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定邦也是连连点头,当初李璟要大办学校,甚至办了学校办军校办了军校办技校,办了技校又办女校,一心似乎要让所有镇国军辖下之民都教的人人能读会写会算的样子,引起了他的极大担心。自古以为,读书都是极少数人才能读的,甚至成了世家们的专利了。
大唐大兴科举,就曾经重创过士家大族,后来世族终于转变过来,适应了科举,反利用科举让世族们更轻易的进入朝堂,才算是接受了科举制度。可李璟的这种办学法,加上他的公务员考试,却是比科举还要厉害。大量的办学,那么不论出身,几乎所有人都能读书,而公务员考试,便让这些读书人不认出身的进入官场。
这是最深层次的担忧,这是远虑。而更近的担忧,则是办如此多的学校,请如此多的教师,补贴这么多的学生,对于镇国军来说也是一笔极大的负担的。
不过现在看来,当初他的担忧已经不是问题了。
“办学确实要花钱,可我们现在并不怕花钱。”李璟笑了笑,“我们现在靠的不单单靠土地生存,我们还是商贸,把这些利润拿出来一部份补贴到学校这边来。短期来看,我们是在不断往里面扔钱,可不用等长期,就是短期中期就能见到收益了。”
镇国军现在的贸易生意红火,商品需求极大。各个工坊开始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人员越来需求增加。以往一个铁匠可能要学十几年,但是现在,各个不同的工坊中,把铁匠这个职业,分割成了无数道工序,在技术学校短期专门培训其中一样技术,学习的时间可能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这些只培训了几个月时间的工人们组合起来,一样能完成原来得需要十几年学习的铁匠才能完成的活。
工坊产量增加,规模扩大,销售的利润扩大,镇国军所收到的税收也便增加了,而且百姓收入增加了,消费也多了,交易更多,经济更好了。
李璟先前投入办学的钱,很快就能从增收的税额上补贴回来。
而且,这还只是短期的好处。从长远看,镇国军下面的各种工匠技术人才,甚至是识字会算的人才越多,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帮助将更大。
“登州码头经老登州城到新登州城,十文钱一位,还有空位,要走的抓紧上车了!”
一辆加长的四轮马车缓缓停在街边,车上的马车夫高声喊道。
李璟看了看这辆涂着红漆的四轮马车,车厢是带着蓬顶的,里面有十个座位,已经坐了四五个人,都是穿着绸缎的商人或者是儒袍的文人。
十文钱不算多,但也绝不算少。从新城一直到登州码头,约有三十里路。装满十人跑一趟就是一百文钱,这马车是双挽马,估计一天能跑个三四趟,那就是三四百文钱,应当还是有赚头的。
第572章 艳遇
李璟带头上了车,“车把式,去登州旧城,只一半路,是不是少点?”
赶车的是个中年汉子,长的有点干瘦,可却一脸的笑容,闻言扭头冲着李璟笑了笑,“这位先生说笑了,我这四轮马车就是定点走码头到新登州,不论远近,上车只要十文。你可别嫌我贵,你看这马车,多漂亮,四个轮子的马车以前没坐过吧,就咱登州有。走在这大路上,舒适还不巅。而且咱这是专们坐人的车,车厢里头不挤还干净呢。”
李璟点了点头,这四轮运客马车的经营方式不错,十文钱全程价,走的是高档路线了。有钱人坐的是舒适、新鲜和有面子,愿意做的都是商人和文人、官员这些,根本不在乎十文钱,至于说普通百姓,就算再便宜点,哪怕是一文钱一趟,一般人也舍不得的。
四轮马车是李璟向器械局的舟车科讲解了要求以及几样关健的技术点后,让他们加以完善最后制造出来的。李璟制造四轮马车的出发点,是因为四轮马车的运输量大。虽然四轮马车不如两轮马车那般适应中国的道路,但是对于从码头到城中这种短距离的宽阔平坦道路,却比两轮马车更加优秀适用。
镇国军眼下商贸十分红火,登州码头和登州的沿海的十余个小港口还有辽南的都里港、青泥港、石人柱港等都是十分繁忙,进出的货物极多。运输量极大,四轮马车的制造,大大缓减了码头运输的压力。
