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唐春 >

第21章

武唐春-第21章

小说: 武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齿常之上前对着面相最威严的那位中年人作了礼,“刘尚书,末将带李晨李公子来了!”
    正听身边一位将领说事的刘审礼,听黑齿常之报告后,抬起了头,一双闪着精光的虎目落在了李晨的身上,上下打量着。
    李晨迎着刘审礼的目光上前,不卑不亢地作了一礼:“在下李晨,见过刘尚书!”
    “哦,你就是李晨!”刘审礼抚着额下的黑须,挺有兴致地盯着李晨看,呵呵笑着说道:“听肃州王刺史说,你在肃州闹出了挺大的动静,也帮王刺史解决了很多问题。某还听说,你对青海的战况有独到的见解,今日既然来了,某和诸将就好生听你说说!”
    刘审礼没有摆架子,对他不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李晨心里觉得挺舒服,他也马上答应:“刘尚书这般说,在下不敢拒绝,今日就对青海之战况妄议一二。”既然王方翼已经将此情况告诉了刘审礼,那他也不藏着掖着,好好说一番。
    毕竟刘审礼是直接参与青海之战的重要人物,许多事情与他讲,比和王方翼讲有用多了!  

第二十八章 危言听耸
    
    李晨直接告诉了刘审礼和其他将领,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已经去逝,如今吐蕃国内动荡还没结束,钦陵还在稳定国内局势,这也是吐蕃人陈兵几十万于青海,不主动攻击的主要原因。与黑齿常之聊事的时候,没听对方说过任何与此有关的话题,李晨认为,包括刘审礼在内的这些前方将领,应该还不知道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去逝的消息。他在见到刘审礼时候,先将这消息抛出来,定会让对方震惊。
    即使对方有所耳闻,或者接到过朝廷的通报,那他也可以借这个话题,说一些与吐蕃相关的事项。
    果不其然,在听到李晨说芒松芒赞已经死了的时候,刘审礼和其他将领都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因为这件事太过于重大,虽然王方翼已经上奏了朝廷,但朝廷并没将此消息传到鄯州。不只刘审礼等人不清楚此事,连刘仁轨也不知晓。
    “吐蕃赞普死了?钦陵忙着处理国内事务?这是他们这段时间罢兵不战的主要原因?”刘审礼听了后,皱起了眉头。这消息,乍然间听到,当然吃惊。他很疑惑地看着李晨,似乎不太相信,“此事我们不曾得到消息,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这事在吐蕃国内已经流传很广,芒松芒赞死后,其遗腹子被拥立为新赞普!”李晨说的非常肯定。这几天,他非常努力地回忆后世时候看到的有关这段历史的相关情况,也终于想到了一些情况。
    好像历史记载中芒松芒赞死了后,其遗腹子被拥立为新赞普,钦陵掌握了吐蕃朝政。
    历史中好像还有这样的记载,芒松芒赞的这个遗腹子长大成人后,不甘心朝政大权旁落到钦陵手中,通过一系列努力,清洗了噶尔家庭的力量,钦陵兵败后自杀,他的弟弟赞婆还有儿子都归降了大唐。但这是从现在往后推差不多二十年左右的事。
    李晨所记与历史记载中并没太多出入,芒松芒赞的遗腹子器弩悉弄(又叫杜松芒波杰,即赤都松赞)在钦陵及其他吐蕃贵族的拥护下,即位为新赞普,但朝政大权都落到钦陵及他的几个弟弟手中,噶尔家庭主宰了吐蕃的国内事务。器弩悉弄成年后,不甘心当个傀儡,对噶尔家庭发动了清洗。钦陵兵败自然,他的儿子及兄弟都归降了大唐。
    只不过李晨不知道继位的新赞普叫什么,芒松芒赞的名字他也是通过王方翼才知道的。但他可以确定,现在这些事情都已经发生了。
    “王刺史已经将此事上报朝廷,相信朝廷也在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相关情况!”李晨说的依然挺自信,“吐蕃人不敢将芒松芒赞去世的消息传布出来,尽量遮掩此消息,就是怕引起国内动荡,我大唐又趁机进兵。吐蕃国内局势不稳,钦陵能力再好,也没办法两头都顾上。所以他们严密扫遮掩此消息。但这么大的事,总有很多人知道,并将消息传布出来。只不过我大唐方面没有及时打探到而已。”
    听李晨这样说,刘审礼心里的怀疑少了一些,他用力将手中拿着的手护一扔,长叹了口气:“看来我们真的是错失了良机。”
    其实刘审礼心里早已经有疑惑,吐蕃人陈布重兵于青海,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却突然间停止了所有动作,原本东进的步兵也退了回去,并尽量避免与我大唐军队接触,甚至派出了和谈的使者,到鄯州商议两方如何和平相处。
    现在想想,一切都是吐蕃人放的烟幕,芒松芒赞死了后,钦陵忙着平定国内事务去,无暇顾及与我大唐的争斗。攘外比先安内,这是千古真理,国内局势不稳,怎么可能倾全力对外呢?
    停止与我大唐的战争,是钦陵必须要做的,不然吐蕃国内的局势根本稳定不下来。
    听了刘审礼这句感慨,黑齿常之、张虔勖等将领,也挺是遗憾,没想到情况竟然是这样。
    刘审礼很快收起了情绪,问李晨:“难道现在钦陵不在青海,而是回到了逻些城?”
