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线部队于12日正式接改。
由于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部队大规模撤退,致使李奇微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阶没有达到目的,这就是美一八七空降团的汶山空降作战。汶山空降作战的目的是利用空降兵的迅速机动,把大量部队投到中国和北朝鲜军队撤退的路上,实施包围。情报说只要在汶山实施了空降,至少能把2。4万中国士兵围在美军的天罗地网中。李奇微甚至准备亲自带领士兵跳伞,他的理由是他是个老伞兵,但是被部下以他56岁的年龄为由拒绝了。不甘心的李奇微又跑到空降场去,他要亲眼看着美国伞兵们怎样把大批的中国士兵包围,然后杀死。这次空降行动组织了C-119飞机80架,C…46飞机55架,但空投开始后却事故百出,第一轮空降就偏离了预定空降点,结果30多名参谋落地之后遭到北朝鲜士兵的追杀。在后来的跳伞中,又有84名士兵伤于跳伞事故,部队着陆后18名士兵因遭到地面火力的射击而伤亡。中国军队的地面对空火力将五架运输机击伤,还有一架运输机在返回基地的途中爆炸,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结果,汶山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没有包围住任何一支撤退中的中国部队,中国部队转移的速度之快令李奇微再一次感到十分意外。
20日,美军占领“爱达荷线”,“撕裂作战”完成。
是日,中国军队撤退至三八线以北——中国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地方。
而在1951年的2月至3月间,日本以及西方国家的报纸充斥着如下的标题:《美军在三八线停止行动》《保密通过外交解决的途径》《美军谨慎地进至朝鲜战争的出发点》《第八集团军距离三八线十八公里》《预感到中国军队的反击》《李总统出席釜山群众集会:打到北方去!》《英国期待中国的态度》《距离三八线一点六公里》《南朝鲜军队巡逻队越过三八线》《杜鲁门希望体面地结束战争》《麦克阿瑟说他准备会见敌军将领》至此,朝鲜战争的前景一片扑朔迷离。
不死的老兵去了
1951年4月11日中午,麦克阿瑟正在他的官邸招待客人进餐,他的副官眼泪汪汪地走进来。
麦克阿瑟的夫人走过去听副官说了些什么,夫人回到麦克阿瑟身边,轻声地对丈夫耳语了一下。
麦克阿瑟的表情一下但住了,过了一会儿,他用一种温柔的、让在场的人都可以听见的口气对妻子说:“琼,我想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被解除美国远东最高司令官职务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这个赫赫有名的美国“远东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肯定应该与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有关?
正在朝鲜进行的战争怎么了?
美国人打不下去了还是中国人失败了?
在战争双方经过了大规模的拼杀之后,战线又回到了战争起始时的状态,难道战争就此还不该结束吗?
“撕裂作战”完成,联合国军进入汉城,麦克阿瑟无疑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情报部门所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情报都在提醒麦克阿瑟:中国人正在准备一场反击作战。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通往前线的路上运动着大批步行的中国军队,主要由骡马组成的运输队有时在山间小路上蜿蜒达十几公里。在肃川至平壤的公路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中国军队的大型卡车队在移动。无线电监听中不断出现中国军队新的部队番号。
麦克阿瑟由此陷入了矛盾:是在“爱达荷线”上停下来?还是继续前进?停下来,这条线显然不是防御大规模攻击的有利地区;继续前进,又会在什么地方遇到中国军队的进攻呢?
