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85章

黄巾张狂-第285章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的。他就当是为将来的青州攻略埋下一个伏子。
    不过,张狂目前虽然在军事上形势不错,却面临着一个极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治理郡县地方的人才大大不足。
    张狂这数年以来。在军中一直坚持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并凭借大量生产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大幅度降低了教育的成本,争取让士卒们尽可能的多认识些字,多读些书。这种手段,可以让张狂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将士卒们直接退伍。安置在吏员的位置上,以强化己方对地方的统治。
    只是,这种短时间的基础教育手段,只能够为张狂提供一批素质不高的基层吏员,却很难得到胜任州郡长吏的高级人才。这让张狂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
    如此一来,张狂不得不大量启用那些,在已经征服的地盘上残留下来的名门大族士人。对这些士人,张狂心中是抱有相当警惕的,只敢将他们放在并非要害的民事官的位置上。一些关键的位置。还是必须使用在张狂心中靠得住的人才。
    既然自行培养的人才目前还不上档次,张狂当然会尝试引进外地人才。以天下之大,人才之多,张狂并不相信自己会找不到适合的人才来用。
    但是,鉴于张狂的身份,那些天下知名之士。是肯定不会来投奔的。所以,张狂的目标也不太高,就是想要在广大的寒门士子当中,挑选出一些可供造就的人才来。
    因此,在占据了相对富庶而且文教发达的常山、魏郡、巨鹿等地之后,张狂一边在军营中养伤,顺便与袁绍大军对峙,一边就在策划组织进行本方势力第一次的“科举”。
    所谓科举,全称为“分科举士”。虽然张狂第一次开始的科举,仅仅只有一个录取名目。不过张狂叫科举叫得习惯了,自然就懒得改了。
    张狂精心制定下的科举,吸收了汉末官吏考试的一些内容。但其主要的用途,还是为了打破大汉多年以来官吏的选拔,几乎被高门大族垄断的局面。
    反正张狂的身份摆在那里。天生就与高门大族们格格不入,很难指望高门大族们会乐意支持自己。这样他倒不如公开撕破脸来,取消高门大族的入仕特权,以期待一些有眼光,有胆识的寒门士人前来投奔。
    在张狂积极的筹备第一次科举的同时,被两路并州大军包围夹击的赵国袁绍残部,从二月坚持到七月,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为数约千人的袁军,通过小路撤出赵国最后一座孤城——中丘,在主将审配的带领下,逃回袁绍在斥丘设立的大营。
    如此一来,整个赵国也成功的落入张狂的手中,算是拔出了一颗讨厌的钉子。对此,除了略微遗憾审配居然逃脱,张狂总体上还是感到满意的。
    没有审配安在背后的那颗钉子,张狂的主力没有了后顾之忧,粮道也保持安全,已经具备了南下与袁绍决战的充分条件。而袁绍通过这些日子里的努力,也从长子袁谭和小弟曹操那里,收刮到不少粮草,足以支持他对张狂发动一场为时两个月的大战。
    不过,也正因为双方此刻都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却都感到敌人与自己势均力敌,反而都没有轻易的发动战事。作为实力相当的两方大势力,当然是守御的一方能够在战斗中占据相应的优势。既然主动进攻的胜算并不大,双方当然都不敢轻动了。
    张狂以冀州刺史的名号,在巨鹿城里尝试性举办的第一次“科举”取士,就是在这种紧张的两军对峙状态下进行的。
    反正前线有于禁、关羽等人盯着,张狂作为一方霸主,并无必要天天守候在第一线。而选拔合格人才,也是每个势力最重要的事务之一。科举是张狂一手提出的,到底如何进行,当然要张狂在一边盯着,以免弄得不合他的心意。
    由于天下的战乱,由于张狂在士人当中声望不高,也由于时间上的仓促,此次科举的参加人员极少。从五月公布科举开始,到了开考之前,总共也不过一百多人报名。
