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万人参加制造,速度很快,一会儿就能看到一只成形的小木筏子出现。不是小木筏子,这一回是一艘真正的小木船。有船头船尾船艘,很小,仅能装载十几人。但备有整齐的船耳与船桨。
随着对岸唐军的动工,瓜卵山上的唐朝军队也随之呼应。许多人砍下了山上的小树,也跟着在做小船。
唐朝军队要做什么?
或者他们从后方赶来一支善长水性以及会驭舟的将士?
萨勒姆不敢大意,下令将所有的船只集中在香柳渡一带,时刻警戒,随时准备出击作战。
看到了,但两边的唐军就象没有看到一样,继续在埋头苦干。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三天过去了。一只只小木船成形,也不知道制造了多少小木船,都将营地后面的空地摆满了,看上去十分壮观。到了第五天,这一晚起了东北风。大多数时候阿姆河下游地区刮的是偏西方向的风。可是因为水土破坏严重,东有高山阻挡,风向很不稳定,甚至有时候能出现飓风。
其实无论是北风南风,都没有关系。但需要风大,越大越好。
李威站在大营门口,看着天空,天空的云彩让风吹得翻涌奔腾。时不时有从北方吹来的乌云,将西垂的残阳隐没。说道:“好风啊。”
象以前那样,早早地就下令让士兵休息。
唐军早起早睡,起初让萨勒姆很紧张。正是这个非正常的早起早睡,丢失了瓜卵山。但看惯了,也习以为常了。反正你不动,我不动。以不变应万变。也不是那种不作为式的不动,看到唐军异常举动,派出了一些斥候潜入河中地区,打探着情报。可是真真假假的,让萨勒姆感到很难受。
休息了一会儿,到了三更时分。让东北风吹了吹,吹来了一些湿气,可雨珠并没有落下来。只能说是一个阴天,月亮让乌云漫住,使这个夜晚漆黑一团。但是唐朝军营忽然灯火通明,所有士兵都爬了起来。不但对岸的唐军爬床起来,瓜卵山上的唐军也从各处壕沟里钻出来。接着河北吹响了号角。这个懂的,唐朝军队发明了一种号语。至于什么号语,只有唐朝人才能听懂,自己听不懂。
萨勒姆只好从帐蓬里爬出来。脑袋里有些糊涂,难道唐朝军队借着这个漆黑的夜晚,想偷渡乌浒河?可也不能这样大张旗鼓啊。又或者是虚张声势,几天后再来一个声东击西?这个倒有可能的。
一时半会没有猜测出来,只好出营观看。
打着火把,虽然夜色很黑,却能看得很清楚。唐朝军队鱼贯从军营里走出来,推出了投石机,与弓弩兵一字排开,对准了河面。同时,侧面看去,瓜卵山上的唐军同样如此。
接下来,一艘艘刚造好的小船儿,被士兵推了出来。萨勒姆被弄得云里雾里,难道唐朝军队真这样就想攻过乌浒河,或者强行掩护瓜卵山的唐军撤回河北?
不但他弄糊涂了,就是安中太后与一群贵族天天呆在唐营,都弄糊涂了,一个个爬起来观看。
萨勒姆只好下令,停在河边的船只起航,一起到河中间巡航。同时咬牙切齿地想到,再过一段时间吧,麦子收上来,让你们看到我的厉害。
其实不用他吩咐,唐军弄出这么大动静,几乎所有船上的大食人与波斯人都起来穿衣服准备了。一艘艘船只离开河南停泊的地方,驶向河中间。忽然号声再次响起,随着这声号角声,两岸几乎同时将火把熄灭。
这种视觉的差距,让船上的大食人眼睛为之一黑。过了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但还是无法清晰地看到岸边的情景。就在这时候,一艘船上传来喊来:“有东西。有东西拦住船了。”
喊完了,船上的人将火把拿到船头,看到船头前面一根粗大的铁索渐渐地从河底升了起来。有的眼尖,又喊道:“前面还有。”
再向前看去,不仅这一根,前面还有两根铁索,缓缓地从河底升腾起来。三道铁索使船舶无法向西航行,有的感到不妙,准备调头向东。但东面也传来同样的喊声。
除了极少数船只外,大多数的船只皆被这六道铁索拦住了。
听着河边的喊声,萨勒姆也感到不妙,站在岸边焦急地喊道:“砍断它。”