“在这种政治因素很浓的战争中,最高统帅只说一些基本的方针,而让现场指挥官下决心的例子,世界战史上极为罕见。”麦克阿瑟指责华盛顿说,“我没有得到过华盛顿有关行动方针一类的训令。我经常背着手踱步。结果好就受到表扬,坏就受到指责”
“如果做,就会受到责难,如果不做,也要受到责难。”
但是,作为军事家,麦克阿瑟决不会让部队停止在三八线这条不存在军事意义的界线上。不管政府怎么考虑政治问题,他必须果断地决定他的部队要前进到什么地方去,前进到那里后准备干什么。
麦克阿瑟决定继续北进。
他的判断是,与其停止,不如前进。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李奇微的赞同,因为李奇微也是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一起回顾了1944年冬天,美军在欧洲战场的莱茵河畔遇到的类似情况,那时候下决心继续前进的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当时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古怪:“敌人占优势,并且拥有进攻的决心,我军缺乏足够防守的兵力,所以,除了进攻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能完成任务,并确保部队的安全——正因为兵力少,才必须进攻。”
李奇微在麦克阿瑟的同意下,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在整个战线上发起新的攻势,全线进至到“堪萨斯线”,以便应对中国军队可能发动的反击。
被命名为“堪萨斯线”的目标线是:从临津江口开始,经过板门店,斜穿三八线,从涟川北一直到华川水库。这基本上是一条在三八线北侧20公里左右、与三八线基本平行的战场线。“堪萨斯线”宽184公里,其左翼可以依托大海,而华川水库宽达16公里,也是一个军事上防御的依托,从而可以共同构成威胁中国军队的指挥与补给的三角地带。
新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狂暴作战”。“狂暴”,英文为RUGGED,可以理解成“崎岖不平”的意思。不知美军是指越往北朝鲜半岛地势越不平,还是指美军的前途犹如崎岖山路般的艰险。
困扰李奇微的问题是,几乎在每一条进攻的线路上,美军都会受到中国士兵的异常顽强的阻击,局部战斗进行得艰苦而残酷,但是,这绝对是中国军队小型的阻击部队。那么中国的主力部队上哪里去了呢?或许他们正在什么地方张开大网等待着已经精疲力竭的美军士兵。
中国第四十军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洪川附近迟滞着美陆战一帅的北进。战斗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与丢失中进行,缓慢而惨烈。在一个叫吾野坪北山的阻击阵地上,三五四团四连在伤亡一半的情况下依旧阻挡着美军陆战一师北进的路。
中午的时候,二排长接到报告说,美军正向四连主阵地的侧翼迂回,而在美军迂回的方向上没有我们的兵。实在抽不出兵力了,四连指导员命令于延起、李克先、曾南生三个士兵去守卫一个小山包,保障二排侧翼的安全。
就在三个中国士兵爬上那个小山包,准备保卫二排阵地侧翼的时候,二排主阵地上却已站满了美军士兵,二排因为伤亡太大失去了阵地。三个士兵立即参加了对二排阵地的反击,于廷起负伤被抬下去了,李克先和曾南生两个人开始面对美军一个排向这个小山包的攻击。山包上灌木很密,美军上了山没看见这里有中国人,于是就坐下来休息,屁股刚刚着地,手榴弹就飞来了,接着就是横扫过来的子弹。李克先和曾南生先隐蔽后偷袭,没被打死的美国士兵滚下了山包。
美军开始加大兵力,动用大炮和飞机,向这个只有两名中国士兵的小阵地进行反复的冲击。战斗持续到下午,李克先的腿部中弹,伤势严重,两个人决定转移。曾南生背着李克先,美军士兵在后面一步步地跟着,机枪子弹追着他们打,李克先说什么也不走了,他让曾内生留下两颗手榴弹。曾南生不肯丢下李克先,李克先说:“你背不动我,反正美国兵没发现我藏的地方,你快回主阵地上拿担架去!”
