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慌什么!?”耶律大石叱道,“你这像什么样子!”他是北院翰林承旨,辽人称翰林为林牙,所以世人皆称他为大石林牙。
“林牙,是宋人,是宋国来册封的使节!”侍从的声音还是有些慌乱,他出门后便拉着一个相熟的杂役把事情问了个分明。
“南朝的册使?!”耶律大石惊闻,摇着头,难以置信。赵瑜没有疯,怎么会把上国的使节安排到同文馆来?
“不会错地!”见耶律大石不信,侍从忙解释道:“听说还是个相公亲来!奴才偷偷看了一眼,都是宋人的装束,还举着金鼓斧钺,有上百人之多!”
耶律大石头低了下去,双手支额,把脸藏在了阴影中。侍从看不见他的脸色,却只见他的肩膀一阵阵的抽搐了起来。
“大石林牙!”侍从惶惶的叫道。
耶律大石仍然深埋着头,但笑声却从他嘴里不可遏制地冒了出来。笑声越来越大,只笑得双手再也撑不住,半个身子竟伏在冰凉的石桌上,用力握拳捶着桌子大笑。
在疯狂的笑声中,耶律大石仅存的两个侍从面面相觑,却听到主子断断续续的骂着:“说……说什么大宋藩国,说什么不能交通外朝……当真以为……以为你忠心耿耿,想不到,还……还是一反贼!”
“林……林牙!”侍从小心翼翼的试探道,生怕耶律大石是急火攻心,发了癔症。
耶律大石对从人的担忧豪无所觉,站起身,分别命令两个侍从:“你去准备拜帖,送去隔壁……你,去准备水盆手巾,等我梳洗过后,随我去拜望南朝的相公!”
半个时辰后,基隆堡中,赵瑜接到了耶律大石具贴拜会蔡攸的消息。“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当真是个人才!”又想起这几天,每天都能看到耶律大石站在堡门外的身影,又赞道:“忠心耿耿地人才!”
赵文地注意力却放在另一个方面:“真想看看蔡少保和大石林牙见面时,会是什么表情!”
赵瑜摇头:“蔡攸不会见的!交通外国地罪名,我可以当作是放屁,但蔡攸可不行!”
说罢,他提起高声:“来人,等晚间把大石林牙给我请到偏阁去!我在那里见他。”
注1:即伍子胥辅吴灭楚,申包胥请秦兵复国的故事。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郢,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即入秦国借兵复国。秦哀公不允,申包胥立于王宫外,痛哭七天七夜,终求得哀公发兵:‘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伍百乘,救楚击吴。
第四十二章 大石(下)
在殿外承宣官的通名声中,辽国的翰林承旨从偏阁外的廊道上踩着碎步,小跑着跨进阁中,趋步上殿。
赵瑜眯起眼打量着应召前来的耶律大石。他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在另一个历史上,会成为西辽的开国之主,延续了契丹国祚近百年。只是觉得他很年轻,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也许是在病床上躺得太久,脸色苍白如纸,颧骨突出,双颊和双眼都深深的陷了进去,久病初愈的身子骨瘦弱得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与传言中善骑射、通兵法、文武双全的形象完全不同。但他下凹的双眼中透出的眼神却沉甸甸的如有万斤,即如其名,坚硬得像块石头。
耶律大石半垂着头,在阁中依礼参拜,起拜间同时也在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殿中的三人。分据左右的两人虽未通名,但从衣袍和随身的饰物上看,应是东海国执掌政府和枢密的两位相公。至于盘膝箕坐于正中榻上的,自然是东海王赵瑜。
‘年轻得过分呐!’耶律大石暗自感叹着,东海王虽然刻意留着胡须,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成熟,但实际上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开国之君!
回想起自己二十多岁时正在做什么?日间骑马射猎,夜中埋头苦读,对循例参加北面官诠选毫无兴趣,准备着参加科举,与汉人士子角逐一个进士头衔,幻想能用最短的时间入阁拜相。一扫朝堂沉疴,重振大辽声威;而东海王,十五岁时家逢大难,父兄皆惨死在宋国官军刀下,但仅仅几年后,便亲手打下了这么大地一份基业,以刚过弱冠之年。高居座上,让自己叩拜。无论如何都让人惊叹不已。
想一想,自古以来,白手起家,二十多岁便开国称王的又有几人?怕是一个人也没有!金主阿骨打现在已经五十多了,也不过刚刚做了几年皇帝,而完颜部能在数年内席卷北地,靠的不仅是完颜阿骨打的雄才大略。更多的还是完颜部连续几代的积累。而东海王一开始有什么,几百名被剿剩下的海寇罢了。
耶律大石拜后起身,赵瑜看了看他颤巍巍地身子,先赐了座,等耶律大石谢后坐下,方问道:“林牙的身体是否大好?前日林牙重病,孤不便亲去探视,只听得人回报。着实令孤担忧。”
耶律大石闻言,起身道谢:“若非大王遣医送药,外臣早已是黄泉路上之人。大王救命之恩,外臣不敢或忘!”
