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八路-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地、陈老六、张化东三人回到沈阳,还没有坐稳,易翠屏就急忙报告他们审问加腾的收获。据加腾交代,沈阳市郊有20万日本带枪的侨民,她受赤本三尼的指使来秘密联络这些日本侨民,组建第二关东军。赤本三尼现在拥有两个满洲旅,即许大马棒和座山雕。他们占据苏军没到的地方,在阜新、鞍山一带集结招募兵员。
张化东说,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要继续审问。
鹿地说,翠屏啊,把加腾交给张副司令审理。
易翠屏说,是。
张化东问道,这几位是……
鹿地一指一阵风易翠屏说,她是我们的野战医院的医生,那个是我的翻译一窝蜂白兰雪,这位是我的贴身保镖一棵草蒲公英,那位是我的警卫团长金丝猴刘韬,还有我的通讯参谋青年马克思。
张化东流露出十分羡慕的心情说,鹿司令身边还有如此精兵强将,一听拔新领异的名字,一看仰首伸眉的形象就知道都是超凡脱俗的人物,可惜我一个这样的都没有啊。
鹿地说,随你挑一个?
张化东说,君子不夺友人之爱。
话到正酣之时,忽然来了一男一女俩人。白兰雪眼尖猛扑上去,抱住那男的呼叫,我的兄弟,我好想你,你一走咋就没了音信呢。蒲公英着了急,嘿嘿了几声。白兰雪才放开了那人。他就是奉命在沈阳做地下工作的朱欣和小桃。易翠屏捏着小桃的小手以抱怨的口吻说,你们咋才来呀?
鹿地说,化东啊,这俩人就归你领导了。
朱欣、小桃和张化东握手。鹿地介绍了逐文鱼朱欣、鼹鼠小桃的经历、身份、能力、文化、特长等等。张化东兴奋地接受了俩得力助手。
朱欣说,现在沈阳市内沉渣泛起,伪满政府改头换面,打着国民党的旗号,成立维持会,原辽宁省长王贤伟当了维持会长,1。5万多满军换上了国民政府军的军服军徽,称警备部队。还挂起了国民党党部的牌子。他们到处制造恐怖事端,暗杀、爆破、造谣生事、蛊惑人心。
张化东说,现在就收拾他们。鹿司令,我的四百人都编入公安局如何?
鹿地说,我同意,还把我的警卫团都归你指挥。
刘韬忙说,司令,你的安全?
鹿地说,先要保障全市人民的安全。现在日本投降了,我用不着那么多部队保护我一个人了。刘韬,你放心去吧,协助张局长工作。我有蒲公英一个就够了。
刘韬说,是。
张化东十分满意,有一个团的兵力支撑着公安局,得心应手,文的武的都有了。他立刻带着他的队伍走马上任去了。
易翠屏、白兰雪和小桃使个眼色,找机会我们长谈。小桃回应一笑也走了。
司令部空荡荡的。易翠屏说,鹿哥,赤本三尼不死心,有可能与国民党勾结,这个新动向,不能忽视。如果他的计划成功,在东北就有20万的亚关东军啊。要趁他们还没有成气候,尽早消灭他们。
鹿地说,命令王殿担任此项作战任务。
青年马克思说,司令,我们电台的功率太小,发不出命令,也收不到上级指示。自东进以来就没有收到中央的新命令。
鹿地说,在咋中呢?你想办法改善我们的通讯手段。向苏军要么。
不,一个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随后又进来一男一女俩人。他们是政委北卢姚和报人杨昭。他们是从辽西来的。鹿地忙请二位坐下休息。小丙端上茶。
鹿地说,比我们在长城山区卢龙寨喝枣树叶强多了。当年我们的大寨主杨公就是用枣树叶款待我们上山的。可惜他老人家没有能看到抗战的胜利。
易翠屏暗示鹿地,你怎么傻到这个份上,当着杨昭的面提及她已故的父亲,岂不叫她伤心,在不恰当的时候,不恰当的地点,对不恰当的对象说了不恰当的话。易翠屏忙给鹿地遮掩打差说,杨总编,你们来了可好了,现在苏军有广播有报纸,他们只说他们的话。老百姓叫他们老毛子,不听他们的广播,不看他们的报纸。我们要办中国的广播,中国的报纸。
鹿地说,对对的,对对的。老姚,政治部是个空架子,等着你们去充填。我腾出手来去收拾赤本三尼。
很久不言语的北卢姚,深沉的样子似乎握图临宇,道敷九有,德被八荒了。他巡视大家说,你们都办自己的事情去,我和鹿地同志单独谈一谈。
大家都知趣,包括杨昭都回避了。
北卢姚神秘地说,中央有个新文件,你见到了吗?
