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613章

将血-第613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成为了惯例,而年轻的伯爷也从没让人失望过。

每到这个时节,便能想出些新鲜的点子,比如说这两年中,他就对国武监中的匠作科看重的很,所以两年中,匠作科在国武监的地位便无形中重了许多。

若是纯粹的文人,必定要说上一句奇技淫巧,与大道不合什么的,但国武监这里,纯粹的文人却是没几个,匠作科的生员也不少,工匠的地位虽低了些,但在军中却是不可或缺,所以说这话的人也就少之又少。

尤其是在得胜伯,督学大人的关注之下,就更没有人想去触这个霉头了,毕竟当世儒家之学盛行天下也不过才数百年罢了,便是前唐时节,文人墨客中,也很少有人以正经儒学卫道之士自居的,就不用说现在诸国林立,攻伐不休的乱世了。

而匠作科在这两年间的出彩之处也是有目共睹,先是改了横刀式样,做出一种类似于横刀,却又有着完全不同于横刀的弧度的战刀,此刀一出,很快就为猛虎武胜军中的军将们所接受了。

一来,因为有了弧度,所以出鞘之时更快,挥舞起来,也更加的劲急,最重要的是,打造出来的这种战刀更加不易折断,而对战之时,杀伤力更非横刀可以比拟,尤其是劈砍之时,多数时候不会出现卡在敌手体内,拔不出来的情形,所以劈砍之下,往往能拖出一道很长的伤口出来,类似于胡人的弯刀。

好处多多,却也并非没有缺点,也许是工艺并不很成熟的缘故,这种刀要比横刀短上一些,但重量上却比横刀要重,对于持刀搏杀的步卒来说,这种兵器优点巨大,但缺点也同样不小。

但若换在骑兵身上,这点缺点是完全可以忍受的,凭借着马力,挥舞战刀的时候就要少上许多,所以在后来,工匠们却是又将骑兵用的这种刀具加宽加厚,最终定型下来的时候,赵石瞧了瞧,简直就是放大型的日本武士刀。

最后就是命名了,赵石肚子里墨水少的很,但匠作科的几个教授感其看重,却非要他来给这种类似于砍刀的杀人利器起个名字,赵石想了几天,最终给其定名为“风刀”,步卒手里拿的是小风刀,骑兵手里拿的则是大风刀,浅显易懂,却也很是威风,由此便算定了下来,几个教授则欢欢喜喜的去工部报功了,并将工艺封存于工部密处,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必细说。

赵石还是谨慎的多,几经实验,最后确定,这种刀比之日本人用几百年的时间琢磨出来的武士刀式样上虽然差不多,但质量上显然要差上一些,但比之于横刀还是要有优势的多,让他微微有些奇怪的是,这种刀其实并不难设计,但大秦征战这许多年,在这种基础兵器上的改进却是停步不前,也不知是为了哪般?

略想了想,估计一个是恋旧情绪过于浓厚,再有就是工匠的地位太低的缘故了,再有更不靠谱的猜想就是,大秦军旅向来强悍,打仗胜多败少,所以对于刀具什么的依赖就没那么多,比如拿蜀中来说,人家军中刀具式样就五花八门,他在蜀中的时候很是见识了些奇形怪状的刀具的,秦人不笨,但这么多年下来,却还用着唐时的刀枪,连律法都没怎么改,要说这个原因看上去不靠谱,但却也说得通不是?

不管怎么说,这风刀一旦弄出来,却是大受猛虎武胜军军兵喜爱,赵石也没多少犹豫,立即命人换装,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换装完毕,至于大秦各部军中,换装风刀估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朝堂上从不乏谨慎之人,这种有关军国的大事,也非是一挥而就就能完成的,想来从工部到兵部,再加上户部,有的官司可打呢,想要将风刀装备全军,拖个四五年,甚至是十年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当然,这就不是赵石管得了的了。

而被银子已经加官进爵激发出满腔热情的匠作科教授们,也没闲着,又将目标对准了攻城利器石炮上面,所谓石炮,其实就是投石机,乃是当世最犀利的攻城器具,没有之一。

虽然时日尚短,但匠作科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不但将大秦军中制式石炮改良的更加易于携带安装,而且仿照城门绞盘制作出了石炮绞索,须臾间,便将伺候石炮的百多人给减少到了三四十人左右。

