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531章

将血-第531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全德在京师呆着,狐朋狗友也是众多,消息很是灵通,武学现在的情形知之甚详,捡着些有趣的跟赵石一说,赵石心里却是摇头叹息,当初开办武学,他从中也没少出谋划策,借鉴了许多后世的办法,到了如今,才不过几年,却已败落至此,说古人目光不够长远吗?还是为时代所局限?不能明白一所学校的重要性,又或是时事本就如此,武学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所有理由都好像似是而非,反正照目前来看,没了折大将军的武学,就好像没了顶梁柱的屋子,塌下来也是理所当然,没有一点的意外。

赵石临风而立,出神的瞅着对面那一片屋舍,心里却已转开了念头,既然要在长安呆上几年,为何不能找些事情来做?饱食终日,蝇营狗苟,终非自己所愿,羽林中郎将……武学……羽林军……

心念电传间,赵石只觉眼前一片明朗,政事,军事改革,他都是一知半解,但有一点他却是确定的很,教育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而这个时代,也许在文事之上有着系统的教育体制,但在军事教育上,却还处在一个原始的状态,没有谁从下到上受过系统且明确的教育,那些军兵将校,甚或是那些将军们,都是从战阵上杀出来的经验。

出身好些的,读过些兵书战策,能运用到战阵上的,不过十之二三,就更不用提那些低级的军官们了,其中多数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粗人,像张锋聚,还是世家子出身,却也只是粗通文墨,连字都认不全,兵书到是读过,在战阵上又能用得上几分?多数还是靠着父祖耳提面命,却也比军中其他人强出太多。

其余不论是杜山虎,还是段瑞,这些寒门出身的,却都是边打边学,靠着一点聪明劲儿,以及悍不畏死的劲头,这才幸运的脱颖而出……

若是今后能在武学上多用些心思……

想到这些,赵石嘴角微微翘起,主意已是定了下来。

他却未曾想到,只是在这承恩湖畔的灵光一闪,铸就的却是怎样一番辉煌的局面……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628章 勾画

赵石束手立于湖畔,心头微微激荡,不由指着湖对面笑道:“你们说,这武学不过几年,为何便颓败至此?”

李全德等人吹了一夜寒风,精神都有些萎靡,赵幽燕等人到是精神焕发,但一群厮杀汉,哪里懂得那么多道理?赵石一言一行,许多时候在他们眼中看来,无异于军令,只需遵令行事便是,动脑子?难道还能比得上大帅不成?所以这时便有些不明所以,即便是知道些关节,也是不敢轻易说出来。

还是李全德胆子大些,又察觉出大帅兴致颇高,摸着脑袋嘻嘻一笑,便答道:“大帅,咱们不懂那许多大道理,但也听旁人说过一些,也不知对不对,都说武学眼瞅着没了人气,还在折大将军身上,当初折大将军为武学山长,大家伙儿自然趋之若鹜,不论到哪里一说,自己乃折大将军门生,也是风光无限不是?”

“但现在嘛……树倒猢狲散,谁还留在这鬼地方挺尸……大帅,咱说的可对?”

赵石不以为许的摇头,“人在政存,人亡政息,到也不算错,但……这武学嘛,却不应如此。”

说到这里,却再不多说,只是立在那里,瞅着对岸有些神思不属,良久过后,这才好像回过神来,带人回转营房。

李全德落在后面,凑近赵飞燕低声道:“大帅这是个什么意思?难道想当这个武学山长不成?”

生于皇家,长于京师,他这政治敏感度真的没话说,只言片语,察言观色之下,便瞧出了些端倪,再一想到,自大军回京之后,大帅这封赏还迟迟未下,若真是……想到这个,心里激灵一下,却越想越有可能,不由自主的,开始为自己的前程担心了起来……

赵幽燕可没他那么多弯弯肠子,虽也是世家子,但和李全德比起来,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听李全德神神秘秘的问了这么一句,先是愣了愣,接着就大翻白眼,脑袋一扬,来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李全德心里当即大怒,心中不由大骂,你个毛都没长齐的兔崽子,在爷爷这里充大,还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吗?

