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第9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杜山虎了解他一样,他一样很了解这位多年旧部,比起张峰聚来,杜山虎显然要稳重的多,张峰聚善攻,杜山虎善守,两人在战阵之上表现出来的,正是他们心性的不同。
如果是张峰聚,对着他这个大哥,一定藏不住话,但杜山虎,却一定会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再次相谈,不过论起真正的胆量来,从一介兵卒,一路攀爬上来的杜山虎,绝对称得上是胆大包天。
当初长安之乱前,赵石还在犹豫,准备着退路的时候,在河中与杜山虎一番倾谈,此人话语之间,就已经隐隐露出了狰狞之意,也正是那一次,让赵石对于这个时代的兵将们的心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所谓忠义,在自身团体的利益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这才是军中将领们的真实写照。
他们也许会想沙场扬名,报效君恩,也许会想留名青史,为后世所记,也许会想驱除外敌,还百姓个朗朗乾坤,但最终,其实他们想要的只有一个,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而已……
在他们心目当中,所谓大义,远不如观情识势来的重要,所谓忠心,也远不及握紧手中兵权来的要紧。
如今的杜山虎,代表的可不是他一个人了,想想,连河洛张大将军都会私下传书予他,便可以想见,长安之乱后,他这一派的将领的地位的提升。
而杜山虎,现在代表的是河中镇军,再非是于他账前听令的忠心部将了,他的一句话,就等于是军令。
他要考量的事情会很多,怎样安抚部下,怎样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不失了自己颜面,等等等等。
这不怪任何人,也不能说两人的交情不够,更不能怪杜山虎忘恩负义什么的,只是情势使然而已,到了这个地位,自然而然便是如此,就像赵石在军中威望日盛,便敢与景帝当面翻脸是一个道理。
军中将领,他们的所思所想,大抵相同,自古皆然,心思单纯之人,又怎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中大将?
想明白这些,赵石自然不急,他也笃定的很,如今的他,说话的分量只有比以前更重,没有更轻的道理,他的意愿,在河中这里……没有人敢于违抗……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118章 私军
“段文芳……晚节不保……”
赵石看着手里的书信,口中喃喃,不过也没有多少意外的意思。
旁边的种七娘凑过来,瞧了一会儿,撇了撇小嘴,“官场中人,像家父那样的能有几个?多是见风使舵之徒罢了……不过,这段文芳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与其旁人胡乱插手,不如留着他,他一个无根无基之人,以后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一边说着,一边推了推也凑过来的达达儿真的脑袋,“你个蒙古人,又瞧不明白,看不懂的,去去,一边玩儿去。”
赵石合上书信,沉吟了片刻,“这人到是打的好算盘,时机把握的也是不错,只是当年他在兵部侍郎的位子上,可没少难为了人……”
听他这么一说,种七娘就笑,“夫君何时也开始记仇了……官场中事还不就是这样,得势之时众人皆来攀附,一旦……便是树倒猢狲散,落得个凄凉无比……夫君若还挂怀于往事,换了他就是了,回到京师,这样的事情还要多呢。”
赵石笑了笑,心想,我要说的可不是这个,此人乃李承乾一党,李承乾还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呆着,谁知道两人还有没有牵连,一封书信哪里能取信于人?