而最让赵石惊讶的是,他只是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但弹簧这种标准的穿越产物就真的出现了,而且并迅速应用到了军事领域,也就是石炮上面。

粗大笨重的好像个烟囱一般的全手工制品,让投石机这种古代攻城利器终于彻底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不但射程达到了近九百步,连投出去的石弹也大了整整一倍有余,不过为此,工匠们也没少费了心思,有了弹簧的助推,以前的木料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堪称恐怖的推力。

在折断了不知多少跟投臂之后,热情到有些痴狂的国武监教授带着无知者无畏的一群国武监生员又有了近乎于天才的想法,那就是在投臂上绞上铁线,帮助木质投臂承受这种巨大的爆发式力量,也终于在去岁年中的时候,大功告成,成就了军事史上一次重大的沿革……

不过令赵石有些遗憾的是,没有理论基础作为依托的产物,威力虽然足够巨大,但却很难让人满意,因为是全手工制作,所以个体之间,差异也是巨大的,就像近亲通婚生出来的孩子,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憾。

这也正是东方古代学术体系最大的悲哀所在,哲学家们横行于世,却将其他学科挤兑的几乎没了生存的土壤,科举制度让士子们完成了从哲学家变成政治家的蜕变,但越是如此,也让这些汉人中的精英阶层很难放下身段,去亲身操持所谓贱役的一些行当。

所以术数这种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研究的人也就寥寥无几,即便学有所成,也被用到算卦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领域当中去了,而工匠们,却要花费十年二十年的光阴,才能粗通算学,再靠着无比扎实的实际经验,才能转化为应用,而所谓的能工巧匠,在算学上的造诣,甚至还不如一些吟风弄月的酸秀才,而其间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根本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形容和概括。

有鉴于此,赵石已经开始在匠作科下面设下术科,并招收童子,为了这事,还和礼部的监官很是磨了一番嘴皮子,才算将事情办下来,但也不知道,今后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渐渐根深蒂固的儒家牢笼,可不是那么好打破的。

说的有些远了,话题回来,反正国武监这些年下来,在赵石一力支撑之下,门类却是越加齐全,加之受了诸多好处的国武监教授们的推崇,隐隐间,国武监已经向兵家之圣地这个名头发起了冲击,一旦名头坐实了,对于国武监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但受到的攻讦与阻力也将成倍的增加,这个是可以预期的。

而现在,赵石并没有想那么长远,对于他来说,国武监不过是一个过渡,如今估计也快要到了离开国武监的时候了,熬兵沙场,建功立业的心思一旦被挑起来,便很难压抑的住,至于没了他的国武监到底能走多远,那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至少现在不是。

瞅着几个谈谈说说,轻松有加的幕僚谋士,赵石摆了摆手,挥退了在厅中伺候的仆人,并命赵大带着赵二几个人守住门口,这才定了定心神,开声道:“几位先生好生自在……”

几个人闻言,都停住了话头,面露微笑,那边最自在的李博文当即便回了一句,“大人好权势,我等附之翼尾,自然自在。”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这回却都乐出声来了。

赵石也无奈的笑了,文人若是惫懒起来,谁都没辙,不得不抬手敲击了一下桌案,待得重又将几个人的目光吸引过来,才摇头道:“这回……几位的自在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几个人瞬即讶然,南十八反应最快,转过头来,只一思量,便问道:“大人方自入宫回转,便将我等召来此处,可是朝廷又有……”

厅中终于静了下来,几双透着深邃和睿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

赵石微微点头,迎着几个人的目光一一扫过去,这才又沉声道:“陛下心意已决,大战将起,几位说说,这安逸的日子是不是就要到头了?”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716章 开端(三)

厅中几位都没说话,看得出来,都有些吃惊,但和段德,成峦不同的是,吃惊归吃惊,却远不到大惊失色的地步,典型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心理,加之几人皆是城府深沉之辈,最讲究是便是喜怒不形于色,所以没有人失态。

说完两句之后,赵石也闭口不言,留给几个人消化的时间。

半晌过后,却是李博文摸着光洁的短须叹息了一声,“大人说的没错,朝廷一旦用兵,这安逸日子可不就到头了怎的?只是不知,朝廷要用兵于何处?几时用兵?也好让我等帮大人参详一二。”

陈常寿的声音适时响起,只是有些虚弱,“应该不是金国,就是后周了,前些时便听闻南唐使者到来,只是一直不知所为何事,现在看来,却定与兵戈之事有关,大人,惜身猜的可对?”