赵瑜摇头笑道:“林牙远来是客,孤这做主人地可没有眼看着客人生病却不施救的道理!何须言谢!”
耶律大石再一躬身:“大王仁德爱人,外臣铭感五内!”
赵瑜一笑摆手。示意耶律大石坐下,对他的客套话并不以为意:“贵国的国书,孤已看过。天祚皇帝(注1)的好意,孤亦心领。只是我东海为大宋藩国,与外邦通商并无不可,但私自结盟北朝,道君皇帝可容不得。何况,东海本是小邦,天祚皇帝却用大国之礼待我,这可如何使得?”
赵瑜说着。连连摇头。在耶律延禧的国书中。并非以上邦对下国的口气来说话,而是平等相待。这种做法。在这个时代地东亚大陆上,却是极罕见的。能得到辽国平等对待的,只有大宋一家,其他国家,如西夏、如高丽,辽国与其互致国书时,都是用君主训示臣子的口吻来行文。
就在两年前,阿骨打因女真扩张太快,后力不继,欲暂时罢兵休战以休养生息,便采纳汉人杨朴的建议:‘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必先求在国册封’,遣使辽国,要求其册封阿骨打为大金皇帝,同时金辽以兄弟通问(注2),双方议和。而耶律延禧虽然被打得丢盔弃甲,国中精兵尽丧,但仍没有答应金人的要求,仅以宗主国的名义册封阿骨打为东怀国王。为了这名号上的事,双方争论不休,使节来往十余次,直到去年,阿骨打因长生岛之败兴兵攻下上京城,方才告一段落。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两国论交,必先正名。大宋与辽国是兄弟之国,而赵瑜与赵佶是以叔侄相称,而现在耶律延禧又以大国之礼待东海,传扬出去,赵瑜向道君皇帝上贡地时候,未免就有些尴尬了。
耶律大石心中冷笑,若赵瑜真的是这么想,也不会故意把宋国册封使团安排到他隔壁的几个院落居住。他提声放言:“大王太过自谦了!阿骨打区区一化外蛮人,不过仗着兵强马壮,便敢立国称帝,而东海论军力更胜女真,上至大王、下至群臣,也贤于金国诸蛮,论起仁德爱民,更是远远过之。这月来,外臣虽病卧榻上,但出外的从人皆备言基隆城规模不让五京,而繁华尤胜,由此可见大王治理之功。以大王之贤明,以东海之兴旺,如何当不得吾主之礼!”
不得不说,耶律大石的马屁水平的确不错,赵瑜被拍得十分舒服。不愿去反驳耶律大石,便向陈正汇使个眼色,让他出头说话。
陈正汇会意,说道:“我王即受大宋之封,一向谨守臣道,从来都贡奉不断。今大辽以大国之礼待我国,试问我王日后入贡,将如何自处?难道贵国乐见属国首鼠两端,一边称臣于辽,一边联手于金?”
耶律大石仰天一阵大笑:“这位可是传说中治国之才不让萧房地陈正汇陈相公?!想不到以陈相公之才,竟只记得让大王尽忠,却忘了教大王尽孝!自古以来,皆以孝义之天下,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敢问大王。可曾忘了十一年前的昌国县城!”
‘当然早忘了!’赵瑜心中冷道,对于赵橹之死,他现在想来是有些遗憾,但对于他那个嫡母和大哥,他从来都一直认为死得好!只是看了看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地陈正汇,被耶律大石如此质问,当真是无法回答了。他不由得暗赞一声。这个大石林牙此前当真做了不少功课。
赵瑜长叹一口气,把话头转过来。解除了陈正汇的尴尬:“明人不说暗话。让东海背宋投辽绝不可能!孤虽出身于海盗,但东海却是以行商立国。做商人的讲究和气生财,如是有盗贼想劫掠东海财货,孤自当反击,但道君皇帝待我东海一向宽和,每年我国海商从大宋赚取的钱钞多达数百万贯。东海的国库都靠这笔钱撑着,除非大辽能给东海与之相当的利益。不然,孤只能对林牙说声抱歉了!”