鹿地说,我只见到了八月的二号文件,此外,没有别的。
北卢姚说,中央最新指示,要我们用东北地方部队及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不要声张,不要在报上发表消息,不要坐火车进入大城市,可走小路,控制广大乡村,和苏军未能驻扎的中小城市。不要勉强与红军作正式接洽与联络,亦不请红军给我们以帮助。如果红军所反对之事,我们必须照顾,不要使红军在外交法律上为难。
鹿地说,哎呀,有五六个不要,按文件对照,我们……
北卢姚说,可不,按文件对照,你们可捅了个大漏子。
鹿地说,是,一切由我负责,没你啥事。
北卢姚说,你们进沈阳还明出大卖地带〃八路〃臂章。被外国记者照了像,发表在报纸上,全世界都知道八路军进了沈阳。引发了一个臂章事件。闹的满地球风雨。弄成这个局面我看你怎么收拾?
北卢姚心痛地一顿脚走了。
暮色染红了西半天,渐渐变灰,变暗,变黑,黑得不可救药。被刚才的谈话纠缠的鹿地满脑子里的〃臂章事件〃,〃捅了漏子〃?易翠屏、蒲公英、白兰雪他们进来都没有察觉。白兰雪开了灯,他才从仰屋窃叹的思考中清醒过来。
易翠屏说,鹿哥,你怎么啦?病了吗?
鹿地说,哦,给陈龙传令的事,就麻烦向道和小丙走一趟吧。
蒲公英说,你把刘韬放走了,你身边没有警卫员了?
易翠屏说,有我和白兰雪,你放心去吧。必须消灭赤本三尼。不能叫他再跑了。
小丙送晚饭来。鹿地说,大家一块吃吧。
白兰雪说,我们都早吃过了。
鹿地说,我要吃饭,你们都休息去吧。你们明天还要动身。
蒲公英说,我们现在就走,不等明天。
鹿地说,去吧,去吧!
易翠屏说,我没吃,我陪你吃。
饭都放凉了,鹿地还是没心思吃饭,易翠屏不停地催促,她说,鹿哥,到底出了什么事?别瞒我,也许我能帮你。
深夜,鹿地的屋里灯光通明,易翠屏守着那碗饭没辙。忽然,门口的岗哨送来了一张牛皮纸的条子,上写:鹿地同志,你太忙,我在门口等你大半夜了,今天就不打搅了。东北地盘大,情况十分复杂,请中央多派些党员来。你们在沈阳收编的部队,有些人靠不住。保重。荣劳诚。
鹿地后悔莫及说,荣劳诚来过?快去请他进来。
易翠屏说,荣劳诚是谁?
188
遍地八路
阎瑞赓著
第五卷
回回炉
(188)
老朋友沈阳会亲人
地下党不露真身份
老朋友荣劳诚的出现是鹿地意料之中的,但他埋怨朋友不该以这种方式会面。易翠屏说,他怎么不进来,有什么难开口的吗?鹿地说,到了沈阳就派人去找他们。我欠他的情,况且,我们是以血肉凝结的友谊……
鹿地依窗眺望星空,易翠屏拿件军衣披在鹿地的肩上,夜深,凉了。她尊敬的鹿哥全不在意。他遥想当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沈阳时,鹿地正在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满洲办事处主任。他和妻子云雀茹住在沈阳商阜地九潭住宅区一间小房间里。每天和铁路工人在一起,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团结工人阶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那天深夜,鹿地和云雀茹悄悄走出家门,他们把写好的标语装在黑色皮包里,雀茹把熬好的糨糊装在棕色的挎包里,上街贴抗日标语。他们走到中街南头鼓楼附近,街上冷冷清清,白天繁华的大街上没有行人。云雀茹刷利地往电线杆上刷糨糊,鹿地敏捷地贴上一条标语,就速速离开。他们路过的地方……中街、鼓楼、故宫门前的电线杆子上留下一溜标语。标志他们完成一件伟大事业的喜悦,标志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坚强决心。云雀茹想象着明天一亮天儿,许多沈阳市民围观、议论、坚定抗日决心。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报道日军巡逻队的光临。鹿地拉着云雀茹逃进一个马队进不来的小胡同。鬼子弃马追赶。他俩拼命奔跑。可巧,在胡同口停着一辆马车,仿佛就是给他们预备的似的。鹿地不顾问车价多少,不看车上还有什么人,就把云雀茹推进车里,他随后也跳上马车,不会说话只是气喘吁吁地手指着追来的鬼子兵。
车老板一言不发,全都明白,长鞭一甩,三匹马飞也似的奔跑起来,渐渐地远离鬼子的追赶。可是,鬼子开枪了。罪孽的子弹在车篷顶上恶道地乱飞乱砸,野蛮地横冲直闯。
马车飞奔,鬼子追击。距离越拉越远。从皇姑屯出了沈阳市,彻底摆脱了鬼子的追赶。鹿地才回头注视车把式。那人二十郎当岁,细高条儿,长瓜子脸,有点面熟。鹿地惊叫道,那不是荣劳诚吗?正是他。就是皇姑屯车站搬运队长,是满铁著名的车把式,是装卸队最早的党员。鹿地兴奋地叫道,劳诚同志,是你们哪!