官场之上,你来我往,凶险莫测,多多提防总是没错……不过此人这个时候写了一封这样的信递过来,一地宣慰使,走到这个地步,也算是个奇葩,这是朝中有人挤兑,还是真没路可走了?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段文芳此人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也就不用再计较什么真情假意。
种七娘说的其实不错,官场之中,趋炎附势者多,不多段文芳一个。
京中大阀,没了一个王家,还有其他人,如今大秦疆域越来越是宽广,这些人的目光逡巡之间,你争我夺的事情断不会少了。
估摸着回到长安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了。
他这里没多少心思搀和其中,一来太过麻烦,二来,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一举一动,都分外的引人注目,虽说不用再想景帝时候那般谨小慎微,但太过张扬跋扈,总归是不妥……
对于地方官吏任免,他是不打算插手什么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河中,河东这里,若是有人想乱来,也是不成。
朝中那些人想分蛋糕,在他这里行不通,有些话不能明面上说,总需给那些贪婪的门阀世家一个暗示才成,段文芳赶上的,其实正是这么一个时机。
将传信之人叫进来,略略说了两句,打发了人离去。
实际上,依照段德书信上所说的意思,河中文武不算和睦,却能让朝廷放心,这里面隐含的意味,是个人心里都清楚,种七娘也正是明白了这一层,才说信上所言有些道理。
什么道理,不过是制衡之道罢了。
若是一地文武,和和睦睦,共荣共辱,才真正让朝廷担心,像河中这里的表相,就很不错,才算符合朝廷的利益。
所以,段德才会私下里派人送信过来,这投靠,也是有着诸多的学问的……
不说这些,赵石一行在解州呆了五六日光景,还算清闲,他是河东宣抚使,与河中没有统属关系。
来他这里拜访的,多还是军中旧部。
河中兵马来历很杂,像杜山虎的亲军就大多出身殿前司禁军,而下面的兵勇,多是从河中招募而来的河中壮士。
但军官,却有很多都是国武监出身的家伙。
而守卫汾州,临汾重地的,却是猛虎武胜军一部,猛虎武胜军在太原之战中一战成名,是大将军赵石最嫡系的人马。
从上到下,清一色都由国武监将领充任军官将领,太原一战差不多被打残了,补入了很多河中新兵。
不过接下来,克太原,战大同,从河中,到河东,猛虎武胜军这支成军于京师近郊,由大将军赵石亲手组建的皇帝亲军,已经成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虎贲之师……
这数年来,从秦军北渡开始,河中,河东的山川沃土,猛虎武胜军将士,洒下热血无数,却也在北地铸就了猛虎武胜军的赫赫威名。
不管是杜山虎麾下,还是河东的种怀玉,张峰聚等人,帐下皆有猛虎武胜军兵将效力,实际上,这一支人马已经被拆成了几部分,皇帝亲军的名义也早已摘去,但这无损于猛虎武胜军的威名。
猛虎旗是猛虎武胜军特有的旗帜,只要这杆旗帜不倒,长安国武监还在,猛虎武胜军就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壮大……
杜山虎作为赵石心腹将领,抚有河中数载,操练人马,整合各部,在河中军中深有威望不假,但真正能掌控河中兵马的,谁都清楚,还是大将军赵石。
没有大将军赵石的支持,杜山虎不可能将这些来历各异的军伍将领们捏合在一起,光猛虎武胜军那一部分,没有大将军赵石点头,就没有人能操控的了。
可以说,时至今日,国武监将领在军中真正的站稳了脚跟,也顺便划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已经有了自成一体的雏形,他们既不属于东军,也不属于西军,勉强说的话,可以和京军牵上些关系。
但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大将军赵石的私军,国武监中的种种教导,并不能让这些兵将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什么,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组成团体,靠拢在能够真正带领他们得到胜利的人的身边。
而大将军赵石,正是这样一个天然的领导者,是他创立了国武监,是他亲手建立了猛虎武胜军,是他带领这些年轻人,来到北地,百战成金,杀出了猛虎武胜军的赫赫威名……
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各部猛虎武胜军必然会聚集在猛虎旗之下,为大将军赵石敢死效力,这与私军还能有什么两样呢?
