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地枭雄 >

第59章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59章

小说: 三国之北地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壮举,即便县里不举你,本府也会考虑提你入勇猛方正才是。”
    “承蒙府君大人厚爱,只是小子年龄尚小,不敢过于托大。再者小子对算术之法多少有些心得,常言道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受制于人。小子并非不尚北地民风,只是颇受家中期望,因而也希冀能更有一番作为。”祖昭把早就想好的托词说了出来。虽说这份托词多少有一些牵强,但好在能表达出个人的意愿。以刘太守君子之风显然不会再勉人所难。
    “好一句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受制于人,哈哈,你既然已有决定,那本府也就不便多问了。说来也是,今岁各县推举之人多是入勇猛方正之科,各有奇才,也应各尽其辞。”刘干缓缓颔首,脸上笑容不减的说道。
    祖昭早先听闻过右北平郡太守刘干虽能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为人很有修养和情操,但却不善理政。而正因为过于平易近人,在官吏管理上亦是十分随意,以至于郡府上下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更兼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之辈。徐无县之前上报的劫马案一事,刘干分明是知情此事,不仅如此,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越境讨贼,同样引人瞩目,但刘干此时此刻却根本没有正视此事,可见全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认真对待。
    “昨日晚宴本府才刚刚见过无终、广城两县推举前来的方正良才。二人皆是勇猛之仕,不仅在县中威名远扬,在本府看来亦是十分了得。稍后晚宴,本府将此二人引与你认识一番,彼此都是郡中人杰,日后共同协力,为为大汉尽忠尽力。”稍微顿了顿,刘干直接又切到了另外一个话题上,很是恳切的说了这番话。
    祖昭听刘太守这样说,倒好似自己已经确认通过察举考核,很快就要入职了一般。
    “府君大人美意,小子惶然于心。若此次真有小子用武之地,小子必将不负府君大人信任,鞠躬尽瘁,效绵薄之力。”他再次欠身顺着刘太守的话说道。尽管此次考核对自己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有机会还是少不了要更加推进一些。
    “有你这般心思,吾心甚慰啊。”刘太守笑呵呵的说道。
    “恕小子冒昧,月前令支县贼患一事,小子还需请教府君大人如何处置?”既然刘太守为人随和,归根结底不算是一个暴戾无端之人,祖昭索性摆出正儿八经之态,直问道。
    刘太守原本正高兴,听得这话,脸色顿时生变。他寻思良久,沉吟片刻,好一会儿之后方才有所反应。虽说感到很诧异,但到底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贼患不是已经由祖家义士一举荡平了么?如何还要另行处置?此事本府已如实上报到使君大人那里,对祖家此次义举如实陈述,大可不必忧心嘉奖之事。”刘太守误以为祖昭是在强调祖家的功劳,于是故意在后半句话上用了一些语气。
    “府君大人误会,小子并非在乎嘉奖之事,既为义举,那便应是义不容辞之事,何须嘉奖?小子之所以提及此事,是认为此事背后另有隐情,此次贼患有诸多可疑之处,若不加以提防,只怕后患无穷。”祖昭摆出一副极其认真的姿态,一丝不苟的说道。
    “不过,徐无县呈递上来的奏报,与辽西郡阳太守发来的官书中,并没有表示有太多可疑之处。尽管陈县长说此乃有预谋勾结胡人犯境,可边境之地,胡贼屡犯,实属常事。民间疾苦酿成此次贼患,着实令人扼腕,但难道不是每年入冬皆会发生诸如此类的聚众闹事么?”刘太守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徐声说道。
    祖昭听到这里,已然可以断定这位刘太守果然是一个很不精明的人,简而言之就是高居庙堂而不知民间险象环生,犹如后世那位何不食肉粥的晋惠帝一般。他不禁有几分忧心,若左右都是这样的人,那自己辛苦杀贼岂不是根本唤起不了官家的警惕之心?
