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东突击营 >

第114章

江东突击营-第114章

小说: 江东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去怀疑什么。

在所有的人中,最高兴的莫过于袁静。她离开红军这么多年,终于又回到自己的队伍里了。陈老总和吴剑飞在临离开之前,专门交代过她,要利用自己在突击营里的地位,做好政治工作,要把在突击营的工作上升到一个非常非常高的高度上去认识,这种高度让袁静觉得好生眼晕。

突击营加入新四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何继春的耳朵里,他给罗毅发了一个电报,表达了希望未来继续合作的意思。罗毅则回了一个电报,表示在茅山时候约定的原则不会改变。何继春告诉罗毅,委员长对他十分关心,专门交代过要对突击营特别照顾,并且表示不管什么时候,如果罗毅愿意改换门庭,**的大门都是对他敞开的。当然,这些话也不是委员长的原话,只是他身边的人揣测上意所推断出来的。

第二卷 浴血金陵 179 装备研发

1938年3月,日军发起打通津浦路的战役,**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取得台儿庄大捷,严重挫败了日军速胜的企图。。日军随即集中8个师团的兵力,再攻徐州,寻求与**进行会战。**避敌锋芒,由津浦路向西南方向退却,日军开始逐步西进,战火燃向合肥、安庆等地,武汉会战迫在眉睫。

罗毅、许良清等对突击营进行了整编,重新补充各连队的人员,完善建制。突击营威名在外,招兵更加容易,王大成和乐家林像挑女婿一样对报名参军的人员进行选拔,突击营的人数迅速恢复到1500人以上,每个连队的人数达到近300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朱山镇和竹园镇的地方守备部队,这些守备部队的战斗力虽然不及突击营的正规部队,但与一般的**杂牌部队相比,还是胜出不少的。

结合在南京保卫战中获得的经验,许良清制订了新的训练大纲,针对日军的作战特点对部队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南京一战,突击营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知识都需要加以整理和传承,形成一支部队的作战传统。打过仗的部队和没打过仗的部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现在突击营虽然不敢说是身经百战,但好歹也不再是初出茅庐了。

罗毅一门心思地专注于解决突击营的装备问题,趁着日军还没有封锁中国南部沿海的港口,罗毅花费了一大笔钱,通过军火贩子史密斯从美国又进口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各种弹药储备充足,能够支撑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消耗。

在所有的进口货物中,数量最大的当数十吨TT炸药。在罗毅开出采购清单时,史密斯吓了一大跳,要知道,一枚手雷里的装药也就是五六十克的样子,十吨TT能够制造20万枚手雷。

吃惊归吃惊,十吨TT还是如期地运到了朱山镇。罗毅来到朱山镇军工厂,把厂长林祥信和总工程师李文仪找来,给他们拍出一叠需求单,说:“你们按这个单子,把这些装备研制出来,大量生产,我要让鬼子尝尝我的厉害。

李文仪拿着单子逐项看着:“手雷,火箭弹,爆破筒,飞雷筒……这个飞雷筒是个啥玩艺?

罗毅呵呵一笑:“所有装备的详细说明,都附在后面呢。这种飞雷筒,我过去听人说起过,是用大汽油桶作为炮筒,里面装上发射药,引发之后,能够把十五公斤重的炸药包投出500米远。具体怎么实现,我就不知道了。

“十五公斤?李文仪直咂舌,“真有这么多炸药,方圆几十米就没有活物了。

“正是如此。

“这个我得研究一下,万一发射不出去,在自己这边炸了,可就惨了。这个在工艺上……有点麻烦。李文仪挠着头说。

罗毅道:“李总,你可千万别把问题想复杂了,据我所知,发明这东西的,好像就是一个乡下的铁匠,人家可没有你这么高的文凭。

“你能把这个铁匠请来吗?我要向他好好请教一下。李文仪由衷地说。

“这个……有点难度……这回轮到罗毅尴尬了,在历史上,这种武器发明于1947年,是缺乏重炮的解放军被逼无奈想出来的办法,罗毅不过是剽窃了后人的创意而已。飞雷筒的发明者虽不是什么铁匠,但好像学历也的确不高。

“我再看看你的单子,防步兵地雷,防战车地雷,防工兵地雷,延时地雷,定时地雷,闪雷,跳雷……你这个研究任务也太重了吧?李文仪吸了一口凉气,“有些技术我倒也知道,不过自己制造,还是需要进行反复试验,确定生产工艺。有些技术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呢。

罗毅说:“李总,现在是战争时期,时间不等人啊。

“那也不行啊,科学工作还是有自己的规律的,不进行多次实验,一种武器是不能定型的。罗营长,能不能上哪找一些技术人员来帮忙啊?