几个人目光又转了过来,并无一人觉得赵石是在说笑,可见这些年下来,却是默契的很了。

赵石点头道:“不错,据陛下说,后周摄政王赵琐正欲挥兵江上,与南唐重开战端,南唐使者来秦,是请我大秦出兵,自侧后制之,朝中已经就此事廷议数次,但并无定论……不过此次入宫,瞅圣上的意思,是要用兵的,一旦战事到来……所以请几位先生过来,便是要议议将来该何去何从,我意是力请领兵出征,几位以为如何?”

这回几个人都没有太过惊讶的意思,他们都知道,这位东翁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战阵而生,自从军以来,十余年间,已是身经百战,不管是随军东征,还是领兵平蜀,甚或是在长安创办国武监,编练猛虎武胜军,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征战沙场,反而是于朝堂政争不太上心,而这次一旦得了机会,上请领兵出征,就好像是水到渠成,不值得大惊小怪。

南十八直了直身子,目光灼灼,老天保佑,终是让他等到了这一天,万幸后周赵氏也能绵延至今,不曾子孙断绝……想到这里,眼底深处,不由掠过一丝刻骨的恨意,这许多年下来,仇恨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只有仇敌的鲜血才能将这根刺彻底的拔出来。

暗自琢磨着,勉强压住心里的翻腾,还露出了些许笑容,接着话茬便道:“大人乃军中重将,正应如此……这些年,猛虎武胜军驻于京师要地,兵力又为京军之冠,也确是该调往他处了,这又是大人心血所在,旁人领兵,恐怕难以让人安心……怕是不用大人请命,也自有人说话的……”

其他几人都是点头,南十八话里的意思他们岂会不明白?猛虎武胜军现在约有两万众,就算去岁羽林左卫闹出了哗变,被撤下番号,朝廷下旨,由猛虎武胜军补之,但这样的兵力,是照着镇军规制编练的,说句大不敬的话,一旦京师有事,什么羽林左右卫,什么雄武军,左右屯卫,在猛虎武胜军面前,加起来也有些不够看了。

所以,近两年兵部那边屡屡有人上请将猛虎武胜军调离京师,并非只因为赵石和李承乾不睦,也确实是有自己的道理的,能拖到现在,不过是因为赵石在这里硬顶着,理由也只有一个,新军编练尚未妥当,但这个由头又能拖到什么时候?

其实结果已经很清楚,现在也许就是一个刚刚好的时机。

“但职位上,却还是要争一争的……”陈常寿插嘴道了一句。

南十八轻松的摆手,续道:“这个不急,即便陛下有出兵的意思,但等朝廷议决,再到下旨,大军成行之前,还有诸多事情要做,何时出兵还真说不准,而以陛下对大人的宠信,于职位上,也不必太过忧心……”

这时孙文通皱着眉头插话道:“只还是猜测罢了,帝王心事,谁又能猜得准?朝令夕改……毕竟是军国重事,若朝臣一力阻之,如之奈何?”

这一下其他几个人都笑了,孙文通虽已在大秦任职有些年了,但却少与大秦朝臣交往过,对于大秦朝堂上的事情所知有限,如此便拿前蜀国君臣来与大秦朝堂上的大人们相提并论了,这里都是聪明绝顶之人,闻一而知十,只一听他的话音,就明白他的想什么,却皆是忍俊不禁。

最快的李博文立即笑道:“孙兄不必担忧,朝廷政令,非为儿戏,一旦旨意下来,定然不会再作更改……而且……陛下英明神武,也断不会轻作诳语,来戏弄一位军中大将,不然的话,岂非亡国无日了?”

孙文通呲了呲牙,瞪了李博文一眼,作为蜀国旧臣,这疮疤可没少被李博文揭开,对于这位的刻薄言语,实在是听不顺耳。

“皇帝陛下说不定口出无心……”

“好了……”陈常寿开口阻住两人的口舌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