这下轮到耶律大石目瞪口呆,赵瑜这话说得够坦诚,也太过赤裸裸:什么恩怨忠孝都是虚的,东海只认钱!东海王既然说得这么直白,再舌绽莲花也毫无意义了。数百万贯地钱钞,大辽无论如何是给不起地,莫说现在五京道已经被夺了两道。就算在圣宗皇帝在世、国力最鼎盛地那个时代,大辽的岁入也从没有达到数百万贯。
当初大辽与大宋厮杀多年,到最后,拿到手地也不过是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银的岁币,而东海只是行商四方,却能一年净赚数百万贯。传到北地,那些辛苦厮杀的只为了求个富贵的豪杰肯定会想一头撞死。想不到南国之富庶一至如斯!
赵瑜见耶律大石哑口无言,也不为已甚,转移话题道:“大石林牙,孤想贵国上下应该已经知晓,这些年来,大宋已多次派出使节前往辽东联络金人,意图联金灭辽!”
耶律大石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辽国与大宋做了一百多年冤家对头,都有间谍在其国中。大宋联金灭辽的图谋虽号称密议。但在东京城中早就传遍了。辽国也早早地收到了消息。若非担心因此腹背受敌,耶律延禧也不会舍了脸皮。对东海平等相待。
“想必林牙也知道大宋为何会不顾旧盟:只为了夺回被石敬瑭割去地幽云之地。孤亦是汉人,河北河东是汉家故地,若能收归大宋,孤乐见其成。”赵瑜见耶律大石脸色突变,话锋一转道:“不过,大宋和大辽之间有百年和议,无故背盟,非正人所为,见利忘义,孤亦不齿。做商人的,最讲究信义二字,若轻言毁诺,败了名声,日后也没人会跟他做生意。孤行事也是如此,说孤粗鄙者有之,说孤好杀者有之,但说孤无信无义的,却一个也没有!”
耶律大石拱手赞道:“大王为百名商人兴兵攻灭交趾的义举,纵是万里之外的北地亦有传颂。纵使鄙国七岁孩童,亦知南方海中有一信义之国。”
赵瑜哈哈一笑,厚着脸皮把耶律大石的恭维照单全收,故作谦虚道:“些微虚名,不足挂齿!”
“大王即是重义如此,但为何对大宋背盟之举视若无睹?!金人肆虐辽东,涂炭生灵,大王又为何不肯对我大辽施以援手?!”
听到耶律大石如此质问,赵瑜微微一笑,他前面说的那些话,正是为了引出耶律大石这一句:“大宋背盟,孤甚不喜,女真残暴,孤亦厌之。但此时并非春秋,东海亦非五霸,大宋、女真之事,哪是东海管得了的!?孤只能向林牙保证,北地之事,东海会置身事外,绝不会助大宋和女真一兵一卒……”说着,他叹了口气,“林牙勿怪,孤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瑜都这么说了,耶律大石哪能说不:“还请大王明示!”
赵瑜沉吟了一下,方缓缓说道:“……在孤看来,贵主天祚皇帝着实算不上明君,朝中更是奸臣罗列,若非如此,金人也不会如此势大难治。有如此君臣,林牙以为大辽还能坚持几年?”
耶律大石猛然跳起,苍白地脸色转作铁青,若不是最后一丝理智让他保持冷静,他便是要转身拂袖而去。
赵瑜没有被耶律大石的愤怒动摇:“东海助不了大辽,但孤却能助得了林牙。如果大辽当真不支,林牙也没必要以身相殉……所谓海纳百川,不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都能在东海找到自己的位置,林牙尽可把此事告知亲朋好友!”
耶律大石默然片刻,躬身行礼,决然道:“大王好意,外臣心领。但外臣生是大辽人,死是大辽鬼。耶律大石只会为大辽存续鞠躬尽瘁!”
赵瑜又叹了一口气,这次是真的觉得很遗憾:“即使如此,孤也不会强求。林牙只要记得孤的心意就行。看在林牙的份上,日后契丹地商人只要拿着林牙的亲笔书信,便可到天津以半价购买重弩和铁甲。”
耶律大石匍匐在地,三跪九叩,“耶律大石多谢大王高义!”
耶律大石蹒跚离殿,一直插不上话的赵文立刻发问:“二郎,半价买军器,你也忒大方了罢?”
赵瑜笑道:“半价又如何?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