不过四轮马车投用之后,马上就有人发现四轮马车乘坐起来更加舒适,特别是只要不是出远门的话,是相当舒适且十分气派的车驾。因此,很快就接到了大量马车的订单。为此,现在四轮马车厂不但有专门制造运货四轮马车的一二三厂,还新建了专门坐人的第四厂。这些马车多是商人官员们订做的,因此都是十分豪华,等价不菲。不过也有一些人眼光很好,在发现四轮马车的舒适性后,开始订制了普通型的四轮马车,做起了租车或者直接拉客的生意。
对此,李璟倒是没什么意见,乐的看到。多一项生意,就意味着镇国军的新单独成立的税务局能增收一笔税款。
车夫扬鞭,拉车的双马轻快的跑了起来,坐在车厢之中,比起双轮马车来果然要舒适许多。
“各位稍等一下啊,我去取点东西捎上。”赶车的车把式在快出城时,在城门附近的一栋房子面前停下。李璟抬头望去,看到房子前树着镇国军的旗帜,还有两名穿着黑色军服的宪兵持枪站岗。
萧定邦轻声道:“这是邮局。”
镇国军境内不但保留了驿站系统,还在各个城中增设了邮局。整个镇国军二十六县开设了二十六个邮局和一百个水陆海三系驿站,这个邮局驿站系统不但负责传递消息,还要负责接待过往的登州官员和公务人员。除此外,还负责信件接收和传递,暂时,这个系统还只能接受登州境内的信件相互传递,其余的就只开通了登州至宋州、汴城、洛阳、长安、扬州、广州这几个都会与登州之间的信件邮递系统。
为此,镇国军还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及信封,只要买镇国军的发行的邮票,在信封上贴上邮票,然后把信放入镇国军在各城的邮局邮箱中,自有镇国军的邮局驿站将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
果然,车把式很快回来,背了几个包裹。
“把式你还帮捎带东西啊?”李璟笑问。
车把式将几个包裹绑在了车顶上,笑着回道:“邮局的信和几个包裹,都是送到旧城的,我顺路捎带。”
“邮局不是有专门的驿车吗?”
“确实有,不过有时东西少或者跑不过来时,邮局就会让我捎带一些,反正我每天都要来两趟。不过也不是免费捎带,带一次,收一趟十文车钱。”车夫笑着道。这个捎带还是不错的,每天往两边捎带,光这个一天就能收四五十文钱了,一天的车马钱就回来了。
“寄信的人多不?”李璟问。
“寄信的不少呢,现在这样寄信确实方便了许多,比以前的驿站的信要快的多,而且丢信的情况也少,收费还低。不过寄包裹送东西的也多呢,不少包裹都是托我送。”车把式一边赶路一边道。
李璟点了点头,李良几人也都对李璟笑了笑。驿站系统做为传递消息和接待路上官员之用,这是必不可少的设置。但驿站的消耗也大,每年都得往里面扔进许多钱进去。大唐最多时有近两千个驿站,可到如今也已经裁撤了许多,就是因为太消耗钱。这是个只出不进的大洞。
记得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就是一个驿卒,最后因为被裁员下岗,下岗后工作不能安置愤而造反,连北京都打下了,皇帝都逼的上吊了。
李璟和李良等官员研究许久之后,都认为驿站不能撤,但也不能就这么年年不断的扔钱进去。最后,李让提出把驿站扩大些,驿站顺便经营一下客栈、饭店和货仓。这一点李璟最后同意了,虽然驿站是军事设置,但兼营下民用也行,毕竟两者经营上相通。李璟也顺便提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把以前驿站经营的这个私人信件传递业务搞大一些,通过驿站系统整合成一个更快捷完整的邮驿系统。
邮局驿站不光送信,还负责运送包裹,兼而经营客栈、饭店、货仓,虽然人手可能增加了,但同时也多出了许多工作位置。并且,既方便了百姓,同时也还能通过经营这些民用赚钱,补贴军用的驿站系统,不使其糜烂。
马车铃铛铛铛的轻响不停,李璟慢慢的感受着这巨大的变化。
这条连接新城旧城和码头的道路十分宽阔,有十丈宽,可以并行数辆马车,而且黄土做基,又垫了一层碎石,然后又是一层煤渣,最后垫了一层白沙,还有专门的养路工人。坐在这四轮马车上,根本感觉不到什么震动。