铁索横江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多次,不但在长江上,在南北朝也出现过类似的一例。北魏将缴获来的战船用铁索栓起来,栓了三重,企图切断黄河通道。但是南宋大将垣护指挥手下用长柯大斧将铁锁强行砍断,顺流而下,逃出包围圈。用过不少,可几乎都没有成功过。
成功的战例放在乌浒河未必能成功,失败的战例放在乌浒河也未必能成败。长江黄河与乌浒河是两个概念,远比它宽大,水流也远比它湍急。况且交战的形势又不同。
李威想到自己军队弱点,而这个弱点早晚也会让大食人发现。于是苦思对策,又在脑海里翻看过的史书,将南宋元嘉第二次北伐这个战例翻了出来,让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提前运来了许多铁链。那天晚上他在瓜卵山上,下令让斥候强行将方圆满数里的百姓驱逐,不让一个人观看,正是为了今天的。让士兵将铁链连结起来,并成了六根铁索,埋了下去,上面覆了泥土。实际上不用砍,陡起生变,又是在夜间,否则细细看,都能找到一个个接头,将接头解开,铁索就散成了两截,船舶再也拦不住了。
铁索只起暂时的拦阻作用,真正的布置是在后面。
正好从长安一批工匠赶到了西域,没有火药罢了,有了火药,不可能不用。但从长安将火药运来,成本太高,于是从国内调来一批工匠。为了技术保密,将他们安置在碎叶城中,然后从河中或者西域寻找硝土与硫磺提炼,就地制造火药。
如今碎叶城堆放了许多硝石硫磺,夹杂在物资里,悄悄运到乌浒河。大多数放在北营,有少数那天晚上运到了瓜卵山。布置完了,又为今天晚上行动,做了种种的安排。
刻意放火焚烧南岸的船只,若是大食将领是一个愚货,做无用之功。但不是。这样将自己这个弱点主动提醒给大食人。接下来,又在河面上操练,让大食人产生紧迫感。然后让河中的士兵做炮灰,一步步将大食所有船只引到香柳渡附近。
瓜卵山上接着又制造了一些假像,包括夜里潜入河边强行取水,山上为水争抢打架斗殴。实际山上还储备了许多水,但怕演得不成功,将水看管起来,不让士兵知道,那些打架斗殴是真为了水在打架斗殴的。毕竟河中地区士兵来自各国,纪律性差,又不团结,情况隐隐很不妙,只要有心,略略挑唆,马上就打起来了。
然后五军并一军,制造小木船,小木船是用来放火的,但还有一个妙用,看到自己军中制造了那么多小木船,换那一个将领都只能产生两种想法,要么自己强行渡河,要么掩护南岸军队返回。那么接下来夜里行动,大食所有的船舶全起航,进入埋伏圈中。
木船也需要不了这么多,但李威在等,一等风大,二等有一个月黑之夜。今天晚上天气很符合他的要求,开始行动了。先是点燃火把,吹号角,让大食人一起起床,驭船吧。再将所有火把突然熄灭,让大食人产生视觉上的巨大反差,乘机将埋在地下的铁索拎出来,利用几根粗大的树木作为杠点,再用绞盘将铁索从河底绞起来。不然让大食人看到了,岂不全部逃了出去?然后将枯草树枝放在这几天制造好的小船上,撒上易燃物。就在大食人强行砍铁索的时候,将这些载满了易燃物的小船推下河去。
风一吹,小船迅速向河中飘去。这时候放箭了,投石机是假的,弩很有可能也用不上,但弓箭却是真的,只是弓箭上绑着的是粗制的火箭。密密麻麻的火箭腾空而起。火箭的技术也不成熟,有的烧起来,有的没有烧起来,但胜在数量多,许多烧起来的火箭落在各艘小船上,乌浒河上立即腾起了熊熊大火。
正文 第九十八章 第二次声东击西
第九十八章第二次声东击西
“希腊火,希腊火!”巴沙夫喊了起来。
眼前很象前几年大食海军在海上,被拜占庭人用希腊差点烧得全军覆没的的情景。
六根铁索南北渐渐绷紧,南边倚靠瓜卵山,所占的范围并不广,有些大食船只逸逃出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北面幅射的范围却很广,几路军队会合在一起,几万大军,不可能将大营扎在一起的,除非巴沙夫前来指挥。分成了左中右三个大营,互为猗角,在河岸北边连绵了数里地。左右两营的边角处,也正是埋铁索处。
若是不刮北风问题也不大,比如偏东方向的风,借助夜色,将这些载着燃烧物的小船抬到上游。再利用火把突然黑暗的反差,两岸放下小船,作出佯攻,吸引大食人的注意力。在上游的船舶借助风力与水力,会很快地飘下来。这些铁索能将载满士兵的船只拦住,是因为船只吃水深。但对这些轻盈的小船却起不了作用。
