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608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608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国的次日便派使之辽,以前番辽国联宋攻夏之事为借口,断绝双方关系,同时调集兵马付夏辽边境驻守,态度很是决绝。

宋夏之间突如其来的交好,让辽人大为惊讶,耶律宗真暴怒不已,军事外交上的连番打击让他心情郁闷,辽国迅速做出反应,调集上京道二十万大军迅速支援西京大同夏辽边境一线,同时从东京道辽阳府调集十五万大军会同中京道大定府五万宫帐军共计二十万支援南京道析津府宋辽边境一线,至此辽国尚存近七十万大军有六十万布置在于宋夏交界之地,上京防御只有五万,而辽阳府上京等东面和北面的防御只有五万正规军加上紧急募集的不到十五万的扈从兵了。

如果以天平为比喻,西南一端的兵力已经将天平压到底座,而东北方向则高高翘起,成为防守的中空地带,而那里正是金人和高丽人虎视眈眈的地方,耶律宗真虽然知道这一点,但也无计可施,目前而言,宋国才是最大的敌人。

宋国国内的大建设如火如荼,李重是个执政高手,在他的协调和指挥下,发改司的几项措施进行的有条不紊,虽然其中不时有纰漏出现,也有官员和地方趁机耍心眼捞油水,在发改司设立的百姓匿名举报制度之下,但凡有举报,均严查到底,也勾连出了不少的要员,譬如两浙仓司胡伟截留物资案,淮南舒州知府李亚鹏侵吞国道补偿款一案,均在有司大力配合下得以惩戒。

随着建设的进行,苏锦发现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超出了自己的预计,原本所有工程项目预计八千万贯,缺口只有两千万,现在看来没个一亿一千万左右难以达成目的,李重只管伸手要钱去撒,找钱的事只能苏锦去做,国债不能无限制的发行,四千万已经是底线了,否则收益便不足以支付国债的兑现,便会产生巨大的危机;为此,苏锦不得不全大宋各地的去乱跑,也命梁适带人在自己记忆中的后世产煤矿和铁矿的地方有目的的去找矿。

但苏锦明白,有些矿明知道在哪里,但科技手段的落后会让你束手无策,而且即便能寻到矿场而且可以开采,短期内也别想能有收益,而且还要搭个几百万去进行投入,这一切几乎让苏锦抓狂了。

某一日苏锦在南方沿海一带巡查,在明州港口看到了不少肤黑如墨或头缠白布的外国人,顿时觉得很是好奇,虽然在后世见到老外很正常,但在这个时代见到外国人倒是很惊讶,随行的明州知府介绍说,明州地处沿海,蕃人航行往来贸易的不少,当地设市舶司管理蕃人和宋人之间的贸易。

这一席话顿时惊醒梦中人,这条财路自己居然忽视了,海外贸易乃是一块大蛋糕,特别是在如今的时代,大宋的许多商品都是独有之物,在他国还处在蛮荒落后的时期,这正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自己居然没想到,确实是大大的不该。

苏锦火速回京,将这一想法禀报赵祯,赵祯倒是兴趣不大,他不认为能从蕃人手中能赚到什么钱,而且蕃人喜欢闹事,言语不通,不太好管理,再加上明州市舶司每年提供给朝廷的税收不过二十万贯,实在是看不上眼。

苏锦惊讶于赵祯的目光短浅,既然国家不要这块蛋糕,苏记何妨一口吞下,苏锦经过两个月的考察,招募了大量的沿海航行好手,又雇佣了几十名蕃人为向导,在资金及其困难的情况下,花费五百万贯购置十六条万石大船,虽然按照现在的排水量来算不过是排水量一千多吨的中小型船只,不过在当时而言已经是技术的极限了。

为了此行的安全,苏锦不惜给每艘船配备了昂贵的火铳,每船船工五十余人,护卫三十人,苏记派员五人,蕃人向导两人,同时配备指南针罗盘等定向仪器,并和造船坊协商在关键部位不影响船只的总体平衡和性能的情况下装上防护的铁皮,十六艘船光是准备和略加改装便耗费了近半年时间,可谓是费劲心力。

次年三月底,苏记远洋船队满载丝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等物从明州海港出发杨帆出海,苏锦满怀希冀的在岸边给船队壮行,苏锦心中也没有底,这一次形同赌博,这样的船是否能经历惊涛骇浪,是否能顺利抵达所要抵达的地方都是个疑问,也许一年两年三年或者十年都不会有回音,可是一旦此行成功,航道便被打通,从此之后便是金钱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了。

