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1008章

将血-第1008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实也是其顺风顺水成为大将军的原因之一,真论起来,杜山虎的份量,都要比他足上许多。

其人在大秦征伐四方之时,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军事才能,当然,这也许是家世连累了他,但赵石觉着,此人心思太多,独当一面时,会非常危险。

所以,赵石和种燧两人当初商量的时候,就给了折汇六万西北镇军精锐,按照赵石的意思,这些人在折汇麾下,会有很大一部分将消耗在战场上,志在消弱西北镇军的实力。

好为之后彻底肢解西北镇军做准备,因为西北镇军抱团太久了,和当年比起来,也不再那么有战斗力了。

有这样一支联通上下的兵马在西北,会为将来西北整军事宜带来太多的麻烦。

在赵石想来,这些兵马会伤亡一些,战后,论功行赏之时,会顺势做出安排,将他们中的将领调往别处,如此一来,西北镇军对于之后的改编,也就失去了抵抗能力,而折汇怎么说也是领兵多年,吃些小亏也许可能,吃大亏的可能性,赵石还真没想过。

右路军怎么说也可以说是三路大军中实力最雄厚的一部,还有木华黎在北方牵制西夏右厢军司,再怎么想,也不会吃大亏才对。

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而且,种燧想救都救不了……

事情是这样的,右路军从绥州起兵,大将军折汇,大将军种遂分领两部,沿大理河前行。

不过,大将军种燧随后带兵北去,兵锋直指西夏西南重镇银州。

折汇则率兵继续向前,直抵龙州。

这是之前早就计划好了的进军路线,没什么好说的……

只是让折汇和种燧都没有想到的是,西夏右厢军司的反应十分迅速,和中路军那里的情形完全不同,就好像,西夏人正在等着秦军北上。

种燧醒悟的早一些,因为他在银州城下,遇到了本应该在石州的西夏祥佑军司主力,而右厢神勇军司主力,在秦军兵临银州之后,也开始南移,并在大军西北方向,安下大营。

这样的局势,令种燧一下警觉起来,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无法全力攻城了,而且,有着被围的危险。

但种燧也并不着急,因为北方草原铁骑,应该正在赶来,必然能够将左厢神勇军司死死拖住,甚至能让西夏人腹背受敌。

既然西夏人最重要的两部大军都在银州左近,他断不会退兵而去,而是就地扎营,时刻监视着两部的动静,顺便寻找战机。

另一方面,种遂立即派人往折汇部送信,让其迅速回军,与西夏人决战于银州城下……

折汇的回信很快就来了,却差点气的种燧吐血,只一句,种大将军欲与我争功乎?

种燧虽然气恼万分,但他隐约已经察觉到了危险,还是耐住性子,继续派人送信于折汇部,将银州的情势讲的明明白白。

但折汇回信却是拒绝与其合兵,跟西夏人决战,不过折汇说的也有自己的道理。

那就是此时合兵,不如分兵,让种燧率兵在银州拖住西夏大军主力,他则轻兵疾进,切断西夏大军回援兴庆的道路,如此一来,将使中路大军没有侧后之忧。

这个时候,种燧已经知道,不可能让折汇率兵回转了,折汇这是铁了心让他拖住西夏大军在银州,自己带兵去强功。

右路大军主将不合,不相统属的恶果,在这一刻显现无疑。

种燧无奈,也不再理会折汇所部,只安心的等在了银州城下,反正大军粮草无忧,离延州又近,他不怕西夏人跟他决战。

再说折汇一部,因大军粮草还握在张承等人手里,在驳了种燧所请之后,也很是惴惴了一番,唯恐种燧和张承两人合起来,掣肘于他。

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即便是种燧有这个意思,其实张承也是不敢答应的,因为西北军中,多有折氏旧部,折汇麾下,又多为西北镇军同袍,粮草若跟不上,不定就会有人闹起来,在伐夏这样的战事当中,一旦后方不稳,影响了伐夏大业,他张承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61章 犹豫

折汇率领六万大军,粮草无忧之下,轻取龙州。

这个时候,他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是沿古长城向东北进兵,直取横山城,另外一个,则是沿古长城向西南进军,兵发洪州,过洪州之后,经乌延城,绕过横山,沿长城西进,取盐州。