    “府君大人,近年以来,年年入冬皆有贼寇发生,一年比一年严重。纵然此次只是寻常聚众闹事,可纵观天下民生,我等也不得不加以提防。境内之贼多可安抚,然则境外胡贼却始终虎视眈眈。何不借此破贼的声势,鼓励各县积极组织民壮历练,邻里联防,防患于未然?”祖昭直截了当的建议道。
    “祖昭,你的意思是说胡贼随时都会再犯?”刘太守凝神问道。
    “小子正是此意。”祖昭点头道。
    “若是小股胡贼,边境各县县府理应能够处理;若是胡贼大举犯境,只怕还得奏请官军相助。胡贼扰边已不是鲜事,过往几年朝廷也多次派将军到边境各州各郡领军讨伐胡贼。既有先例,也有预备,本府委实不知祖昭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刘太守煞有其事的说道,脸上虽有几分愁然,但却没有感到像祖昭那样的忧心忡忡。
    他始终还是以为祖昭年纪轻轻,连续两次破贼之后免不了有些飘飘然,故而总会想当然的夸大一些事情。好在他脾性温和,并不计较这样的“自以为是”,反倒认为应该耐心加以劝解,归正祖昭的心思。
    “大人,往日朝廷下令讨伐扰境胡贼,已是胡贼肆掠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郡县遭掠,百姓受戮。朝廷调拨而来的官军又需要就地补给,到时候只会让遇袭的郡县更加困苦。与其坐等惨痛的经历,何不防患于未然?”祖昭颇具声色的说道。
    刘太守沉思一阵,他虽然碌碌无为,但也并非毫无理智,祖昭的话说得在情在理,自己理所当然会有所感动。
    “如此说来,”良久过后,刘太守开口说道,“你的意思是让各县保持全年戒防?”
    “并非是戒防,而是勤练壮丁。闲时务农,有贼来犯时则化零为整,共同应敌。”祖昭简单概括的说道,他自是知道刘太守不希望做一些违背纲纪的事情,尤其是私下练兵,故而把此事的重点做了一些偏移。



第63章,田楷李信
    殿上,刘太守端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微蹙着眉头思考着祖昭的话。
    只是在他任期之内,甚至是生平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也从来没听说过祖昭这样的安排,实在是有违常理。他向来推崇安分守己,哪怕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也要凡事遵循条条规规,不容有任何越池。
    不过毕竟他本人对有贤能的人士还是颇为器重,一方面是本性使然,另外一方面也是要顾虑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祖昭虽然年纪尚少,但好歹是一方有名的少年才俊,既然对方能如此认真提出这件事,自己无论如何都得听上一听。
    当即,他放下茶杯,缓缓颔首,问道:“祖昭,你既有此想法,不妨仔细说来于本府听听看。若真是保境安民的良策,本府一定应诺。”
    祖昭于是将心中的想法全盘托出,他的计划原本就不复杂,无非就是将每年入冬时备盗的那一套继续沿用,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则是获得郡府允诺的名头,之后便能顺理成章组建私人武装。事实上,如今组建私人武装并非难事,别说豪强大族都有蓄养门客,就连各地县府有时候捕役、兵丁不足,也都是由县君、县尉的门客充任。
    就连身为游缴的祖繁,因为徐无县不是富裕的县,县府也没有多余的费用为其安排副手。祖繁的手下全部是靠祖家支持,由他个人招募的门客而已。
    祖家庄蓄养的门客并不多,主要还是因为祖家族众人丁兴旺。以祖家的实力,私下招募五、六百人人马,根本不算什么大问题,无论兵甲还是粮草,皆能供应充足。只是正是因为需要招募的人数众多,无论如何也是得有一个合理的名分。
    祖昭在他的计划里,特意强调以往民间防御贼寇、胡马,人数上并没有太大劣势,关键就是器械上太为落后。除了少数门客有短刀防身,大多民丁只能用棍棒、农具代替。毕竟像祖昭这样有弓有马有戟的世家子弟,尤其还是自幼习武、敢于上阵的世家子弟,更是少之又少。而贼寇多是出其不意,胡马则是能骑善射,寻常民丁根本很难应对。
    刘太守仔细听完祖昭的介绍之后,再一次陷入沉思,默然片刻之后,他问道:“祖昭,你莫不是想每家每户配发兵甲么?按律,各县县府本有兵库,但凡遇紧急之状况,可分发兵库兵甲,武装义士,拒贼寇、应征召。但事后必要收回所有兵甲,以备不测。”
    祖昭叹道:“大人,县兵库制度数十年前尚有可为,如今早已名存实亡。中原各郡,兵库年久失修,库内兵甲大多损坏不堪,又无新进兵甲的填补。而我北方边境,时有贼患和胡人犯境,各县兵库的兵甲早早便被每次出征的官军抽调殆尽,根本无以济事。”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换了一个更为严肃的口吻继续说道:“时至今日,民间自持兵刃者多不胜数,豪绅大家、门客游侠,无不有佩剑带刀的惯例。藏兵于民,本不是什么值得忌讳的事情。更何况,晚生所言,兵甲虽重,但勤练为先,方才能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刘太守缓缓点了点头,徐声说道:“明白了……不过此事尚有许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待到本府三思之后,必会给你一个答复。如今你远赴郡府参加察举,还是先以此事为重,可好?”