不过他也知道,大帅身边这些人各个桀骜难驯,加之来历各异,互相瞧不起,暗中斗一斗,那是再正常不过,尤其是他这种身份来历,跟他们格格不入也是由来已久,犯不上与这些混小子生那个闲气。

但输人不输阵,论起恶心人来,赵幽燕比起他来可是拍马难及,只见他嘿嘿一笑,当即便回了一句,“我说小燕子,你这是骂自己个儿呢?心里没数,就免开尊口,你这驴唇不对马嘴的,叽歪个什么?得,算咱什么都没问,哼,问了也是白问……”

赵幽燕闻言怒目圆睁,这边李全德却已施施然跟上赵石的脚步,终是将他这口气堵在了心里,让他清楚的明白,论起身手来,也许两个李全德也不是他的对手,但说起嘴上功夫来,十个他也未必能胜了人家一个,也只能心中暗骂上几句纨绔子什么的罢了。

……

赵石在西山军营一呆就是数日,这几天,他也是上了心,绕着军营转了有十七八圈,随口道来,全是修缮军营等事,后来李全德不得不弄来纸墨,跟在赵石身后,不停的写写记记,唯恐有什么遗漏之处。

到了后来,赵石却绕着承恩湖有转悠上了,这时谁都明白,大帅这哪里是什么散心,恐怕还是一肚子的公务,也不由都打起了精神。

来到武学四周,赵石大略看了看,这里建的不比西山大营小多少,房舍也已建了不少,略略一瞧,便能知道,折木清在武学上没少下了功夫,说是武学,其实却是按照军营来建的,营房,校场,辎重摆放等处一个不少,有些地方都还是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人的培养本就应该和培养那些读书人一般,也不知这个时代的君主大臣们是怎么想的,只顾着往读书人身上花银子,政军两事,却偏颇至此,也怨不得后来传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出来。

其实他不知道,这确实也是令后世许多人迷惑的地方,古往今来,于军事上,不少大家都留有传世之作,换句话说,也就是并不缺少教材,但几千年下来,华夏大地上,却一直未曾出现过哪怕一所军事院校,直到清末,好像才醒过闷来,开始办学。

而一些书院,县学府学,国子监之类,却比那些军事学堂早出现了一前多年,不得不说,这种怪异的现象根本无法用一句两句话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几乎可以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更非赵石能想的全面的了。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自商周以来,武人永远是割据战乱的主角,所以历代君王大臣,自觉不自觉的,对于功勋卓著的武人从来都是提防多过于信任,所以就更别提这种能大大加强武人集团实力的举动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回到正题。

赵石这里见猎心喜,几天功夫,隐隐约约的,已在心里勾画出了不少前景,好似武学已经在他主掌之下了的。

至于朝廷会不会同意由他来掌管武学,这个对于他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到得如今,他身上那个武学教授的职位还没有去掉,稍稍变一下,把武学置于他的管辖之内,在他看来,却是容易的很,当然,让他最有底气的就是,武学破败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人能跟他来抢不成?

这人啊,一旦有了想法,精气神立马也就不一样了,赵石也不例外,一场大仗打下来,养伤养的好似没了多少精神,整日里总是懒懒的,尤其是一想到要在京师呆上很长一段日子,就什么兴致都没了的。

他这样的人,想象平常人般,吃穿不愁的悠闲度日,那又怎么可能?

而今终是让他找到些自认不错的事来做,兴高采烈虽远远谈不上,但总归是提起了不少的精神,几日下来,自己犹自不觉,但他身旁的这些人却都觉着,大帅好像……好像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不两天,赵石手里已经有了一张草图,再到武学时,比比划划,勾画着大秦第一所军事学院的蓝图,在草图上面,长长的围墙,宽大的校场,林立的学舍,讲堂,回想起后世的那些高等学府。

赵石心头更是火热了几分,慢慢的,一所依山傍水,园林式的武学图样已经跃然纸上,这一下,不光是李全德,便是赵幽燕等人也瞧出来的,大帅……大帅这是要出掌武学了?还是朝廷要将这里赏赐给大帅作为封地?