预计航行的日期是十个月,因为沿途要沿途经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等十几个国家,航程也近万里。

算算归程,应该在庆历九年的二月,而苏锦则在正月上元节一过便携家带口的来到明州等候,每日除了处理各处送来的政务之外,苏锦必须要做的事便是在明州港口等上半个时辰,直到海风劲吹,浑身吹得冰凉才会在众人劝说之下回去。

二月归期一天天的到来,又一天天的过去,直到三月底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没见到哪十六艘苏记航船的影子,苏锦的心渐渐的变冷,损失的钱财倒在其次,虽然十六艘船的连船带货的总价值超过两千多万,更重要的是,一千多船队人员的生命葬身大海,而他们的生命没有换来任何的价值。

三月二十九,朝廷派人招苏锦进京,有要事要进行廷议,苏锦再无理由呆在明州,起身的那天一大早,苏锦还是去港口中眺望大海,海上晨雾未散,朦胧的白雾笼罩着碧蓝的海水,什么也没有发生。

苏锦叹息一声,准备钻入马车之中,突然间听到海鸥高亢的鸣叫声,举目看去,迷雾中数千海鸥上下翻飞鸣叫追逐,苏锦心中一怔,海鸥聚集正是大型船只航行经过的征兆,苏锦重新站立,手搭凉棚朝海面上张望,只见高高的桅杆,挂着苏记特制的红色大旗缓缓从迷雾中驰出来,一艘又一艘,整整十六艘饱经风浪的海船一艘不少,随行人员大声欢呼,苏锦只觉得眼睛酸酸的,泪水不知道何时流了下来。

十六艘苏记贸易商船,在经历一年的艰苦航行之后,满载象牙、珊瑚、玛瑙、珍珠、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沙金、珠子、药珠、水银、鹿茸、茯苓;硫磺、螺头、松板、衫柏、罗板等上百种商品返回明州港;就像是秉承着苏记大东家一向行事的传统一般,这次的大冒险终于有惊无险的达成了目的。

第944章 影响深远

不仅是带回了满船的异域货物,更让苏锦惊喜的是,随船而来的竟然有浡泥国、大秦国、波斯国三国的使节,带着国书和礼物跟着大船前来朝拜远在东方的富庶的大宋帝国。

苏锦知道,这些使节的随船到达会令朝廷上下轰动不已,赵祯虽非好大喜功之人,但外邦慕名来朝,标志着他这个皇帝将国家治理的还不赖,一定会喜出望外。

苏锦特意推迟了行程,接见慰问众人,谈及路途上的风土人情以及数番凶险之处,不由得悠然神往,惊异连连;原来船队出发之后进了深海便遭遇暴风雨,滔天巨浪差点将船队尽数倾覆,好在老天保佑风雨过后船只虽有小损却并没有出现大的状况;唯一可虑的是风暴将船只吹得远离航线,船上的船工和向导又非老手,花了不少天数才重新找到正确的路线,这也是航程耽搁的一个原因。

到达沿途诸国的港口,对于这些远方来客,当地的蕃人极为好客,国王和大臣们把他们当做贵客来迎接,所以又被一些礼节上的东西耽搁了时日,好在这一路有艰险有欣喜,最终天随人愿。

苏锦心中的欢喜还不仅是这些,这次商船航海的意义可不是带回来十六船货物那么简单,这一次打通了航道,跟西方蕃国之间建立了联系,今后的商业贸易和政治上的交往将会更为密切,在这个时代,大宋恐怕是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国家了,蕃国大多处于蛮荒落后的时期,此次航行的成功无疑为大宋带来更多的好处。

具体有些什么样积极的影响,苏锦一时也说不出来,但有一点苏锦极为自豪,此次远洋航行比后世的三宝太监下西洋早了几百年,这已经是个创举了,如果时空没有扭曲的话,将来后世的史书上当会有他苏记远洋商船下西洋的事迹留存,但不知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如此一次航行。

潘恒一日之后,苏锦便带着浡泥、大秦、波斯三国的使节上京城,苏记的几位主母留在明州指挥人手将货物卸下归类登记,定价发货到各处进行销售,由于这些蕃国的货物都是紧俏之物,在定价上倒是破费了一番周折,货物是以大宋陶瓷茶叶绢丝等商品采用物物交换的形势换取而来,在定价上压根没有参照之物,只能根据少量蕃人冒险漂洋而来带来的货物进行比对,之后再行销售。