罗毅摇摇头:“这兵荒马乱的,上哪找技术人员?

他话音未落,邵平跑过来向他汇报道:“罗营长,营部来了一群人,点名要见你呢。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老头,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有学问的样子?罗毅眼睛一亮,“林厂长,李总,走,你们跟我一块去看看。说不定是突击营威名远扬,有资深学者来投奔我们了。

一行人来到突击营营部,一进门,只见一名老者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罗毅面前,伸出手紧紧握住罗毅的手道:“罗营长,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罗毅定睛一看,不禁喜出望外:“闵教授,你们都脱脸了?

原来,找到朱山镇来的,正是中央大学的闵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和罗毅一起战斗过的刘翰海、张筱文、林蒸等人都纷纷走过来,向罗毅敬礼。罗毅连忙交代人去安排酒席,准备款待这些远方的来客。

“闵教授,你们是路过朱山镇吗?我听说大学都内迁了,你们中央大学迁到什么地方了?罗毅关切地问道。

闵教授说:“罗营长,我们可是专程来找你的。

“找我?专门到朱山镇来找我?

“对呀!刘瀚海替闵教授答道,“那天,突击营的弟兄们拼死拦住鬼子,我们都逃过了江,这江北看到弟兄们一个接一个都牺牲了,没有人游过江来,我们才离开。后来,我们在报纸上读到你们的事迹,知道罗营长大难不死。我们大家都商量好了,愿意弃笔从戎,投奔到罗营长的麾下。

“那闵教授您……罗毅问。

闵教授呵呵笑着说:“我虽然老了,扛不动枪,不过,我还算懂一些技术,应当也能为罗营长出点力吧。

“太好了!罗毅高兴地说,“毛……反正有位伟人曾经教导我们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有了你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加盟,我们突击营就变成聪明的军队了。

“是闵教授吧,在下李文仪。李文仪上前和闵教授打着招呼。

“李文仪……哎呀,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李教授,怎么,你已经捷足先登,已经成为突击营的人了?闵教授握着李文仪的手,嘘寒问暖,他们两人虽然从前并不认识,但相互的名气都是知道的。

“我现在在罗营长麾下当一个兵工厂的工程师,开发一些武器,用来打鬼子。国难当头,我们一介书生,也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报国了。

罗毅道:“李教授现在是我们总工程师,他发明的武器,已经让鬼子尝到过苦头了。

“李教授,罗营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是不是您发明的?刘瀚海好奇地问。

李文仪答道:“这个东西,是罗营长的创意,我只是从技术上加以实现了而已。要说发明者,当属罗营长。我们兵工厂现在非常缺少技术人员,我们有大量新装备要研发,你们各位有兴趣参加吗?

“没问题,我愿意参加!刘瀚海说,“我在学校学的是机械制造,造枪造炮的原理,我都研究过。李教授,您发明的那个火箭筒,我这些天琢磨了一下,觉得可以再加长,而且可以多管联装,一次打十发或者二十发,一下子覆盖几千平方米的地面……

“那不就是卡秋莎吗?罗毅愕然道,这个刘瀚海,实在是太猛了,不会是苏联红军穿越过来的吧?

“我是学化学的,我了解炸药的原理,李教授,我跟您做助手吧,有关火药的事情都交给我。张筱文说。

林蒸不肯示弱:“我是学金属材料的,武器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交给我。

“还有我……其他的学生也纷纷举着手报着自己的专业。

“太好了,太好了!李文仪乐得直搓手,“罗营长,把他们都收下吧,有了这些新鲜血液,你要的那些装备,我肯定能给你研究出来。

罗毅答道:“好啊,只要同学们愿意留下,我一律欢迎。只不过,各位同学,朱山镇可比不了南京城,条件很艰苦,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啊。

“没问题,我们是来抗日的,再苦的条件我们也能接受!