    但是,在看到这份参加人员名单的时候,光是其中的一个姓名,就让张狂感到这次“科举”取士没有白开。
    那个姓名,叫做郭嘉。后面附上的字,就是奉孝二字。
    郭嘉是谁,别人也许不知道,张狂当然不可能不知道。犹记得当年年少,张狂玩《三国志7》的时候,对郭嘉的兴趣比对诸葛亮的兴趣还高。
    在暗荣开发的《三国志7》里,郭嘉智力98,诸葛亮智力100。可是郭嘉的智力是实打实的,诸葛亮的智力却是要算上一本智力加8的《兵书二十四篇》。所以,去除外部加成,诸葛亮的智力只有92点,比郭嘉可是差远了。
    当然,以上是张狂对游戏的回忆。在当前的汉末乱世里,郭嘉可没有多少名气。
    不过,张狂特地找董昭打听过袁绍麾下,一些在他印象中还记得的牛人。据董昭说,这个郭嘉是郭图的远房族人,曾经在袁绍手下当过小吏。但是因为郭嘉好色贪杯,品行不佳,还曾经私下里贪墨公帑,在年前,此人已被袁绍辞退。若非袁绍看在心腹谋士郭图的面子上,这个郭嘉说不得难免牢狱之灾。
    根据这些从董昭口中打听到的消息,都让张狂怀疑起此“郭嘉”非彼“郭嘉”了。不过,当张狂从韦笑所获得的情报中,得知那个“郭嘉”的确是字“奉孝”之后,他总算是确定了这个叫“郭嘉”的家伙,的的确确就是后世人称“鬼才”的郭嘉、郭奉孝。
    得知科举居然吸引了鬼才的参加,出于对这位三国知名度顶尖的鬼才的好奇,张狂在科举举办前,特意偷偷的打扮成并州低级军官的样子,前去拜访郭嘉。
    大概是钱袋子不够充裕的缘由,郭嘉所寄居的地方,是巨鹿城里的一家普通民宅。由于近年来发生在冀州的战乱不断,巨鹿城内的客栈酒楼什么的,大多已经关门大吉,剩下的都是些苦哈哈之类住的大通铺。
    这次前来巨鹿城应考的士子,大部分都是寄居在城中居民家中。有钱些的,住在富裕些的人家家中,穷困些的,住在普通的人家家里。只有几个身家的确太差的士子,才会住在环境恶劣的大通铺里,与那些卖力气的苦哈哈呆在一起。
    由于科举是第一次举办,张狂对这些东西也是没有预料到。他一边走,一边就吩咐身边的侍从记下这一点,决定从下一次科举开始,为了体现对人才的敬重,由官府为前来应考的士子提供基本的食宿安排。
    本次科举,由于一切制度都是草创,显得很不完善。为了吸引人才,张狂与军师程昱商量过,但凡参加了第一次科举的士子,只要能力不是实在太差,都会加以录用,成为并州军的掾吏。
    接下来,如果其中有人能够做出一些像样的成绩,张狂就会对他大力提拔,好让他成为“千金买马骨”里的那根马骨。
    只要有人能够凭借科举这个平台,一跃而成为张狂手下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天下的寒门士人,自然会在功名利禄的引诱下,前仆后继的投奔张狂,希翼得到张狂的任用,从而一飞冲天。
    对于这一点,程昱是深信不疑的。他只恨科举没有早二十年出现呢!
    不过,张狂的此次拜访,居然落了个空。借宿的人家告诉张狂的侍从,郭嘉外出冶游去了。这个结果,让张狂很是有些惊愕。
    后天便是科举开始的日子了,这个郭嘉居然不好好的呆在家里温习预备,却跑到外面去冶游。如此人物,若不是狂妄自大,便是有真材实料,信心十足。
    不过,郭嘉既然如此作风,只怕不会是个循规蹈矩的安分者。张狂这时有些明白,为什么袁绍会辞退才智明显外露的郭嘉了。郭嘉这种浪荡的性子,还真的不太适合普通的官职。



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
    怏怏而回的张狂,没有再对郭嘉花费额外的时间。反正当第一次科举举办的时候,张狂会亲自到场主持考试。到那时,他有的是时间去观察郭嘉的表现。
    张狂弄出来的科举制度,与后世的科举当然大不相同。按照他对科举的定位,科举不是直接提拔官员的考试,而是让士人们取得成为吏员资格的考试。说白了,张狂的“科举”,很有几分像是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至于考生一通过科举,就被授予不低的官位,成为天下的治理者的做法,张狂可没兴趣采用。这等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变得“八股”无比的方法,张狂是不会考虑的。
    连基层的事物都没有接触过,就想治理天下?
