有时候有量的,有时候用称的,这要看了,粟轻用称,稻重用量,官员说的算。谷堆在斛里是尖堆形,有一部分是冒出来的。这一踹,冒出来的就会撒在地上。老百姓慌忙去捡,官吏说了,别捡,这是损耗。喂,你还捡哪,想吃官司不成?

所以这一脚在踢得有功力,越有功力,撒出来就会越多,这些撒出来的,就是属于自己所得。

布帛亦是如此,有许多花样。

唐朝在李威授意下,破天荒地部分地区实施了变形的一条鞭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连李威都没有想到的进步。又分成了三等征钱。这又是很科学的征税办法。

唐朝普遍的租庸调制不会变动,然而却出现许多杂税。实际交纳的税务远远不止规定的租庸调制,若是按照制度来交,那么唐朝百姓都能进入幸福生活了。这些杂税一部分进入了国库,但大部分进入了官吏口袋。唐朝也有一些人性化的举动,山区的那么多,到了平原地带,百姓因为运输,多纳了许多徭役、户税、义仓税等,因此分成了三等折克纳税。大体上也与各地实交的税务相当,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负担。可这个变法,让一些官吏失去了捞取火耗的机会。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产粮区或者产麻桑区,继续用实物交纳,当初是为了给百姓一个公平的。这些地区火耗仍然存在,可有的地区开始有百姓用金银代替了。但无论是金或者银,因为贵重,所以交纳时都是一小丁,一小块,不起眼。不能这样运向朝廷,官员只好将它们重新融化,融化时必须产生一些损耗,比如杂质,或者金水银汁流失。即便是铜钱,也有许多私铸的铜币,这也不能上交国库的,又产生了新的火耗。

但朝廷自发行了银宝之后,又发行了更薄的金宝,很小很薄的一块,一块相当于五十文钱。大多数是在商人手中流通,也有部分流向普通百姓,于是百姓用其来交纳税务。

有的官员心黑,居然将铸好的金宝银宝重新融合,克扣下来,人为的制造火耗。

今天西门翀在武则天逼迫下,进谏的正是此事。

他用心是好的,每年国家因此损失了无数的钱帛。然而皇帝为了国库里有多余的钱帛调用,节衣缩食,甚至下明诏,以后勿得修建任何宫殿。很是痛心,他自己又是出身贫困家庭,类似的事情看过很多,并且常时间居于低层官吏,甚至亲眼目睹了一些官员种种做法。特别是听到有官员重新融化金宝与银宝,终于震惊。

为了防伪,国家铸金银宝,花了很多心血,每一块金银宝出来,都经过很多程序的,这一化再一铸,得花费多少成本?

一直想说,今天一逼,说了出来。

但武则天听了脸上却露出了微笑,额首道:“西门卿,此谏谏得好啊,你去吧。”

门翀狐疑地下去。

武则天笑,那不是好事的,可不知道哪里错了。找到了狄仁杰,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狄仁杰大惊失色:“你怎么进谏这个?”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报应

“狄侍郎,我哪里做错了?”西门翀依然没有看到关健的地方。

“岂止是做错了,简直错得离谱……”狄仁杰叹息道。

也没有多怪西门翀。

做官要分几等,一般才到官场,特别是寒门子弟出身的,皆想有一番作为。但在官场上不是有作为就能上位的。然后到开始逐步领悟,有的官员慢慢会悟过来,原来不是我做了多少事,就能继续升官,还要对上司巴结,同僚勾心斗角,下属拉拢,以便对自己声援。有的官员就是在这个脱变的过程中坠落的,再加上权利带来的各种眼花缭乱的物质享受,丧失了本性。这类官员除了遇到一个**的朝廷,一般很难有作为。毕竟上层的官场,想提拨一名官员上位,也要看一看这个官员的大约品性。若是连这一点都不顾的话,这个国家也等于完蛋了。要么就是没脱变,依然是愣头青的官员也难以提拨,示看海瑞。或者包拯,他遇到了一个好皇帝,再看他的同年(同榜进士),韩琦、吴育、赵概、文彦博,然后在家中又为父母守孝十年,在重视孝道的宋朝意味着什么?所以一进仕途,就象做了火箭一样。而且他的不变通,也做了许多对宋朝不好的事。

第三类知道构筑一层关系网,这一点狄仁杰到四十多岁才醒悟过来,才主动找到太子前来投奔,并不单单是看太子爱民神马。这个关系网也不一定用金钱来维持,这是下等的关系网,也有很多方法的,找一个大靠山,或者多拉几个有本事的同好,或者联亲,或者看中人才,在他困窘时伸出手拉一把,或者师生之谊等等。第四类知道权利的真谛,是一个个利益的交织。连皇帝都脱不了这个俗,否则有可能连帝位都保不住。

西门翀算是不错的,也是一个人才,担任官员时操守也好。可终是年青,虽然跟随太子多年,然而底子薄,没有见识太多官场上的内幕,大约只能刚刚进入第二层境界。这也不是奇怪,自己二十几岁时,与他相仿佛,所以都差点进了大狱。

太后找到他,也是看中他这一点。

资历浅,见识少,想乘皇帝不在时,打开一个突破口,但没有想到西门翀送了这个大礼给太后。

官员收入仅靠薪水,除了高层官员外,是难以维持生活的。能做到仅靠薪水度日的官员,百不足十。这个百分之十中,至少有百分之九家庭经济情况良好,不指望这个薪水度日的,升官仅是一种荣誉,否则百分之一都不足。但唐朝立国以来吏治还算清平,真正从百姓头上鱼肉的官员,也不过近半。另外的官员怎么办呢?有很多办法,比如让家仆或者亲戚经营。很多官员都有隐蔽的第二个收入。其一。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收入,比如种宴会,寿宴、喜宴、丧宴,甚至纳妾宴、儿子孙子抓周宴,下级官员与巴结的人总得要送礼吧。其二。最后就是这个火耗。

这一点很重要。

甚至有的州县官员,离开它都无法处理政务。西门翀是太仓令,不需要。然而作为刺吏与县令呢?

比如一些贫困的县,只配有一个县令与县丞,连主薄都没有。然而这些县是最难治理的,最简单要有衙役与文书之类,朝廷也有薪水,但不是官方的薪水,是在地方财政上克扣的。可难治理的地方,想要属下有动力,必须付出足够的薪水。不付出政令不通,一付出能不能公开在财政上标明?不能!所以这些支出,也是从火耗上克扣下来的。

这些情况自古以来就有之。

李威还与狄仁杰为此探讨过。

但两人都略带而过,李威没有深说,也没有办法说。若是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