到了盐州之后,前面是大片的戈壁滩,过了戈壁滩,便能与中路大军汇合在灵州城下了……

很容易就能做出的选择。

因为西进之路太过遥远,还要经过大片的戈壁滩涂,粮草饮水完全跟不上,这样的进兵路线,自古以来,也没有过。

于是,大将军折汇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便留下一千兵马驻守龙州,自己则率兵沿着古长城直取横山城。

守卫横山城的不用问了,此地向为横山诸部所有,多年以来,银夏的粮草,都是经过这里,运往横山之内,供横山诸部享用,驻兵这里的正是享誉西北的步跋子。

在折汇想来,这应该是一场苦战,也做好了攻城的准备,六万镇军精锐以及军中的攻城利器也给了他信心。

但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横山城此时空虚无比,只有三千左右的西夏兵卒驻守。

折汇大喜,在他看来,定是祥佑军司将横山守军调往了东边银州,不过大喜之后,也有些疑惑,既然西夏人能料到秦军首攻之地乃银州,就不会不防备秦军分兵才对。

于是,折汇并没有急着率部攻城,而是派出探马,四处打探,甚至进入横山外围,观瞧横山诸部动静。

结果是令人安心的,左近并没有任何大军驻扎的痕迹。

这个时候,折汇与众将商议,得出了结论,西夏左厢军司为免腹背受敌,将兵力都集中在了银州方向,在那里等待秦军与其决战,折汇甚至可以想象,西夏左厢军司最精锐的人马应该在北边,应对草原人的进攻。

这样一来,西夏人的布置也就有了解释,屯兵一处,不给秦军各个击破的机会,为了这个,甚至于放弃了横山这样的战略要地,要知道,过了横山,秦军便可威胁祥佑军司驻地,在西北方向,又是西夏东南另外一座重镇夏州。

这个时候,折汇再无任何犹豫,立即率兵攻城,一日间,克横山城。

驻兵横山城的大将军折汇,欣喜异常,笑喟诸将曰,种将军用兵未免虚怯,还欲与我合兵一处,与西贼决战于银州城下,此非正合西贼之意乎?而今,我等领兵直插西贼侧后,令西贼首尾难顾,已得先机矣。

西军众将此时也是欢喜,这次功劳看来不小,于是附和之声一片。

探马的回报,也和折汇想的差不多,祥佑军司驻地石州空虚异常,石州已然近在咫尺,折汇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立即率兵直取石州,两日见克石州城。

这个时候,实际上,秦军已然对西夏大军形成了包夹之势,战略形势确实大好,也许只需等待时日,西夏大军也便不战自溃了。

而同时,大将军折汇志得意满之下,又一个香饵出现在他眼前,夏州。

夏州古名统万城,赫连勃勃曾于此称夏王,也是党项羌族的发源地之一,党项羌的祖先,曾称夏州节度使,并助唐兵平黄巢之乱,收复大唐都城长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党项羌的老祖宗被赐姓为李氏,也就有了党项李氏一脉。

夏州,银州之间,沃土千里,是西夏东南重要的粮食产地。

如果秦军能攻克夏州,那么,秦军便能绕过横山,与中路军产生联系了。

当然,最让折汇心动的还是,拿下夏州之后,大军辗转腾挪的地方也就大了,一面可视银州西夏大军动静而在合适的时候与种燧合兵,破西夏大军于银州城下,一面也可观望一下中路的情形。

实际上,这才是最诱人之处,伐夏功勋,几乎尽在中路,这个毋庸置疑。

赵柱国……黄口孺子也,靠先帝宠信而有今日,想到那个赵家小儿如今能实实在在压在他折汇头上,折汇心里便是一阵阵的刺痛和恼怒。

实际上,他与赵石结怨,深究起来,却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种氏七娘,折汇一直歆慕已久,几经波折,眼瞅着种氏颓败衰落,种氏那个倔强的老家伙定不能再抗拒与折氏嫡支联姻的诱惑。

就在这个时候,赵石横空出世,趁平蜀之际,与种氏眉来眼去,竟是直接来了个横刀夺爱,让他折汇彻底沦为长安豪门间的笑柄,那时他远在潼关,听闻此事之后,怒发如狂。

不但恨一个黄口小儿,胆大包天,竟然敢跟他折汇相争,更怨父亲兄弟们,不能阻了这门亲事,让他折汇成为旁人口中的笑柄,那时,他更后悔的是,没趁这个寒门子东征的时候,将其除去。