粗略一估算此行毛利,苏家几位主母都吐舌不已,此行带去的商品价值八百多万,来往人员的伙食工钱赏钱费一百五十万贯,成本共计千万不到,但换来的商品价值竟然高达五倍之多,亦即是说毛利达四千万贯之巨,真是令人眩晕的饿一个数字。

以龙涎香为例,每饼苏记以十斤茶叶加上十只陶瓷碗换来,所费成本不过五贯五百文上下,而龙涎香一到大宋国内,质量上乘者价格高达百贯,次一些的也最少七八十贯一饼,暴利达十几二十倍;当然也有其他的商品利润两三倍,相互对冲之下,平均在五倍左右;苏记这一趟的冒险便已经足足抵上苏记所有产业一年的所有利润之和,苏家众女原先不懂苏锦为何要冒着危险在钱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硬是挤出千万贯来打造船队航海取利,这回才明白,原来竟有如此的暴利在其中,难怪值得冒险一试了,别说是五倍暴利,便是一两倍,凭借苏锦的性格,也会去试一试的。

晏碧云知道,苏记这回行天下之先勇敢地踏出这一步,很快便会有千万家商贾趋之若鹜,以后随着外域商品的输入,利润将不会这么丰厚,所以她迅速的组织人手将这批货物快速销售出去,她跟苏锦商量好了,待回归人员休息三个月之后,再立刻进行第二次远航,一定要赶在大批商贾盯上海外贸易这块蛋糕之前,打个利润的时间差再大赚一笔,从此之后,苏家将毫无疑问的成为大宋首富之家,坐拥亿万身家了。

苏锦大为赞赏晏碧云的魄力,连他都没想到商道开通之后会导致外域商品暴利降低,晏碧云却一下子看穿了未来的趋势,自己是穿越客,对海外贸易的暴利居然直到今天才发觉,而且还对开通航道的后果不甚了了,要是换做晏碧云是穿越的身份,恐怕老早苏家便是盆满钵满,赚的金山银山堆上天了,她比自己更有商业的敏感。

苏锦举双手赞同晏碧云的提议,他一向只是个引导者的角色,譬如银庄、矿山之类的产业,他只知道这些是赚钱的,所以便一头兴的张罗着开设,但实际上没有晏碧云在后面帮他完善纰漏,并举一反三的给予管理上和经营上的纠偏,恐怕早就亏到姥姥家去了;这一回自然也是晏碧云跟在后面设计,而苏锦则不得不赶紧带着蕃国使臣赶往京城,前来传旨的内侍急的要命,这个苏大人似乎根本不把皇上的圣旨当回事,圣旨到来还依旧耽搁一日,当真是胆子上天了。

但这种嘀咕很快便被苏锦赠送的几颗上好的南珠给压了下去,太监爱钱,这一点亘古不破,更何况是名贵的南珠,南珠到手踹在兜里,连从未享受过某种快感的传旨内侍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了。

众人北上行的是修建了一半的国道路线,发改司在建的国道两纵两横呈井字形分布,从明州往西行经江南东西两路穿越荆湖北路的是被命名为‘国道横二线’的道路,经过近一年的修建,这条国道虽然没有完工,但已经粗具雏形,发改司要求此道宽十丈,地基必须是碎石,上面以烧制的青砖铺面,不能像以往大宋的官道那样只是夯土平整,再撒上碎石了事,日久天长车马行径之后车辙如沟,坑坑洼洼的宛如沟壑纵横的山地,若遇雨雪天气根本就别想通行。

当然要求的规格如此之高,价格自然不菲,苏锦在朝上曾经打趣称,四条国道都是以铜钱一枚枚铺就,耗资巨大;现在看来,这样的投资绝对值得,在明州至洪州一线,路面铺设基本完成,宽阔的青砖大道笔直开阔,两旁挖沟渠排水,种植齐整的树木,人马行于其上,日行百里之遥,甚是惬意。

随行的蕃国使节一路上嘴巴张的合不拢,连呼真主阿拉上帝显灵之类的话,苏锦颇为自得,使节们通过简单的通译得知这些道路正是在眼前这位青年官员的主持之下修建而成的时候,纷纷向苏锦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行至荆湖北路江陵府转而往北,便拐上了国道纵一线,这是最早修建的一条国道,也是接近完工的一条国道,因为他直通汴梁京都,上溯直到明珠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