    祖昭原本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反正他的目的就是在刘太守这里先打一声招呼,总有一天刘太守会知道其中利害。他恭敬的欠身,应道:“理该如此,适才是晚生造次了。”
    从公堂大殿退下,自有郡府的吏员陪同。吏员先将祖昭一行人带至城内一处官驿下榻,在参与察举期间一应食宿皆有郡府承担。下午时,可由吏员带引,在县城四下走走逛逛,傍晚之前则要赶回到太守府,参加太守府的晚宴。
    今晚的晚宴只是寻常宴席,主要是方便各地方正之士相识。通常来说,每年察举取用的方正之士名额不定,根据实际缺额择优录取。即便是郡府察举不过,返回本县之后同样可以在县府供职。不过今年郡府颇有开缺,故而能留人郡府供职者,今后必是同僚,也因而才会有太守接连设宴的传统习俗。
    然而,太守晚宴虽不算正式考评,但是列席者皆是郡府官吏、本地贤达,席间一举一动,仍然会给众人留下印象。
    傍晚之前,祖昭还是稍作了一番准备,换上干净的衣衫,穿戴齐整。
    晚宴设于太守府北院的一处厅堂上,从前日开始,这里便已经经过专门布置,虽没什么奢华可言,但各式桌席整整齐齐归置排列,席垫按照席位不同分置不同的颜色;内外置有熏香时时续燃,彰显太守府的尊贵而又华实,别有一番士族聚会的风范。
    祖昭在接到官驿通知后,动身来到太守府。宴席正式开始之前,他被带到北院一处小厅稍等,自己到得还算早,在小厅里等了一会儿,太守府的仆从很快又先后引来两位宾客。这两位宾客皆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与他一样,是今岁察举其他县举荐上来的方正之士。
    跟着第二位宾客同来的郡丞专门向祖昭做了介绍:“祖公子你今日新到,这两位是昨日便已到郡府的无终、广城两县方正之士。这位是李信,字献岩,是广城县推举入今岁勇猛方正科的义士。”
    祖昭打量了一眼李信,只见对方身高足有七尺多,要比自己还要高出小半个头,身材壮实而匀称,脸颊如削,眉宇如剑,一眼看去就是一个正气十足的人。只是一身粗制布衣太过朴实,两袖各有好几处补丁,可见家境很是贫寒。穷人家几乎很难养出孔武之力的男丁,有力气也意味着饭量大,像李信这样人高马大的壮士,一日最少三餐,三餐必要四、五人的饭量,如今旱灾连连,民间疾苦,岂能有这样慷慨的人家?
    因此,这一点让他感到很是惊奇,自己不禁猜测,要么这李信是最近家道中落,要么则是真正的天生奇力者。
    李信倒也爽快,微笑着向祖昭抱拳问礼道:“早听说祖公子之名,今日得以一见,李某甚是欣慰。幸会幸会!”
    祖昭客气的还礼道:“李兄言重,在下愧不敢当。”
    郡丞又转向另一位个子不高不矮,但身材很是结识的一人,介绍道:“这位是无终县义士田楷,字子辉。同是入勇猛方正一科。”
    祖昭微微动了动眉头,在他看来这位名叫田楷的青年应是三人中年龄最长者,对方从始至终一副不惊不乍之态,既不无任何献媚也无任何平易,就放佛对周围之事莫能有任何兴致一般,又好似表面上不温不火,内底里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看不起他人的意思。
    他之所以对此人甚是留意,倒不是因为对方不热情,而是考虑到其很有可能就是日后公孙瓒麾下大将田楷。公孙瓒与袁绍决裂之后,曾派田楷与袁绍对攻,双方各持大军交战两年之久却不分上下,可见田楷多少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