赵石创立国武监之初,是以限制大秦各家将门在军中的实力为目的,用职业将领,代替那些一脉传承的各个将门世家的位置。
但最终,却早就出了猛虎武胜军这样一个渐渐成型的军事集团,它的触角,也正在逐步延伸到大秦各处,影响力日甚一日。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但对于赵石本人来说,却有着诸般好处,对于家国天下这样的大义微言本就没有多少念想的赵石,便可以肆意的享受自己的成果。
他的到来,改变了这个时代,但这个时代,也正在改变着他,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享受权势,喜欢征服带来的快感。
但他却一直对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感兴趣,小心翼翼的规避着冲突,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受些委屈,退让开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矛盾的人,但也正是这样矛盾的心理,早就了这样一位大将军。
看上去忠心耿耿,却根本对皇权没有半分敬意,手握兵权,权势日彰,却还在小心的做着些小动作,极力掩盖着自己的锋芒……
除了他自己,恐怕没有谁真正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
不过这些,这些时日,河中许多部将,都来拜见于他,其中多数都是国武监将领,也都是以着学生的身份到来。
大将军在河中军中的威望,于这一刻,显露无疑……
在离开解州的前夜,杜山虎再次与赵石坐在一起,深谈了一次。
这次交谈,可以说是真正的秉烛夜谈,一直说话到天光放亮,两人才各自回到宿处歇下。
当种七娘好奇的问起,赵石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岁月不饶人,我要是老了的时候,还有着什么雄心壮志,你们就一人给我一巴掌,人这一辈子,过于固执,反而落了下乘……”
种七娘心里有些火气,但还是聪明的没有追问细节。
但她还是明白,这次相谈,让丈夫心里有些不痛快了,心里不禁埋怨,杜山虎越老越不懂事。
他的荣华富贵,几乎都来自于丈夫,丈夫这里也一直存着顾全情谊的心思,难道心思就那么急?
非要在这个时候给丈夫添乱?
不过嘴上却安慰着,“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咱们管不了那么多……夫君老了,若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妾身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拦着?”
赵石笑了笑,到底没说这次相谈杜山虎说了些什么,之后与杜山虎相见,也是一如往常,谈笑自若,杜山虎也显得很是高兴,显然是得了什么承诺,这才如此……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119章 回京
离开解州,南渡黄河,过潼关,然后一路向西。
赵石也不愿再在途中多做耽搁,歇的地方也多为驿站,不在州府停留。
加上大将军南归非常突然,许多府县都没有事先受到消息,有的地方,直到大将军一行过去,才堪堪得知,大将军赵石回京述职,经过了自己治下。
胆子小的,立即追上来请罪,胆子大些的,后悔一阵,提心吊胆几日,也就算了,毕竟大将军权势再是显赫,终归不相统属,既然大将军不愿惊动地方,自己也不用上赶着去巴结什么。
而有的地方,根本就是懵然不知,反而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担忧。
一路无话,这一日,队伍已经来到离长安京师二十余里处,天色渐晚,也正好有一处驿站,商量了一下。
几位钦差身负皇命,离的长安近了,不敢停留,所以决定连夜赶回京师交旨。
赵石也不挽留,几位钦差回京交旨是一方面,顺便也能知会朝廷一声,大将军赵石回京了。
以他如今的权势,一些时候,想低调一些也是不可能的……
悄然进京?
别开玩笑了,是想打谁的脸吗?
有功之臣入京,多要有个程序,不但能让有功之臣得到荣耀尊荣,也要彰显朝廷的威严以及所取得的功绩。
更何况,是冠军大将军,定军侯赵石回京。
赵石若是悄然进了长安,朝廷脸面上一定不会好看,但若是朝廷中人敷衍了事,也会伤了大将军赵石的颜面和尊荣。
所以,这个程序必须走,而且还要拿捏好分寸,上次赵石回京,就算是京中有那许多风刀雪剑在等着,表面功夫也都做的十足,别说是现在了。
这几位钦差深谙官场规矩,这才要连夜回京,若是等到明天一起走,就算是他们先行一步,也是有些晚了,朝廷准备仓促,一旦出了错,这几位钦差自然也就罪责难逃,他们可不敢因为图一时舒服,在这事上有所轻忽……
这样一来,到是省去了赵石许多功夫,明日只需派人向家中通报一声也便行了,不用再像往日那般,回京第一件事,就要向兵部,枢密院报备什么的。
冬夜,驿站中最好的一间上房中,炭火在门边上烧的很旺,屋子里也是温暖如春。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