李让几人这时已经和车厢里的其它人都聊的火热,那几个如李璟所料,几个外地来登州寻找商机的洛阳商人,那几个年青的士子则是登州学校的老师,去老登州城的东街买书。登州城的东街,现在几乎成了纸墨笔砚和各种书籍一条街,还有好几家印刷厂与书坊都集中在这里。每到周末,各校的老书学生前来买书买纸的无数。
“师傅,去旧城,还有位子捎带一下吗?”半路上,路旁的槐树下一个全身火红的年青女子挥手拦车,那露出来的一截浩腕令人心动。车中正在说话的一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全被吸引了过去。
车把式停稳了马车,微笑道:“有位置,有位置,就是车上已经有有人了,不知道小娘子介不介意。”
那女子约摸二八年华,穿着一身火红,看那料子,是上好的镜花绫,脖子上一块围脖还是一块狐狸皮。梳着一个姑娘的发髻,虽然没插什么首饰,但她那身上的布料还有娇嫩的皮肤,甚至是那动人的眸子,落落大方的表情,都说明,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
“没关系,如今女子都能入学堂读书识字,还能出门入工坊做工赚钱了,一同坐个马车又有什么关系。”女子很是爽朗的道。车夫把她的行礼放上车顶,请她上车。
车厢里的几个人顿时一齐起身,十分有风度的挤到后面来,把前面的位置让给了这位美貌的女子。
女子道了声谢,倒是不客气的坐在了前面。
李璟仔细的打量了这个女子几眼,总觉得有些面熟。最后目光落到了她那火红的直领大袍衫上,那那挺拔的位置上方一些,终于看到一面小小的铜章,上面是一个熟悉的标志。图案由四叶草和一个圆组成。整体看起来简洁大方,四叶草的四片叶子用四颗心组成,圆的底色是绿色,四颗心是白色,十分的协调。
这是镇国军医药行会的标志,整个镇国军辖下的各个诊所、医馆、医院、乃至于游医还有各家药店药材铺,都归属于这个行会之下,统一管理。在家行会下的医馆和药店中,都有这个标志。不过个人佩带这个标志的,只能是医生,并且得是正规医生,学徒是不能佩戴的。
如此年青,居然就是一名拥有正式行医资格的医生了,让李璟微微惊讶。
李让打开折扇折了半边脸,悄悄把头移到李璟耳边,小声道:“她是登州医院妇科和儿科还有产科、护理科的首席医生,并且精通外科手术,还是医生院女校的校长。”
李璟终于知道这个女人是谁了,“小医仙林月如!”
李让点点头,李纯等人也是早认出了小医仙林月仙的身份,一个个都是与她见过面的,这个时候全都打开折扇低头聚在一起。
第573章 今日头版头条:王仙芝死而复生,黄巢兵逼洛阳城!
小医仙林月仙的大名,李璟可是闻名已久。
这是一个相当传奇的女子,她的外貌看似只有二八芳龄,可实际上,却已经年过三十了,可谓是十分驻颜有术。
不过她最著名的还不是她那比实际年纪年青了近一半的容颜,而是她一手极为精湛的医术。
据传闻,林月如祖父本长安任职御史,后辞官归乡自耕自读。在林月如还很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的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林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中,让座沏茶,还热情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神方》。后来,经过不断的练习实践,在张小娘子二十岁前,她就已经成为了一位精通外科的著名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
后来,她嫁给了父亲的世交好友之子,其公公曾任朝廷刑部郎中,在冯翊乃是有名的医生,就是她婆婆也对医药十分精通。她嫁入夫家后,一面把她的外科医术传授给她的丈夫,还跟着公婆一起研习医术。
婚后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于治好了病。不久,她婆婆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
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