    “这个在下倒不敢肯定,”李晨摇摇头,但又非常肯定地说了一句:“但在半年之前,钦陵肯定不在青海。”
    刘审礼出神地盯着墙上所挂那幅简陋的地图看了一会,随即长叹了一声:“看来钦陵已经回到了青海,我们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间。现在吐蕃人四处派出侦骑,他们再次做好了攻击的准备。”
    此时的刘审礼,已经不怀疑李晨所说话的真实性,他也确定,钦陵已经完全掌握了吐蕃的国政,现在可以放手大胆与我大唐争斗了。
    “这个倒不一定!”李晨摇摇头,不完全认可刘审礼所说,“在下觉得,钦陵即使离开青海,但他的弟弟赞婆肯定还留在这里。赞婆也是个能力出众的人,只要他不冒进,稳扎稳打,要想击败几十万吐蕃军队也是件难事。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钦陵归来后,吐蕃与我大唐如果真的大规模开战,我大唐要想取得胜利,难度会加大。”
    说这话的时候,李晨又想到了历史上的青海之战,想到了面前这个身居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职的人,就此丧命于吐蕃大营内,如此悲惨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不禁一阵茫然。
    他在想,如果他通过努力,让这一切发生改变,刘审礼没有轻兵冒进,没有中吐蕃人的伏击,大唐军队没有惨败,刘审礼也没死,后面大唐历史的走向,会不会有所改变?
    “大唐历史的主要轨迹不一定会改变,但这些人的命运肯定会改变,说不定与吐蕃之间争斗的结果也会改变,吐蕃人完全占领青海,及至曾攻破长安的历史,也可能就不会发生了!”一念自此,李晨的心里竟然生出一份使命感来。
    如果他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切,那是不是就会有一种主宰历史人物命运的荣耀感?
    这种感觉起来,心里竟然激动了一下,刘审礼说了一句什么话,他也没听到。
    看到李晨有点恍然,刘审礼只得又重复了一句:“李公子,你既然能说出这些,那就是说你对大唐与吐蕃之间争斗的事研究颇多,今日能否与我们说说,你的想法?”
    “刘尚书言重了,在下只不过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说出来只会让大伙见笑!”
    “怎么会?”刘审礼笑笑,示意李晨及其他将领一道在帐内坐下,他自己走回主位坐下后,再对李晨道:“李公子,你是个出色的人,文武之道都非同寻常,不然不会得肃州王刺史这般看重。他也不会让你到鄯州来找刘相公,与刘相公说有关青海的事。今日我们刚刚讨论了青海的军情,也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你也别担心,无论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出来,某不会怪你什么。”
    李晨的情况,刘审礼在王方翼的信中看到过。只不过那时候刘审礼对王方翼信中所提这个文武之道都挺不错的少年人,并没太多留意。毕竟他的职位比王方翼高上很多,又一向自信,觉得自己的能力也是很不错,能入他眼的也没多少人。王方翼认为不错的人,他不一定就能看上眼。
    但今日听了李晨所说的这些话后,他对李晨刮目相看起来。他认为李晨可能知道很多有关吐蕃的事,今日也想好好听李晨怎么说。
    “刘尚书既然这样说,那我也就胡言乱语几句,”李晨看刘审礼一脸真诚,黑齿常之及其他将领也是一副凝重的样子看着他,也就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刘尚书,在下认为,青海对于我大唐及吐蕃来说,都非常重要。青海是扼守通往西域通道的要塞,又是极好的牧马地,因此青海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吐蕃来说,青海的气候环境比逻些城附近还要好,更适应放牧和居住。”
    “这个地方,也是他们往东、北、西三个方向出击的跳板。没有青海之地,他们很难涉足西域,更没办法与突厥部落联合对付我大唐。当年吐蕃吞并吐谷浑,可以说是他们非常成功的一次战略行动。可惜我大唐对此没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吐蕃人在青海站稳了脚跟,并最终酿成大非川之祸。在下认为,如果当初我大唐一力协助吐谷浑,那吐蕃是没有可能占领吐谷浑之地。”
    李晨所说的话却很尖锐,让刘审礼和其他将领都吃了一惊。
    他们没想到李晨竟然能想到的这么多,这么深入,他们也没料到,李晨会说的这么不客气,批评大唐朝廷在处理吐谷浑事务上的态度。
    在诸将的吃惊中,李晨继续讲述。
    “其实,我认为,将文成公主下嫁弃宗弄赞,就是个极大的错误。可以说,我大唐在对待吐蕃的事上,一再犯错。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吐蕃将成我大唐最大的威胁,导致滔天大祸发生!”
    李晨这有点“危言听耸”的话,再次让在场的诸将目瞪口呆,大吃一惊! 