“好!罗毅指了指林祥信说,“这是林厂长,你们先到林厂长这里报道,让他给你们安排工作岗位,还有生活待遇方面的事情。然后,他又转头对林祥信说:“老林,这些学生可都是宝贝,按咱们最高的待遇标准给他们安排,还有,要确保他们的安全。

第二卷 浴血金陵 180 孤帆

清明时节,突击营举行了一次公祭仪式,悼念在南京前线牺牲的士兵。。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有一些原先被判定为失踪的士兵基本上可以确定为阵亡了,因为大家都相信,如果这些人还活着的话,他们一定会设法回到突击营来的。突击营在朱山镇立了一座纪念碑,把阵亡士兵的名字都刻在上面。

汤元浦代表政府参加了突击营的公祭仪式,他在仪式念了一篇悼念文章,又亲自来到纪念碑前,为纪念碑培土。汤元浦做完这些之后,罗毅走上主席台,对着1000多突击营士兵发表讲话:

“弟兄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四个月前在南京前线殉国的烈士们。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为保卫国家的独立而死,为保护百姓的生命而死,他们死得其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堂堂中华儿女,岂能让外寇在我们的家园里猖狂。我们今天纪念那些离去的弟兄,正是为了继续他们的遗志,拿起枪杆,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日寇彻底赶出中国,一定要用日寇的血,来偿还我们的弟兄所流出的血。让我们共同发誓:杀尽日寇,还我中华!

“杀尽日寇,还我中华!突击营官兵们齐声应道。

“还有,通过我们的情报系统,我已经了解到了,在江边渡口上屠杀我同胞,造成我突击营100名官兵殉国的日寇,是日军第三师团川崎联队。请大家记住这个番号,他们是我突击营永远的敌人。我命令,任何时候,只要有川崎联队的消息,我们一定要狠追狠打,斩尽杀绝。日后如果在战斗中抓到川崎联队的士兵,不管是哪一级军官还是普通士兵,一律就地枪决,不要俘虏,不接受投降。

“狠追狠打,斩尽杀绝!众人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公祭仪式结束之后,罗毅带着袁静、杜心雨以及几名警卫,来到位于朱山镇外一个小山坡上的曾珊衣冠冢前,为曾珊扫墓。当初,在给曾珊立墓碑时,涂九向罗毅请示该如何写,罗毅写道:“爱妻曾珊之墓,夫罗毅敬立。涂九落泪道:“这也是珊儿的心愿。

众人在曾珊墓前烧了纸钱,又一齐向墓碑三鞠躬。袁静和杜心雨看着好友的墓碑,哭得眼泪汪汪的。但看到墓碑上的碑文,两个人的心里都是五味俱全。

“小静,我明天就要走了。从山上下来时,杜心雨对袁静说。

“去什么地方?袁静问道。

杜心雨说:“我爹的伤已经差不多好了,但他落下了残疾,怕是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叱咤风云了。我打算把他和我妈、我弟弟妹妹一起送到重庆去。罗子哥说了,江西很快也会成为战场的,我不能把他们留在这里。

“那你呢?

“我……杜心雨黯然地说,“忠孝不能双全,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也许我在重庆把他们安顿好之后,还会出来和你们一起抗日吧。我爹也希望我能够为抗日救亡出一份力气的。

“好啊,心雨,你也加入我们新四军吧。袁静欢喜地说。

“不知道,也许我爹更愿意我加入**吧。杜心雨心事重重地答道,“他对**的印象……不太好。

袁静不吭声了,这种涉及到信仰的事情,她不便多说什么。在上海的时候,杜心雨已经知道她当过红军了,但毕竟突击营还是属于**的保安队。现在突击营加入了新四军,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小静,我走了,他……就托付给你了。杜心雨幽幽地说。

袁静低着头:“我也不知道我在他心里,到底算是什么。

杜心雨说:“小静,你真是迟钝啊。罗子哥对你怎么样,难道你真的看不出吗?我倒是想问问你,在你心里,有几分惦记着罗子哥,是一心一意,还是三心二意呢。

“我……袁静支吾着,但最终还是克服了羞涩,答道,“我当然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