    还是先学学怎么做事吧!
    张狂可不想要一群只知道读死书的手下。
    在张狂的设想中,科举分为“文”“武”两组,每一组又分两级,第一级是让士人们取得为吏员的资格;第二级则是让办事能力强的吏员,得到晋升为官员的资格。虽然当前情况下,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数太少,以至于第二级考试无法有效进行,却并不妨碍张狂先将架子搭起来。
    有着后世几千年历史经验的张狂,对此极为自信。
    按照安排,“科举”的第一级,叫做“吏试”。“吏试”需要考察一个应考者的全方面素质,分别从儒家传统的“六艺”来出题,分为“礼乐”、“射御”、“书数”三场。“礼乐”考察儒家的基本礼仪。“射御”考察应考者的身体素质,“书数”则考察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计算能力。
    至于当前士人和儒家所看重的儒家经典,反而不是“吏试”的考察重点。或者说,在考察“礼乐”和“书数”的时候。就算是顺便考察了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
    至于“礼乐”、“射御”、“书数”三场在通过考试时所占据的分量,可谓各不相同。按照张狂的规定,没有通过“礼乐”者,不得参加下一场“射御”考试。同样的,“射御”考试时身体素质表现太差的,不得参加“书数”考试。
    至于“书数”考试。可以算是整个“吏试”的重点。以张狂的构思安排,“礼乐”和“书数”两项,只是删除少数实在是不通人情和身体孱弱的家伙。而“书数”考试,才是决定最终录取名单的关键。
    当然,以上的是“文”科的安排。如果是“武”科,则将“书数”和“射御”的顺序颠倒一下,以“射御”的成绩为重。只不过张狂如今手下并不缺乏武将,因此在这次科举中,没有开设“武”科。
    士人在通过“吏试”之后,便得到了成为掾吏的资格。可以被称为“吏士”。至于他们最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职位,就是按照“吏士”自身的才能和兴趣,进行第二步的对口选择。
    这一步选择,可谓意义重大,张狂当然要重点关注。他专门成立了一个被州刺史直辖的“吏曹”来负责这件事情。“吏曹”的任务,便是组织相应的分科专业技能考试。从而确定新近的“吏士”们到底适合什么职位。
    而若是在第二步的分科专业技能考试中表现不佳,就只能担任没有特别技能要求的普通基层职位,比如里长什么的。这可能会影响吏员以后的前途,不过到底还是有些上升空间的。
    被录取的“吏士”,按照张狂的规定,必须在被选中的岗位上干上三年,并至少取得两年评价为“中上”,才有资格参与下一级的“科举”考试。
    当然,如今的科举是一切草创,以后需要修改的地方肯定很多。而且。就以目前一百多名应考者的规模,下一级的科举似乎尚无必要。张狂也只是先将大致的构想提出来,等到时候条件成熟了,再来安排这些具体事务。
    安定元年193年八月二十七日,在张狂的亲自主持下。华夏有史以来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在巨鹿城内的“冀州刺史府”中,如期的举行了。
    刺史府虽然不算太大,可是容纳一百多名考生,却是毫无问题。张狂身居高位,固然担任主考的位置,却不用亲自对应考者进行考察。他只要舒舒服服的端坐在椅子上,笑眯眯的看着考试的进行就可以了。
    “科举”的第一步“礼乐”考试分两场,面试和笔试。其中,面试很简单,就是现场模拟不同的场合,让考生一个个根据场合的要求,还有个人身份的变化,完成适宜的行礼。而第二场笔试,则从儒家经典中,挑选一些有关礼仪的题目,来考核考生的礼法知识。顺便的,考生中字迹太差,也被视作“无礼”的表现,会被考官在这一关现场淘汰。
    考完“礼乐”之后,应考者可以休息一天,然后来看成绩。没有被淘汰的考生,将在十月初一进行第二场“射御”试。
    “射御”又可以细分为“疾走”、“臂力”、“射箭”、“骑马”、“武技”,以及最高级的可选项目“骑射”。考生按照要求,需要在“射箭”、“骑马”、“武技”和“骑射”当中,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