这回李全德和赵幽燕两人也不顶嘴了,不约而同的都在心里祈祷,可千万别是前者,不然的话,作为牙兵,他们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两人都未想到的是,作为国武监第一批士子,两人却都榜上有名,之后更是几乎半辈子都顶着将军门生的名头,靠着这个,步步领先于人,得了说不尽的好处,不过现在嘛,两个家伙却是做梦也想不到那么长远,都在心里泛着嘀咕。

将近十天的时间,到了后来,几乎是一大清早,赵石便带着人到承恩湖对面四处转悠,那架势比之当年领着羽林左卫到来西山大营好像还要上心几分,而经过这几天的思忖,赵石已有了势在必得之心,几乎又找到那么几分白手起家的干劲出来了。

不过第九天的头上,京师终于来人催促他回京,圣旨还是没有下来,但婚期却是越来越近,而最重要的是,蜀国君臣终于被押解到了长安,据说正停留在长安县,过几日便会进京。

这就是献俘阶下的戏码了,亡国之君,总要受到这样那样的侮辱,没什么奇怪的,作为胜利者,也有权利享受这最令人沉醉的一刻。

而平蜀大军的两位大帅,吴宁获罪,只剩下了赵石一位,南十八,陈常寿等都料定,圣旨必就在这几日到府,赵石若是不能回去,恐怕就得劳烦钦差跑一趟,相比较而言,还是催促赵石马上回京来的好些。

赵石也只有暗叹,这次回去,事情赶在一起,恐怕又要忙乱上一些日子了,身不由己的感觉很浓,但也没奈何,让手下诸人收拾了一下,便即启程回京而来……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629章 亲族

不到十天的功夫,再回到府中,得胜伯府之内,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府中各处布置的都已差不多,张灯结彩,花红柳绿的,看上去就好像要准备过年,到处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

说起来,上次赵石娶妻时场面要大的多,也要隆重的多,但明眼人一瞅就知道,里面多数有皇家推波助澜的影子,赐爵,搬礼,太后亲问婚姻,陛下下旨厚赏,皇家的宠信简直就是无以复加,再赶上川中战事捷报频传,于是乎,弄的朝中大臣们也不得不锦上添花,其中多少有些借机向地位越来越是稳固的皇帝陛下表忠心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真要细数一下,那时别看风光,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仓促突兀了一些,赵石本身的身份地位以及亲家那里都有些配不上,唯一说得过去的恐怕只有赵石身上那个外戚的光环儿了,论起功勋威望来,却还要差的多呢。

不过这次却是不同了,赵石在蜀中一战功成,在军中威名赫赫,不论爵位,还是军功,谁都清楚,经此一战,赵石起码在西军中的威望除了像折大将军,张大将军这等沙场宿将之外,已是不作第二人想,至于年轻一辈,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说,此次赵石结亲李氏一族,虽无复当日胜景,但却也不需多借皇家之力,凭的多是自身地位了。

如此,便也有了差别,还未到婚庆之时,贺礼已然陆续送上门儿来,其中多有京中大族,显赫者犹以辰王,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的李氏一族为首,别看自赵石回京之后,门庭有些冷清,但这个时候,送礼之人却是络绎不绝,其中犹以王公贵戚为多,连魏王李玄道都派人来送上了一份贺礼。

这都是交通往来的应有之意,也不必细说,礼物虽然送上,看似与前岁大婚时无异,但婚礼当日,人家派什么人来道贺,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可以想见的,再不会如之前般上演许多贵客盈门的戏码了。

身为主角的赵石却不管那么多,府中的事情大多时候他都是放手不管,想起来,才会问一问,当然,大多时候他是想不起这些事情的。

府中比离去时又闹腾了几分,这个他到也有心理准备,回到府邸,也不理身前身后,一顿张罗,总在他眼前晃悠的大管家杜鹰,径自回了后院。

说起这个管家来,还要费些笔墨,此人却是他东征时带回来的,来历什么的前文都有叙述,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人化名保福,原名杜鹰,胆子不大,却有一股旁人没有的伶俐劲儿,好似天生就会伺候的这么一个主儿。

到了他这府中,先是在前院当个管事,后来大管家老齐见他很有眼色,又懂规矩,却三十多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