早就认出鹿地两口子的荣劳诚说,鹿主任,你们上哪去?送你们一程。
鹿地此时不知去向,回城不中。就跟你们走,你们上哪儿,我就上哪儿。
荣劳诚说,我送货回来,我妻子玉芬抱着孩子找我,孩子发烧,我就拉着她们去医院给孩子看病。走到小胡同口,见鬼子追俩中国人,就停车相救,上了车才知道是你们。
鹿地说,那就先上医院。
突然,车里一声惊叫,玉芬哭着说,孩子身上哪里来的血?说着她两只血葫芦似的手指发抖。一颗三八枪的子弹打中了孩子的胸膛,鲜血浸透了小衣服小被子。一个刚满一岁的中国孩子在1931年9月19日深夜离开了人世。
鹿地夫妇抠心挖胆痛抱西河,仿佛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被夺去了生命。他的小命救了他们俩条大人的性命。这情这意,天下没有一个数字可以描述,没有一杆秤可以衡量,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说尽。他仰望夜空发出现代的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本侵华,何以将之?杀戮幼孤,何以行之?
荣劳诚没有哭,没有喊,没有眼泪。他把长鞭抡圆甩得山响。马车飞驰。荣劳诚的妻子紧紧抱着孩子的小尸体,默默地淌泪。这是她唯一的孩子,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渴望孩子再伸出稚嫩的小手抓挠妈妈的脸庞,渴望孩子再张开温馨的小口吸吮妈的乳汁。
马车飞奔,闯出了新民县城,在南沙岗停车。荣劳诚拿鞭子杆抠了个小坑,从妻子手里接过儿子的小尸体,缓缓地平放在沙坑里,手捧沙子一捧一捧地埋藏一颗仇恨的种子。
失掉儿子的玉芬突然从车上跳下来,抱住那座小坟头痛心泣血。
云雀茹挂了一脸眼泪,她扶起玉芬安慰说,妹子,孩子已经走了,你可要保重身子股啊!
鹿地也上前几步安慰几句,在东方的晨光中,鹿地突然发现玉芬好生面熟,难道就是她?
他想起几年前与她夜遇。鹿地16岁那年,党派他去苏联学习。步行奔滦县火车站。走夜路,沿滦河大坝北行。走的急,嗓子干渴冒烟。见大坝一侧的一个小村庄,奔一个有灯光闪烁的人家讨口水喝。他贸然进去。一位小姑娘问道,先生,您要买点啥?
鹿地说,小妹妹,我走路渴了,请给我一点水喝。
小姑娘说,有,茶壶里有凉开水,我给你倒。
小姑娘拿起壶来,晃一晃,空巴啦。她歉意地说,先生,真对不起,壶里没有水了,您稍候,我给你烧水去。
鹿地说,不必麻烦了,有凉水就中。
小姑娘说,先生,这儿有白梨,先吃几个解渴。
鹿地说,中,给我秤一斤。
小姑娘说,吃几个梨,不要钱。
鹿地吃了几个白梨,顿觉口爽喉润。顺手掏出一块银圆放在柜台上便走。
小姑娘拉住鹿地执意不收钱。鹿地灵机一动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说,小妹妹,钱一定要收,我从铺子拿一包点心,路上吃,中不中?
小姑娘说,中中的。
鹿地就手从货架上拿了一包核桃酥,他刚出了店门口,小姑娘追出来,又拿来一盒月饼。鹿地无奈收下,告辞。
鹿地到了北京,吃早点的时候,他在一家茶馆预备吃那盒月饼。当他打开那个铁皮月饼盒,一个意外令他瞠目结舌。月饼盒里没有月饼,而是满盒子的零钱(铜子)。是她拿错了呢?还是她有意给的盘缠?他包好月饼盒,准备下次回家时路过那个小村,还给小姑娘。
几年后,鹿地回来了。有一天,鹿地应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