两岸火箭一发,效果依是如此。要么刮南风,船只数量小,效果会差些,但也可以做一些布置,弥补过来。最头痛的是刮西风,风力与水力相冲,结果谁都无法预料,但同样可以做一些布置。这是最差的结果。此时冷热交替之时,乌浒河特殊的环境,东高西低,沙漠戈壁蒸腾,风向正是多变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非要在刮西风时发起进攻。
最好是偏北方向的风力。
此时唐朝兵力不及大食,然而也有不少人,几千艘载着燃烧物的船只飞快地推下河,然后燃起了大火,向对岸飘去。风不停地催动着火势,有的火舌都吐出几尺远。若是在长江,很难实现这个战役的,但乌浒河不是长江,说它宽,是对河中各国的各条小河流的,很宽了。可是宽度有限,否则都能让河中地区作为一道天然的天堑了。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整个乌浒河这段河面就象是烧着了。火光冲天,亮如白昼。
张仁愿叹息一声,道:“陛下,若是兵力准足,船只充足,此时渡河,有可能大败敌军。”
“难,你看。”李威指着对岸。
萨勒姆也让这个变故吓蒙了,但很快醒悟过来。他这支水军算是完了,可是唐朝军队还有许多小船,这些小船不仅能用来装燃烧物的,同样可以载人渡河。立即下令军队集合,列队警戒。就算此时,有了另外的谋策,也击败了大食人,自己损失也不小。
但这一战目标已经达到,大食军中善长驶船以及水性好的士兵几乎全部在船上,若想再有这支军队,最少两三个月才能再次征集。到那时,自己军队还不知道打到哪里。
要么从波斯百姓中征召军队,没有了大食人压阵,这群波斯人会死心与替他们复国的唐军作战?
乌浒河自此战时,全部让唐朝控制了。
对士气的影响。瓜卵山数战,除了渡河那天的夜战外,白天两战,河中士兵尽管在唐军英勇作战的带动下,也勇敢地参战了。可表现依很懦弱。不但河中人,吐火罗人、信德人、波斯人皆是如此。可是论个体战斗力,差距都没有那么大的,之所以如此,士兵的配合,将领的水准,还有士气,导致了巨大的差距。
士气是一次次战败引起的。看到大食人,几乎每一个士兵认为,我们打不赢了,都是这样的想法,这一场战役如何打?反观拜占庭,大食没有强大之前,与波斯打得难分难解。一开始也不敌大食人,可经过数次胜利之后,信心增加,渐渐打得有声有色,这才赢得了七年之战。
一次胜利,两次胜利,会让他们这种失去的信心,惭惭恢复过来。让他们明白大食人也是人,不是妖怪,不是神仙。只要自己不怕死,同样可以击败他们。
这个信心培养不起来,没有办法再打下去。
瓜卵山一战,牺牲了近千名最勇敢的唐朝士兵。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让自己如愿以偿,自己回去时,也成了光杆司令。所以必须让河中与吐火罗,甚至波斯义军做炮灰,还要将他们发展成有战斗力的炮灰。经过血战之后,有了经验,自己回去后,他们也能继续克制大食人的反扑。只要东方实现了这个目标,拜占庭人不会甘心,柏柏尔人不会甘心。大食元气没有恢复过来之前,就有可能走向衰落了。
又下了命令,还有船在手中的,让河中地区各国的士兵乘上小船,带上武器,从两边追击。有不少大食人眼看不妙,跳下河去,想游出铁索圈,逃回南岸。还有四十几艘大大小小的河船,逃出生天。让一万名河中士兵乘上小船,扩大战果的。
看到北岸唐军两边夹击,几乎所有大食逃出来的船只头一调,迎击上来。所有人皆抱着这个想法,河中的士兵都是河中各国的,船又小,正好报仇雪恨。真若不支,自己船大,也能从容逃逸出去。
想方也是对的,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士气。听着里面火光里大食人的惨叫声,求救声,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