第二十九章 坎坷的青海往事
    (晚上十点钟加更一章,周王冲榜,求推荐、收藏!)
    李晨却不理会帐内诸人惊异的目光,重重叹了口气后,道:“吐蕃立国才几十年,与我大唐相比,他们各方面都弱了很多。贞观时候,他们的军力完全无法与我大唐相抗衡。贞观十二年,松州之战,吐蕃人惨败于松州城下。弃宗弄赞集十几万人马,费半月余,也没办法将孤城松州攻下,最终被我大唐数千人马的奇袭击败,血染岷江。那时候的吐蕃军力,完全无法与我大唐军队相匹敌。但几年前的大非川之战,我大唐军队数万精锐,却败在了吐蕃军队之下,名将薛仁贵的一世英名,也付诸东流。如今他们更是将吐从谷浑攻灭,占据了大半个青海。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说到这里,李晨顿了一顿,停下了话察看诸人的神色。他看到包括刘审礼在内的所有人,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当下也不卖关子,继续说道:“依在下看,吐蕃国力在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发这样突飞猛进的增长,与得到我大唐的赐婚,文成公主的下嫁不无关系。正是因为文成公主的下嫁,提高了吐蕃的声望,诸部落因为其得到大唐的赐婚,而高看其一等。”
    ”再者,文成公主的下嫁,让吐蕃人得到了许多许多我大唐的先进技术,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文成公主下嫁时候,得到了那么多陪嫁之物,包括书籍、工匠、种植制造技术,他们的国力、军力才得以大幅度提高。书籍让他们知礼,懂教,工匠让他们得到了精湛的冶炼技术,我大唐的先进耕种、制造技术,让他们可以种植更多的作物,收获得多的粮食,打造出更先进的农具、兵器。短短几十年,让吐蕃从一个只会游牧的部落,变成了一个国力强大的农耕国家。他们不但兼并了苏毗、羊同、白兰,吐谷浑也被其攻灭,现在也敢挑战我大唐的权威,并击败我大唐的精锐军队。”
    如果说李世民是一位伟大的君主,那以文成公主和亲,下嫁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也即松赞干布,是他一生决定中最大的昏招---这是李晨的认为。当然这也是很多研究历史学者的认为,写在历史教科书上,文成公主的下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纯粹就是痴人说梦,白痴的理论。
    原来的历史上,吐蕃与大唐战争持续了百来年,数十万大唐军队及百姓,死在吐蕃人手下,数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落于吐蕃人之手。这种浸染了无数汉人鲜血的所谓“民族大融合”,没有一个有血性的汉人愿意看到。
    文成公主的下嫁,确实拉近了吐蕃与大唐的关系,但也为大唐培养了一个最大的敌人。文成公主下嫁时候,那丰厚的嫁妆,不只耗费了大量的财富,也让吐蕃的各国力大幅度增长。那些嫁妆,可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力的直接输出,吐蕃的发展速度可以说坐上了火箭。
    不过当时的皇帝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