之后折木清对赵石的赏识,更是如同火上浇油一般,让折汇记恨在心,若没有他在其中作祟,赵石入折氏府邸看望病重的折木清的时候,也不会受那般冷遇。

时至今日,说那么多其实也没多大用处,这么多年过去,两位大将军实是结怨已深,更何况,不久之前,折汇次子也因赵石而死,他自己也被从河洛军前调回,转而任延州指挥使,形同贬斥,这就是死仇了。

而今他率兵驻于石州,若能西进拿下夏州,那么也许就有那么一点可能在中路军兵疲之际,抢先攻陷西夏都城兴庆,这个诱惑真的是太大了。

于公于私,折汇都觉得,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机会……

当然,他也是领兵多年的大将,并不会鲁莽行事,他先要做的就是,说服麾下众将。

为此,折汇除了将拿下夏州的好处与众将说了个明白,更是将朝中一些隐秘之事,说于众将来听。

折氏虽世代从军,但在朝中,耳目也十分灵通,这就是百年将门的底气,旁人不知道的,他这里都清楚的很。

朝廷有意整编西北镇军的事情,虽然还未明说,甚至也还没有人明面提出来,但折汇这里已经收到了风声,之后众将去留,以及他这位大将军该如何安置,都关于利害,他又怎么能不留心?

若是平日,折汇也没多少办法可想,最多,只能是在朝中活动,为自己弄个好职位罢了,枢密使,或者兵部尚书,都是折汇争取的目标。

当然,这么一来,也就顾不上照看西北镇军中的诸多将领了。

而伐夏之战,却给了他甚或是西北镇军一个机会,战后如何,是不是能大声说话,到底看的还是战功,这个在大秦这里是毫无疑问的。

建功越多,之后安置越是优容,折汇将这个与当前之战联系起来,与众将分说明白,立时便激起了众将争功之心,效果十分不错。

但这么一来,首尾也是不少,朝廷政令没出,西北镇军这里先有了流言,追究起来,根本躲不过去,尤其是在军中,处置起来将非常之严厉,擅泄机密事,在军中五品下的将官,都得是斩立决,落在他这个大将军头上,也将十分不好受……

不过,现在是伐夏之战的战场之上,只要能立下殊功,在功劳掩盖之下,许多事情便会迎刃而解,朝廷不可能因些许流言而降罪于功勋赫赫的大将军,说不定,为安西北镇军之心,还要重用于他。

折汇在这个上面算的明明白白,也给众将许下了承诺,这般一来,西进攻夏州之议,顺利的为众将所接受。

折汇也清楚,一旦大军西进,粮道也就拉的越来越长了,而左厢军司会不会趁机来攻石州,切断大军粮道,也就成了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

要不要知会种燧一声,让他看顾好大军后路?

想到这个,折汇有些头疼,随即,他便将此事抛到了脑后,与种家间隙已深,种燧断不会拖住西夏大军的同时,还要保证其粮道,让他连连建功,自己却毫无收获,说不定,还要来信让他不得西进。

那般一来,一旦种燧在银州吃了败仗,战后则有的是官司可打了。

这个时候,折汇有了犹豫,后路定要安全无忧,这个不用多说,伐夏之战最重要的就在粮道上,于是,折汇在犹豫中驻兵石州,开始加紧打探西夏左厢军司的动静。

这个时候的折汇是无比矛盾的,一面想着草原那些胡人骑兵能快些出现,一面又不希望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因为那样一来,银州大捷将不可避免,西夏人不可能在三面环攻之下,还能守得住银州。

那样一来,西夏人必定突围,向哪个方向走,想都不用想,定是向西突围,而他驻兵石州,正挡在西夏人的退路上……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62章 兵败

帮助折汇下定决心的是西夏人。

探子探得,驻军于石州,银州之间的西夏左厢神勇军司开始分兵回转左厢军司驻地弥陀洞,回去的都是骑兵。

折汇听了大喜过望,猜测定是草原胡骑在赵柱国那个家奴小子的率领之下来到了南边儿……

这个时候,折汇再不犹豫,留五千兵马驻守石州,自己则领大军西进夏州。

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