曾南生,年仅18岁,湖南长沙人,从小生活贫困,他卖过报纸,摆过地摊,扛过大件,后来参加了解放军。他把李克先安顿好就往连队的主阵地上跑。为了节省时间,他直接从陡峭的山崖上往主阵地上爬,等他爬到了连队的阵地,发现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连队什么时候转移的,他不知道。他犹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最后决定回到李克先身边去,但是,没有等他跑回李克先隐蔽的地方,就看见三个美国兵已经把李克先围住,他听见了李克先手榴弹的爆炸声……
、文、内心万分痛苦的曾南生最后终于追上了撤退中的部队。
、人、两年零四个月后,曾南生牺牲在朝鲜黄海道长丰郡项洞里的一次战斗中。
、书、中国二线部队第二十六军一参战就赶上了艰苦的阻击战。
、屋、雷保森,24岁参军并入党,是个作战勇敢的士兵。他所在的部队在七峰山附近阻击美军时,他带领四班在一条公路上与12辆美军坦克搏斗,击毁了11辆,全班竟无伤亡。部队向北转移时,负责掩护撤退的六班阵地发出要求增援的信号。雷保森带领士兵向六班阵地接近的时候,发现六班阵地上已经挤满了头戴钢盔的美国兵,六班的士兵已全部牺牲。四班立即向美军冲上去,用身体形成一道阻挡美军前进的前沿阵地。美军发现这不是一支大部队,于是向四班蜂拥而来。但令美军没想到的是,一声呐喊之后,中国士兵竟然进行了反冲击!雷保森的四班以惊人的胆量冲向美军,并且立即展开肉搏!雷保森连续打倒几个和他扭在一起的美国兵,第一个冲上六班阵地。但是,当他回头招呼自己的士兵时才知道,在刚才的肉境中战士们都已牺牲,到达六班阵地上的人除了他,只有一个叫周士武的士兵了。
雷保森在六班的阵地上看见了六班全体士兵的遗体,从这些死去的士兵手中沾满血迹的镐头上看,这里进行的是一场血肉搏斗。雷保森搜集到20多个美式鸭嘴手雷。美军的冲锋又开始了。阵地三面全是美军士兵,黑压压的,不知道有多少。香保森和周士武在阵地上奔跑着,向三面拥上来的美军射击,但是美军士兵越来越近了。周士武的双眼被打瞎,看不见了,雷保森对他说:“天决黑了,你顺着北面的陡坡往下滑,我掩护你!”
周士武向北面的山坡慢慢地滑去。
雷保森砸坏机枪,手握最后一颗手雷,等待美军的靠近。
美军距离他很近很近了,他想把手榴弹扔出去,但是手榴弹掉在地上。他负伤的右胳膊已经不听使唤。他用左手捡起榴弹,用牙扯出技环,把手榴弹扔出去。趁着爆炸升起的烟火,他纵身跳下深深的悬崖。
在一个黑夜里,两个朝鲜农民在悬崖下发现了多处骨折、浑身血迹的雷保森,两个农民用木板抬起这个中国士兵,向中国军队撤退的北方走去。
“狂暴作战”开始不久,随着中国军队的撤退,美陆战一师接近了华川水库。但是,根据南朝鲜第六师的情报,华川水库不但有中国军队坚守,而且中国军队已经把水库的闸门全部打开了,北汉江江水猛涨,南朝鲜军不少士兵和装备被大水冲走。陆战一师七团也许对“水库”这个词特别敏感,他们对不久前在长津水库遭到的厄运至今心有余悸。但是。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回忆中,他们居然想学习一下中国军队的战术,对华川水库来了一个突然的袭击。
李奇微亲自审查和批准了陆战一师的作战计划。
袭击部队以七团为主,特别又配备了一个特种兵连。美军一改乘坐汽车白天行军的惯例,携带着个人补给品和弹药,开始利用黑夜步行前进。
打开华川水库闸门,用大水来减缓美军北进的速度,是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四团干的。他们于9日凌晨4时在师作战科副科长沈穆带领下,来到大坝,让看守水库的朝鲜工人把十个泄水闸门全部提了起来。大水下泄。不但冲走了美军的一个炮兵阵地,连公路都被冲垮了。
美陆战一师的袭击部队想突然占领水库,然后把水闸关上。
袭击部队到达水库边,在他们乘坐橡皮舟渡水库的时候,被中国士兵发现了,立即遭到射击。七团留在北岸的两个连也同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美军部队陷入危机之中。没有大炮的支援,山高雾大飞机也支援不了,美军士兵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陆战一师一营奉命强渡水库,但是他们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渡口,断崖上全是中国军队坚固的阵地。
七团袭击水库大坝的时候,为其掩护的三团开始向通往水库方向上的一个高地进行猛烈攻击。坚守在这个高地上的是三四四团的一连,连长叫赵志立。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美三团连续以一个营的兵力一次次地进攻,每一次都被一连打了下去。
为了夺取这个阵地,三团用了四天的时间,伤亡了400多人。战斗的残酷和中国士兵的顽强令美军万分震惊,他们牢牢地记住了华川水库边上的这个小小的高地。
一年以后,朝鲜战争进入谈判阶段。在谈判中,美国方面突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